縣農業產業化暨結構調整工作彙報(通用7篇)
縣農業產業化暨結構調整工作彙報(通用7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越來越多的事情需要進行彙報,彙報時,要熟悉掌握彙報內容,做到條理清晰,主次分明,每次提筆要寫彙報的時候都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縣農業產業化暨結構調整工作彙報,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縣農業產業化暨結構調整工作彙報 篇1
xx縣總面積1580平方公里,總人口36.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6萬,佔全縣總人口80以上,是個傳統的農業縣。近年來,我縣注重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始終把培育高附加值、強牽動力的龍頭企業作為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全力扶持,常抓不懈。全縣現有農業龍頭企業34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2家、縣級龍頭企業6家,基本形成了年糕、米粉、罐頭、風味食品、竹製品五大系列的生產格局。今年1—10月,全縣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2.5億元,上繳稅金1460餘萬元,出口創匯570萬美元,帶動農戶近2萬戶,增加農民收入900餘萬元。我們的做法主要是:
一、依託資源建龍頭
xx農業資源豐富,有耕地31.7萬畝,年產糧食近20萬噸,是我國百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木竹資源優勢突出,有毛竹林14萬畝,毛竹蓄積總量2100萬株,居全市第二;食品工業基礎紮實,曾是全國食品百強縣之一;地方特產眾多,年糕、扣肉等傳統食品在周邊省市有一定的知名度。在農業結構調整上,我縣以市場和經濟效益為導向,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的原則,提出“依託資源建龍頭、建好龍頭促調整”的思路,重點發展糧食深加工、傳統食品開發、罐頭及木竹加工企業,目標是實現“三個萬噸”,即萬噸米粉、萬噸年糕、萬噸罐頭。經過幾年的努力與發展,以上目標已基本實現。我縣米粉年生產能力現已接近萬噸規模,其中大型米粉生產企業有紫文、雙明兩家,產品全部出口;一定生產規模的年糕企業有二十餘家,其中大禾食品公司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產量在4000噸左右;罐頭生產企業柏林、順源公司年產值分列省內同行業第一和第三,產品以水果、竹筍罐頭為主,全部出口,我縣已成為華東地區繼浙江黃岩之後的第二大罐頭出口基地縣。此外,竹製品、扣肉、風味食品等加工企業發展勢頭也十分看好。
二、辦好基地穩龍頭
穩固的生產基地和充足原料保障,是龍頭企業持續發展的強力支撐。策應龍頭企業發展的需要,我縣結合實際,經過充分論證,於20xx年提出重點建設20萬畝優質稻、10萬畝毛竹豐產林、100萬羽鵝鴨、80萬隻中華草龜、5萬畝優質果品“五大基地”。目前,“五大基地”發展目標已全面實現,其中優質稻基地達43.7萬畝、中華草龜養殖規模已突破100萬隻,在此基礎上,我縣新建了蘆筍、肉牛、蘑菇、生豬等基地。在基地建設中,我們注重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因地制宜原則。根據農產品生長特點和生產現狀的不同,揚優成勢,合理佈局。如葛溪、漆工、中畈、灣裡、朱坑等鄉鎮為重點的優質稻種植區;以南巖、弋江、花亭、龜峰等鄉鎮為重點的果蔬種植區;以沿江鄉鎮清湖朱坑為主的鵝鴨養殖區;以山區鄉鎮疊山、旭光、三縣嶺、漆工、港口等為重點的筍竹兩用林和食用菌種植區等。二是市場導向原則。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縣在發展壯大原有“五大基地”的同時,不斷為基地建設增添新的內容。如20xx年,我縣在xx、南巖、朱坑等鄉鎮新建了100餘畝蘆筍示範基地,在港口鎮擴建了萬餘平方米蘑菇種植基地,扶持壯大了葛溪鄉福林良種牛調撥養殖基地,目前該基地擁有良種種牛、肉牛200餘頭,發展農戶散養肉牛100餘頭。三是民企雙贏原則。我縣透過“企業 基地 農戶”的模式,實行訂單化生產,強化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較好的解決了“農產品賣難”和“企業原料供應難”的雙重矛盾,實現了企業和基地農戶的“雙贏”。今年,我縣大禾公司與葛溪、漆工、南巖等鄉鎮農民簽訂了2萬畝大禾穀生產合同;柏林、順源罐頭廠與圭峰等鄉鎮農戶簽訂了4000噸水果、1200噸竹筍和100噸蕎頭的生產合同。
三、搞活流通興龍頭
我縣堅持市場帶動戰略,突出“搭建銷售平臺、創新營銷手段、啟用民間流通”三大舉措,實現了龍頭企業與市場的有效對接。
一是搭建銷售平臺。一方面,內建市場。引資5000萬建設了城北綜合貿易大市場,使之成為我縣農產品聚散中心;引資8000萬籌建贛東北貿易廣場,著力培育農產品等專業批發市場;為展示、銷售xx農特產品,我縣還在縣城建立了一批土特產專營經銷點。另一方面,外組網路。幫助企業在國內各大中城市設立營銷網點,並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如我縣大禾公司在國內14個省市建立了銷售網路,產品出口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歐盟、東南亞等地。
二是發展會展經濟。縣裡每年拿出一定的經費,組織龍頭企業參加各種展示會、展評會、博覽會,幫助企業樹品牌、擴影響。僅20xx年,政府牽頭組織龍頭企業參加會展和考察培訓就有9次。同時,在縣內舉辦農產品展示展銷會,宣傳、推介我縣名優特產品。在去年成功舉辦“xx縣第一屆春季農產品展示展銷會”的基礎上,我縣今年又舉辦了“江西·xx首屆農副產品展示展銷會”。
三是啟用民間流通。我縣成立了年糕、竹業、畜禽、藥材、花卉等流通協會13個,組建民間流通組織40多家,並鼓勵單位和個人投身流通領域,為企業提供科技、資訊和銷售服務。
四、配套服務扶龍頭
農業結構調整和龍頭企業培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政府包辦不行,企業單幹也不行,只有各級領導幹部實實在在地關心支援、各部門通力配合,才能取得成效。從我縣來看,主要是做好了以下幾項服務:
(1)加強組織領導。縣領導每人負責聯絡一家龍頭企業,建立“一個專案、一支隊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問題,可向縣主要領導直接反映。
(2)政策資金傾斜。強調“誰有能力誰牽頭,誰能牽頭扶持誰”,透過財政貼息貸款,扶持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如支援柏林罐頭廠擴建,使其生產能力達到萬噸;幫助紫文米粉廠爭取到國家農業開發資金扶持,新建現代化標準廠房,引進先進生產裝置。
(3)加大技改力度。為促進企業更新裝置,改進工藝,提高產品品質,增加產品品種,近年來我縣共投入了技改資金5000多萬元。如協助大禾年糕與上海淀粉研究所、南昌大學等單位合作,聯合攻克低溫短時殺菌等工藝技術,解決了年糕生產、儲存上的一系列難題,實現了xx年糕“由手工製作向機械加工、由季節性生產向常年生產”的轉變;協助金龜王公司攻克了《烏龜繁養技術開發》專案,該專案獲得了國家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獎和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縣農業產業化暨結構調整工作彙報 篇2
在省農業廳、xx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xx縣農業局全面加強農資市場、農產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堅決打擊高劇毒農藥,採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確保農資市場、農產品質量的安全,確保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確保xx農業示範縣建設的順利進行。現將相關的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落實責任,分解任務,確保無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問題,成立了縣農產品安全領導協調小組,由分管農業的張國東副縣長任組長,協調各職能部門聯合打擊防範。縣政府還和各農業行政職能部門、各鎮政府簽訂了農產品安全生產責任狀,明確了各職能部門及鎮政府的職責和任務,並對工作不負責任的人員實行問責。九所鎮塘豐村書記陳利清同志對農產品質量監管存在過失,該鎮鎮委已作出停職檢查決定。到目前,從組織重視方面來說,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制,是各部職能部門和鄉鎮的一項重要的中心工作。
二、制定方案,精心組織,嚴防死守
xx縣農業局認真聽取上級各部門的相關意見及會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農業廳、縣委縣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召集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精心組織擬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工作方案》、《打擊高毒農藥工作方案》、《瓜菜田間調查及檢測方案》等各種相關工作方案及緊急預案,以防止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發生,更好地完成農資市場與農產品市場的監管工作。加大打擊違法銷售高毒農藥行為的力度,力求做到農資市場無高毒禁用農藥,農產品市場安全無害,要求各部門嚴防死守各自崗位,不辱使命。
三、加強宣傳教育,綜合治理,讓農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觀念深入人心
一是我局在要求我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對農資市場加強常規執法檢查同時,還派遣相關幹部工作人員配合我縣各農業行政職能部門舉辦開放型會議活動,與農民群眾進行溝通。僅在20xx年冬季農產品種植期間我們就舉辦了三次較大型的綜合開放性會議,分別是:“農藥經營者學習班”、“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農產品質量安全農資打假活動”。其中在各鎮市墟組織的開放性現場會議接受了近百名農戶的詢問,耐心與現場農戶進行交流,講解禁止銷售使用禁用農藥的法規和使用禁用農藥的危害性。農業綜合執法大隊還現場受理舉報投訴假劣農產品,幫助農戶維權解決問題,得到了廣大農戶的支援。會議現場我局發放相關法律及農產品安全宣傳單千餘份,現場幫助農戶解決維權問題10餘件。
二是對於農藥經營銷售點,我局與其負責人簽訂了《農藥銷售責任保證書》,督促農藥銷售商守法誠信銷售農藥。併發放相關農資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單至各家農藥店,除了對其進行宣傳教育之外,還要求店主配合工作,將宣傳單分發至買藥的農戶手中。
三是發動各鎮政府、村委會幹部將安全農資、安全農產品及相關法律法規資料傳達到各村委會,讓農戶切身感受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在這期間我局傳送各種宣傳教育資料3000多份,張掛橫幅20餘幅,各鎮各村張貼發放的.宣傳標語亦達到2萬餘份。農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已經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四、把好田頭關,確保農戶田間用藥安全
我局把深入各鎮各村田間調查作為執法檢查中的重點來執行。與各村委會幹部配合,深入田間調查農戶的農資產品使用情況。與田間耕作農戶交談,瞭解農戶田間用藥情況和做相關法律宣傳,鼓勵農戶舉報假的農資產品和銷售使用高毒農藥的農藥店和個人。今年到目前為止我局發動組織各到鎮農村田間調查共30餘次,調查了百餘戶農戶農作物種植田地,出動人次達到上百人。
五、突出重點,部門聯動,加大農資市場整治力度
我局在冬季豇豆投入種植季節派出兩個執法小組採取駐點式、分片區不定時對重點地區農資經營銷售點及其倉庫進行執法檢查。責任落實到片區負責人,確保接到舉報電話或者相關任務就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穩住局面佔據主動權。
同時,為了增強執法效果,20xx年10月以來,我們與各鎮工商所聯合執法檢查達10餘次,與三亞農業綜合執法支隊聯合執法檢查3次與xx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聯合執法檢查2次,參與由縣政府組織牽頭多個部門聯合執法檢查4次,省廳牽頭聯合執法檢查1次。出動上百人次,檢查農藥店132家,取締無證銷售農藥窩點20餘家,查獲不合格農藥約1500公斤。組織多個部門進行聯合執法檢查取得很好的成效,各部門發揮各自職能既能夠很好順利地完成相關的檢查工作,部門聯動對提高執法工作效率,尤為對打擊分佈在各個村落的無證私營農藥窩點效果更為顯著,對穩定和規範xx縣整個農資市場秩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縣農業產業化暨結構調整工作彙報 篇3
近年來,平順縣立足地理環境特點和生態優勢,圍繞脫貧謀全域性,依託產業抓脫貧,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全力推進中藥材、休閒農業、設施蔬菜三大特色產業和馬鈴薯、旱地西紅柿、核桃、花椒等傳統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脫貧攻堅工作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全鏈條中藥材產業化發展。在推進標準化種植方面,著重在構建試驗、示範、輻射推廣相結合的中藥材種植體系上下功夫,建立試驗基地500餘畝,種植黨參、黃芩、黃芪、柴胡、桔梗等73個品種,推廣種植10個品種共2萬多畝。在提高組織化程度方面,透過“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引進和扶持中藥材企業與合作社發展壯大。目前,全縣中藥材加工企業達到14家,專業合作社達到172家。在健全營銷體系方面,建立了“1部、10站、50個聯絡點”的中藥材網格化收購體系。同時,採取電子商務“網際網路+”模式,網上銷售1500多萬元。
在實現規模化倉儲方面,振東集團中藥材加工倉儲基地,建築面積36715平方米,倉儲能力達到2萬噸,是全國四大倉儲基地之一。目前已倉儲各類藥材7千餘噸。在加快加工特色化方面,先後引進了振東集團、長治欣玉等中藥材種植加工企業,培育壯大了振中綠色、臥虎山、森宇璽等本地中藥材企業,在中藥材產品研發上下功夫,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目前,振東集團全國最先進的青翹加工一體化裝置已投入使用,破殼機、切片機等加工裝置已執行,可日加工藥材30噸,日產值達100餘萬元。我縣還研發生產了潞黨參口服液、黨參茶、黨參脯、連翹茶等相關產品。20xx年全縣中藥材面積達到50.34萬畝,種植戶達到2萬戶,其中貧困戶4000餘戶、貧困人口1.2萬人,中藥材總收入達到2.072億元,帶動全縣農民人均中藥材收入達到1546元;
二是突出優勢發展休閒農業。我們立足優越自然條件和產業優勢,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全縣已發展工藝品加工、編織、農家旅社、寫生基地等特色農業旅遊村30多個,85個村莊被列為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岳家寨、神龍灣、黃花、豆峪、蟒巖等11個村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神龍灣、白楊坡等先後被命名為歷史名村和全國休閒農業示範點。平順縣20xx年被國家農業部和旅遊局命名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全縣鄉村旅遊服務行業從業貧困人口達5700人,發展農副土特產品加工企業6家、旅遊紀念品開發企業6家、旅遊購物攤點達到200餘個,輻射帶動500餘戶,3000餘人增收致富。
三是大力推進設施農業和傳統農業發展。我們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政策為驅動,積極響應國務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理念,立足實際,引導企業、合作社、農戶積極發展對光熱要求較少和用水量較少的食用菌設施農業。20xx年種植食用菌420萬棒,產量達到3360噸,產值達到2200萬元;設施蔬菜大棚達到800個,年生產總值達到2500萬元,帶動1500多個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人均年收入1萬元以上,其中有1000餘戶貧困戶從中直接受益。同時,依託脫毒馬鈴薯、旱地西紅柿、優質核桃、大紅袍花椒等傳統產業,建立四大產業示範園區,形成了村有產業、戶有專案的發展格局,為農民增收致富拓寬了渠道。
縣農業產業化暨結構調整工作彙報 篇4
襄垣縣是農業大縣、產糧大縣、經濟強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建立縣,是現代農業示範區之一縣。20xx年全縣糧食總產量達到1.54億公斤;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641元;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完成19.2億元。近年來,我縣堅持建設現代農業和綠色農業為目標,以工業化的理念辦農業,用工業化的'思路發展農業,把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作為推動農業結構轉型升級,輻射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興產業、強科技、夯基礎、促發展,著力打造基礎設施完備、特色產業突出、生態環境優良、科技應用優先、服務體系健全、增收效益顯著的現代農業發展平臺。全縣建成省級農業產業園3個、市級農業產業園5個、縣級農業產業園10個、鄉級農業產業園13個,電子商務15家。累計建成設施蔬菜、乾鮮水果、油用牡丹、中天玫瑰、中藥材種植、手工掛麵、食用菌生產、生豬養殖等特色產業為主的現代農業產業園42個,核心區示範面積達到2萬多畝,輻射帶動面積20萬畝以上。
一、突出培育優勢產業,壯大農業龍頭支撐
發揮農業產業園龍頭帶動作用,突破性發展優勢產業。林盛果業是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山西省“513”重點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種苗繁育、基地種植、飲品研發、生產銷售,福梨島休閒觀光三產融合的新型現代農業企業。園區規劃面積3500畝,其中核心區1500畝,旅遊功能區1200畝,示範種植區2000畝,輻射帶動全縣種植以晚秋黃梨為主的水果產業2萬畝以上。以寶通園、鑫源祥、利普合作社等為代表的標準化設施蔬菜園區成為我縣建設典型,輻射全縣設施蔬菜種植4.5萬畝,露地蔬菜2.3萬畝。配套建設育苗連棟大棚7座、大型冷庫5處、批發市場3處、規模物流及銷售點20個。祺欣油脂牡丹農業產業園由潞安集團投資興建設,園區規劃面積3000畝,油脂牡丹具有多種效益,可以榨油,可以入藥,經濟效益顯著,襄垣縣已列為重點產業扶持,現已發展15000餘畝。
挖掘農業產業園潛力優勢,著力打造農字號企業品牌。林盛果業新上的15萬噸果蔬深加工生產線全部投產,年生產“晉襄林盛”林盛果緣系列飲品5萬噸,並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成功上市。 天下襄公司新上擁有7.5萬噸等級麵粉生產線、5000噸等級營養麵粉和年產200萬斤手工掛麵生產線,涵蓋全縣13個手工掛麵生產基地,“仙堂山”麵粉榮獲山西省著名商標,“襄垣手工掛麵”獲得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山窩窩農牧公司是一家以畜禽養殖、特色種植、飼料加工、有機生物肥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大型養殖企業,擁有蛋雞20萬隻,年產雞蛋600萬公斤,“雞滿坡”系列土雞蛋獲得山西省著名商標,並延伸了山窩窩連鎖超市公司,擁有1200㎡配送中心1個,500㎡恆溫庫1座,自營超市5個,社群首批加盟店10個,農家擬加盟店15個。準備新上貿物流配送中心,建立電商24小時物流配送平臺。我縣“林盛果緣”、“張林梨王”、“手工掛麵”、“山窩窩蟲草雞蛋”、“周王錦”粉條、“孔家醋業”等一批知名農產品品牌脫穎而出。
延伸農業產業園發展鏈條、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依託仙堂山、後灣水庫、東湖等旅遊景區和特色農業產業園,均以各自產業特色優勢,不斷延伸發展鏈條,帶動區域性旅遊、農耕體驗、觀光采摘、休閒莊園等多種形式的特色產業發展。林盛的休閒觀光、祺欣的牡丹觀賞、寶達的葡萄採摘、源生的野外體驗、特卡爾的夏令營活動,有力的促進了農業產業園的發展壯大,初步形成了“資金向園區、土地向業主、產品向企業、農民向工人”集中的格局, 起到了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給農民做示範,讓農民有錢賺帶動效應,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社會受益,促進了一產、二產、三產的融合發展。
二、突出基礎建設,完善產業功能配套
圍繞產業園發展需要,突出基礎設施完善配套。林盛果業投資1.2億元,建設了連棟溫室大棚4棟、日光大棚10個、水產養殖4.5萬㎡、育苗基地100畝、博士工作站㎡。二期工程規劃水系4.5萬㎡、餐飲住宿2000㎡及老郎廟、採摘區、梨園島、桃園島等工程。天下襄建成農副產品交易廳300㎡、糧油交易廳160㎡,成立了全指標食品化驗所、手工掛麵研發中心;同時正在規劃建設集文化遺產、農事體驗、生態美食為一體的綠色生活體驗園。設施蔬菜園區按照標準園“五化”要求,完善了水電路建設,增設了防蟲網、殺蟲燈、誘蟲板和水肥一體化等綠色防控設施等等。各類產業園區的功能完善配套,促進了產業園區的提檔升級。
三、突出土地流轉,推進產業化經營一是著力搭建土地流轉平臺
成立了縣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機構,組建了鄉鎮土地管理服務中心和土地流轉服務站,制定了土地流轉程式,促進土地合理有序流轉。積極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透過轉包、出租、置換、轉讓、入股等形式,農業園區實現流轉土地1.5萬餘畝,帶動發展特色產業4萬餘畝。加快產業化經營。堅持龍頭企業建基地,採取“公司+業主+基地”的形式,引進業主和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建園創業,加快發展特色農產品基地,有效推進了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
四、突出機制創新,增強園區發展後勁
積極創新園區多元投入機制。全縣出臺了《推進農業產業化扶持辦法》、《推進民營經濟發展若干措施》、《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若干意見》、《推進“一縣一業”發展水果產業扶持辦法》,縣財政每年拿出3000萬元資金對農業產業園和特色產業進行重點扶持。同時整合各類涉農資金,為建設企業提供“三通一平”,從土地流轉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減輕企業負擔,吸引社會投資,合力推進園區建設。
五、突出督查督辦,快速推進園區建設
縣委成立了農業產業化領導組,統籌協調,各司其責,跟蹤服務。嚴格效能問責。將園區建設任務細化專案,倒排工期,把專案落實到每週,進度明確到每天,對工作不力的實行責任倒查和追責問責。定期督查督辦。把園區建設納入年度工作目標,與相關部門和鄉鎮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年終實行單項考核,確保了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力度大、進度快、效果好。
縣農業產業化暨結構調整工作彙報 篇5
近年來,豐宜鎮把農業標準化生產作為全鎮產業結構調整、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總抓手,以農業標準化生產促進農業產業綠色發展、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
一是發揮區位優勢,推行標準化生產發展。豐宜鎮地處縣域西南,距縣城約20公里,國土面積48.9平方公里。年均氣溫10℃,年降水量540毫米,無霜期160天,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周邊及轄區內沒有工礦企業,無任何工業汙染。全鎮14個行政村,農戶3151戶,人口10039人,耕地面積22446畝,是屯留縣的優質玉米種植基地,也零星種植有穀類、薯類、豆類等農作物。嵐河水穿境而過,石泉水庫水域面積約130餘畝,水利設施配套齊全。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豐宜鎮發展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特色農業、現代農業,開展農業標準化生產的天然基礎。
二是突出示範引領,彰顯標準化生產特色。抓示範帶動,根據不同產業及產品的特點,積極引導龍頭企業透過“公司+農戶”、“公司+農場(大戶)”、“公司+合作社+飼養場”、“公司+合作社+飼養小區”等多種形式,建立標準化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實行企業化管理,從源頭上解決產品質量問題,提升龍頭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榮獲山西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基地的石泉葫蘆農莊是依託石泉水庫豐富的淡水資源開發的精品示範區。
葫蘆農莊採取“公司+農戶”、“公司+訂單農業”、“公司+合作社”等方式,流轉土地600餘畝,佔地總面積800餘畝,發展設施農業,種植有機蔬菜、綠色乾果經濟林,養殖土雞、山羊、土豬等純天然畜產品。發動周邊群眾按照標準流程施種,由農莊統一精選、回收、銷售,力爭實現“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抓資金投入。開展“五幫五包”幹部入企幫扶,幫助石泉葫蘆農莊融資500萬元,並積極為其爭取標準化庫區建設和標準化水產養殖專案。同時,為石泉葫蘆農莊、雨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秦家溝小虎專業合作社和秦嶺匯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爭取產業扶貧專項資金50萬元,採取“公司+村支部+農戶、貧困戶”、“合作社+村支部+農戶、貧困戶”等方式,帶動群眾,引導農戶按照統一標準,發展綠色蔬菜、小雜糧、山羊、生豬等種養殖業和中藥材種植業。從20xx年—20xx年持續為50戶99名貧困人口每人每年發放收益分紅500元。
有效的資金投入既可保障企業發展,又可助力脫貧攻堅。抓品牌效應,品牌就是名片。實踐中,豐宜村雨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種植反季節油桃的過程中,嚴格遵照行業標準剪枝、施肥、控溫、授粉,所產油桃經過嚴格檢測之後,成功獲批“雨舜”牌註冊商標,是豐宜鎮唯一一個農產品品牌,也為其他農產品的品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應。每年的四五月份,“雨舜”牌油桃因其爽脆甘甜的口感,安全放心的品質,必是長治市、屯留縣各大超市的搶手貨,備受廣大消費者的信睞和青睞。
三是借力發展環境,打造標準化生產基地。今年,我們將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定位,突出龍頭企業引領,打造綠色生態名片,大力度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建設。狠抓標準建設,夯實發展基礎。制定農業標準化生產種養殖流程手冊,加大農業標準化生產的培訓力度,在農業標準化生產過程中培養一批“土專家”。加大宣傳發動力度,讓群眾充分認識到農業標準化生產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發展前景。加強對農資經銷部門的檢查管理,從源頭上保障農業標準化生產的規範性;五是規範種養殖程式,做到全程登記、全程建檔。強化品牌建設,提升市場優勢。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實現農產品收購、篩選、加工、貯運全過程的標準化管理,使農業生產標準化滲透到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以市場為先導,實施品牌戰略,促進農產品質量管理標準化。認真實行從生產源頭到終端消費的全程監控,積極支援產品認證和品牌建立工作。
今年,將積極引導西豐宜藥用雙季槐、石泉葫蘆農莊、豐郝溝畜禽養殖合作社等建立各自的品牌,打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精品農產品。創新服務模式,調優產業結構。創新“生產標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經營模式和“統一品牌、統一品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技術規範、統一訂單”的“五統一”服務模式,實現農業標準與實施相銜接、產前產中產後相呼應、示範與帶動相配套的農業規模發展新模式。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形成產品有特色、村村有產業、全鎮一盤棋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實現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高品質。
縣農業產業化暨結構調整工作彙報 篇6
各位領導:
近年來,大橋鄉在縣委、政府、相關部門的關心、幫助、支援下,緊緊圍繞馬鈴薯和畜牧兩大產業來抓。已經成為全鄉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目前發展情況具有以下幾方面:
一、 加強基地建設,馬鈴薯規模不斷髮展壯大
我鄉馬鈴薯種植面積由90年代的8000畝,發展到今年的5萬畝(不含小春3000畝)。佔全縣38.5萬畝的12.98%,年產量達到13.85萬噸。近年按照市場要求,積極調整品種結構,初步形成以脫毒馬鈴薯生產為主,原原種、原種、一級種等為輔的繁殖。脫毒馬鈴薯種植初具規模,形成6個馬鈴薯脫貧致富的專業村、一大批馬鈴薯脫貧致富的自然村。人均3畝以上的重點村5個、94個自然村,形成了具有規模的種薯基地,04年繁育原原種愛德53號100畝、原種愛德53號50畝、大西洋50畝、2號20畝、合作88號等、一級種15000畝。
二、 著力發展種植,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體系和科技支撐體系
在發展馬鈴薯產業中,重點放在種薯上,不斷完善馬鈴薯繁育體系,馬鈴薯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縣農技中心的溫網室、組陪室的建成。做為後盾,04年培育原種300萬粒、一級種6000噸,二級種2萬噸。
為滿足不同的市場要求,先後引進多個品種,為主的食用型( 商品薯等種薯生產基地。基本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用途的市場要求。
三、 發展龍型經濟,馬鈴薯產業化經營格局逐步形成
按照產業化的要求,著重在發展龍頭企業上做文章,大橋鄉馬鈴薯經銷協會成為開拓市場,外銷種薯的重要龍頭,開劈國內外市場。並以部分農戶以“協會+基地+標準化生產+農戶”的形式建立利益連線機制,原種產前簽訂產銷合同。在商品薯銷售方面,要在培植和發展一批銷售大戶和農村經紀人。他們已成為開拓市場的重要力量。目前,我鄉有100餘人,重點培育年銷售在萬噸以上的大戶。
四、 存在的一些待解決的問題
1、 是缺乏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
2、 新品種市場化程度不高逐年引進了部分品種,但仍然不滿足市場要求。市場佔有率不高。
3、 銷售方式落後。我鄉,歷史銷售主要在秋季集中上市,地頭交易為主,搞貯藏發展錯季節是以後的發展的重點,主要缺乏功能裝置、設施先進的批發交易市場。
今後,在薄弱環節上尋求突破,決定不移地把馬鈴薯做大做強,建成在全縣、全省,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產業。重點抓好以下3方面問題:
1、 加快科技步伐,提升產業質量,進一步規範馬鈴薯產業繁育管理體系,完善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產業化形式,規範鄉、村、戶管理體制,進一步加快基地的建設,萬畝豐產示範園的帶動作用,增加馬鈴薯產業的科技含量,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實現馬鈴薯生產標準化、經營專業化。
2、 圍繞市場要求,加快品種結構調整,提高品種市場化程度,在進一步最佳化鮮食品結構的同時,大力發展培育適宜不同市場的要求,不同加工用的優新品種。
3、 切實搞好市場建設和銷售。多方集資的辦法,並建多功能的交易市場,改變目前集中上市、地頭交易、分散銷售的現狀,實現儲藏增質,流通增質。
縣農業產業化暨結構調整工作彙報 篇7
各位領導、同志們:
去年以來,我們xx鎮各級各有關部門切實把發展農村沼氣作為改善農村面貌的“核心工程”來抓,精心組織,真抓實幹,狠抓落實,使我鎮農村沼氣建設工作邁上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建設工作呈現出四個顯著特點:一是發展速度快。20xx年全鎮新建沼氣池1600個、小型沼氣工程5個,12個村開展沼氣示範村建立,其中9個村透過棗莊、滕州兩級市的驗收。我鎮被評為棗莊市沼氣建設先進鎮。二是組織得力。成立了沼氣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鎮沼氣服務站,建立了深入持久推進的工作機制,嚴格獎懲,科學施工,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三是群眾歡迎。農村沼氣建設,在市、鎮兩級給予補助的情況下,各村又因村制宜制定了扶助政策,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改善了幹群關係。四是效益好。沼氣的使用,改善了環境,增加了農民收入,顯著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
今年,從中央到地方明顯加大了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支援力度,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生態農村的發展目標。這對我們全面推進沼氣建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目前,我鎮已將沼氣建設作為今年向全鎮人民承諾要辦好的十件實事之一,強力進行推進。計劃全鎮新建沼氣池1200個,沼氣示範村9個,小型沼氣示範工程2處,全面完成市下達給我鎮的建設任務,確保我鎮農村沼氣建設持續、健康、穩步發展。具體措施是:
一是健全機制,落實責任。明確鎮、辦事處、村三級負責同志的責任,並把工作實績納入全年考核。制定出臺沼氣工作的考核辦法和制度,層層分解任務,逐級落實責任,把任務分解到村,分解到戶,把責任落實到部門,落實到人。對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的沼氣示範村,對鎮、辦事處、村三級相關責任人分別獎勵績效考核10分、現金500元,對完不成建設任務的,年底一律取消評先樹優資格。
二是協調聯動,精心組織。鎮沼氣服務站,具體負責全鎮沼氣建設管理、技術推廣和服務工作,嚴格篩選施工隊伍,從選址放線、開挖建池、試水試壓、管路安裝、裝料啟動等多方面均制定嚴格的技術標準,實行“六統一”,即統一勘測、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裝修、統一安裝、統一質量要求,確保質量標準和工程進度。
三是拓寬渠道,加大投入。加快農村沼氣建設是廣大農民熱切盼望的事情,是市政府今年重點督辦的工作之一,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加大投入。今年,我鎮將繼續按照以獎代補的形式支援沼氣建設。在市財政每戶補助1000元的基礎上,我鎮將對每個沼氣池再補助200元,沼氣工程每處再補助200元。對同時建立農村沼氣和生態迴圈庭院經濟的示範村,每戶鎮財政將再獎勵200元。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資金參與沼氣建設,調動農民和畜禽養殖企業自籌資金建設沼氣的積極性,在全鎮形成“政府扶持、農戶自籌、社會參與”的投資機制,加快全鎮農村沼氣的發展步伐。
四是加強管理,搞好服務。服務管理能否跟得上,是能否保證沼氣建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在成立鎮沼氣建設服務站的基礎上,村村設立一名技術員,做到有機構、有人員、有經費,努力滿足群眾對沼氣日常管理、沼氣配件和技術維修服務的需求,確保農戶想建有人指導,想學有人培訓,使用不正常有人維修,推進全鎮農村沼氣建設持續、健康、穩步發展。
領導和同志們,我們雖然在沼氣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領導的要求和兄弟鎮街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們將借這次會議的東風,認真學習兄弟單位的先進經驗,繼續把沼氣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來抓,強化宣傳,明確責任,細化措施,強力推進,努力開創我鎮沼氣建設的新局面,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