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防震減災工作彙報材料

縣防震減災工作彙報材料

  縣防震減災工作彙報材料一:

  尊敬的艾縣長,各位領導、同志們:

  按照會議安排,我向大家通報20xx年我縣防震減災工作主要進展情況,對20xx年重點工作提出建議。

  一、20xx年防震減災工作主要進展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防震減災工作機制日趨完善。

  2月份縣政府副縣長艾買提江·馬木提召集發改、住建、民政、教育、衛生、地震等部門召開會議,就地震局提交的《關於加強縣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辦法》進行工作安排部署。

  3月份縣人民政府召開20xx年防震減災工作會議,以建立全國防震減災示範城市為抓手,以加強抗震設防管理要求,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及生命線工程採用減隔震技術為切入點,做好防震減災各項工作。

  按照工作安排,在全縣各鄉鎮場開展與縣人民政府簽訂的目標責任書任務落實工作。從完善應急預案、宣傳培訓、應急演練、抗震設防管理要求、“三網一員”工作等五個方面進行了分解部署。

  審批建設工程專案33個,開展抗震設防行政執法3次,並進行了工程質量監督工作。

  (二)以“防災減災日”為契機,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大規模的地震宣傳和應急演練活動。

  3月至5月,精河縣地震局開展防震減災工作“進學校、進醫院、進鄉鎮、進村隊、進社群、進軍營、進黨校”活動,以應急避險和疏散為主要任務,做好地震知識培訓。精河縣境內包括駐精團場、地方幼兒園、小學、初高階中學、中心校、教學點共計49所學校26532名師生參與。縣境內包括駐精團場的13所人民醫院、鄉鎮場衛生院538名醫護工作者和1000名病患者參與。全縣6個鄉鎮場2個村隊、5個社群、1個軍營的600名群眾、官兵積極參與。在縣城友誼北路舉行“科技活動周”宣傳活動,發放宣傳資料150份,懸掛防震減災日宣傳標語1條。在縣黨校各類培訓班講課及應急演練3場,培訓學員200人。同時對學校、醫院的建築結構安全進行調查鑑定,編寫建築抗震效能報告4份。

  5月12日,在“防災減災日”之際,精河鎮、民政、衛生、地震等部門在精河鎮濱河社群開展應急綜合演練活動。8月14日,在精河縣地震應急指揮中心,縣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開展了地震應急救援桌面演練。

  開展學校地震安全隱患普查工作。9月2日至9月8日,與教育、公安、消防、電力、住建等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縣城及鄉鎮場24所中小學、幼兒園進行安全生產大檢查。地震局對學校地震應急預案、應急救援隊伍、避難場所、物資儲備、校舍抗震效能、存在隱患、應急演練等工作逐一檢查。

  建立自治區級、州級防震減災示範學校、示範社群工作。精河鎮濱河社群已建立自治區級地震安全示範社群。精河縣第三幼兒園、精河縣第二幼兒園、精河鎮錦福社群、精河鎮東郊社群、綠園社群、大河沿子鎮中學、八家戶幼兒園已建立成為州級地震安全示範社群和防震減災示範學校 。

  目前,全縣具備基本生活功能的且有明顯標誌的應急避難場所15處,可容納近5萬人。全縣應急物資儲備庫為2個,已登記工程機械、通訊器材、醫療救援、野外生存、現場調查、生活必需品、防汛搶險、防護裝備等應急物資658項。

  (三)強化監測預報工作,地震監測研判水平有一定提升。

  精河縣地震地質背景,精河縣處於北天山西部區域地震構造,較為發育,縣境內有5條活動斷裂,分別是博-阿大斷裂,從哈薩克境內穿過我縣至瑪納斯全長1400公里,在此斷裂帶上發生過1765年2月9日精河6.5級地震,1944年3月10日7.2級地震局,1955年4月24日6.5級地震,1973年6月3日託託6.0級地震。此斷裂帶為7.5級地震潛在震源區;庫松木契克山前斷裂,2011年10月16日在該斷裂帶發生托里鎮5.0級地震,為7.5級地震潛在震源區;庫松木契克河斷裂,發生過1928年12月13日5.2級地震,為7.5級地震潛在震源區;四棵樹-古爾圖南斷裂,在此斷裂帶上發生過1973年6月3日6.0級地震,為6.5級地震潛在震源區;亞瑪特斷裂,在此斷裂帶發生過1996年1月9 日5.2級雙震,為8.0級地震潛在震源區。

  精河地處北天山地震帶西段,是地震活動較為強烈的地區之一。據有歷史記載的1765年以來,精河縣及鄰近地區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50次,其中:8級地震1次,7.0~7.9級地震1次,6.0~6.9級地震10次,5.0~5.9級地震38次,最大地震為1812年3月8日尼勒克東8.0級地震,最近一次5級以上地震是20xx年2月11日新源5.0級地震。

  精河境內最大地震為1765年2月9日精河縣6.5級地震。近期震情如下:20xx年1月3日,精河境內東南25公里處發生3.1級地震,1月4日精河東南112公里處新源縣發生4.6級地震,1月14日05時精河東南320公里處輪胎縣發生5.3級地震,07時精河縣東北23公里處發生3.1級地震,2月12日精河縣東南120公里處新源發生5.0級地震,2月22日精河以西102公里處博樂市發生3.2級地震。在不到2個月的短短時間內我縣周邊及縣境內震聲不斷,發生了6次有感地震,地震發生的頻度和強度均高於歷年。據統計,二十世紀以來,平均每2年半發生一次5級以上地震,每14年發生一次6級以上地震,1973年6月3日託託6.0級地震均今已44年,期間沒有發生過6.0級以上地震,打破了6級強震發生的時間規律,地震活動水平較高,地震形式較為嚴峻。

  到“十二五”末,精河縣境內初步形成了包括精河地震臺、阿拉山口遙測臺在內的多學科、多手段的地震監測臺網,觀測手段7套,地震宏觀觀測點13個,精河區域內地震監測能力達到2.5級。縣地震局堅持月會商制度,利用博州虛擬臺網,實現每天24小時實時獲取數字測震臺站資料,認真做好普通高考和亞歐博覽會期間的地震應急值班工作。修定完善《精河縣“三網一員”工作管理辦法》,加大監督管理力度,調整最佳化2個測報點,新建5個後備點。

  (四)抗震設防工作不斷強化。

  20xx年,博州“安居富民工程”投入資金2.23億元,建設5800戶;同時投入2090.5萬元,改造國有農場危舊房727戶,牧場危舊房696戶,實現貧困家庭危舊房清零。嚴格實施行政執法責任制,全縣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審批專案共33項。精河-阿拉山口高速公路、下天吉水庫二期和沙爾託海水庫二期地震安全性評價工程專案相繼開展。

  二、進一步做好20xx年防震減災工作的建議

  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全面提高全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堅持重心下移,明確防震減災責任制;堅持關口前移,樹立防範勝於救災的意識,變被動救災為主動減災。認真落實“分級負責、相互協同”的抗震救災機制和應急防範主體責任,全力抓好以下五項重點工作:,

  (一)充分發揮好縣防震減災領導小組的作用,積極做好防震減災應急準備工作。

  健全完善防震減災工作機制,每季度定期召開工作例會,聽取工作情況,安排部署階段性工作。各鄉鎮每半年向上級防震減災領導小組報告一次工作。縣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不定期對相關工作進行檢查督促。

  當前要切實做好3月21日—25日自治區聯合檢查組對我縣地震應急準備情況實地檢查和評估的準備。各鄉鎮場、住建、國土、交通運輸、民政、衛生、教育、水利、電力、通訊、消防等部門認真開展基礎設施隱患排查,突出實戰性、操作性,完善各項抗震救災應急預案,儘快制訂出20xx年抗震救災應對工作方案,紮實做好抗震救災應急準備和防範措施。

  (二)牢固樹立“震情第一”的意識,認真做好震情監視和跟蹤。

  加強與自治區、自治州地震局震情監測預報部門的溝通和聯絡。及時進行周、月會商,逐步形成3級以上地震響應聯動機制。最佳化管理,注重異常報送、跟蹤,確保“三網一員”宏觀測報體系能夠發揮積極減災作用。

  縣國土、住建規劃、教育、地震等部門要做好協調與配合,組織實施好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博州專案精河選址工作。國家擬在博州境內建11個基準臺(架設測震儀)、7個基本站(架設強震儀)、20-30個烈度臺。

  (三)全面做好地震應急準備,穩步提高地震應急救援能力。

  以科學應對大震巨災為目標,加強地震應急現場工作隊建設,提高地震現場處置能力。從實戰出發,完善、細化《地震系統地震應急工作流程》,並開展經常性的實戰演練、地震野外應急工作。完成精河縣地震應急指揮平臺數據庫建設工作,並實際應用,為地震救援和災害評估提供科學支撐。

  鎮場、機關、學校、醫院、社群、企業要開展地震應急避險疏散、搶險救災演練;今年擬開展二次地震綜合演練;引導動員社會力量有序參與,提高社會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四)多措並舉,不斷增強地震災害綜合防禦能力。

  繼續深入推進安居富民工程、棚戶區改造專案的實施,推進減隔震技術應用,進一步改善城鄉建築物的抗震能力。

  抓住審批制度改革契機,利用好並聯審批平臺,強化抗震設防管理,用好小區劃的工作成果。

  大力開展新一代區劃圖的宣貫實施,我縣有6個鄉鎮需要提高設防標準。積極與住建部門開展好相關座談、培訓、指導工作。公鐵物流園要開展地震小區劃工作。

  積極參與“平安中國”防震減災宣傳活動;購置、製作防震減災科普作品,發放一批雙語科普宣傳資料;推進縣科普館防震減災展廳前期工作;精河縣積極建立自治區防震減災示範城市。

  (五) 抓緊制定“十三五”規劃和實施第二期援疆工作。

  根據中國地震局、新疆地震局及博州地震局的“十三五”規劃,充分吸納防震減災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意見建議,科學編制精河縣防震減災“十三五”規劃,依法納入同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新疆地震局援疆專案計劃為指導,抓好未來五年援疆方案的細化和落實,加強與湖北省地震局、荊門、襄陽市地震局溝通,爭取實現專案資金、專案實施社會化效益的最大化。

  同志們,做好防震減災工作,事關全域性,責任重大。讓我們在精河縣黨委、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齊心協力,紮實工作,努力開創防震減災工作新局面,為我縣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做出更大貢獻!

  縣防震減災工作彙報材料二:

  根據縣減災委《關門源於進一步做好防災抗災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門減發【20xx】1號)檔案精神,我局立即組織人員,對照《地震應急預案》逐條自查,查漏補缺,做好工作落實和督查,現總結如下。

  一、防震減災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思想認識,地震應急工作基礎進一步夯實。縣委、縣政府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出發,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堅持與經濟建設一起抓,把防震減災工作納入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計劃、規劃,全縣建設的重大工程專案全部提交政府常務會研究決定,並要求地震部門參加,確保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質量,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進一步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了以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並根據人員變化及時進行了調整充實。地震應急工作作為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領導小組定期聽取地震部門的彙報,研究地震應急工作,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同時,由我局牽頭,組織工作人員根據《門源縣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和《門源縣地震應急預案》的要求,結合全縣地震應急工作實際制定了《門源縣地震應急工作程式》和《門源縣自然災害緊急救助應急預案》,對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震後的責任和任務進行了明確的分工,要求各成員單位牢固樹立震情觀念,增強責任意識和應急意識,把落實震情和做好地震應急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切實增強了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為全縣的地震應急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建立聯動機制,提高應急能力,地震應急工作有序推進。一是著力加強應急管理組織領導。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縣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完善了領導小組主要職責。制定印發了《門源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完善了預案管理體系,建立了預案演練制度,並將地震應急預案納入了全縣總體預案中,得到了高度重視。20xx年全縣新修訂地震預案33個,同時,全縣將應急救援工作作為防災減災指標之一納入全縣各鄉鎮、各部門領導班子年度考核目標責任書,及年度各專案標責任完成情況同考核、同驗收。有力的促進了地震應急工作的深入開展,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初步形成了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地震應急工作機制。二是加強應急值守,規範資訊管理工作。目前,全縣已初步建立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值班室為接點,層層相連、上下暢通、快捷高效的值班網路。認真落實政府系統主要領導幹部在崗情況報備工作。制定下發了有關資訊報送和應急值守工作的檔案,明確資訊報告要素、時限、渠道、責任主體和緊急情況重大事件報告的工作程式,強化了對重要值班資訊的查詢、研判、跟蹤和彙總,規範了突發公共事件資訊接收、採集和報送工作。三是紮實做好重點地區的地震防範工作。認真對照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xx年度全省地震趨勢和進一步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中提出的34條具體的措施意見和州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通知》(北政辦﹝20xx)112號)要求和目標責任進行了自查。全縣共排查出風險點、隱患點、危險源115個,其中國土部門排查出地質災害隱患點76處;供電部門排查出變電廠房、輸電線路杆塔等隱患;民政部門存在救援物資品種單一、數量有限;消防部門排查出縣消火栓損壞較多不能較好地為消防供水提供有力保障;供水系統排查出供水管線嚴重老化、蓄水池數量過少;水利部門排查出境內水庫大壩安全監測系統未與縣防汛監測系統聯網,資訊傳遞不及時,水庫管理主體混亂,洩水調水困難,需進行統一排程;教育部門排查出學生校舍未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的有27棟;城建部門排查出6個方面的危險隱患點等,均已有計劃地推進整改。四是著力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全縣現有各級各類應急救援隊伍194支,1.5萬餘人,應急保障車輛能抽調60多輛。其中縣級15支、335人(專業救援隊伍2支,為消防隊和礦山救護隊,專業救護人員48人);全縣已組建了通訊搶險救災隊、醫療救護隊、衛生防疫隊、供電設施搶修隊、供排水管道搶修隊、救災隊、公路搶修隊等9支應急救災隊伍,並配備了一定的應急救援裝備。五是加強地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和避難場所建設。縣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的專項救災資金,用於全縣各個領域、行業公共突發事件的應急保障;民政局儲備救災帳篷480頂,救災麵粉320噸,棉被625床,特大自然災害救濟金168萬元;縣糧油收儲公司儲備糧食450噸(其中麵粉305噸,大米100噸,青油45噸);石油公司原油儲備量保證在150噸;衛生部門儲備價值40萬餘元的防護服、消毒用品、急救用品等急救物資及救護車輛17輛;建有縣金源廣場、古城2個Ⅲ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和13個鄉級應急避難場所。六是認真開展應急演練活動。全縣有針對性地開展易發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公共衛生等事件的應急演練,為應急工作提供保障。各鄉鎮、各部門在應急預案編制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突出各自特點,及時組織開展了應急演練。

  (三)認真貫徹法規,嚴格行政執法,抗震設防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強地震行政執法工作,確保重大建設工程符合抗震設防要求。每年組織一次地震行政執法集中活動,對於符合地震安全性評價法規要求的建設工程專案,向企業負責人宣傳督促企業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取得他們的支援和配合。二是依法開展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監督和管理,把抗震設防要求作為建設專案可行性論證、工程設計、施工審批和竣工驗收的必備內容。在縣行政服務中心設立辦事視窗,辦理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行政審批、民居抗震諮詢服務、地震資訊查詢等事項。截至目前,已對312項開工建設工程專案進行了抗震設防稽核備案,對全縣51所中小學進行了校址勘察鑑定。同時,結合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和遊牧民定居工程、危房改造等專案的實施,積極開展防震減災示範鄉鎮建立活動。我縣的城關二完小、縣第二寄宿制初級中學、向陽路社群、北山鄉相繼被評為省級防震減災示範學校、示範社群和示範鄉鎮。三是加強對農村民居抗震設防的指導。我縣利用科技三下鄉、科普宣傳週到鄉鎮宣傳農村房屋抗震設防知識,製作了《農村民居抗震設防知識讀本》、《農村民居建設圖集》和《建設我們美好家園》等宣傳冊,對農牧區的建築工匠480餘人進行了農村民居抗震施工培訓,現場向農牧民宣傳如何建造即抗震又實用的住宅。

  (四)建立群防網路,提高監測能力,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全面加強。一是不斷提高監測工作水平,20xx年1-6月份,門源地震臺共處理地震事件1523個,燒錄地震資料記錄光碟8張,測震、形變、流體觀測月報各6期,月震情會商6次,測震儀器執行連續率為99.9%,資料處理率達100%。二是作為專業監測手段的補充縣建立了以水井、動物習性為觀測主體的宏觀觀測點12個,並堅持每天有觀測記錄,週報告、有異常立即報告制度。三是密切關注縣境內及周邊地震活動情況,對周邊3級以上、全球6級以上、全國4級以上地震活動資訊以《門源快訊》、《地震動態》和手機速報的形式,及時進行三要素公示。20xx年1月1日至6月30日,我縣轄區內共發生ML1.0級以上地震18次,其中最大地震為2月20日ML2.3級地震,位於甘青交界,無震感。四是經過幾年的.努力,全縣群測群防縣、鄉(鎮)、村三級網路已初步形成。全縣已在12個鄉鎮和部分重點部門設立防震減災助理員14名、災情速報員143名,組建了由縣防震減災指揮長、主管領導、鄉鎮黨政領導和群測群防人員組成的門源縣地震災情速報網和地震應急通訊網路。

  (五)廣泛開展宣傳,營造濃厚氛圍,全民防震減災意識切實增強。讓廣大群眾掌握地震應急科學知識,牢固樹立居安思危憂患意識,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是防震減災宣傳的主要內容之一。我們按照“主動、慎重、科學、有效”的原則,大力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活動。一是透過宣傳,進一步增強各級領導幹部的防震減災意識。將防震減災法規、檔案及地震有關報刊、資料分送給各級領導,讓縣領導及時瞭解防震減災工作情況,爭取各級領導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視和支援。二是開展地震科普知識進校園活動,重點對中小學生進行宣傳。自去年以來,共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120餘次,印發《中小學避險應急安全常識》2萬本,配發《中小學生放火用火自救手冊》、《中小學防災減災應急手冊》240套,組織開展應急演練69次,參與師生達4.8萬人次,有效地普及了防災減災科普知識。三是創新了宣傳形式。在縣人民政府網站開通了防震減災宣傳專欄,透過藉助網路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的優勢,以圖片、文字等多種方式,全方位開展了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四是利用科技、文化、衛生、法律“四下鄉”活動舉辦的有利時機,組織開展送地震科普知識下鄉。在城鎮人員集中場所,設定地震科普知識宣傳站,發放地震科普知識小冊子2000份,《地震應急知識讀本》2000本,《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節選》5000份,擺放展板20塊,接受群眾諮詢達500多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是抓住4·14玉樹地震紀念日、5·12汶川地震紀念日、7·28唐山地震紀念日等特殊時期,開展專題紀念宣傳教育活動,以擺放展板、散發傳單和科普讀物、提供諮詢、在縣電視臺播放地震防災救助科普動漫片等方式開展街頭宣傳。透過多種形式富有特色的宣傳活動,擴大了防震減災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社會各界群眾防震減災法規意識明顯增強,做到處急不慌,防患於未然,增強了群眾辨別地震謠言的能力,保障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二、存在的困難

  (一)地震應急工作人員編制少、經費缺,影響了工作的開展。縣地震局人員編制和業務經費緊缺,缺乏必要的觀測裝置和專業人員,嚴重製約了地震應急工作的開展。

  (二)防震減災能力需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行政執法工作還非常薄弱,專業執法人員不足,執法力度有待加強;

  (三)全民防震減災的意識依然不夠高。社會公眾麻痺僥倖心理普遍存在,全民防震減災意識仍需進一步加強,全社會對地震的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地震觀測點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由於縣級財政困難,地震觀測網點建設薄弱,缺乏必要的經費支援。

  三、今後工作打算

  (一)加強群測網點、應急通訊網路和災情資訊速報網路建設,著力提高地震觀測水平。重點抓好地震“三網一員”隊伍建設,進一步落實各項地震應急措施,努力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實現地震應急工作快速、有序、高效執行。

  (二)嚴格執行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強化抗震設防工作能力。對縣內建設的重大工程、生命線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在選址階段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以確定科學合理的抗震設防引數。開展和加強地震行政執法工作,把地震應急工作檢查作為安全生產檢查的重要內容。加快縣城綜合防震減災建設步伐,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把縣城整體震害防禦和建築物單體評價結合起來,全面提高震害防禦能力,抓好縣城中心區應急避難場所的規劃和建設,力爭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

  (三)強化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全民防震減災意識。繼續開展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地震科普知識進校園、進社群、進企業、進農村活動。加強對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所有學校在每個學期都要有針對性地組織一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活動,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確保一方平安的目的,有效提高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努力做到小震不慌,大震不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