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題研究工作彙報材料
小學課題研究工作彙報材料
在各領域中,很多事情都需要整合,進行彙報,彙報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最重要的是結果,經驗總結也是必不可少的,不過,你會寫彙報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課題研究工作彙報材料,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歡迎大家來到盤龍二小,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能代表盤龍二小課題組,就我校課題“農村小學校本教研實踐研究”課題工作情況和研究情況,向各位作一簡要彙報,敬請批評指正。
“紮實開展課題研究,推動學校內涵發展”是我校提出的學校發展戰略之一。近四年來,我校在區教科室和開發區教育總支的具體指導下,堅持走“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科研興師”之路,將課題研究工作一直作為學校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把“靠課題研究促進教育改革,靠課題研究提升科研水平,靠課題研究提高教育質量,靠課題研究打造科研型教師”作為學校持續發展、內涵發展的重大舉措。四年來,我校從實際出發,開展以課題研究和理論學習為重點,以課堂教學和校本教研為著力點的教育科研活動,紮紮實實開展工作,經過課題組成員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我校的課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領導重視,保障研究條件
領導重視是教育科研和課題研究順利開展的關鍵。我校自xx年9月遷入新校址,更名盤龍二小以來,學校成立了學校的教科室,並積極申請承擔科研課題。四年來,無論是前任校長鄧立志,還是現任校長甘紅枝,始終把教科研工作和課題研究擺在學校發展的先導位置,納入學校的發展規劃和學校每學期的工作計劃中。在課題研究中,兩位校長及時調整工作策略、把握課題研究方向、保障課題研究條件,並都能以身作則帶頭參加教科研活動和課題活動。
由於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課題研究成員精神上得到鼓舞,物質條件上得到滿足,從給教科室配備了全新的專用電腦,到開放電腦室,到投入10萬元,為每位教師家庭組網布線、聯通網路,為每位教師,特別是課題研究教師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創造了條件,也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提供了便利,保障了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同時,我校又逐步建立健全課題研究評價機制,使教科研成績在教師考核、評優中的權重增加,使教師們能夠感受到教科研活動本身所帶來的無窮樂趣,感受到一種努力之後的滿足感、榮譽感和成就感。
2、學習培訓,增強研究能力。
我們深知:開展課題研究沒有一定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是難以持續開展的。課題研究之初,課題組內相當多的教師對校本教研的認識還不夠到位,還未吃透校本教研的內涵,為此,我校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模式,派出教師參加市、區、教育總支組織的各類學習培訓,聘請教科室、教研室專家為課題組成員舉辦了專題講座,以更新研究人員的教育觀念,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校本教研實踐能力。同時,我校先後訂閱《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湖北教育》、《成才》、《教科研資訊》等雜誌,供課題組成員和教師閱讀;契合區教育局的教師讀書活動,為課題組成員購買相關書籍;並提供一些教育專業網站、部落格的網址,倡導課題組成員和學校教師進行網路瀏覽,以此開闊教師視野,豐富教師素養,提升教師理念。
20xx年3月,甘校長注重與前川一小、三小等名校的交流互動,多次派出教師前往觀摩學習,學他校經驗,效優秀策略,增長了課題組成員的見識。
20xx年4月,劉溥生名師工作室實驗基地在我校掛牌成立,名師工作室實驗基地又成為我校教科研和課題研究提供了有效依託,在現場教學、評講等相關活動中課題組成員和教師受益匪淺,在與名師、專家的直接交流、思維碰撞中得到了精神和氣質的薰陶、智慧與思維的啟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
3、科學管理,注重研究實效。
科學管理是教育科研和課題研究順利開展的動力。為此我校切實加強課題組自身建設和課題研究常規管理工作。
(1)認真落實計劃
我校將課題實施方案細化到學年、學期工作計劃中,細緻認真地做好教科研工作計劃,落實時依據計劃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及時調整,使得課題研究井然有序地進行。
(2)建立科研製度
制度是教科研工作實施的有力保證。依據學校和課題實際,我校定期召開課題組會議,瞭解研究動態,關注校本教研熱點,收集、交流課題研究的經驗和體會心得。同時制定了《盤龍二小教學研究制度》、《盤龍二小教師業務學習制度》、《盤龍二小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盤龍二小課題研究和管理制度》、《盤龍二小考核評價激勵制度》,在實踐中落實和完善這些制度,使之逐步成為了我校教科研活動和課題研究工作的長效管理機制。
(3)完善激勵機制。
為了調動教師參加教科研活動的積極性,我校課題研究列入教師業務考核之中,明確規定每位教師必須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對於教師參與教科研和課題研究給予一定的權重分。如:針對教科研成果的獲獎除了給以評選費用報銷,還根據獎項給予不同的經濟和精神上的獎勵,20xx年在選送黃陂區教科研成果徵評中,我校選送論文13篇,數量達歷史最高,並取得了一等獎2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6名的好成績,這樣的舉措最大限度地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科研和課題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4)認真開展研究活動。
近年來,我校堅持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物件充分發揮學校、教師和教研骨幹的作用,把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融為一體,在重視教師個人學習和反思的同時,特別強調教師集體教研的作用,強調教師之間的教學觀摩、專題研討、集體備課、教學評比,讓理念在對話中形成,策略在交流中構建,智慧在碰撞中生成,思想在實踐中昇華。
在教科研活動中,我校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校本教研活動甚至耳聞目睹的教研現象進行反思,從中發現問題,把有感而發的事情、棘手的問題、典型的案例、一時的頓悟記錄下來,和課題組成員交流,從而形成理性的認識,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研究水平。
同時發揮教研組、年級組在教育科研中的作用。健全學校語文、數學、綜合學科的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建設,分學段設立負責人,組織全體教師的共同參與教研活動,充分發揮教研組在教育科研中的作用。
(5)抓好資料建設
課題研究資料是研究過程的載體與見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的水平與層次。課題組從成立之日起,我校就注意培養研究人員的資料意識,認真抓好了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確保課題研究工作落到實處。每次活動都將教師的練習設計和論文整理成冊。
四、透過大量細緻的工作,我校校本教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進行了農村小學校本教研的現狀調查並做了具體的分析。
為了全面瞭解農村小學校本教研的現狀,使課題研究更有針對性,課題組在第一階段透過問卷、座談、走訪等方式對劉古塘小學、葉店小學和本校(盤龍二小)進行了調查。先透過課題組成員在本校教育教學中的觀察所得,對學校校本教研的有關情況進行分析;接著走訪、電話聯絡了劉古塘小學、葉店小學的教師,瞭解了農村小學在校本教研中存在的問題;隨後按照擬定的問卷對開發區農村小學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透過多方面的調查、分析,發現農村小學的校本教研現狀如下:
1、制度不夠健全,校本教研缺乏長效機制。
我們調查發現,在大部分學校缺乏規範、有效的教研管理制度,學校在管理制度層面無法為教研提供製度支撐和保障;或是有相關的教研管理制度,但是缺乏有力執行,致使相關的管理制度流於形式。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很多農村小學校本教研往往停留在記錄的檢查,很少思考更實質性的措施,很多老師是應付檢查而臨時趕寫材料。
2、組織建設滯後,校本教研缺乏組織保障。
教研工作的著力點應在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但在現實的農村小學的教研工作很難有實質性效果。多數農村小學的教研仍停留在效率不高的公開課研討:說課、聽課、評課,念檔案似的理論學習。教研組織建設滯後,教研方式單一、方法陳舊,無法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必要的支援,從而導致很多教師參加各級教研抱著應付的態度,甚至連參加意願都很低。
3、專業引領不夠,校本教研缺乏理論支撐。
目前在不少農村小學的校本教研中常常有低水平重複的現象。許多農村小學的教研與新課改前相比,教研內容形式仍然沒有多少改變,模式固定,內容限於教材教法介紹,統一進度、統一要求、統一作業及教案的設計,或者僅僅開展聽課、評課活動,進行大同小異的經驗總結等,缺乏專業的、系統的指導。同時,學校間的學術交流活動侷限於聽公開課等活動,缺乏深層次的交流學習,這些問題都亟待研究和解決。
(二)完善了校本教研管理體制。
1、明確了校本教研的要求
課題組首先從觀念入手,透過組織專題講座,召開專題研討會等各種形式,解決校本教研的思想認識問題,幫助學校領導和教師樹立正確的校本教研觀。在校本教研專題培訓中,校長和教師明確了“校本教研”並不是一種新的教研方式,而是對傳統教研方式的批評繼承;所謂“校本教研”,就是把教學研究的參與權和主動權還給學校教育一線的教師,讓教師在校長的組織下,結合本校實際開展教研活動,著重研究解決在教學實際中遇到的問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校發展。
透過學習研討,全校老師明確了“校本教研”的基本內涵,即:(1)學校是校本教研的基地;(2)教師是校本教研的主體;(3)課例分析、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4)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是校本教研的終極目標。
2、實行了校本教研校長負責制。
校長是校本教研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校長必須瞭解教研、參與教研、指導教研和保證教研。
(1)瞭解教研——充分認識教學研究工作在提高教育質量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瞭解當前教育發展的狀況和教育教學研究的熱點、重點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的解決與學校發展的關係。
(2)參與教研——帶頭學習教育理論和教研科研方法,參與教學研究和課題研究,透過研究問題獲得親身的體會和感覺。
(3)指導教研——根據學校教學工作的實際,提出學校教研工作的主攻方向,指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邊研究邊學習,不斷提高研究水平和能力。
(4)保證教研——在人力、物力上為學校校本教研提供必要的保障,對參加教研科研工作的教師在物質上、資訊資源上、學習交流上提供必要的支援。
3、健全了學校教學研究工作的組織機構。
學校建立了專門的機構和人員負責本校教研工作的組織和規劃,協調教研科研工作,切實解決教務處只管教務不管教研,科研處遊離於教師的實際工作之外的問題。
4、完善了校本教研製度。
制度是對人的行為的約束。為了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課題組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中,指導學校制定和完善了教研製度,規範教師的工作要求:
《盤龍二小教學研究制度》:成立學科教研組,安排教研活動時間,組織任課教師集體備課、聽課、評課。
《盤龍二小教師業務學習制度》:組織教師自學、小組學習、聽講座、在職或脫產進修。
《盤龍二小教學常規管理制度》:認真抓好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教學的基本環節。
《盤龍二小課題研究和管理制度》:抓好科研課題的立項、審批、開題和結題,推廣應用科研成果。
《盤龍二小考核評價激勵制度》:抓好教學工作檢查、學期(年度)工作總結、評比,獎勵工作業績突出的教師。
5、推行了學校領導常規調研機制。
學校行政領導和學科主管領導深入課堂聽課、參加教研活動,瞭解學校教師日常課堂教學基本情況,實施“田野”式調研,運用新理念新方法進行解剖式診斷,獲得一手資料,為學校管理以及校本教研提供一些決策依據,同時也促進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規範化。
(三)探索出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教研策略和具體可行的方法。
校本教研課題研究活動開展以來,在課題研究的帶動下,學校確立了“抓課堂教學研究,提高全體教師實踐新課程的能力”的思想,各學科都積極開展了校本研究活動,經過近四年的努力探索和不斷實踐,學校已經初步探索出完整的校本教學研究策略。
1、專題講座策略。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本策略主要是引導教師學習理念,針對校本教研中發現的普遍性的問題適時的從理論上給予切合實際的指導。為此,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我校用講座的形式促進教師理論水平和研究素養的提高。
專題講座不僅由校內領導、骨幹教師的主持講座,而且注重邀請專業研究人員講座,發揮專業人員的專業引領作用。如:針對教師實際操作中產生的困惑,出現的共性問題,我校先後邀請省特級教師劉溥生、區教研室專家、區教科室專家、區小語會青訓班骨幹作專題講座,讓廣大教師在與名師、專家的直接交流、思維碰撞中明晰自己努力的方向,得到精神和氣質的薰陶、智慧和思維的啟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
2、觀摩研討策略。
(1)教學觀摩。把外出學習帶回來的光碟有選擇地放給教師觀看,讓全體教師共同去感受。也選擇身邊教師的課例進行觀摩研究。
透過觀摩“上課、說課”,參與“評課、議課”,從操作層面上引導廣大教師如何憑藉教材,將觀念轉化為具體的操作,將靜態的文字恢復到鮮活的狀態,促使師生在教學情景中不斷生成鮮活靈性的經驗,在具體的課例中感悟怎樣有效開展教學。
(2)專題研討。研討是一種可以自由發言的討論會,不強求統一的結論,旨在開闊思路,引導思考,加深教師對某一問題的認識,尋求更多的教學策略。如我們以“教學中如何開展探究式學習”為主題舉行專題研討,在研討中,教師們圍繞著“探究式學習”展開了研討,透過交流,教師們加深了對探究這一學習方式的認識,形成了一些教學策略與方案,並用於指導教學實踐。
同時,我校把課堂教學作為案例,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專題研討。讓教師上完課後,教研組的老師共同討論:這節課達到了什麼目標,用了什麼教學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問題,幫助教師尋找課堂教學的優點與創新之處,尋找問題與不足,捕捉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育觀念,從而找到改進的切入口。
(3)集體備課。同年級同學科採用“立足整體規劃,個人分段負責,全組共同研討,以點帶面,精品積累”,引導教師在實效上下功夫。同年級同學科組教研活動在開學初拿出活動計劃,確定好每週開展活動的年級、學科。執教教師吃透教材,領悟集體備課意圖,同時又融入個人風格,拿出詳細的教學方案,力爭上出較有質量的教研課,能給他人以啟發從而提高教師集體備課的能力,讓集體備課真正成為提高教研活動效果的抓手。
3、案例剖析策略。
本策略主要是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富有生命動感的精彩教學片段、令人回味無窮的生成案例、感到棘手的典型課例,進行有針對性地分析研究,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為此,我校在教研活動中,引導教師觀察、分析、研究,在不斷的反思中,在舉一反三的實踐中加深對新課程理念的感悟,加強對自己教學實踐的指導,加快自己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
並且,我校引導教師注重蒐集、撰寫自己的教學案例,對成功的典型案例或不成功的典型案例進行剖析,在不斷的反思交流中領悟要點,從而更好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4、現場診斷策略。
現場診斷式策略,就教師課堂教學中某個方面、某個環節設計不合理、組織不嚴密、點撥不到位的地方,在課後進行會診,引導教師學會反思,協助教師作教學行為的自我分析、自我矯正,從而追求最佳方案。這種教研活動,在會診過程中既讓當事者得到提高,也讓參與會診的教師得到提高。如在數學組“合作學習的探討”研究中,針對課堂教學中發現的學生合作學習的一些無效現象,如(1)學生討論不能圍繞重點;(2)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過於依賴、盲從;(3)討論結束並沒有作歸納和小結等,課後進行現場診斷,引導教師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矯正。
再如,我校剛剛遷入新校時,部分教師還不太適應中心小學的大班教學,對於教學中瑕疵較多、群眾有反映的個別教師,主管領導邀請學科骨幹對其進行隨堂聽課式“會診”,及時糾偏,取得了初步成效。
5、教學評比策略。
教育教學比賽是錘鍊教師教學技能的有效方式。每學期我校組織一次教育教學比賽——教師優質教案、優質課、優秀論文、優秀班級管理方案等系列比賽。這既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全面檢驗,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實踐鍛練的平臺。
(1)同課異構式的教學評比。骨幹、青年、中老年教師攜手同上一堂課,進行公開教學。風格各異的教學設計,給全體教師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教研模式促進了教師積極參與,從不同的教師教學風格中對比歸納,有利於課堂教學的創新,有利於教師專業化成長。
(2)同題論文評比。就教學中的某一個共性問題,進行討論,進行腦力激盪,進行思維交鋒,展現教師的個性策略、獨到見解。如近兩年,我校組織“教材情境圖的使用”、“例談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創造性使用課程資源”等同題論文的評比,這樣不僅促進了教師對教學的理解、研究、感悟,同時豐富了教學策略及理論積澱,加速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3)課堂教學比武。每學年都會有區級課堂教學比武,我校注重在校級評比的基礎上選拔優秀教師承擔賽課任務,同時我校以此為契機,加大了教師教學比武的工作力度,重視全學科組參與,豐富內涵,夯實過程。從教師個人備課,教研組骨幹輔導備課,協助製作課件,試上研討,一絲不苟,有時要有幾個來回。表面看是眾人磨一課,大家為一人,這樣不僅使得參加區級比賽的選手的教學藝術水平得到提高,而且打造了和諧合作共進的優秀教師團隊,達到了鍛鍊青年教師和帶動全體學科教師提升的目的。
(四)建立了規範有效的校本教研部分環節的操作規範,明確了校本教研的操作要求。
為了促進我校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使他們能夠滿懷熱情的持續參與校本教研,我們本著“以人為本”、“公平合理”及“有針對性”的原則,針對我校教研實際,制定出校本教研的評價制度和評價標準,以此促進校本教研的有效、規範和持續開展。
1、教研計劃評價標準。
教研計劃是學期教研活動的行動指南。教研計劃的`科學性、適應性、可操作性關乎教研活動的實施,關乎著教研活動的效果。為此,制定《教研計劃的評價標準》,旨在促進教研組活動安排的科學性,提高教研活動的目標性。
2、教研活動記錄評價標準
教研活動的過程需要講究實效,每次活動要做到“五有四保證”。“五有”是有研究專題,有學習資料,有中心發言人,有討論交流過程,有活動小結;“四保證”強調每月目標任務有保證,每次活動內容有保證,活動責任人有保證,活動效果有保證。制定《教研活動記錄評價標準》,旨在透過記錄促進活動要素的落實,促使活動形成系列。
3、校本教研活動評價反饋表
校本教研的活動效果需要參加的教師的收穫來印證。為此我校制定《校本教研活動評價反饋表》,旨在提高校本教研活動的針對性,實現教研活動適合教師教學需求,為“訂單式”教研活動做準備。
4、盤龍二小優秀教研組(備課組)評價標準
在校本教研中湧現出一批活動有創新、有效果的教研學科組和教研團隊。在學科教研組(備課組)中評選優秀,樹立典型,旨在激發教研組(備課組)成員的活動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教研組(備課組)的團隊協作意識,促進校本教研活動的持續開展。
二、研究的效果
看似平淡最奇崛,四年辛苦始覺甜。我校課題組在實踐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做了一些紮實的工作,讓我們欣喜的是,在四年的課題實踐中,教師、學生、課堂教學和學校的整體風貌都有了明顯的改變。
(一)強化了隊伍建設,教師逐漸走上了專業化發展的道路。
1、提高了校本教研的認識。我校課題組組織全校教師針對教學中的實際情況,深入學習新課改理念,學習課程標準,更新了現代教育觀念,強化了校本教研的認識,並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並在課堂教學中實踐既得的理念和認識。
我校把課題組教師送出去,參加市區舉辦的各種形式的學習培訓,學習先進經驗,提高業務能力;同時,我校邀請區教研室專家、區教科室領導到我校指導教學、舉辦科研系列講座。教師們帶來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透過專家引導、集體討論、共想對策,把問題化為全新的方案帶回課堂實踐的培訓方法。透過專家的引領和共同的探討,提高了教師自我診斷的能力,由此更新了自己的觀點,形成了新的教育思路。
2、營造了濃厚的教研氛圍。課題實施的四年時間裡,以課題研究帶動了我校的日常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在課堂教學中開展了多種教學實踐,舉辦家長開放日,實行推門聽課,開展集體備課、案例診斷等活動。透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教師思維啟用、研究意識增強、實踐能力提高,並積累了一些寶貴的教學經驗,豐富了教學實踐,校本教研素養得到提高。教師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在實踐探索中成長,實現了每位教師都能從事一定的教學實驗研究的要求,促使每位教師走上教學研究之路。
3、提升了教師的綜合素質。四年來,我校教師教研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張傳東、鄧惠蘭、周愛玲、黃娟等老師撰寫的相關論文、案例在市、區教科研論文及成果徵評中獲獎28篇(次),有4篇文章在《黃陂教育》、《藍燭光》上發表。尹麗娟、張文藝、鄧惠蘭、黃娟等老師參加市區賽課活動獲得教學能手稱號和二、三等獎。
(二)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轉換和諧自然,教學活動效果明顯,教師和學生均得到發展
透過課題研究,教師著眼於教育教學實際,關注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關注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的能力,課堂教學效果隨著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而得到強化。楊剛、黃娟老師在語文課提出了“預習、自學、參與、自信”的課堂教學主題詞,提出並實踐了教學過程互動、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大鞏固的力度,開展了“預設和生成”的實踐研究活動。鄧惠蘭、舒霞兩位老師在數學和英語教學中實踐“創設情境、激趣導學”,特色鮮明,效果顯著,多次在黃陂區教育局的教學常規檢查和區教研室的課堂調研中獲得好評。
隨著校本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更加融洽了,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更加平等了,學生從被動的聽從到主動地提出問題,課堂教學從精彩預設到動態生成,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不斷增強,參與學習的能力逐步在提高,教師、學生的教與學的方式方法上有了突破性的變化,優化了教學環節,豐富了教學資源,所有的轉變都帶來了教學效果的明顯提升,所有的轉變都帶來了師生共同的提高和發展。
(三)學校“科研興校”的意識日益濃厚,綜合辦學水平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我校以課題研究為平臺,進一步規範了日常教學教研的管理,教科研工作成為了推動我校健康、持續、內涵發展的源頭活水。特別是甘校長上任後,校長帶頭、教師人人參與的教科研模式已經形成,學校課題研究與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機地聯絡起來了。
開展本課題研究,我校形成了具有學科特色的教學模式和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有力地指導著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更為可喜的是教師的研究意識大大增強,研究水平顯著提高,學校研究問題的氛圍更濃,整體教育教學環境良好。課題研究促進了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更上了一個新臺階,促進學校形成了更科學、更規範的管理體系,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學校先後獲得了黃陂區“教科研先進單位”、“師德建設先進單位”、武漢市“教育管理年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
(四)充分發揮了我校作為中心小學在校本教研中的輻射作用,引領了周邊村小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
我校在課題研究中,致力於校本教研實踐的研究,卓有成效地開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動,不僅促進了我校濃厚教研氛圍的形成、教研製度體系的建設、教研管理的規範、教研活動的有序開展,而且在開發區境內,我校積極和周邊村小聯動,邀請村小教師參加我校教研活動,並送教下校,深入劉古塘小學、葉店小學等學校開展教研活動。在村小充分發揮了我校作為中心小學的示範、輻射和引領作用,促進了周邊村小校本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
三、思考與展望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農村小學校本教研貴在堅持,重在研究,關鍵在教師。在校本教研活動中需要增強教師的研究意識,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日常教學工作和教學研究、教師專業成長融為一體,形成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職業生活方式。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農村小學校本教研要緊密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從問題出發,從教師的需求出發,為教育教學服務。這種研究並非在教學之外另外抽出時間來做研究,而是留心教學中出現問題並設法解決,解決的過程就是教學研究的過程。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農村小學校本教研要整合教育資源,充分利用報刊、網路上的優秀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互補提高。同時在資訊科技發展的今天,在校本教研方式上應向“網路教研”邁進,透過專題網站、教師部落格、互動空間、qq群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增加實效性,擴大參與度,突破時空、地域限制,增強教研交流互動的廣泛性、多樣性。
課題結題後,我校將繼續深入探討農村小學校本教研實踐存在的以上問題,鞏固、推廣並應用已有的研究成果,紮實有效地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促成教學、教研、科研多位一體的整合,提高學校教研活動的實效性和可持續性,真正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學校可持續發展帶來不竭動力!
以上彙報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