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方案範文(通用5篇)
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方案範文(通用5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方案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方案1
一、校本課題立項工作的背景及思路
為了更好地促進全體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之中,本學期我們組建了學校中心課題組,並出臺了《學校中心課題組校本科研工作實施方案》,將我校承擔的晉中市課題《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組織小組學習的研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以及區級課題《關於課堂學習小組的建設和小組學習策略的研究》等3項課題分解為若干項與老師們關係密切且比較容易入手的小課題,在校內開展子課題立項工作。
所謂“校內子課題”是針對我校提出的《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實驗研究》校級總課題而言的。我校決定從今年起,將校內子課題立項工作常規化、規範化。同時將市級課題、區級課題和校內子課題一併納入學校常規課題管理體系,實施統一的管理程式,重視過程管理,並於每個學期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
二、學校課題管理小組暨科研骨幹團隊
為更好地促進學校課題管理的規範化和提升學校課題研究的真實性,在學校中心課題組的基礎上成立課題管理小組暨科研骨幹團隊。負責各教研組常規課題的指導、督查和校內優秀論文成果的評選工作。課題專家委員會成員由各教研組推薦產生,要求能夠積極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管理思想,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有較強的科研能力,並有一定的課題指導能力。
三、學校校本課題系統:
學校總課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實驗研究》
總課題負責人:黨xx(校長)
子課題:
市級課題:《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組織小組學習的研究》
課題負責人:安xx(副校長)申報時間:xx.10
市級課題:《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
課題負責人:鄒xx(數學骨幹教師)申報時間:xx.10
區級課題:《關於課堂學習小組的建設和小組學習策略的研究》
課題負責人:安xx(副校長)申報時間:xx.1
校級主要子課題設定及其負責人:
課題總負責人:楊xx(副校長)
《英語小組自主學習的指導策略》張xx
《科學課如何指導學生小組學習》王 x
《社會課小組學習的有效策略》趙xx
《美術小組自主學習的指導策略》王xx
《音樂課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張x 姚 x
《體育課如何指導學生小組學習》楊xx 李 x
四、子課題選題建議
上述課題研究方向是從宏觀的角度依據課堂教學改革和三步導學教學模式設計,旨在幫助老師們確定思考的方向;子課題是從中觀角度結合我校課程改革實際進行設計,旨在幫助老師們確定研究的大體方向。
校內子課題研究一般要求選題要小,從某一個細微的角度為切入點,確定研究的目標、內容與方法。所以,建議老師們在選題時儘可能從微觀的角度入手,選擇某一個點作為切口,開展實在的、細緻的、具體的、深入的研究。
五、子課題申報及相關要求
1.選題與申報時間
每學期開學為課題選題與審報時間,根據平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困惑,結合區教研室關於“構築學生課堂,改善學習生活”實驗研究及我校小組學習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等確定研究課題,填寫立項表,向學校中心課題組審報。由學校課題管理小組暨專家委員會確定是否立項。
2.課題研究內容要求
課題研究要求從所教學的學科、班級、學生實際出發,研究物件具體、研究案例真實(必須是自身教學中鮮活的故事)、研究成果有效(給自已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3.課題規模及週期
子課題研究可以一人單獨完成,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子課題研究時間一般為半年或一年。如果是市級、區級課題可以成立課題組,研究週期為一個學年或以上。
4.過程管理
每學期由學校課題管理小組暨科研骨幹團隊組織召開課題研究研討會,由課題負責人彙報研究工作的進展情況,並上交課題研究階段報告。
5.結題要求
每學期末或學年末為課題初步結題時間,課題結題要有結題成果(初稿)。結題成果一般分為論文和研究成果報告(教學成果)兩種。課題初步結題後,要在每學年度下學期對課題成果進行實踐驗證,然後對成果進行修訂完善,形成終稿。
6.課題成果評選
每年5月底由學校課題管理小組暨科研骨幹團隊組織本學期優秀論文成果評選,然後根據區教研室所核定的指標數目進行擇優上報。市級、區級課題結題成果按照優秀成果進行申報,校內子課題結題成果按照優秀論文進行申報。
六、本學年校內子課題立項的具體要求
自本方案發布之日起,本期課題立項即正式啟動,下學期開學一週內將立項表以自己姓名命名傳送至學校教導處。然後由學校課題管理小組對所有申報立項的課題進行審批,確定是否立項。
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方案2
一、指導思想:
以新一輪課程改革“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從學校的實際狀況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構建學校辦學特色,打造“個性化”學校形象,發展學生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適應社會進步,科教發展,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
二、實施目標:
1、校本課程要體現基礎性:
基礎教育要重視基礎,校本課程將立足於打好學生文化基礎、品德基礎、身心基礎為目標。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綜合和運用。
2、校本課程要體現發展性:
根據學校實際狀況,兼顧到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樹立著眼於學生髮展的教育價值觀,把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當作校本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
3、校本課程要體現現實性:
校本課程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而開設了課程,在開發過程中主要依靠學校的自身力量來完成,所以要充分考慮本校老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及學生的發展情況,還有學校的裝置資金等因素,目標不能遠離實際。
4、校本課程要體現主體性:
校本課程的主體性體現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需要,教師的充分參與,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要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使校本課程得到更大的開發。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學生的實際,重視學生參與,注意學生的反饋資訊,不斷根據學生的需要完善最佳化校本課程。
三、實施內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課程開發體系
校本開發不是一兩個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長、課程專家、教師、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的。學校要形成開發校本課程的組織網路,形成領導小組——教研組——教師——學生的開發網路,通力合作,共同建立“學習化校園”。
1、成立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長:蔣志敏
副組長:喬磊、趙春麗
組員:班主任、自然、社會、綜合實踐課程等相關教師
2、成立課程開發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
組長:蔣志敏
副組長:喬磊趙春麗
組員:班主任、自然、社會、綜合實踐課程等相關教師
(二)、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的師資培訓和課題研討
1、在校本培訓中設立校本課程開發專題,進行講座輔導和自學研討,深入領會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和作用,提高認識,明確目標。
2、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根據學科特點、學生實際、學校狀況、及目標導向等因素,研究開發校本教材,將此作為教研組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
3、強化科研意識,以“校本教材開發”為課題展開研討,使校本教材的開發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學軌道。
4、創造條件,開展校本課程開發的技能培訓。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程式:
1、成立組織。
2、透過學生座談等了解學生各種需求。
3、全面評估分析確定校本課程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
4、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
5、培訓教師—教師申報課程—對教師申報課程進行審議—編訂《學生選修課程目錄及課程介紹》。
6、向學生公佈《學生選修課程目錄及課程介紹》。
7、組織學生選擇課程。
8、確定校本課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10、任課教師擬訂具體的《課程綱要》。
(四)、校本課程的結構:
根據學校實際,完全靠自己開發的校本教材
藝術課程:美術、書法
技能課程:生物、物理實驗、各興趣小組
專題課程:心理輔導等
(五)、校本課程的評價
1、學生學習評價:問卷調查
2、學習效果評價:資訊反饋
3、課程評價體系
(六)幾點要求
1、加強校際間的校本課程交流借鑑
2、注重特長生的培養
3、體現特色課程設計
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方案3
為切實做好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學生有一技之長,為學生終身發展打好基礎。根據我校經濟、文化等資源,考慮學生多樣化、全面化、持續性發展的需要,決定設定以乒乓球為中心的校本課程,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
一、指導思想
本課程是學校依據自己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資源狀況以及學生、家長、社會的需求自主開設的課程,由學校統一安排,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以體驗性學習實踐活動為主要特徵的新型課程。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高教師課程建設與開發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注重普及,在提高與普及的統一中推動乒乓球運動的發展,致力於營造濃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圍,以球育德,以球益智,以球練志,以球養性,以球會友,以球興校。透過發展師生乒乓球運動,激發學校活力,“突破一點,帶動全域性”,抓好乒乓球特色,打造柳堡鎮柳堡學校品牌。
二、調查分析
校本課程開發充分注重主體性、合作性、選擇性、開放性、特色性和創造性,教師與家長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經多次與教師、家長總結生活與教學的經驗、智慧等,瞭解和掌握教師與部分家長的個性特長;經過調查、分析,瞭解學生的生活、經驗、需求、興趣、愛好、目前學習的基礎及今後的發展走向;調查學校附近的社群現狀等因素。結果顯示,絕大部分被調查物件認為以乒乓球為中心,輻射到田徑、書法、繪畫、儀表等校本課程開設,富有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能使學生的愛好、興趣得到發揮與培養;既體現了新基礎課程與校本課程的整合、延續、補充,又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品質和能力。
三、背景分析
1、良好的歷史論證。我校自1998年以來,一直參加縣舉行的乒乓球比賽,且每年都取得前幾名的成績,我校乒乓球運動有多年的歷史,乒乓球運動氛圍和訓練基礎全面形成,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
2、硬體基礎設施齊全。有專門的訓練室,室內乒乓球檯共4付,基本適應學校訓練。
3、教練隊伍合理。建設低、中、高年級三階段訓練梯隊,建立專職和兼職教練機制,建設合理的陪練隊伍。
4、社會支援。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強了社會乒乓球力量的吸收。
5、家長認可。學生家長充分認識到乒乓球運動的積極意義,認識到乒乓球訓練對孩子的發展的重要性,他們從經濟上、訓練上都給予足夠理解和支援。
四、總體目標
校本課程的開發,將更加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培養學生收集、分析、整理資訊、解決問題及欣賞、創造、實踐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為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讓學生練好基本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審美、學會創造。)”這是我校乒乓球校本課程開發的總目標。
五、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學校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讓學生樂於參與,多給學生創造空間,尊重學生的意願,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2.靈活開放性原則。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創造促使兒童發展的空間、因材施教,靈活選擇,調整教學內容、方法、程式,以生成性課程資源為主,在實施校本課程的實踐過程中,充分體現目標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廣域性和可變性。
3.整體最佳化性原則。拓寬知識領域,將校本課程與各學科的縱向、橫向的各個部分進行最佳化整合,形成最佳課程結構,發揮校本課程的最大功能。
4.活動、實踐、探究性原則。體現在教學形式上要以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活動、勇於實踐、探索為主,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圍繞問題大膽探究的意識和實驗摸索的精神,著眼於養成習慣,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5.整合性原則,校本課程的編制應致力於對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與綜合運用,讓學生獲得完整的知識,透過實踐取得深刻的體會和豐富的經驗。
6.特色性原則
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學校應揚長避短,針對學校具體情況,走向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材設計,充分發揮學校作為課程決策中心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切合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徵、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同時注意學校當地社群的特點,充分考慮本地區的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等。校本課程的開發使學校獲取課程自我更新的機會,從而辦出特色學校,彰顯學校特色。
六、基本結構
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訓練和技戰術訓練幾大部分。
基本知識:乒乓球發展簡史,乒乓球基本常識。
2.基本技能訓練:基礎動作訓練(攻球、推擋、搓球、拉球等)。
3. 技戰術訓練:推側撲,逢斜變直、逢直變斜,調左壓右、調右壓左等等。
七、組織實施
1.成立了校本課程研究領導工作小組。
組長:邢恩鋒(校長),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決策人和負責人,負責校本課程的總體策劃,宏觀調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實施。
副組長:劉玉東(副校長),負責起草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指導乒乓球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施工作,
成員:馬雲徵(副校長),主管校本課程的教師培訓工作和校本課題問題的具體研究。汪立長(少先隊大隊輔導員),負責調查、分析學生對校本課程的意見和建議,提出針對性的意見並組織實施。
2.成立校本課程工作研究小組
組長:(副校長)
副組長:(教科室副校長,分管音、體、美教學)
成員:(體育教師,負責校本課程編輯並主抓乒乓球校本課程的實施)(體育教師,負責校本課程編輯及教師培訓)
3.實施層次
學校在抓好乒乓球課堂教學主陣地的同時,把乒乓球教學向課處延伸,組建校級、班級乒乓球隊,定期開展活動。
課程實施分三個層次:
(1)面向全體學生。在各年級開展乒乓球教學,低年級每週開設一節乒乓球課,加強乒乓球課堂教學的研究。
(2)建立班級乒乓球隊。各班開展乒乓球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願報名參加,利用課餘時間深入學習乒乓球。每學期開展班級乒乓球比賽。
(3)建立校級乒乓球隊。選拔優秀苗子,進一步訓練提高,利用課外活動進行訓練,提高技戰術水平,提高競技能力。
4.師資培訓
校本課程需要的教師立足於學校內部,對部分教師進行培訓,內容重點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理論的培訓,讓教師初步掌握校本課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常識、課程探究等基本原理,為課程開發提供理論依據;二是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拓寬其知識面,構建教師的知識結構,為課程開發提供知識和智力上的支援。三是對教師進行乒乓球技能訓練,形成實施課程的基本能力。
5.撰寫校本課程教案
負責校本課程的教師首先寫出校本課程教案,交給校本課程工作研究小組初審。教案要有以下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及活動安排、教學效果等。
6、具體訓練措施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機構。校長親自抓,各部門齊抓共管,體育教研組具體落實訓練計劃。同時,加強教練隊伍培訓,最佳化師資隊伍,聘請兼職教練、陪練,形成協調配置的教練隊伍,提高訓練的水平。
(2)加大投入,加強硬體建設。積極爭取上級支援,建成較大規模的乒乓球訓練館,功能齊全,裝置優良,為打造品牌奠定硬體基礎。
(3)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抓好普及。學校開設乒乓球課,編寫乒乓球校本課程,把乒乓球課程作為特色課程來開發,發揮課堂基地作用,進行趣味性、科學性、系統性的訓練。
(4)科學選苗,夯實基礎,建好乒乓球梯隊,成立校中心隊。隊員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分成低、中、高三個梯隊。班級成立班級乒乓球隊,每年代表班級參加學校“乒乓球文化周”的比賽活動。
(5)乒乓球文化建設,陶冶性情。創辦“我愛乒乓球”為主題的乒乓球報,激勵學生們關注、熱愛乒乓球。編練乒乓球操,把乒乓球基本動作、韻律操動作融為一體。編唱乒乓球歌,講述乒乓球名家故事,讀乒乓球世界冠軍故事,營造良好的乒乓球運動校園文化氛圍。
(6)突破校本的訓練模式,拓寬訓練視野。一是請專家到我校指導訓練,二是派教師外出培訓,同時,選送基礎好的苗子隊員到專業訓練基地培訓,形成動態的訓練機制。
(7)積極組織參加各種比賽,提高競技水平。參加每年的市校長杯乒乓球比賽,並積極參加縣組織的乒乓球比賽。
八、評價方法
1.對教師的評價
透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記入教師業務檔案,主要是透過四看:看學生選擇訓練的人數;看學生訓練過程中的發展程度;看領導、教師、家長對訓練的反響;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1)教師做到“四有”: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對學生的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應該按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綱要》的要求,完成周期內規定的教學任務,達到校本課程規定的課時數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有資料意識,整理學生學習檔案、妥善保管學生訓練成果資料袋。
(4)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2.對學生的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採取三看:看學生訓練的學時總量;看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表現、態度等;看學生的訓練成果。
(1)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考試或考查方法,但要做好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學生參與學習、實踐、探究的態度及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成效進行評價,採用“優秀、良好、繼續努力”的正面評價形式。
(3)學生成果可透過隊內交流、學校比賽等多種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
九、保障措施
1.學校將請本校有特長的老師及社會人士任專兼職教師,作為專業指導小組,並根據活動的需要聘請社會上有專長者作為校外輔導員。
2.學校提供或幫助解決活動所需要的器材、資料、場地以及人員的聯絡。
3.學生的校外活動要在指導教師參與的情況下展開,並爭取社會有關部門和學生家長的支援和參與,教育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
十、乒乓球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取得的成果
學校乒乓球隊自1998年建隊以來,共獲得縣中小學生乒乓球比賽的八項男女團體和單打冠軍,一次獲市校長杯第六名。目前,我校正對乒乓球校本課程的實施與建設進行認真總結與調整,以乒乓球運動為突破口,努力建設特色化校本課程,努力打造學校辦學品牌。
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方案4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一七五中學也由課程改革的試點年級進入全面課程改革階段。新的課程改革給本xxx學校基礎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新的舞臺。
近年來在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始終堅持全面育人的方針,以培養現代化人才為目標,以創新教育為方向,形成了“以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的辦學宗旨。帶領全體教師認真學課程改刻的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加強教學管理和教師培訓,不斷研究和探索開發校本課程的新路子,特別是在藝術、體育校本課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引領了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教師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為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依據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由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它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的靈活程度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願性和靈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學校開發的校本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三、校本課程內容
學校目前安排如下內容作為校本課程:
1、音樂:聲樂的基本常識 通俗歌曲
2、體育:籃球技能訓練 校園健美操
3、美術:版畫 裝飾畫
四、培養目標
1、總體目標
以課程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共同成長。我校根據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提出了選修課和活動課作為我校的校本課程。
2、具體目標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五、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上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儘量讓學生多煉、多動,多給學生以儘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造空間。
2、自願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願,報名後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興趣等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靈活地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及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六、課時安排
音樂每學期6課時。
籃球每學期8課時。
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方案5
中學新課程校本教研實施方案提要:提升全組教師的理論水平。鼓勵並組織本學科組教師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結合教改,確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課題,組織全組成員學習新理念,不斷總結教學成果。
一、原則和依據
1、組織管理的發展性原則
以可持續性發展為根本,提升學校整體和個人的競爭潛力。各項制度的制定圍繞學校的長遠發展規劃,並針對階段工作重點,體現動態化的目標管理思想。
2、研究方法的實證性原則
校本教研的主體是教師,研究內容以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為主。鼓勵教師透過有效的調查、分析、研究、探索與實踐。
3、研究目標的效率性原則
校內各級單位樹立“半成品”的引導和服務意識,採取各項有效措施,鼓勵教師參與教學的探索與研究,克服形式主義,以提升個人專業素養,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和教學效率為目的。
4、研究過程的學科性原則
以“課改”為指導,“課標”為依據,加強對教師研究過程的專業性指導,強化研究的學科性意識。
二、組織和管理
學校實行“校長領導下的教務處——學科教研組——教師個人”三級教研組織網路。
1、校本教研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職責:
①制定學校校本教研的總體規劃。
②領導小組必須深入校本教研第一線,每人參與1—2項校本教研活動。
③為教師開展校本教研提供良好的軟、硬體環境。
④適時聘請有經驗的老師來校指導校本教研工作,舉薦教師參加相關的教學研討會。
2、校本教研工作小組
組長:
副組長:(各年級主管領導)
成員:各教研組長,備課組長
職責:
①制定學校校本教研的工作計劃,指導各教研組開展教研活動。
②收集、整理學校校本教研的各種資料,總結校本教研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及時向“校本教研領導小組”提出建議。
③定期完成對教研組、教師個人的評價。
④向領導小組推薦優秀教研工作者人選。
學校的教研部門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協同相關部門,結合學校發展規劃,針對個人階段性教學中普遍問題,制定近期和遠期的研究目標,並做好各項具體實施方案。努力為教師的教學研究提供專業支援,做好各項服務工作。
教研組根據學科特點確定每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相關措施並具體落實。
教師個人將參與校本教研作為個人專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在實踐中反思和發現解決策略。
三、相關的規章制度
1、校級管理層面
(1)校長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負責人
①提供開展教研活動的經費、時間、場所、硬體支援。
②為教師提供相關的培訓機會,幫助教師獲得專業性指導。
③確保積極參與研究的教師有優先外出學習的機會。
④在各項教師評價標準中,要增加教學研究成果考評的權益。
(2)學校教務處研究本校的教學現狀,向校長,分管業務的副校長提供教學導向性意見,總結,推廣好的教法與經驗,制定學校教研製度,並逐步落實。
(3)負責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強對學校教師的教學研究的指導與管理,組織各教研組教研成果的彙總、統計工作,檢查教研工作的落實、進展情況和交流情況。
2、教研組層面
(1)學期初組織教師學習本學校課程標準,明確本學期課程的目的、任務、教學內容、重難點及相關策略;討論並確定各年級教學要求,組織教師根據個人特長和任教班級情況,制定個人學期教學計劃。
(2)根據教學實際,圍繞學校實際確定教研組和個人每學期的教研任務,做好組內職責分工、任務佈置工作,有計劃地開展研究與交流彙報。
(3)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研究、公開展示課,及時總結、反思、交流、推廣教學經驗,加強與校外教學教研的溝通和交流。
(4)教研活動每兩週開展一次。做到有依據、有主題、有記錄、有措施、有成果。
(5)提升全組教師的理論水平。鼓勵並組織本學科組教師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結合教改,確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課題,組織全組成員學習新理念,不斷總結教學成果,推廣教學新經驗。
(6)每次教學檢測後,及時召開各年級組的質量分析會,並針對薄弱教師,或薄弱學科,或薄弱班級進行跟蹤聽課,進行專題分析。組織好新老教師的結對指導和同伴互助。
(7)注意積累資料和總結經驗。建立本學科的課程資源庫。每學期要向學校提交一定數量的教研成果。
(8)協助學校科研部門檢查科研任務的落實情況,期末做好工作總結,並定期向學校行政領導和教師彙報工作。
(9)鼓勵每位教師每學期提出一項教改建議。
3、教師個人層面
(1)制定學期教學計劃(課程標準的具體化、個性化)及個人本學期
中學新課程校本教研實施方案提要:提升全組教師的理論水平。鼓勵並組織本學科組教師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結合教改,確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課題,組織全組成員學習新理念,不斷總結教學成果
所重點關注的教學問題、研究任務。認真完成教研組佈置的各項教研任務。
(2)學期初,教師自我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在教研部門的協助下根據教學問題擬定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每位教師在整體把握、研讀教材的基礎上,認真制訂問題研究明細表,確保問題研究在教學行動中實現。
(3)認真參加校內各項教研活動,態度端正,在教研組討論時要認真準備,積極發言。無故不參加教研活動者,按曠課一節處理。各科室人員及實驗員要參加相應學科的教研活動。
(4)認真參與課堂觀察。教師校內聽課、評課每學期不少於10節,學校建立課堂跟蹤制度。
(5)教師每學期至少完成以下成果中的兩項:
①一篇教研論文。
②一本教育教學理論著作的手寫筆記。
③一份教育敘事或案例。
④組織一次教研組研討活動。
⑤一份校級以上展示或獲獎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