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管理方案(通用7篇)
人力資源管理方案(通用7篇)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力資源管理方案 篇1
一,人力資源管理的六大板塊;
1,人力資源管理的計劃----最有效的航標和導航儀。
2,招聘與配置----引與用的綜合藝術。
3,培養與開發----使勞動者勝任工作,發揮勞動者最大潛力。
4,薪酬與福利----激勵勞動者最效的手段。
5,績效的評估----用不同的視角,產生不同的效果。
6,處理與員工的關係----讓企業與員工共贏
二,人力資源管理職責
1,把合適的人配置到適當的工作崗位上;
2,引導新僱員進入組織(熟悉環境);
3,培訓新僱員適應新的工作崗位;
4,提高每位新僱員的工作績效;
5,爭取實現創造性的合作,建立和諧的工作關係;
6,解釋公司政策和工作程式;
7,控制勞動力成本;
8,開發每位僱員的工作技能
9,創造並維持部門內僱員計程車氣;
10,保護僱員的健康以及改善工作的物質環境
三,人力資源管理內容
人力資源管理是指企業根據一系列人力資源政策對人力資源的獲取(選人)、開發(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和協調等一系列活動,最終達到實現企業發展目標的一種行為。
1,職務分析與設計。
對企業各個工作職位的性質、結構、責任、流程,以及勝任該職位工作人員的素質,知識、技能等,在調查分析所獲取相關資訊的基礎上,編寫出職務說明書 和崗位規範等人事管理檔案。
2,人力資源規劃。
把人力資源戰略轉化為中長期目標、計劃和政策措施,包括對人力資源現狀分析、未來人員供需予測與平衡,確保企業在需要時能獲得所需要的人力資源。
3,員工招聘與選拔
根據人力資源規劃和工作分析的要求,為企業招聘、選拔,所需要人力資源並錄用安排到一定崗位上。
4,績效考評。
對員工在一定時間內對所作的貢獻和工作中取得的績效進行考核和評價,及時做出反饋,以便提高和改善員工的工作績效併為員工培訓、晉升、計酬等人事決策提供依據。
5,薪酬管理 。
包括對基本薪酬、績效薪酬、獎金、津貼以及福利等薪酬結構的設計與管理,以激勵員工更加努力的為企業工作。
6,員工激勵 。
採用激勵理論和方法,對員工的各種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滿足或限制,引起員工心理狀況的變化,以激發員工向企業所期望的目標而努力。
7,培訓與開發
透過培訓提高員工個人、群體和整個企業的知識、能力、工作態度和工作績效,進一步開發員工的智力潛能,以增強人力資源的貢獻率
8,職業生涯規劃 。
鼓勵和關心員工的個人發展,幫助員工制訂個人發展規劃,以進一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
9,人力資源核算。
與財務部門合作,建立人力資源會計體系,開展人力資源投資成本與產出效益的核算工作,為人力資源管理與決策提供依據。
10,勞動關係管理
協調和改善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勞動關係 ,進行企業文化建設 ,營造和諧的勞動關係和良好的工作。
四,人力資源規劃
根據企業發展的總體規劃(依據),透過企業未來的人力資源的需要和供給狀況的分析及估計(手段),對職務編制、人員配置、員工招聘和選擇、教育培訓、人力資源管理政策等(內容)進行的戰略規劃、組織規劃、制度規劃、人員規劃、費用規劃(目的)。
(一)人力資源規劃的原則:
1,充分考慮內、外部環境的變化
內部環境的變化:指銷售的變化、開發的變化還有公司員工的流動變化。
外部環境的變化:指社會消費市場的變化、政府有關人力資源政策的變化、人才市場的變化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些變化,在人力資源計劃中應該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出預測和風險變化,最好能有面對風險的應對策略。
2、確保企業的人力資源保障
企業的人力資源保障問題是人力資源計劃中應解決的核心問題。它包括人員的流入預測、流出預測、人員的內部流動預測、社會人力資源供給狀況分析、人員流動的損益分析等。只有有效地保證了對企業的人力資源供給,才可能去進行更深層次的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
3、使企業和員工都得到長期的利益
人力資源計劃不僅是面向企業的計劃,也是面向員工的計劃。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發展是互相依託、互相促進的關係。優秀的人力資源計劃,一定是能夠使企業員工達到長期利益的計劃,一定是能夠使企業和員工共同發展的計劃。
(二)、人力資源計劃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1、總計劃:人力資源總計劃陳述人力資源計劃的總原則、總方針、總目標。
2、職務編制計劃:陳述企業的組織結構、職務設定、職務描述和職務資格要求等內容。
3、人員配置計劃:人員配置計劃陳述企業每個職務的人員數量,人員的職務變動,職務人員空缺數量等。
4、人員需求計劃:透過總計劃、職務編制計劃、人員配置計劃可以得出人員需求計劃。需求計劃中應陳述需要的職務名稱、人員數量、希望到崗時間等。
5、人員供給計劃:人員供給計劃是人員需求計劃的對策性計劃。主要陳述人員供給的方式、人員內部流動政策、人員外部流動政策、人員獲取途徑和獲取實施計劃等。
6、教育培訓計劃:包括教育培訓需求、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培訓考核等內容。
7、人力資源管理政策調整計劃:計劃中明確計劃期內的人力資源政策的調整原因、調整步驟和調整範圍等。
8、 投資預算:上述各項計劃的費用預算。
(三)、人力資源計劃的發展趨勢怎樣?
1、為了保證企業人力資源計劃的實用性和有效性,人力資源計劃將更加註重對關鍵環節的陳述;
2,人力資源計劃中的長期計劃而言,也傾向於將計劃中的關鍵環節明確化、細緻化,並將它們提煉成具體的可執行的計劃,最好明確計劃的責任和要求,並且有相應的評估策略。
3、由於人力資源市場和企業發展的變化週期增快,企業更傾向於致力於編寫年度人力資源計劃和短期計劃;
4、企業的人力資源計劃將會更加註重關鍵環節的資料分析和量化評估,並且將明確地限定人力資源計劃的範圍。
五,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
(1)企業的目標最終將透過其最有價值的資源--它的員工來實現;
(2)為提高員工個人和企業整體的業績,人們應把促進企業的成功當作自己的義務;
(3)制定與企業業績緊密相連,具有連貫性的人力資源方針和制度,是企業最有效利用資源和實現商業目標的必要前提;
(4)應努力尋求人力資源管理政策與商業目標之間的匹配和統一;
(5)當企業文化合理時,人力資源管理政策應起支援作用;當企業文化不合理時,人力資源管理政策應促使其改進;
(6)創造理想的企業環境,鼓勵員工創造,培養積極向上的作風;人力資源政策應為合作、創新和全面質量管理 的完善提供合適的環境;
(7)創造反應靈敏、適應性強的組織體系,從而幫助企業實現競爭環境 下的具體目標;
(8)增強員工上班時間和工作內容的靈活性;
(9)提供相對完善的工作和組織條件,為員工充分發揮其潛力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支援.
(10)維護和完善員工隊伍以及產品和服務。
六,國外人力資源管理的方法
1、抽屜式管理:職、責、權、利相互結合,泰國和香港
2、危機式管理; 規避劣質產品、成本上升而使客戶流失的危機,美國技術公司的威廉~偉思提倡的“末日管理”在美國普及,柯達、可口可樂、杜邦等
3、一分鐘管理:一分鐘目標、一分鐘讚美及一分鐘懲罰。歐洲的德國、瑞士等有些國家
4、破格式管理:由原來工作年限作為晉升職員級別和提高工資標準的“年功制度”,逐漸改變成以工作能力和成果決定升降員工職務的“破格式”的新人事制度,日本和韓國。
5、和攏式管理:強調個人和整體的配合,創造整體和個體的高度和諧。“我就是公司”是歐美國家“和攏式”管理中的一句響亮口號。
6、走動式管理: 主管動部屬也跟著動。是世界上流行的一種創新管理 方式。如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名譽會長土光敏夫在他接管日本東芝電器公司後,在上班前站在公司門口向員工問好,跟員工一起吃飯、美國麥當勞快餐店創始人,號稱“瘋子”雷房寺蘅 要求將所有經理的椅子靠背都據掉。
七、對人力資源預測應注意那些問題?
1、企業人力資源政策在穩定員工上所起的作用。
2、市場上人力資源的供求狀況和發展趨勢。
3、本行業其它企業的人力資源。
4、本行業其它公司的人力資源概況。
5、本行業的發展趨勢和人力資源需求趨勢。
6、本行業的人力資源供給趨勢。
7、企業的人員流動率及原因。
8、企業員工的職業發展規劃狀況。
9、企業員工的工作滿意狀況。
八、人力資源缺乏該如何調整?
1、外部招聘
2、內部招聘
3、內部晉升
4、繼任計劃(日本對繼任者的銜接手段)。是人力資源部門對企業的每位管理人員進行詳細調查並與決策者確定哪些人有權利升遷到更高層次的位置。
5、技能培訓
九、 編寫人力資源計劃的步驟。
1、 制定職務編寫計劃。根據企業發展規劃,綜合職務分析報告的內容,來制定職務編寫計劃。編寫計劃陳述企業的組織結構、職務設定、職位描述和職務資格要求等內容。
2、 根據企業發展規劃,結合企業人力資源盤點報告制定人員盤點計劃。人員配置計劃陳述了企業每個職務的人員數量,人員的職務變動,職務人員空缺數量等。制定配置計劃的目的是描述企業未來的人員數量和素質構成。
3、 預測人員需求。根據職務編制計劃和人員配置計劃,使用預測方法來預測人員需求預測。人員需求中應陳述需求的職務名稱、人員數量、希望到崗時間等。最好形成一個標明有員工數量、招聘成本、技能要求、工作類別,及為完成組織目標所需的管理人員數量和層次的分列表。
4、 確定員工供給計劃。人員供給計劃是人員需求的對策性計劃。主要陳述人員供給的方式、人員內外部流動政策、人員獲取途徑和獲取實施計劃等。透過分析勞動力過去的人數、組織結構和構成以及人員流動、年齡變化和錄用等資料,就可以預測出未來某個特定時刻的供給情況。預測結果勾畫出組織現有人力資源狀況以及未來在流動、退休、淘汰、升職以及其他相關方面的發展變化情況。
5、 制定培訓計劃。為了提升企業現有員工的素質,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對員工進行培訓是非常重視的。培訓計劃中包括培訓政策、培訓需求、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培訓考核等內容。
6、 制定人力資源管理政策調整計劃。計劃中明確計劃內的人力資源政策的調整原因、調整步驟和調整範圍等。其中包括招聘政策、績效政策、薪酬與福利政策、激勵政策、職業生涯政策、員工管理政策等。
7、 編寫人力資源部費用預算。其中主要包括招聘費用、培訓費用、福利費用等用的預算。
8、 關鍵任務的風險分析及對策。每個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中都可能遇到風險,如招聘失敗、新政策引起員工不滿等等,這些事件很可能會影響公司的正常運轉,甚至會對公司造成致命的打擊。風險分析就是透過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駕馭、風險控制等一系列活動來防範風險的發生。
十,怎樣對人力資源進行開發
是透過培訓,提高組織成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績效,以符合組織需要的人事管理活動。
人力資源開發的基本內容是:
1,分析組織對人員能力發展的需求,開展教育、培訓、組織發展、提高工作生活質量等活動;
2,檢查所開展的各項活動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即效果評價。組織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組織成員的能力,因此,發展組織成員的能力, 提高其工作效率,是管理者的直接責任。也就是政治經濟學上的觀點:讓員工的勞動支出大於勞動力的支出。
3,人力資源開發最重要的任務是開發人的潛能,發展人的能力,使具有各種技能的人員得到最恰當的使用。
人力資源管理方案 篇2
一、培訓需求調查與分析:
1.為了使培訓方案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在確定培訓內容前,人力資源部對在職人員進行培訓需求調查;
2.調查方式為: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訪談的物件主要集中在部門經理級以上人員;問卷調查法:全體後勤人員全部發放,收集後將培訓需求進行分析、整理、上報;
A.參加公開課程或是自學教材,主要以業務技能、管理技巧類為主;
B.培訓內容:提升管理類、各崗位專業類、人力資源管理、商務禮儀、市場營銷、心理學、財務管理、法律; 透過調查,瞭解到在職人員對學習的內容偏向於哪方面,人力資源部門本著“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為大家補充、收集相關的培訓材料,真正做到有針對性的培訓。
二、培訓目的
1.滿足現實工作需要;
2.支援員工未來符合組織需要的發展
三、培訓時間:
1.每週二、四早晨1個小時左右由人力資源部負責協調培訓內容及培訓講師,全體後勤人員需明確自己對培訓所具有的基本責任;
2.一、三、五則由部門主管對專業知識、公司政策變動等進行培訓,培訓的時間在1小時內;
四、培訓方式
1.內部高層領導培訓:目的是充分利用公司現有的資源透過培訓與工作相結合,講授工作中的實際疑難問題並給予解答、傳授心得,進一步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改變工作態度,要求培訓在工作過程中進行。由人力資源部協調組織各高層管理人員為後勤人員培訓,內容涉及到:市場營銷、品牌推廣、財務管理、職業規劃、人力資源管理、壓力與情緒管理、價格談判技巧、產品型別的定義等(具體培訓的內容與各高層溝通後製定培訓計劃)。
2.外部培訓師培訓:由公司指定的培訓講師透過培訓後發現的問題,以及需要為後勤人員培訓的事項與人力部總監溝通確定後作為培訓的教材。
3.外聘培訓師:根據公司人員的培訓需求,確定培訓的課程,結合預算可請外界培訓講師培訓;
4.光碟培訓:在公司管理人員培訓的同時可穿插進光碟培訓,避免培訓形式單調,人員容易對培訓疲憊心理;(公共課程如:控制成本的12把砍刀、有效管理的8大工具、職業經理人常犯的11種錯誤、細節決定成敗等內容)
5.部門內部培訓:各部門主管均負有培訓下屬的職責,透過日常工作對員工進行有計劃的培訓,使員工具備工作必須的知識、技能、工作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部門主管是否對下屬進行培訓該納入日常考核;
6.企業外部培訓:根據企業發展戰略,考慮將中層以上的核心管理人員送出去,由公司出資參加培訓;
7.員工自學: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書籍或光碟;
五、培訓物件
1.新進員工:公司發展史、企業文化、規章制度等崗前培訓,目的:使員工儘快適應公司的文化,儘快進入工作狀態。
2.生產工人:針對技能、知識的培訓,目的:提高技術水平,進而提高合格率,降低損耗成本。
3.行政管理人員:針對管理能力、專業知識的培訓,目的:提高科學管理的水平,為公司發展鑄造一支高素質管理隊伍。
4.其他有培訓需要的人員:根據員工提出的培訓要求與人力資源總監商量而定。
六、培訓的實施與評估:
1.具體的培訓計劃由培訓負責人提報人力資源部總監稽核,確定後按照計劃實施培訓。培訓計劃主要包括:培訓課件、培訓物件、培訓日期、培訓課時、培訓場地、授課方法;
2.培訓評估透過訪談與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收集、整理、彙總。在日常工作中能否體現出的培訓的效果;
七、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主管領導要高度重視培訓帶來的巨大收益;
2.培訓需要落實到各中心、部門主管,肩負起培訓的責任,不單靠人力資源部門組織,比較被動;
3.企業內部沒有形成學習的氛圍,需要加強宣傳學習的重要性、保證受訓人員滿足公司的要求、鼓勵員工根據自身需要申報各類專業職稱,對取得職稱的員工給予相應的獎勵;
4.邀請專家來公司授課,費用較大,不在預算範圍內;
5.日常工作中如有培訓的機會,部門主管可安排人員參加外部的培訓,費用許可權在500元以內,不再簽訂培訓協議,使得員工能更積極參加外部單位組織的各種交流會、培訓講座等,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及觀念。
八、培訓預算
培訓是一種投資,也是對員工的福利,按照集團公司月度總工資的3%劃撥為培訓經費,具體由人力資源部門總監與各中心、部門主管商定培訓教材後決定開銷;
人力資源管理方案 篇3
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xx年國家職業資格全國統一鑑定工作的通知》(勞社廳函[20xx]10號)和《關於印發<國家職業資格全國統一鑑定工作規程(試行)>的通知》(勞社廳函[20xx]3號)兩份檔案的精神和指示,最新的高階人力資源管理師試點考核方案調整如下:
一、考核內容
依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國家職業標準》中規定的高階人力資源管理師工作要求,以及各項要求的比重分配,制定試點鑑定考核內容,高階人力資源管理師鑑定試點考核最新方案。考核分三部分進行:理論知識考試(含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考核和綜合評審。
二、理論知識考試
(一)考試方式:書面閉卷標準化考試,考生在答題卡上作答。
(二)考試題型:
1、職業道德考試題型為:選擇題,其它考試《高階人力資源管理師鑑定試點考核最新方案》。
2、專業知識考試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
(三)考試題量和分值分別為:職業道德題25道題;專業知識單項選擇題60道題,多項選擇題40道題。
(四)考試時間:90分鐘。
(五)考試評分:理論知識考試滿分為100分,60分為及格。其中,職業道德佔理論知識總分的10%,專業知識佔理論知識總分的90%。
三、專業技能考核
(一)考核方式:操作技能採用書面閉卷筆試。
(二)考核題型:專業技能為綜合分析題或圖表分析題。
(三)考核時間:專業技能考核為120分鐘;
(四)考核評分:專業技能考核滿分為100分,60分為及格。
四、綜合評審
綜合評審採用書面筆試或面試。在20xx年3月26日的具體考試中,將採取檔案筐方式。綜合評審考核為180分鐘。
五、成績核定
1、理論知識考試總成績=職業道德成績(滿分10分)+專業知識成績(滿分90分),滿分100分;
2、專業技能考核總成績滿分100分;
3、綜合評審考核滿分100分;
4、理論知識考試、專業技能考核和綜合評審三科成績皆達60分為合格;
5、單科合格成績保留一年,在成績保留期內,考生可參加一次補考。
說明:檔案筐又叫公文處理測驗。模擬現實工作情景為考生提供一系列檔案和材料,要求其在規定的條件下對這些檔案進行處理,以考察其工作能力和處事風格等。
人力資源管理方案 篇4
隨著國家的全方位發展進入新的時期。GDP的穩步提高意味著事業單位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但這也對事業單位面對新形勢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事業單位管理中的重要內容,應該在創新改革上走在事業單位管理的前方,為事業單位發展提供人員保障,為事業單位發展保駕護航。
一、我國人力資源管理出現的問題
1、人力資源管理的定位不明晰
對於人力資源管理在事業單位中的定位,我國與發達國家本來就有明顯的差異。在我國,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是個相對獨立的部門,而在發達國家,人力資源管理滲透到各個部門,業務經理也可以參與到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中來。我國人力資源管理地位不明晰一方面表現在其涉及的工作範圍限制在人員檔案管理等一些基礎的工作中,而較少的參與到員工技能開發等實施性工作;另一方面表現在其沒能融入到事業單位的戰略發展中,員工應該是事業單位的核心,員工的發展直接關係到事業單位的發展。很多事業單位在制定發展戰略時,沒有充分考慮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
2、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不完善
人力資源管理是個龐大的體系,方方面面都要不斷最佳化才能滿足事業單位發展的需求。當前,我國有些事業單位將人力資源管理單純視為員工職位的升降管理,根本忽視體系的建立。有些事業單位雖然明確了概念,卻不完善。比如員工的崗前培訓上,只求滿足當前的工作需要,而缺乏戰略性,這直接導致新進員工在就職過程中工作呆板,無法跟著事業單位的發展軌跡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這不僅浪費了人力物力,還影響人力資源部門的執行力。
二、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方案
1、完善人才管理體系
人力資源管理實際上就是人才管理。人才管理體系的最佳化首先需要事業單位進行戰略性思考。事業單位領導人應該充分把握事業單位的發展方向,根據事業單位的發展需要配合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制定長期的人才管理方案,將人才的培養過程細化到未來三年或五年。其次,事業單位要穩步建立事業單位文化,並將其融入人才管理體系。事業單位文化對優秀員工的去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事業單位穩定發展的基石。事業單位文化的建立是個長期的過程,完全可以將其融入到人才管理體系。用整個事業單位的氛圍去感染、激勵每個員工,可以全面的提高員工的歸屬感和工作熱情。最後,將最佳化工作具體到人才管理各個步驟。人才管理包含員工培訓、技能開發、崗位測評、考核等,每個步驟的專項最佳化。對於員工培訓,可以根據事業單位的發展方向,適當拓展培訓內容。技能開發方面不能在乎一時成本,要依據員工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真正意義地技能加強。崗位測試則可以最佳化測試標準,嚴格測試程式,做到公平公正。考核則應該充分利用權威,讓員工心服口服。
2、提高員工的創新意識
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創新意識則是其中的核心內容。不管是事業單位的良性發展還是員工自身發展都需要創新意識。如何提高員工對創新的積極性,是人力資源管理應該充分考慮的。第一,明確創新標準。事業單位員工從事的工作類別不同,所在的'職務等級不同,其創新意見的型別和價值就有不同。創新標準如不提前制定,勢必引起之後的矛盾,產生消極影響。所以創新標準應該嚴格分類,對不同情況給予提前的考慮。第二,最佳化評估體系。創新意見的價值評估是個複雜的過程,評估結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評估體系的建立應該深思熟慮,比如評估的過程要公開,理由和評價儘量書面化等。在遇到投票的情況,要確保公平公正,否則事倍功半。第三、充分利用創新成果。好的創新成果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但人力資源管理方面萬萬不能忽視它的激勵作用。對於員工普遍接受的創新成果,人力部門應該加大宣傳,安排員工交流,將創新成果的積極影響最大化。第四、重視領導的作用。創新必須有強大激情才能完成,領導的積極引導和重視可以強化員工的激情,提高員工的創新意識。
3、適當運用“淘汰”機制
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人才管理上可以根據事業單位實際情況,“量身定做”一些特別的用人機制,以達到最佳的管理效果。“淘汰”機制是種比較殘酷的員工評價機制,21世紀出才在我國出現,這裡的“淘汰”物件是事業單位中等管理階層如業務經理等。“淘汰”的原則是按業績打分,將排在末位一定比例的員工進行降薪或者撤職等處理。這種機制有著強烈的督促作用,執行效果很好。但是它另一方面給員工造成巨大的壓力,容易引起反抗情緒。人力部分可以適當運用“淘汰”機制,或者將其稍加改良,用於必要的部門和人員。這種機制適用於比較熱門的崗位,它的成功執行也是建立在公正評價的基礎上的。
4、引入科技手段.
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力資源管理的很多工作流程可以簡化、提速。很多人力資源部門忽略了相關技術、軟體的發掘和引進,降低了工作效率。美國的“接班人計劃”就是一個從資料庫的角度,記錄員工成就的總結、自我評估、和職業目標相關的資訊,以及私人資訊,幫助事業單位決策員工是否晉升的軟體。
總之,人力資源管理是個與員工打交道的工作,它既需要相關人員感性思考,又需要理性的分析。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關係到事業單位的生死,也需要相關人員不停的探索和改進。面對當前的形勢,我們應該充分把握事業單位走向,從事業單位自身角度出發,利用各種已有條件,將人力資源管理的效果發揮最佳,促進事業單位穩定發展。
人力資源管理方案 篇5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加,就業競爭日益激烈,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這一方面源於高校擴招導致的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也源於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設定不能完全適應社會需求,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要求。這往往導致很多在校成績良好的大學生,到了實際工作崗位上,卻不能將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工作績效,無法適應崗位要求,阻礙自身潛力的充分發揮。因此,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也需要不斷最佳化完善,本文基於職業勝任力理論,以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例,探討人才培養方案的最佳化策略,以提升大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不僅促使他們順利就業,而且還能在以後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取得持續成功。
二、職業勝任力
職業勝任力並不僅僅指獲取一份職業的能力,還包括個體在職業保持和職業晉升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能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體現了個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已有研究對職業勝任力的界定涉及個體對自我職業動機、價值觀、職業身份等的識別能力,與職業生涯相關的知識、技能,以及個體獲取社交網路的能力三個方面。如Defillippi和Arthur(1994)指出職業勝任力包括“知道為什麼”(know-why)、“知道怎麼做”(know-how)、“知道聯絡誰”(know-whom)三個維度。
其中“know-why”能力是一種與個體的職業生涯動機、價值觀以及身份識別相關的能力。這裡的身份識別是指個體對自我職業生涯身份的一種認定;“know-how”能力則反映了與個體職業生涯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個體運用這些能力完成日常工作,也在日常工作中使技能得以提升。“know-whom”能力反映了個體與職業生涯相關的社交網路。個體能夠從廣泛的社交網路中獲取有助於職業生涯發展的資訊、影響力和指導(Colakoglu,2009)。Eby(2003)等認為這一能力還涉及個體社交網路的寬度和多樣性,人們可以利用這種社交網路來促進職業生涯的進步。個體社交網路的廣度和強度提升了個體尋找職業生涯發展機會的能力(Dess& Shaw,2001)。已有研究結果顯示職業勝任力對個體職業成功的預測作用。比如“know-why”能力有助於提升員工的組織認同度;“know-how”能力有助於提升個體的職業滿意度,顯然個體具備的與職業相關的技能越高,針對職業的認同感就越強,也越能促進職業成功。“know-whom”能力包括的內外部網路都能預測職業成功,而且外部網路的預測作用更強。
三、現有人力資源管理本科專業培養方案分析
本科培養方案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總體方案,也是高校組織和管理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檔案。以某高校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例,其目標是培養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力資源管理應用型專門人才。對學生的培養要求是:適應人力資源管理及其相關領域職業需要和人才市場需求,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富有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和國際視野,瞭解國內外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動態,具有紮實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知識,具備組織領導能力和人際技能。從課程設定來看,共分為通識教育平臺課(47學分,包括公共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學科教育平臺課程(58學分),專業教育平臺課程(40學分,包括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以及實踐平臺課程(25學分)。首先,從課程設定的學分比例來看,現有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過少,不能滿足培養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需求。培養方案更多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和理論的教育,實踐平臺課程佔總學分比重約為15%,與其對學生職業勝任力培養的重要作用不相匹配,因此往往導致大學生理論知識豐富而實踐能力不強,不能將所學知識有效運用於工作。其次,從課程設定的內容來看,缺乏專門的職業指導課程。儘管最近幾年高校非常重視學生的就業成功率,但是對於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諮詢還不能有效全面覆蓋,無法幫助大學生在畢業前夕就能反思自己的職業價值觀,瞭解自身的能力強項和優勢,清楚自己的職業興趣等,而這對於大學生順利就業,把握職業發展機會,實現職業成功至關重要。最後,現有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的設定不夠合理。從時間安排來看,主要集中在大四最後一學期,此時大學生已經面臨求職就業的壓力。另外實踐環節的內容安排也不夠合理,學科教育和專業教育兩個平臺中沒有配置相應的實踐環節內容,導致相關專業課程的授課方式還是以講授為主,缺乏學生的參與互動。
四、基於職業勝任力的培養方案最佳化策略
我們認為應該本著提高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原則去完善培養方案,在課程內容設定上既有助於大學生在提升自我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同時還可以訓練其職業洞察力,初步掌握人際網路建構的技巧,從而幫助大學生奠定職業發展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具體而言,可以透過調整培養方案中通識教育、學科教育、專業教育以及實踐教育各環節的內容和學分安排,來提升大學生的職業勝任力。首先,合理安排各環節的學分比例,最佳化各環節課程設定,適當增加實踐環節的學分比例。這可以透過兩個方法來實現,一是改變部分通識類、學科類以及專業類課程的授課形式,增加一些匹配課程內容的嵌入式實驗專案,促使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例,如人力資源管理概論課程中,可以在員工招聘、績效考核等環節設計相關實驗,讓學生體驗招聘面談組織技能,以及績效評估面談的相關技巧;此外其他專業課程,如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等,都可以將實踐環節引入課堂,增強學生的參與性。
二是藉助資訊化手段,增加實驗類課程,讓學生對企業管理流程或是相關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形成直觀的認識。其次,加強對社會實踐環節的引導和控制。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與其他管理類專業一樣,在尋找實習和實踐崗位的時候,面臨著崗位少、專業針對性弱的困難。企業無法大批次接納實習生,同時也無法保證企業所需要的實習生崗位正好是人力資源管理職能方向。因此為了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環節的質量,一是要透過整合各方資源,建立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習機會;二是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成果證明材料,提高學生應聘成功的機率;三是制訂檢驗社會實踐成果的質量指標,嚴格控制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和過程,確保其社會實踐環節的質量。再次,增加實踐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常見的實踐教學方式主要是軍訓、暑期實習、認知實踐課與畢業實習等,方法較為單一。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例,可以將靈活多樣的實踐教育活動貫穿在培養方案的執行過程中,如可以採用專題講座、社會調查、企業課堂、校友演講等方式,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有機會走出校門,對企業展開實地調研,增強感性認識,又可以認識和了解一些校友或企業家,進而有機會建立初步的社交網路,逐步積累人脈資源。最後,在通識教育平臺增加職業輔導模組。有效的職業輔導可以幫助大學生明確自己的個性特點和價值去向,使其更加理性地認識自我,從而可以更有效地進行個人職業規劃。為了保證職業輔導的覆蓋面,可以在通識教育平臺循序漸進地匯入職業輔導課程,促進學生對職業生涯的認識,喚醒其職業生涯願望,增強其職業洞察力。
人力資源管理方案 篇6
人力資源又稱勞動力資源,指能夠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的總和,包括人力最基本的體力、智力、知識和技能四個方面。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案,指企業根據人力資源開發與發展目標,為實現人力資源的獲取、開發和評價,對人力資源進行管理的應用性文書。
1. 促進改革,擴大交流現
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案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的體力、智力、知識和技能優勢,將其作為第一生產力和最寶貴的資源進行科學的管理、開發與利用。它可以透過人才競爭激勵機制和擇優原則,優勝劣汰,充分發揮資源的配置與應用之長,擴大交流,促進資源績效,提升人力資源的應用質量和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2. 利於管理,增加儲備
人力資源具有巨大的發展和運用空間。在現代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下,這種資源的管理核心,就在於實現管理的科學化、優勢化、資源化,以管理作為槓桿,利用資源特質所顯示的寶貴性、延續性、首選性和智慧性,用不同的管理原理和模式來更大地提高人力資源價值。並且透過現代管理,還可以充分利用資訊化和網路化手段來實現人才儲備,增強企業發展實力。
3. 展示創新,提升價值
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案涉及各種人力要素、人事活動、資源成本、開發效益等,必然要緊隨社會發展,系統、綜合、科學地反映企業人事制度的改革、舉措、規劃等內容。對於這些寶貴的人力資源,必須抓住獲取、整合、保持、評價、發展五個要素的創新,在探索與改革、改革與發展、發展與創新之中,融入新觀念、新思想來提升資源價值,才可能在企業現代化程序中發揮出更大的能動作用。
人力資源管理方案 篇7
1、建立流程介紹
1.1調研瞭解階段
理由是:
①、在進入企業後,我對企業的人力資源工作要做一個全面的瞭解。雖然我對企業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但這些根據不足以我做出正確的判斷,不能詳細的瞭解企業的人力資源工作的整個工作狀況;
②在企業中現階段的人力資源工作會存在一些優點,也會存在缺點,必須要將他們瞭解清楚。這樣我會取長補短,進行下一步的工作;
③如果沒有一個詳細的分析就對整個企業的人力資源體系進行整改,必然會牽扯大量員工的神經,我的措施是不是會得到他們的理解,會不會起到良好的作用,這些都不清楚。一旦措施不當,只會對企業造成不可彌補的影響;
④我必須在員工面前建立我自己的位置,在沒有和員工建立一個和諧的關係之前,我的工作只會造成更多的阻礙;
⑤我必須瞭解企業的運營管理、生產等各個方面的流程,分析其特徵,然後比配相應的人力資源體系
方法:面談法;訪談法;以及問卷調查法;資料整理等等。
(1)找到公司的老員工,老主管,向他們詢問公司的人力資源各個體系。
(2)訪談一些新員工,瞭解其對人力資源各個體系的`印象。
(3)編訂詳細的問卷,向各個崗位各個層級上的員工發放,看他們對人力資源的有哪些滿意,那些不滿。
(4)訪談公司的高層,瞭解其對人力資源的想法,方針和指導意見。
(5)整理公司原有的人力資源資料,瞭解整個公司的人力資源體系。
注:以上是我做人力資源規劃的前期工作,如果我確定對人力資源的瞭解的基礎上,我將視情況對一些步驟或方法進行適當增減。
1.2職工職位說明書編撰階段
建立企業的人力資源資訊體系。
(1)整理資料,進行調研,編撰人力資源問卷,瞭解各個職位的職責內容。
(2)發放問卷。
(3)收集問卷,編撰各個職位的職位說明書。
(4)統一歸檔。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基礎。
注:如果企業有自己全面的資料體系,此階段的工作可以省去,直接進入下階段的工作。
1.3第三階段組織架構診斷、修改階段
(1)進行組織架構審查,看其是否存在架構多的狀況。現在初步認為存在組織架構較多的狀況,這樣會加大企業的管理難度,造成人員了浪費。
(2)進行組織設計,根據企業的流程匹配相應的組織設計。
(3)報陳公司高層,批准。
1.4薪酬體系和績效體系建立階段
這兩個階段的工作應該同時進行。薪酬體系的建立以及績效考核的體系的建立,是緊密相連的。
(1)薪酬體系的建立,對不同的人員匹配不同的薪酬體系。由於該企業是國企改制,我將採用結構工資制的體系。因為國企大都是用職務等級來作為企業的基本的薪酬體系。這樣的體制過於單一。針對企業的特點,我將不同的人員匹配不同的薪酬體系。形成良好的激勵氛圍。
(2)績效體系的建立。績效考核要和薪酬體系相掛鉤。真正將企業員工的績效表現成為企業的薪酬的發放標準。促進企業的“能者多得”的良好氛圍。
1.5進行員工培訓
針對企業的大部分的員工在企業的工作時間不長,有些相關的業務還不是很熟悉的,相關技能還不夠成熟,企業的文化感還不夠,這樣的企業容易造成員工流失率大的狀況出現。
(1)進行培訓需求分析,對培訓人群,培訓內容,培訓時間、資金的安排、對培訓課程的管理做一個整體的規劃和分析。
(2)進行培訓。針對培訓需求分析,安排培訓。進行培訓管理的工作。
(3)進行培訓結果管理。監督培訓結果,匹配相應的激勵體系。
1.6企業文化建設
建立相應的企業文化,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對內建立企業的文化凝聚,對外宣傳企業。
1.7整體的人力資源工作開展規劃圖
2、薪酬體系建立
我認為,要體現企業的薪酬激勵作用,就必須要工資和工作表現相互的掛鉤,即薪酬和績效掛鉤。績效表現好的員工享有高的薪酬,績效低的享用低的薪酬,這樣才能促進薪酬的正向激勵作用。同時針對xx造紙廠是一家國有的企業。那麼基於職務的薪酬標準也必須在薪酬標準中體現。基於以上的想法,我採用了結構工資發放標準。即基本工資(職務標準)+浮動工資(績效標準)。
2.1薪酬標準
在國有產權的體制下,我認為建立以下的薪酬體制。
建立結構工資制的薪酬體系。採取基本工資+浮動工資的薪酬結構。
基本工資:按照崗位等級量表、技能等級量表比配。按照量表的層級適用不同的基本工資。
浮動工資:不同的工作崗位匹配不同的工資結構。銷售員工適用提成工資制;生產員工。研究人員適用崗位技能工資制;行政人員,後勤人員適用於績效工資制。
2.2薪酬設計的原因
第一、在國有產權的結構下,企業一般只是單獨的根據職務等級來作為企業的薪酬發放標準。由於員工的工資只是單純的和職務的大小、進入企業的時間的長短來作為員工工資高低的評判標準。這樣的薪酬體制下容易造成員工“等靠要”的思想。這樣對入廠時間不長的但工作業績好員工很不公平。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勵方式。
採用結構工資的樣式,除了保留職務大小,入職時間長短作為工資高低的評判標準以外,增加了員工績效表現做為員工工資高低的評判標準,即績效表現好,技能等級高的員工就享有高工資,反之,不好的就工資低。這樣可以建立有效激勵樣式。在企業中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形成有效的激勵。
第二、根據不同的工種,匹配不同的薪酬制度。作為銷售員工來說,把銷售業績作為薪酬發放標準。把銷售額同薪酬掛鉤,最好的薪酬發放方法就是提成工資制。這樣對銷售員工形成良好的激勵作用。
作為生產員工來說,把技術等級的高低,生產產品的質量好壞作為他們的薪酬發放標準。可以促進其不斷的提高生產技術,提高工作效率。這樣薪酬發放就直接促進員工不斷的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
第三、把績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兩大模組,把兩個模組聯絡在一起,有助於建立企業的整套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把各個模組聯絡在一起,形成更加緊密的人力資源聯絡。把握各個模組,比單一採取一個模組起到的激勵作用更大。
3、績效考核體系的建立
要做到科學的量化,必須根據企業中不同的部門設計不同的考評點,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認為,績效考核必須與企業的戰略的實現相互的掛鉤。一套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不一定是最全的考評體系。但一定要起到真正的反應職能部門的運營方法,反應各個崗位在戰略實現的道路上的作用。基於以上的想法,我將採取kpi績效考評體系。
建立造紙廠新型的績效考核體系。必須要根據不同的人群比配不同的績效考評體系。我的基本思路是:建立kpi績效考評體系。即關鍵績效指標體系。
關鍵績效考評體系(kpi)就是把企業的整體戰略細化,細化到每一個部門形成戰略目標,然後再將每一部門的戰略目標細化到每一個員工的身上,形成目標要素。再把這些目標要素作為員工的績效表現的考評要素,進行考評的績效考評體系。
例如:企業的戰略是要“一年中企業的利潤上升50%”,那麼戰略細分到銷售部門戰略就是“實現銷售額上升100%”,接著細分到某一銷售經理身上就是“業績提高80%,營銷成本降低20%”這樣不斷的細分,作為企業績效考核的標準。
kpi績效考核體系設計的優點是:
(1)與企業的戰略掛鉤,可以有效的保障戰略目標的實現;
(2)把長期戰略同短期目標有機結合;
(3)使企業的戰略可衡量化,可實現化;
(4)把個人目標,部門目標和企業的整體戰略有機結合;
3.1建立關鍵績效指標的績效考評體系的步驟
(1)明確企業的戰略目標
找到企業的管理層,透過以會議的形式瞭解企業的戰略目標。並在企業會議上利用一系列的方法找出企業的業務重點,也就是企業價值評估的重點。然後,再用頭腦風暴法找出這些關鍵業務領域的關鍵業績指標(kpi),即企業級kpi。
(2)進行戰略目標的部門細化。
召集企業各部門的主管。各部門的主管需要依據企業級kpi建立部門級kpi,並對相應部門的kpi進行分解,確定相關的要素目標,分析績效驅動因數(技術、組織、人),確定實現目標的工作流程,分解出各部門級的kpi,以便確定評價指標體系。
(3)進一步的戰略細分。
各部門的主管和部門的kpi人員一起再將kpi進一步細分,分解為更細的kpi及各職位的業績衡量指標。這些業績衡量指標就是員工考核的要素和依據。這種對kpi體系的建立和測評過程本身,就是統一全體員工朝著企業戰略目標努力的過程,也必將對各部門管理者的績效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4)召開進一步會議,設計評價標準。
指標體系確立之後,還需要設定評價標準。一般來說,指標指的是從哪些方面衡量或評價工作,解決“評價什麼”的問題;而標準指的是在各個指標上分別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水平,解決“被評價者怎樣做,做多少”的問題。
(5)稽核階段。
對關鍵績效指標進行稽核。稽核主要是為了確保這些關鍵績效指標能夠全面、客觀地反映被評價物件的績效,而且易於操作。比如:這些考評點是否可以達成?這些考評點是否概括了部門和員工考評的全部部分?這些考評點是否得到員工的認可?等等。如果稽核透過以後,就保留這些績效考評體系。
具體的流程圖為:
下面,我將初步設想幾個部門的績效考評點,我將總體上從財務、運營、組織三個指標來考核各個部門和員工的績效水平。
3.2銷售部門
3.2.1財務指標
(1)銷售額。即考核紙品在某一考核時期內,應該達到怎樣的標準。
(2)利潤。即考核銷售部門員工在某一考核時期內,應該實現利潤的額度。
(3)營銷成本降低。即考核銷售部門在某一考核時期內,應該在營銷成本上降低xx%或者同期降低xx%
(4)銷售地區的開展。即考核銷售部門在某一考核期內,應該擴大的銷售區域。
3.2.2運營指標
(1)年/季/月度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完成率。即考核銷售部門在某一考核時期內,發展戰略目標完成程度。
(2)銷售計劃完成率。即考核銷售部門在某一考核時期內,銷售計劃完成程度。
(3)銷售增長率。即考核銷售部門在某一考核時期內,銷售增長情況。
(4)市場推廣計劃完成率。即考核銷售部門在某一考核時期內,市場推廣完成情況。
3.2.3組織指標
(1)市場佔有率。即考核某一地區銷售部門在這一地區的市場的佔有率達到的程度。
(2)客戶保有率。即考核某一地區銷售部門在這一地區的客戶保有水平。
(3)客戶滿意率。即考核銷售部門的銷售客戶滿意情況。
(4)培訓發展情況。
3.3生產研發部門
3.3.1財務指標
(1)總產值。即考核生產研發部門在某一考核期內的生產總值。
(2)總成本。即考核生產研發部門在某一考核期內的生產成本水平。
(3)利潤。即考核生產研發部門在某一考核期內的利潤完成情況。
3.3.2運營指標
(1)生產計劃完成。即考核生產研發部門在某一考核期內的生產計劃完成情況。
(2)技術創新情況。即考核生產研發部門在某一考核期內的技術創新情況。
(3)裝置保養情況。即考核生產研發部門在某一考核期內的裝置保養情況。
(4)產品生產成功率。即考核生產研發部門在某一考核期內的產品一次性生產成功情況。
3.3.3組織指標
(1)技術培訓情況。即考核生產研發部門在某一考核期內的技術培訓情況。
(2)部門管理情況。即考核生產研發部門在某一考核期內的部門管理情況。
(3)員工管理情況。即考核生產研發部門在某一考核期內的員工管理情況。
3.4行政管理或後勤保障部門
3.4.1財務指標
部門成本管理情況。即考核行政管理或後勤保障部門在某一考核期內的部門成本管理情況。
3.4.2運營指標
(1)部門工作計劃按時完成率。
(2)內部員工滿意情況。
(3)管理效度情況。
(4)其它部門協調情況。
3.4.3組織指標
(1)培訓計劃完成情況。
(2)部門管理情況。
(3)員工管理情況。
4、培訓建設
由於該公司現有員工xx人,其中有盡百人是進公司不到兩年的新員工,公司下設有研發、生產、銷售等10餘個業務和行政管理部門。
那麼我認為企業培訓的重點就是對這些近百名新員工的崗位培訓。因為在這個企業中,新員工太多,有其人力資源的特殊性。只有把這些員工的崗位技能提高以後,才能真正的解決企業的戰略的實現,解決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度。
那麼員工培訓的難點也就是
(1)怎樣安排培訓的流程。需要培訓的人數眾多,如果安排的不合理勢必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的運營,給企業造成嚴重的影響。
(2)同時還有在員工培訓後的員工管理。必須在培訓後匹配相應的培訓安排。避免出現培訓以後員工流失,給企業造成嚴重的影響。
我的基本思路是:建立企業的員工培訓體系,制定合理的培訓方案,完善流程設計,做好培訓後的薪酬績效配套政策。
4.1培訓流程安排
(1)培訓需求分析。從總體上對企業內的培訓進行分析。做好培訓人、被培訓人、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培訓財務安排等等與培訓相關的整個安排。採用批次培訓的方式。按照企業的員工技能水平,員工知識水平,工作職能的不同安排培訓。初步安排培訓的先後次序為:
(2)培訓管理。進行培訓,做好培訓管理的工作。保障培訓的順利進行,同時要保證培訓課程的有效。可以採取階段管理的方法。定期的對培訓課程進行考核。
(3)培訓結果管理。制定合理的培訓結果管理。嚴格考核培訓結果,並制定匹配的員工職業生涯計劃。按照培訓結果,給員工以發展方向。
5、人力資源部的作用
5.1人力資源部門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企業發展是要靠人力,物力,財力的綜合運用,三個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才能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企業管理就是對以上的各個要素的管理。這三個要素構成企業的戰略保障的三個支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就是對人力資源這一支柱的管理。然而這一支柱也是最難管理的一個支柱。因為人力資源有其自己的發展性、特殊性。
同時,人力資源部門作為企業的管理部門,在企業管理梯級上處於中段。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要接受管理高層的管理和指導,高層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人力資源部門要對高層管理戰略思想清晰理解,制定自己戰略目標。另一方面,又要把企業的管理思想和想法深入到基層中。
所以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企業管理中,扮演了一個“執行者”的角色。
5.2人力資源部門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文化特色。企業的文化形成實在企業的發展之路上形成的自己的文化積累。在企業日常的運營中,一些文化現象在企業的發展中形成,慢慢沉澱,形成自己的特色。
同時企業要發展,必須建立自己的精神文化,吸收文化沉澱中的積極因素,同時將這些文化作為企業自己的特色,一方面,宣傳給自己的員工學習,提高企業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技能,保障戰略實現;另一方面,對外部樹立企業獨特的文化特色,宣傳企業,樹立企業形象。
而人力資源部門就負責將這些文化沉澱,選擇那些積極的文化,統一起來。制定起來作為企業的文化宣傳出去。
所以人力資源部門是企業的文化的一方面扮演了“制定者和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