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作業管理實施方案

2021年作業管理實施方案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檔案頭”形式下發。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1年作業管理實施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作業管理實施方案1

  1.0目的

  規範給排水裝置設施執行管理工作,確保給排水裝置設施良好執行。

  2.0適用範圍

  適用於物業管理公司轄區內給排水裝置設施的執行管理。

  3.0職責

  3.1裝置部主管負責檢查給排水裝置設施執行管理工作的實施情況。

  3.2裝置部水泵房組長負責給排水裝置

  設施執行管理工作的組織實施。

  3.3水泵房管理員具體負責給排水裝置設施的執行管理。

  4.0程式要點

  4.1巡視監控。

  4.1.1水泵房管理員應每兩個小時巡視一次小區內水泵房(包括機房、水池、水箱),每週巡視一次小區內主供水管上閘閥以及道路上沙井、雨水井。

  4.1.2巡視監控內容如下:

  a)水泵房有無異常聲響或大的振動;

  b)電機、控制櫃有無異常氣味;

  c)電機溫升是否正常(應不燙手),變頻器散熱通道是否順暢;

  d)電壓表、電流表指示是否正常,控制櫃上訊號燈顯示是否正確,控制櫃內各元器件是否工作正常;

  e)機械水壓表與PC上顯示的壓力是否大致相符,是否滿足供水壓力要求(正常值為4.5kgf/cm2);

  f)水池、水箱水位是否正常;

  g)閘閥、法蘭連線處是否漏水,水泵是否漏水成線;

  h)主供水管上閘閥的井蓋、井裙是否完好,閘閥是否漏水,標識是否清晰;

  i)止回閥、浮球閥、液位控制器是否動作可靠;

  j)臨時接駁用水情況;

  k)雨水井、沉沙井、排水井是否有堵塞現象。

  4.1.3水泵房管理員在巡視監控過程中發現給排水裝置設施有不正常情況時,應及時採取措施加以解決;處理不了的問題,應及時詳細地彙報給裝置部水泵房組長或主管,請求協助解決。整改時,應嚴格遵守《給排水裝置設施維修保養標準作業規程》。

  4.2給排水裝置設施異常情況的處理。

  4.2.1主供水管爆裂的處置:

  a)立即關閉相關連的主供水管上的閘閥;

  b)如果關閉了主供水管上相關連的閘閥後仍不能控制住大量洩水,則應關停相應的水泵;

  c)立即通知公共事務部及裝置部主管。裝置部主管聯絡供水公司進行搶修;公共事務部負責通知相關的用水單位和使用者關於停水的情況;

  d)在裝置部水泵房組長或裝置部主管的組織下,儘快開挖出所爆部位水管;

  e)供水公司修好所爆部位水管後應由水泵房管理員開水試壓(用正常供水壓力試壓),看有無漏水或鬆動現象;

  f)確認一切正常後,回填土方,恢復水管爆裂前的原貌。

  4.2.2水泵房發生火災時按《火警、火災應急處理標準作業規程》處置。

  4.2.3水泵房發生水浸時的處置:

  a)視進水情況關掉機房內執行的裝置設施並拉下電源開關;

  b)堵住漏水源;

  c)如果漏水較大,應立即通知裝置部主管,同時盡力阻滯進水;

  d)漏水源堵住後,應立即排水;

  e)排幹水後,應立即對溼水裝置設施進行除溼處理。如用乾的乾淨抹布擦拭、熱風吹乾、自然通風、更換相關管線等;

  f)確認溼水已消除、各絕緣電阻符合要求後,開機試執行;如無異常情況出現則可以投入正常執行。

  4.3水泵房管理。

  4.3.1非值班人員不準進入水泵房,若需要進入,須經裝置部主管同意並在值班人員的陪同下方可進入水泵房。

  4.3.2水泵房內嚴禁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4.3.3水泵房內應備齊消防器材並應放置在方便、顯眼處。水泵房內嚴禁吸菸。

  4.3.4每班打掃一次水泵房的衛生,每週清潔一次水泵房內的裝置設施,做到地面、牆壁、天花板、門窗、裝置設施表面無積塵、無油漬、無鏽蝕、無汙物,油漆完好、整潔光亮;

  4.3.5水泵房內應當通風良好,光線足夠,門窗開啟靈活。

  4.3.6水泵房應當做到隨時上鎖,鑰匙由當值水泵房管理員保管,水泵房管理員不得私自配鑰匙。

  4.4交接班要求。

  4.4.1接班人員應準時接班。

  4.4.2接班人員應認真聽取交班人交代,並檢視《給排水裝置設施執行日記》,檢查工具、物品是否齊全,確認無誤後在《給排水裝置設施執行日記》上簽名。

  4.4.3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準交班:

  a)上一班執行情況未交代清楚;

  b)記錄不規範、不完整、不清晰;

  c)泵房不乾淨;

  d)接班人未到崗;

  e)事故正在處理中或交班時發生故障,此時應由交班人負責繼續處理,接班人協助進行。

  4.5水泵房管理員應將給排水裝置設施的執行資料(環境溫度、電壓、電流、執行頻率)及執行狀況完整、規範地記錄在《給排水裝置設施執行日記》表內,於每月的3日前由水泵房組長將上一個月的記錄整理成冊後交裝置部存檔,儲存期為二年。

  5.0記錄

  《給排水裝置設施執行管理日記》。

  6.0相關支援檔案

  6.1《給排水裝置設施維修保養標準作業規程》。

  作業管理實施方案2

  為加強出口班作業管理,全面實現管理標準化,進一步鞏固和提高網運“三化”改革成果,根據郵區中心局“雙標管理”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出口班的實際情況,明確出口班組崗位職責,統一操作規範,特制訂本管理方案。

  一、出口班組職責

  出口班組主要負責規範裝車車輛確認、堆碼總包、車輛施封、路單交接、資訊傳送等作業,確保總包發運質量和時限。其職責是認真貫徹執行郵政業務處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努力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業務操作技能水平,嚴格執行“先進先出”的工作要求,按作業時限要求,及時準確無誤地完成出口郵件總包及妥收封發好的郵件總包,認真按要求填制好本崗位的所有作業登,統計報表,嚴格遵守郵政通訊各項勞動紀律,安全生產,確保郵政通訊生產的安全,服從指揮排程,完成上級或班組交辦的其它臨時工作任務。

  二、崗位安排

  三、崗位職責

  .班長崗

  (一)根據本班組的實際生產情況,加強對本班組生產作業的管理,科學、合理組織生產及安排班務工作。

  (二)負責各種原始登記、統計、臺帳齊全完整,按時填報各類報表,做到真實準確。

  (三)按時編制生產作業計劃,做到有計劃、總結;並督促各生產崗位認真履行職責。

  (四)按時開展本班組質量分析並做好記錄,目標明確,措施具體,責任到人。

  (五)按時組織本班組員工學政治、學企業文化、積極開展學習業務技能和勞動競賽。

  (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生產安全、質量意識,搞好協作配合,郵件全程時限達標控制在規定的範圍內。

  (七)負責瞭解和掌握生產裝置的執行情況,作好裝置執行記錄;生產裝置出現故障,及時與裝置員報修,做好送修記錄,並對維修進度跟蹤。

  .接發崗

  (一)熟悉本班組業務知識和操作技能,自覺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標準。

  (二)按規定時限要求,做好發車路單資訊的網上傳送工作,不發生漏發、誤發路單資訊,確保郵件總包實物資訊與路單資訊相符;特殊情況不能按時傳送的,必須及時上報。

  (三)嚴格執行郵車封門制度,裝車完畢,須會同駕押人員對車廂進行施封上並在總單上籤封志號和發車時間,並作好登記。

  (四)負責出口郵件路單、清單的理順歸檔,並分為:一級幹線路單、局內盤駁路單、市趟盤駁路單、其它等。

  (五)服從郵務監督的現場排程,完成上級交辦的臨時任務。

  .司機崗

  (一)叉車司機必須持證上崗,隨身攜帶證件,無證人員不得使用,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擅自開車。

  (二)自覺執行安全生產的有關規章制度,嚴格遵守操作規程,貫徹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做好車輛保養,清潔工作,確保車輛完好和車容車貌的整潔。

  (三)不準穿拖鞋駕駛、嚴禁酒後和盲目開快車。

  (四)發生碰撞,應及時、如實上報有關主管領導。

  .生產崗

  (一)熟悉本崗位業務知識和操作技能,自覺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標準。

  (二)按照時間生成預配發郵件資訊,下載所裝發車次的堆位,根據郵件的滾存時限、配發發車次。

  (三)配合接發崗完成總包郵件裝如拖車及運送至裝車平臺。

  (四)完成上級或班主交代的其他任務。

  四、作業流程

  出口環節的流程操作要始終貫穿“總包郵件先進先出”的發運原則,規範裝車車輛確認、堆碼總包、車輛施封、路單交接、資訊傳送等作業環節的操作流程,確保總包發運質量和時限。

  出口作業基本流程如下:

  五、崗位具體操作規範

  .班長崗

  (一)根據工作內容和工作量合理組織生產、安排班務工作。

  (二)及時填報各類報表,完成各種原始登記、統計、臺帳記錄。

  (三)督促各生產崗位認真履行職責。

  (四)負責瞭解和掌握生產裝置的執行情況,作好裝置執行記。

  .接發崗

  (一)用掃描器下載裝發車次的郵件資訊,並在裝發車次對數登記掃描器的號碼和下載的總包袋數,施封號,車牌號。

  (二)領取運發郵件實物。

  (三)同司機一同將郵件總包裝車施封。

  (四)在規定時間內將配發資訊一次性網上傳送。

  (五)做好郵件接發路單理順歸檔工作。

  .司機崗

  (一)將配發好的郵件在規定的時間內裝上汽車,在裝車的過程中核點數目、驗視規格、路向,確保數目準確、規格完好、路向正確。

  (二)郵件裝車完畢會同駕押人員對車門施封,並辦理交接手續,在交接總路單上批註發車時間和汽車車牌號。

  (三)裝車完畢要檢查車下有無遺落郵件。

  .生產崗

  (一)下載所裝發車次的堆位,根據郵件的滾存時限、配發發車次

  (二)檢查生產系統的電源線、網線聯接是否牢固,終端顯示器、路單和袋牌印表機、條碼識讀器和通訊座以及鍵盤功能是否正常。

  (三)按要求對符合規格路向正確的總包郵件進行掃描勾核裝車,並準確逐一驗視郵件規格是否完好,發運路向是否正確。

  (四)發現規格不符合與發運路向不正確的郵件要及時交給接發員或班組長及時處理。

  (五)做好郵件接發路單理順歸檔工作。

  (六)負責看管裝車門口和郵車車門施封、郵件總包袋牌補碼、做好班組安排的衛生範圍工作。

  六、注意事項

  (一)如果預配發郵件全部裝發完畢,則在規定時間內直接傳送網上路單資訊;若裝發不完,應根據實際裝發情況修改配發資訊後,在規定時間內傳送網上路單資訊。

  (二)如遇到裝發不完的郵件,則在規定時間內叉到相對應的郵件堆位。

  (三)當班生產完畢,檢查現場是否有遺落郵件或物品,及時處理生產中的遺留問題,整理、裝訂、檢查檔案材料。收存生產辦公用品,檢查生產現場的裝置、電源是否關閉,裝置做好防塵等保護工作,清理郵件容器,整齊放入郵件容器儲存專櫃或指定地點等。

  (四)郵車交接應先卸後裝,對單交郵件要單獨交接。

  (五)裝車郵件數目不符,由地面局負責複查,複查數字的結果與路單數字不符,責任由交方承擔,轉運人員負責重新裝車、碼堆,複查結果與路單相符,責任由接方承擔,駕押人員負責重新裝車、碼堆。對駕押人員驗出的不合規格郵件由交方按相關規定處理。

  作業管理實施方案3

  一、作業成本法原理

  作業成本管理是指以客戶需要為出發點,以作業分析為核心,以不斷降低成本、提高企業價值為目的,透過對作業鏈的不斷改進和不斷最佳化,從而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一種系統的、一體化的方法。

  作業管理包括兩個維度,一是成本維(作業成本法),提供有關資源、作業和產品成本的資訊,目的是提高成本分配的準確性。這一維度有助於產品成本核算、戰略成本管理和戰術分析。二是流程維(流程價值分析),提供有關作業內容、作業原因、作業價值以及作業實施結果資訊,目的是降低成本。這一維度提供了參與和記錄持續改進的能力。

  作業成本法,是一種以作業為基礎,透過對所有作業活動進行動態追蹤,根據產品和服務所耗用的作業量,將成本進行合理分配,並評價作業業績和資源利用情況的成本計算和管理方法,它是對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的創新。

  在作業成本法下,成本計算程式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是將製造費用分配到同質的作業成本庫(同一成本),並計算每一個成本庫的分配率;第二階段是利用作業成本庫分配率,把製造費用分攤給產品,計算產品成本。

  作業成本法相對傳統成本習性分析的主要優點在於成本計算和分析分配更加準確,更能發揮決策的參考作用。傳統變動成本法分析以成本性態分類(將成本劃分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為前提,將與產量變動無關的成本作為期間成本,與產量成正比例變動的變動成本作為產品成本。在作業成本法下,由於非產量基礎變動成本(批次、產品、工廠級成本)概念的提出,使許多不隨產量變動的間接成本可以明確地歸屬於各產品,產品成本不僅隨產量變動,而且隨相關作業變動。隨著科技進步,工程技術的改變,間接製造費用在成本中的佔比越來越大,推行作業成本法,提供更加準確的成本資訊,在經營決策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此外,傳統的相關成本決策分析往往將固定成本作為非相關成本而在決策中不予考慮,在作業成本法下,許多原本與產量無關的固定成本因與作業成本動因相關,在決策中由非相關成本變成相關成本,更進一步提高了相關成本決策的正確性、科學性。

  流程價值分析是實施作業管理的關鍵步驟,包括動因分析,作業分析、作業業績計量和尋找和改善途徑四個環節。它是一個以作業為基礎的管理資訊系統,經過對所有與產品相關聯作用的跟蹤,為消除不增值作業,最佳化作業鏈和價值鏈,增加需求者價值,提供有用資訊,促進最大限度的節約,提高決策、計劃、控制能力,以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獲利能力,增加企業價值的目的。

  二、實施作業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基本情況

  1.生產工藝現狀。XXX公司根據從國外公司引進的.燃煤電廠脫硝催化劑製造技術,建立了脫硝催化劑生產線,生產工藝分為進料及混合、擠出成型、乾燥、煅燒、切割、檢驗及裝配、效能檢測等七個環節,具體如下:

  (1)進料及混合。根據產品設計要求,將催化劑的原材料分別經過相應的固體和液體計量系統,分批次加入混合器內,並在一定的溫度、溼度條件下,將固體和液體原材料混合均勻。

  (2)擠出成型。根據工藝技術規範,將混合好的原材料除去雜質後,經過預擠壓、真空擠壓等環節,再透過專用模具擠壓成型,最後按設計要求,切割成所需要的產品。

  (3)乾燥。產品的乾燥分兩個步驟:乾燥室乾燥、隧道式乾燥。乾燥過程中,將產品疊放在專用支架上,溼產品透過叉車轉運到乾燥室內,在一定的溫度、溼度條件下進行初步乾燥,乾燥室乾燥後的產品再經過叉車轉運到隧道式乾燥窯,進行高溫乾燥。

  (4)煅燒。從隧道式乾燥窯出來的產品進入煅燒爐煅燒,使其在高溫下生成脫硝需要的活性物質,並使產品強度達到設計要求。

  (5)切割。經過煅燒爐煅燒後的產品透過機械手自動轉移到產品自動鐳射打碼和自動切割(或手動切割)工序,按照產品的設計要求進行機械手自動切割和廢品分選。

  (6)檢查及裝配。切割後產品透過機械手搬運到專用輸送皮帶上經人工目測,外觀檢驗合格後,轉移到產品暫存貨架或直接輸送到產品組裝區域,由人工裝配成產品模組。

  對經檢驗不合格的產品,由皮帶輸送機直接轉移到廢品回收區域,透過磨製系統研磨成可以重複利用的原材料。

  (7)效能檢測。即對產品進行強度、效能、活性、中毒等效能檢測。

  綜上所述,整條生產線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自動化程度高,產品輸送、兩次切割都透過機械手完成,混和、擠出、熱處理等關鍵控制工序均透過儀器儀表自動化控制;二是工序控制要求嚴格,針對不同批次產品有不同的工藝控制要求,對相關資源的耗存在較大差異;三是裝置精度要求高,大部分均從國外進口,投資較大,裝置折舊及維護費用在成本中佔比較大。

  2.產品特性。催化劑產品按立方米進行計量,按孔數,分為多種規格,同時,由於電廠的煤種不同、煙氣條件不同、鍋爐反應器裝置不同、煙氣流場不同,催化劑的設計引數存在較大差異。故催化劑產品實際上是訂單式產品,每一批產品從原材料配方比例、產品規格、強度、理化效能指標等方面均有不同要求,需要進行專門設計,生產工藝控制、作業組織形式等方面都要進行差異化管理。

  (二)作業管理現狀

  成本計量方面,公司目前採用的是傳統成本核算方法,採用平行結轉分步法進行成本核算,根據生產工藝流程,共分六個步驟,每一步在產品和完工產品成本採用約當產量法進行分配,間接製造費用按產品(在產品)方量進行分配。

  成本管理方面,由於生產時間不長,加上為新興行業,無可參照標準,目前主要對直接材料成本按“投入=產出”方式進行管理,對超出定額範圍的差異進行原因分析和考核,對其他成本(主要是間接費用)按預算進行控制,預算主要參照歷史資料,並進行相應修正後計算確定。

  成本改進方面,目前主要透過技術革新、質量分析、編制和固化業務流程形成SOP等途徑得以實現。由於採用傳統的成本計量系統,未開展以作業為基礎的流程價值分析,故成本改進系統性較差。

  (三)實施作業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現行成本核算方法存在嚴重不足。現行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的主要不足之處:一是由於不同專案(批次)對產品的要求不同,工差範圍有大有小,對產品合格率影響大,各專案單位產品實際對能源、模具、裝置、質量檢測等資源耗用存在較大差異,採用約當產量進行費用分配導致成本資訊失真;二是將所有間接製造費用分攤計入了完工產品,未反映產能閒置損失,影響營銷決策。

  2.成本進一步降低的要求迫切。受脫硝催化劑市場陸續啟動的利好資訊驅動,市場競爭參與主體也快速增加,競爭加劇,為鞏固和增強競爭優勢,需要精細化管理,達到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目的,透過實施作業成本法,對成本進行細分,有利於排查非增值作業及非增值成本,找到成本降低途徑。

  三、作業成本法實施方案

  (一)實施總體思路

  在堅持重要性原則的基礎上,先易後難,由點及面,梯度推進,在分析調研的基礎上建立作業管理實施框架,注重成本效益原則。

  (二)實施步驟

  1.成立專門工作小組。由於作業成本法、流程價值分析對現有人員是一個全新概念,涉及面廣,同時由於工作深度、細緻度對作業成本法實施成果影響大,工作推進中需要協調配合的事項多。因此,需要在公司領導的組織下,抽調技術、生產、質量、財務等各部門專業人員,組建專門工作組,梳理工作重點、難點,制定作業成本法實施方案,組織人員培訓,明確相關各部門工作原則、職責和介面,組織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建立定期溝通協調機制,對總體工作進行進度控制和質量管理。

  工作組工作開展應始終保持與涉及的相關業務部門密切溝通,並實際融入生產經營工作中,工作組應主動參與生產排程會、質量分析會、班前會、QC小組活動等各項重要活動,避免閉門造車,減少因推行作業管理給日常生產經營工作帶來的不便,避免各級管理者及工作人員對實施作業管理產生牴觸情緒。

  2.識別作業,劃分作業中心。工作組以會議的形式,梳理公司生產業務各個環節,識別作業類別,明確作業實施的原因,作業對產品生產、經營活動、客戶價值的意義,在討論分析的基礎上,劃分作業中心。作業中心劃分應與生產工藝組織相適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確保識別作業正確、作業中心劃分準確。

  識別作業過程中,要求儘量把生產中所有作業都列出來,明確作業目的,為後期成本改善打好基礎。對於大致相同的作業,主要是驅動因素相同,應當建立作業同質組。

  3.資源動因分析及選擇。根據劃分的作業中心(或同質作業組)的工作原則、業務屬性、資源耗費方式,與工作物件關聯程度等情況,確定成本動因。如:裝置耗用工時、模具使用次數、能耗水平、人工工時、作業次數等,作為間接費用分配的依據。

  實際工作中,為增強方案可操作性,減少實施難度,動因選擇應注意相關資訊的收集整理難易程度、可行性、準確性等相關因素,相關資料儘量依賴現行生產管理及工藝控制體系,對新增統計指標應充分論證必要性。

  4.作業分類。首先,按作業等級進行分類,一是單位級作業,是指作業動因隨單位產品數量變動而成比例變動的作業。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二是批次級作業,是指作業動因隨批別的變動而成比例變動的作業。如模具除錯、原材料及產品檢驗、不同電廠的產品設計等。三是產品級作業,是指為滿足客戶的需要,作業動因隨特定產品種類的變動而成比例變動的作業,如新配方開發,16孔催化劑、高硫煤催化劑、寬溫度催化劑、脫汞催化劑新產品開發等。四是工廠級作業,是指為企業整體服務,與企業整體管理水平有關的作業。如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等。其次,以客戶價值為導向,對作業進行判斷,劃分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

  5.作業指標計量。根據作業中心劃分情況及選擇的作業動因,應當確定相應指標,指標設定保證與作業動因高度相關,能表徵產品對作業進而對資源的耗費情況。針對選定的指標,建立相應統計計量機制。在實施過程中,工作組應根據收集的相關資訊,在討論的基礎上,改進以成本習性為主要分類標準的成本計算表單要素,並建立資料關聯關係,透過對相關資料設定勾稽,進行合理性檢查,查詢統計誤差甚至管理漏洞,透過不斷完善,更好地達成作業管理實施目標。

  統計方法方面,應緊密結合生產實際,可建立分批次合格率臺賬、模具使用次數臺賬、模具退鍍鎳臺賬、混和裝置執行時間臺賬、熱處理裝置執行時間臺賬、效能檢測臺賬等,作為作業成本計算分析的基礎資料。

  6.資料跟蹤分析及成本改進。根據長期跟蹤統計、計算的結果,進行分析研究,量化相關指標,剔除非正常因素,逐步建立標準成本體系,以消除非增值作業,減少非增成本為目標。在具體成本降低途徑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作業消除,即採取措施擺脫一項作業,主要針對非增值作業,這需要在分析作業動因的基礎上進行取捨;二是作業選擇,即在不同策略引起的多組不同作業設計方案之間選擇,針對產品設計、流程設計等,如搬動採取自動化或人工動化,不同專案產品生產時點的安排;三是作業減少,即壓縮一項作業所需的時間和資源,提高增值作業效率,改進或消除非增值作業如熱處理時間安排,混合時間安排等;四是作業攤薄,即透過規模效益提高增值作業的效率,如擴大市場份額,增加產品產量,攤薄固定成本,減少或消除閒置能力,這在當前尤其重要。

  在固化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透過公司現有技術委員會、生產排程會、質量分析會、QC小組專題會等會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作業能力分析,落實作業量差異、閒置能力差異,針對差異產生的原因,制定成本改進線路,確定成本改善標準,迴圈推進成本改進工作。

  7.成果推廣運用。實施作業成本法後,成本資訊更加準確,成本習性分類更加細緻,可運用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用於報價決策,成本始終是報價的基礎,生產的難易程度客戶可接受報價的重要支撐依據,在公司產品成本中間接費用佔比較大的情況下,生產的難易程度與生產成本高度相關,因此準確的成本資訊對報價決策更有意義;二是透過對作業細分,最佳化工藝、改進工作流程,不斷推進成本降低工作;三是在遵循成本效益原則的情況下,適時向非主要成本領域及管理部門延伸,促進精細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四、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是由於認識不足,推行作業成本管理的動力不足,缺少公司高層的支援力度,導致作業成本管理實施的深度和廣度都存在問題。

  二是由於作業成本管理系統較為複雜,涉及面廣,需要的時間較長,不能產生立杆見影的效果,可能由於急功近利的思想,導致該項工作無法進行或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三是由於市場環境、生產經營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可能導致作業成本管理不一定能達到預期效果,導致實施過程中產生牴觸情緒,甚至逆向選擇。

  四是參與人對該項知識的儲備不足,準備度不夠,無法達到合力效應,甚至對新的成本資訊持懷疑態度,影響實施效果。

  五是作業成本管理分散於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各個層面,不能讓新系統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導致資源不能共享,資訊不能共用,影響實施效果。

  (二)建議

  一是公司高管層的大力支援,需要高管層從思想上重視,資源上傾斜,而且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

  二是要配備專門的人員,透過培訓等方式,解決智力來源,必要時可聘請外部專家。

  三是需要全員參與,從管理層到生產一線員工都要在認識上得到統一,在行動上積極配合。

  四是不能墨守成規,在保證總框架不變的情況下,作業成本管理實施方法應進行動態調整,因時、因地、因環境變化而變化,保持管理方法的靈活性。

  五是全面梳理各項管理業務活動,整合各項資源,做好相應記錄,形成作業成本管理閉環體系和標準業務流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