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園教研活動方案範文(精選12篇)

關於幼兒園教研活動方案範文(精選12篇)

  為確保活動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從活動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活動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幼兒園教研活動方案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研活動方案 篇1

  活動名稱:

  種子排隊。

  活動背景: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絡幼兒和生活,利用幼兒平常接觸到的、熟悉的事物來設計數學活動,是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我們投放幼兒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種子材料,創設問題情景,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操作、思考、探索。透過種子排隊、球排隊、遊戲“走鋼絲”,三個層層遞進的環節,感知物體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一種互逆關係。本次活動,發展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學習習慣。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將收集的種子進行分類、排列,並做記錄。

  2、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種子(蠶豆、黃豆、赤豆各十顆)

  2、紙板人手一張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個。

  三、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看看桌子上有什麼?”(蠶豆、黃豆、赤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種子)

  2、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要

  “現在請你們做件事,給這些種子分分家(出示圖一)

  “請你們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麼?為什麼?”(紅豆,因為有紅豆標記)

  “第二、第三條線呢?”(黃豆、蠶豆)

  “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數一數,把數字記到後面的格子中。

  (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

  “紅豆有幾顆?”(十顆)“黃豆有幾顆?”(十顆)“蠶豆呢?”(十顆)“它們都是十顆啊?那它們排的隊伍一樣長嗎?”(不一樣)

  (4)討論:為什麼都是十顆,隊伍不一樣長呢?(因為紅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為蠶豆大,所以排得最長。因為黃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5)小結: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3、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看看紙板上有什麼?”(種子標記、線)“這三條線怎麼樣?”(一樣長)

  (2)設疑、引導幼兒思考

  “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它們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A:一樣,B、不一樣)

  (3)交待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請你們用不同的種子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用的數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4)講述操作結果。

  (不一樣多,紅豆用得最多,蠶豆最少)

  (5)討論“為什麼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呢?”

  (6)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種子用得多,大種子用得少。

  4、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問:

  “如果用相同數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為什麼?”(乒乓球小,排的隊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隊伍長)。

  “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為什麼?”(隊伍一樣長時,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遊戲:走鋼絲。

  “請小朋友一起來做走鋼絲的遊戲。自己找一段距離,從起點線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數數你用了幾步?老師用了幾步?”

  “想一想,為什麼老師用的步子少,你們用的多呢?”

  幼兒園教研活動方案 篇2

  活動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要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為此,筆者為幼兒創設了——個有準備的環境,將幼兒數學活動與遊戲活動進行整合,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主動地進行探索。中班幼兒的數學學習,是從對數量的感知階段向數詞和物體數量間建立聯絡階段的過渡,同時,他們有了最初的數群概念,已開始理解數的實際含義。為此,根據中班幼兒思維發展的特點,筆者準備了充足的操作材料,為幼兒在具體操作中深化對數的認知做好物質準備。

  活動目標

  1.樂意和同伴講述自己活動的過程;

  2.會將顏色相同的夾子夾在一起;

  3.初步學習按卡片上的動物數目匹配相應數量的夾子。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能夠手口一致地對6以內的數進行點數;

  2.物質材料準備:紅、黃、綠色塑膠夾子若干,動物卡片若干,鈴鼓,摸箱;

  活動過程

  1.遊戲“夾夾子”,引發幼兒興趣。

  幼兒聽鈴聲開始夾夾子,鈴聲開始,往衣服上夾夾子,鈴聲停就停止夾。

  2.數夾子。

  (1)請幼兒數一數自己衣服上夾了幾個夾子。

  (2)請2—3名幼兒說說自己身上夾子的數量,大家一起驗證。

  (3)請幼兒和同伴互相數一數,比一比,誰夾得多。

  3.找不同。

  (1)引導幼兒學習將相同顏色的夾子夾在一起。

  (2)幼兒間互相看看,旁邊的小朋友是否夾對了。並數數每種顏色夾子的數量。

  4.按動物數量匹配夾子。

  (1)出示摸箱,教師說明遊戲玩法,卡片上有幾個動物就夾幾個夾子,請幼兒一一對應夾。

  (2)幼兒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3)互相交流,驗證。

  5.以舞蹈“螃蟹舞”結束活動。

  幼兒園教研活動方案 篇3

  在貫徹《綱要》、解讀《綱要》的實踐活動中,幼兒教師又經歷了一次觀念更新——實踐反思——自我成長的重大洗禮,開始並注重教育反思成為我們在實踐中的最大收穫,有力地推動了我園教研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廣大教師在活動中不斷思考、審視、反省、判斷、分析、總結,不斷調整教育行為,自身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下面結合我園教研活動,談談我的認識和反思。

  一、透過“一課多研”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在反思中學習

  每學期班級教育總結時,我們要求教師對教材中有難於把握或有困惑的問題都寫在上面,以便在來年用“一課多研”的方法解決,即“一個內容,多人講或一個內容一人多次講”。我們把課後的研討作為重點,使每個教師在討論中,找到解決的辦法和對策,有效地促進了教師間的學習。

  如大班的《認識日曆》,在三個平行班由三名老師來上,內容目標相同,但是教育效果各不相同。我們在討論時,孫悅老師感觸最深:“時間概念對幼兒來說較為抽象,儘管我在活動中,把各種日曆、月曆、年曆都用上了,孩子們就是難以配合,但是丁麗老師將年曆進行了擬人化——年媽媽有許多日娃娃,住在大小不一的月房子裡,孩子們學習興趣很高,還發現了閏月的問題,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以前我總是認為是孩子的問題,現在看來完全是我自己的責任,這樣的教研活動太有說服力了,不用大家說,我自己臉就紅了”。

  分析評價:“一課多研”比以前由指定教師承擔的觀摩課和示範課更能起到示範引領作用,過去“能力強的教師機會多,能力差的教師遠遠躲”,現在教師在相互的學習中,激發了潛在的能力,加強自身學習成為了教師的自覺行為,別人的事變成自己的事。後來孫悅老師在《認識時鐘》的教育活動中,把分針、時針形象化,小白兔與小烏龜賽跑,孩子們學起來饒有興趣,老師不僅體驗到了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愉悅,更重要的是在“一課多研”中學會了尋找差距,學會了反思,找到了教師人人學習的動力。

  二、透過專題研討活動,促進教師在反思中研究

  如果說:“一課多研”是展開教師互相之間的學習競賽,那“專題研討”就是體現了班與班之間進行的競賽,如五大領域或薄弱學科方面的研討,充分發揮了各班級教師之間的合作力量。

  如我們搞的區域活動研討,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區域活動是孩子們比較喜歡的活動,但是由於孩子們多,需要準備的半成品、材料也多,孩子們精力較分散。所以,幼兒園裡常常是有參觀的、檢查的,才組織孩子們玩,平常就放在玩具櫃裡或收起來。

  案例一:大一班在開展了豐富的區域活動,孩子們見有客人來,就“人來瘋”,一會玩這,一會玩那,氣的老師顧這顧不了那。大二班的孩子們在玩娃娃市場,孩子們細聲細語買賣著東西,悄然無聲,沒有真正投入,有點悶。

  “針對區域活動難組織”這一專題,我們進行了討論分析:大一班亂的原因是不經常玩,孩子們什麼都想玩玩。大二班悶的原因是孩子們沒有體驗,像做“秀”。另外還有材料不足孩子多,不容易組織,使得有的活動玩一次就夠了,孩子不能長久保持興趣的問題。

  解決對策:

  1、針對孩子多,每月少開幾個區域,材料讓孩子們平時多收集,分梯次分階段進行。

  2、開放的時間長一些,開設的區域從幼兒意願出發,尊重幼兒選擇。

  3、多開發適合幼兒的本土資源材料。

  對策的實施改變了區域活動質量,大一、大二班在區域活動中有了新舉措,收到了好效果。

  案例一:大一班,在美術教研活動的基礎上,開設以美術為基礎內容的各種活動,活動內容由易到難,紙屑貼上、彩沙拼圖等精彩紛呈,孩子們井然有序,活而不亂,津津樂道。

  大二班,以編織蠟染為基本材料,進行紙編、草編、線編各種簡單有趣的蠟染技術,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發展了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幼兒玩的樂此不疲。

  分析評價:這兩班的活動,既豐富又突出了特色,引起全體教師的關注。區域活動內容要圍繞班級的課題研究或教研活動,有針對性地選擇內容,對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要不斷加深難度。以大一班為例面面俱到,華而不實的區域活動不能推進幼兒的可持續性的發展,教師從幼兒的能力出發,讓所有幼兒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也在區域活動的組織探討中找到了解決對策。

  三、透過“課題研究”活動,促進教師在反思中成長

  過去我園是以青年骨幹教師為主,成立課題小組,然後根據自己的計劃完成自己的子課題,也就是說寫一篇“心得”或“經驗”。現在我們由從教師中徵集的問題入手提煉出急需解決的問題,擬定園本教研課題,由全體教師完成。

  xx年,我園提出“在藝術教育中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的課題研究。各班教師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除了在音樂、美術的集體活動中下功夫,還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對孩子情趣的培養。大一班《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大二班《透過文學活動激發幼兒的藝術情感》;大三班《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中班《在形體訓練中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分別從這四個子課題開始研究,由於各班找到了研究的切入點,有可操作性,教師研究起來有信心,課題研究較為順暢。在20xx年慶“六一”活動中,孩子們各個上陣,室內外到處是孩子們的美術作品。孩子們編織、蠟染、貼上精彩紛呈,舞蹈、歌聲引人入勝,詩歌朗誦、講故事繪聲繪色。一時間,幼兒園裡成了歌的海洋、畫的世界。課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分析評價:這樣的課題研究,能夠從教師的實際工作出發,既減輕了教師的為難情緒。也能使課題研究更深入更有價值,讓教師在反思中成長。

  透過以上教研活動,廣大教師迅速成長,他們不滿足於課堂效果分析,能獨立思考,自我反思。正如波列亞所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求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絡”。對孩子的學習是這樣,對教師的學習也是如此。尤其是三者之間結合起來,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並能逐漸形成我園開展教研活動的長效機制。但是,我們的教研水平有待提高,我們的教研缺乏相應的理論依據和專業機構的指導,今後,我們將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謀求發展,為幼兒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幼兒園教研活動方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園教研計劃,本學期的教研活動繼續側重於教師在實際工作中的需求,從具體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策略入手,對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和事件開展研討活動,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提高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

  二、活動要求

  全體教師是活動實施的主體,要求每位老師都要認真深入學習和分析教材,積極準備各項教研活動,並做好相關的記錄和總結。

  三、活動方式

  教研活動採用備課組活動、聽課活動和一課多磨活動等教研形式,其教研內容可以相互融通,活動上分開執行。

  1、備課組活動

  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相結合。個人備課要做到提前做好各項準備,骨幹經驗老師書寫簡案,青年教師書寫詳案。每月兩次集體備課,堅持做到備課有計劃、有研討、有創新。集體備課的內容以教師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困惑為主。

  2、聽課活動

  繼續開展師徒結對活動。師徒相互自主聽課,每學期不少於八次,並做好相關的記錄。師傅做好模範帶頭作用,徒弟虛心請教,積極主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3、一課多磨活動

  全園教師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採取個人備課、小組討論、借班試課、集體研討、二次試課到最後反思總結的方式進行一課多磨活動,為半日開放日做好準備。授課老師要結合幼兒年齡特點,根據幼兒實際需求,紮實有效的進行備課,聽評課老師一定按照課內比教學活動的評分標準認真聽課認真評課,並在研討中積極發言,為授課老師出謀劃策,找出不足,完善教學方式。

  四、活動具體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學工作計劃。(數閱單列)

  三月份:

  1、師徒相互聽課評課。

  2、集體備課、理論學習各2次。

  3、開展“感恩”和“學雷鋒做好事”的主題教育活動。

  四月份:

  1、開展“一課多磨”教研活動。

  2、半日開放日活動。

  3、集體備課、理論學習各2次

  五月份:

  1、開展“勞動最光榮”的主題教育活動。

  2、慶“六一”集體策劃。

  六月份:

  1、師徒相互聽課評課。

  2、集體備課、理論學習各2次。

  3、全園體育活動考核。

  七月份:

  1、全園教學活動考核。

  2、大班、大大班畢業展示活動。

  3、小班、中班綜合展示活動。

  4、教研材料彙總。

  幼兒園教研活動方案 篇5

  活動名稱:

  小動物住新家(7以內的物體按數量歸類)

  活動目標:

  1、能將7以內的物體按數量歸類,並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量。

  2、運用目測數群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方法,正確判斷7以內的數量。

  3、能學習別人的好方法,樂意使用新的方法數數。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了數字1——7。

  2、物質準備:

  教具:房屋形分類底版,7以內的動物卡片若干。

  學具:房屋形分類底版,7以內的動物卡人手一套,數字卡片1——7人手一套。

  環境:在黑板上創設動物園的環境,並在每個區域貼上數字。

  活動過程:

  1、遊戲:參觀動物園。複習認識數字1——7。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動物園去玩,好嗎?(出示黑板)看,動物園裡有幾個房間呀?這是幾號房間呢?(引導幼兒複習認讀數字。)

  2、遊戲:和動物做朋友。學習運用目測數群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方法,正確感知7以內的數量。

  (1)教師出示數量是7的動物卡片,引導幼兒學習目測數群再接著數完全部。

  師:聽說我們來動物園了,小動物也來歡迎我們了。看,是誰呀?有幾隻?你是怎樣數的?

  師:這些小動物是怎樣排隊的?數的時候我們可以怎樣數呢?(先看集中在一起的,然後接著數完其他的。)誰來試一試。

  (2)請幼兒運用目測數群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方法,感知數量7。

  (3)教師再次出示數量是6或者7的動物卡片,請幼兒運用目測數群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方法數數。

  師:誰也會用這種方法數數的?

  (4)幼兒人手一張動物卡片,練習運用目測數群后數完全部的方法進行數數,教師巡迴指導。

  師:小動物和我們玩起來捉迷藏的遊戲,請你們把它們找出來,用剛才我們學到的新方法,數數你找到的小動物有幾隻。

  (5)交流:你找到了什麼動物?有幾隻?你是怎樣數的?

  3、遊戲:給小動物搬新家。能將7以內的物體按數量歸類,並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量。

  (1)給新房加門牌號碼,能將數字1——7按順數或倒數的順序進行排列。

  師:森林裡蓋好了一幢新房子,今天,這些小動物們要搬到新房子裡去。看,新房有幾間呢?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7來表示)

  師:這幢房子上還沒有門牌號碼呢,我們來給小動物的新房裝上門牌號碼怎麼樣?該怎樣裝呢?(幼兒想辦法。)哦,我們可以用數字按順序裝上門牌號碼。誰來幫小動物裝門牌號碼呢?(請一幼兒操作。)你是怎麼裝的?為什麼要這樣裝呢?(請幼兒說出數字排列的順序。)

  師:這些數字除了可以這樣排,還可以怎樣排呢?誰來試一試。(幼兒再次操作。)

  (2)遊戲:給小動物搬新家。能將7以內的物體按數量歸類。

  師:現在,我們可以給小動物搬新家了,你的動物朋友應該住在哪一間房子裡呢?為什麼?教師請一幼兒將自己手裡的動物送到相應數字的房間裡,並說出:有幾隻動物,就住幾號房間。

  師:原來,給小動物搬家的時候,要先數數卡片上有幾隻小動物,然後送到幾號房間裡去。幼兒根據自己手裡卡片上動物的數量,放到標有相應數字的房間裡。

  4、遊戲:給動物送食物。鞏固目測數群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數數方法,感知7以內的數量。師:還有很多的小動物沒搬進新房子裡呢,請小朋友幫它們在新房子上裝上門牌號碼,然後送他們住進新房子裡,再給它們送點糖果當禮物,好嗎?(幼兒操作,按數字擺放相應數量的動物卡片和點卡。)

  5、活動評價:你是怎麼幫小動物搬新家的?展示幼兒操作,請幼兒介紹操作的過程和結果,表揚能運用目測數群再接著數完全部方法進行數數的幼兒。

  幼兒園教研活動方案 篇6

  活動名稱:

  數一數,比一比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判斷7以內數的多少。

  2、要求幼兒聽清老師的問題,並在集體面前大聲地回答。

  活動準備:

  教具:貼絨藍色大圓片5個,紅色圓片從大到小6個,桔黃色小圓片7個(圖一),貼絨數字5、6、7,實物卡(圖二~八)。

  學具第一、二組:3排點圖卡若干張;第三、四組:填空格圖卡;第五、六組:添、去點作業紙,鉛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逐一出示圖二~八,“請小朋友仔細看,說說卡片上有幾個什麼?”

  (2)正確判斷7以內數量。

  出示圖一,“黑板上有什麼?”“哪種顏色的圓片最多?哪種顏色的圓片最少?你是怎麼知道的?為什麼我看時覺得紅圓片最多,橘黃圓片最少?誰能想個辦法,換一種排法讓我們一看就清楚,誰的數目最多,誰的數目最少。”啟發幼兒將每種顏色片片排成一行,“現在看看誰最多、誰最少?”“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引導幼兒將三排圓片一一對應比較)請小朋友說說每一排有幾個圓片,誰來給每排圓片送數字朋友。

  (3)小結。

  ”要想知道誰多誰少,不能看物體大、小,也不能看排隊長、短。而是要數一數每排有幾個,才能比出誰多誰少。“

  2。、小組活動。

  一、二組,給點子印數字。三、四組,看標記塗圖形。

  四、五組,添、去點子。

  六組,印比6、7少的點子。

  教師重點指導第一、二組的活動小組。

  幼兒園教研活動方案 篇7

  一、情況分析

  未來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的、互助的社會,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社會情感對於一個人來說極為重要,而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健康的社會情感需要從小培養。而幼兒社會能力的培養,已經不只是幼兒園單方面的任務,應最大限度的拓展教育範圍,透過每一位家長的參與,不斷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從而使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得到整體的、有價值的提升。經過中班一年的課題實施,我們看到,在以幼兒家長社群小組為主線的活動開展下,幼兒之間的交往能力有了較多機會的鍛鍊,許多幼兒都自由的結對子,有了自己固定的玩伴,並且經常利用空餘時間一起在社群裡遊戲。

  從家長反饋來看,在多次活動中,幼兒的交往態度比較積極,情緒愉快,幾次社群小組活動都較成功,但從綜合情況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幼兒之間合作能力較欠缺,主觀意識較強。

  2、幼兒的合作、分享,解決問題,任務意識為重點展開。

  3、充分利用家長、社群的資源,讓幼兒“走出去”,擴大幼兒的交往範圍,使幼兒的交往形式多樣化。

  二、活動目標

  1、透過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豐富大班幼兒的社會交往經驗,增強家長的主動參與意識。

  2、各類主題活動以培養。

  三、活動內容和安排

  第一階段:學習階段。

  1、結合新綱要,界定大班幼兒的交往目標和態度。

  2、教師的讀書交流會。每位教師準備一篇與課題相關的文章,進行文章重點的交流。

  3、集思廣益交流會。教師針對家長參與課題的形式與方法進行討論,如(家長座談會、家長志願者行動、家庭活動站、親子俱樂部等),或家長透過活動組織、材料提供、資訊諮詢等來參與。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備選主題活動六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增減。)

  主題一:快樂你我他。

  內容:大班平行班角色遊戲互通。要求:每週的角色遊戲兩個班互通展開,由幼兒討論出開展於兩個班的角色區域,增強幼兒與平行班交往的能力。

  主題二:我們的星期天。

  內容:

  選擇一個雙休日,由幼兒自由結對,合理安排一天的活動內容。

  要求:

  1、幼兒與同伴商量好一日的活動計劃,請家長參與幫助幼兒制定一日活動表。

  2、這一天的活動完全由幼兒自主選擇確定,家長在一旁給予支援、觀察、督促。

  3、家長記錄幼兒的一日表現情

  主題三:我來幫助你。(大帶小活動)

  內容:

  每月選定一個活動時間,為大班幼兒與小中班幼兒共同活動時間段。

  要求:

  1、大班幼兒在活動前做好計劃和準備,明確自己的任務和責任,如教弟弟妹妹做手工,幫弟弟妹妹穿衣服,帶弟弟妹妹做建築遊戲等。

  2、在活動中能帶領弟弟妹妹愉快的遊戲,體驗到當哥哥姐姐的感受。

  主題四:我看西博會。

  內容:

  結合西博會,由家長社群組長牽頭,帶領本組幼兒有選擇的參觀西博會的特色展覽。

  要求:

  1、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分組,商量選定一個西博會展,進行參觀。

  2、在出發之前和幼兒討論此行的目的、注意事項、主要任務、準備物品等。

  3、在參觀中注意讓幼兒多交流、多討論、多聽、多說,請家長全程照片拍攝,並收集相關資料。

  4、活動後舉行“我看西博會”的小型主題班會,讓幼兒談一談,說一說自己的所見所聞,評選“西博小明星”

  主題五:媽媽休息我當家。

  內容:

  和爸爸媽媽共同制定一份購物清單,清單可用幼兒自己熟悉理解的方式記錄(文字或圖示),限定一定的金額之內,由教師帶領分批集體到附近超市購物。

  要求:

  1、在媽媽幫助下自制購物清單,瞭解商品大致價格。

  2、幼兒按照清單選購物品,獨立完成任務。

  3、在購物過程中可以和同伴商量,主動向營業員詢問,遵守規則,按計劃真正做一回小當家。

  主題六:新年遊園會。

  內容:

  教師、幼兒、家長共同設計新年遊園會的遊戲專案,一起參加遊園會。

  要求:

  1、幼兒與教師、父母共同制定活動計劃,包括遊戲內容的選擇、材料的準備。

  2、大家分工分組合作,選定每個遊戲的負責人,到遊園會時由幼兒做為小主人,邀請各位爸爸媽媽來參加新年遊園會。

  第三階段:研討、交流。

  1、分析具體活動例項,召開家長座談會與家長探討活動的心得經驗。

  2、整理相關的照片、表格、資料。

  3、教師對主題活動做小結與分析,對指導家長的各類方法做總結。(以論文形式)

  幼兒園教研活動方案 篇8

  一、教研目標及預期效果:

  透過網路化互動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動態,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

  建立完善的網路化家園互動管理模式,使家園彼此瞭解、共求家園進步與發展。

  共同創造一個有利於孩子們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二、教研內容:

  1.網路化家園互動研究的途徑

  建立各種適合本園的網路平臺

  宣傳家園網路的開展

  教師和家長對家園網路化的技術培訓

  2.網路化家園互動內容研究的思路

  (1)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開展與展示

  (2)科學育兒知識的交流與分享

  (3)育兒的方法與指導

  (4)幼兒園的發展與思路

  三、教研方法:

  1.行動研究法:教師針對實際的家園網路活動中的問題,不斷提出改進的方案與計劃,用以指導,並根據實踐發展,分階段進行總結活動效果。

  2.觀察法:在網路化家園互動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家長的行為表現進行觀察、分析,跟蹤記錄,在各階段的發展事實進行分析、研究,得出經驗和總結。

  3.案例研究:找出典型事件,以教研的形式分析、討論現有問題及對策。

  4.經驗總結法:對工作及時回顧、反思、總結、調整研究思路。

  本次校本研訓的研究採用以行動研究為主的方法,同時採用觀察研究、案例研究、總結。

  研訓訓目標人群:全體教師

  擬解決的核心問題:網路化家園互動方式的實踐研究

  3.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前期調查--專題研討--互幫互助--實踐操作--自主研修--專家引領--分享總結。

  四、研訊制度:

  每位教師積極主動參與校本研訓,無故遲到、早退、缺席者不予計分。

  2.每學期每教師聽課活動不少於10節,詳細記錄並反思,每學年至少讀一本書撰寫一篇心得體會及分享;每學年末上交個人校本研訓總結。

  3.根據《xx幼兒園的獎懲制度和考核辦法》,每學年評選出“校本研訓先進個人”和“優秀教研組”予以獎勵。

  五、具體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教研計劃

  2、教研組定期開展集體備課,研讀教材

  3、網路化資訊科技培訓分享

  4、專家引領,筆記參與式交流學習

  四月份:

  1、如何解決現網路化家園共育問題的探究與研討

  2、環境體現網路化家園共育專題研討

  3、幼兒園優質課展示、評價、記錄。

  4、家長入園執教

  5、定期開展集體備課和教材的研讀

  五月份:

  1、網路化家園共育如何在親自活動中運用的專題研討

  2、提高網路平臺使用效能的階段性分解研討

  3、自主研修:自選與家園共育的書籍進行閱讀

  六月份:

  1、網路化家園共育問題的深入探討與研究

  2、梳理和課題資料,撰寫結題報告

  2、教研組的成果展示

  3、教研組成員的教研考核與評價

  4、教研組整理資料並歸檔

  5、完成課題工作

  幼兒園教研活動方案 篇9

  一、問題的提出

  1、區域活動是當前幼兒園普遍採用的一種教育形式,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活動,它能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同時為幼兒的自由選擇、自我探索、自主活動開啟了另一扇門。

  2、我園的區域活動開展已有幾年的時間,從活動室的設計、區角的選擇、材料的投放、教師的指導、活動的評價等方面,已經形成了獨立的園本課程。在實踐和完善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存在著一些問題:

  ①區域活動空間不夠大:尤其是中大班,幼兒人數相對增多,活動的內容也增加了,幼兒有了獨立操作和相互合作等不同的需要,勢必要求區域的空間增大和區域個數增多。但是活動室的區域空間相對固定,無法擴大和增加,為幼兒的活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②戶外區域種類單調:有些班級將個別區域(建構區、表演區)放置在戶外走廊上,讓幼兒參與活動,但是往往只是把室內的區域移到了戶外,在材料的準備和場地的選擇上缺乏合理性和適宜性。

  ③某些區域難以實現:在活動的開展中,幼兒不斷地生成某些活動,想將這些活動創意放到區域進行,例如木工區、沙水區。但是受到了空間和材料的影響,在室內難以實現。

  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健康領域明確指出:開展以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並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綜上所述,透過本研究開闢戶外的區域,讓區域活動從室內延伸到室外。選擇幼兒園的走廊,轉角等地方,開設成獨立的區域,增大幼兒活動空間;從本土化資源入手不斷更換活動的材料;根據幼兒的需要選擇適宜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指導,使幼兒活動得更開心和自由。由此逐步完善我園區域活動的園本課程。

  二、研究內容、目標和方法

  1、研究內容

  ①戶外區域活動創設的地址選擇,環境創設

  ②戶外區域活動的內容選擇

  ③戶外區域活動中民間資源與本土資源的挖掘和利用

  ④戶外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⑤戶外區域活動中合適的評價方法

  2、研究目標

  ①探索戶外區域活動的空間利用、活動內容、活動指導、活動評價等方面的經驗。

  ②為幼兒創設出愉快、充實的成長環境,探索出具有我園自己特色的一種幼兒自主性遊戲形式。

  ③讓幼兒在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個性品質的發展。

  3、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行動法是由與問題有關的所有人員共同參與研究和實踐,對問題情境進行全程干預,並在此實踐活動中找到有關理論依據及解決問題的研究方法。我園老師以解決戶外區域活動中的實際問題為目的,在自然條件下參與實踐,針對其中出現的某些問題進行干預,觀察幼兒的表現,並對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透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四個步驟進行,對幼兒園戶外區域活動進行研究。

  三、預設研究過程

  準備階段:(9月)

  1、組織查閱相關資料,並進行培訓、學習。

  2、問卷調查,瞭解老師和家長對幼兒進行戶外活動的建議。

  3、討論如何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特點制定各班戶外活動計劃。

  實施階段(10月—11月)

  1、創設良好的環境,開闊戶外區域活動

  ①選擇地址,拓寬空間:室內的區域活動我們開設了美工區、科學區、表演區等多個區域,但是由於空間的限制,開設的區域活動大多是安靜的探索活動。一些大型的探索性的或運動類的活動無法進行,而且室內的區域活動缺乏自然因素的參與。我園戶外場地開闊,走廊轉角、樓梯口等處有較大的空間可利用。因此,在不斷聽取老師、家長、孩子的`意見後將地址固定下來。

  ②全園參與,設計環境:戶外區域活動始終堅持體現“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兒的想法,接受他們的建議,讓幼兒感覺自己才是活動的主人,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悅的活動空間,在創設的過程中,突出戶外的特點。

  2、採用多種指導策略,滿足幼兒活動需要

  ①全園性開放活動,教師指導要有靈活性:每週定週四下午是全園性戶外區域活動開放日,各年齡段的幼兒都可以選擇參與,為了防止某個區域出現人數過多的情況,每個班級都有一定的人數控制。活動中每個區域的指導老師都要到位。由於區域中的孩子都是來自不同的年齡段和班級,既是陌生的,又是混齡的,教師在指導時,首先要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活動中不是一個教授者,而是一個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相信每個孩子,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教師的指導更多的趨向於隱形,透過幼兒相互的交往、模仿學習,協商合作,達到相互指導的目的。

  ②平行班開放活動,教師指導要有針對性:每週一、二、三下午分別是大、中、小班年齡段戶外區域活動時間,以平行班的方式開展。每班抽出一位教師進行戶外區域的指導。由於對自己年齡段的孩子有一定的瞭解,在指導中,顯然具有針對性。針對大班的孩子應多用暗示性的材料或者理性的指導語,幫助他們分析思考和概括;而對中班的孩子應該是帶有啟發性的語言或者建議性的話語;對小班的孩子多用鼓勵讚賞的語言,童趣的材料引導他們參加。

  3、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提升幼兒的活動經驗

  評價體系共分為三部分,包括對教師的評價、對幼兒的評價和對環境的評價。

  ①對教師的評價(以教師自評為主):教師活動後反思制定的區域目標是否有針對性;教師能否對本土資源作最佳整合;教師的指導是否有實效;活動後教師有無反思?

  ②對幼兒的評價: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何;幼兒的參與情況怎樣;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如何;幼兒之間的互動如何?

  ③對環境的評價:區域空間結構是否合理;活動區規則的制訂是否完善;活動材料的投放是否適中;活動區的使用頻率高不高?

  總結階段(12月):

  總結經驗,撰寫專題論文,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篩選典型課例,形成適合本園的教案材料,促進教師間的相互學習和提高。

  四、預設研究成果

  1、提高幼兒的非智力能力:在戶外區域活動中,幼兒透過選擇場地、佈置環境、收集資料、制定規則,以及多次的操作活動,在非智力能力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

  2、完善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園本課程:戶外區域活動的開展彌補室內區域活動的不足,解決許多現實性的問題,把活動區延伸到社會、自然,本土材料的有效利用、區域的特色化,讓幼兒真正體會到家鄉的文化。

  3、促進教師的教育機智:透過戶外區域活動的開展,材料的挖掘、民間內容的收集、民間玩具的製作,使教師的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審美情趣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4、研究成果呈現形式:

  ①文字類:各項方案、計劃、教研活動記錄、活動設計教案、活動反思記錄等。

  ②聲像類:照片:教師培訓、教學活動、教研活動討論場景;影片:班級戶外活動片段錄影。

  幼兒園教研活動方案 篇10

  活動時間:

  20XX.6.9

  活動形式:

  客教研

  主持人:

  張豔燕

  參加人:

  全體帶班教師

  活動主題:

  主題下建築區目標以及材料調整情況

  活動目的:

  1.在上一次教研活動的基礎上,找到各班建築區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

  2.進一步提高教師根據主題以及目標投放材料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在上次教研的基礎上,瞭解建築區要根據當前的主題以及目標和搭建內容進行投放材料,要求回去調整。本次活動就班上:1.發現的問題以及怎樣調整的,

  2.投放的材料如何完成搭建目標,3.效果如何進行梳理後發到部落格上。並配上相應的環境以及材料投放的照片。(所有班級)

  2.6.9日將材料和照片發到部落格上。

  活動過程:

  1.各班將活動材料提起前案發倒博上。

  2.教師根據問題進行研討:

  透過觀看照片教師梳理的材料以及照片,圍繞2個問題進行研討,並對其中的一個問題進行詳細說明(例如:你覺得材料比較豐富,哪豐富等進行詳細說明)

  (1)搭建是否體現目標,並能進行情節搭建

  (2)材料投放是否多樣性,豐富性

  3.也可以就自己發現的問題進行說明,比如你覺得哪裡還需要調整,怎樣調會更好。

  4.部落格研討發表時間截止為:6.16日

  下期預告:

  各班將孩子在建築區的活動場景錄成影片,下次活動時看孩子活動情況。

  幼兒園教研活動方案 篇11

  一、活動目標:

  為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目標,深化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結合我園的實際情況,本學期,教研活動以案例研討、一課三議、一課三備的主要形式開展。以集體研究為主要方式,教師個體學習為補充。激發每個教師的教育思索,促進我園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活動要求:

  教研活動採用備課組活動和一課三議活動在內容上相貫連、活動上分開的形式。案例研討以網上討論的形式進行。

  (一)備課組活動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每班級組成一個小備課組。對於備課在本班範圍內做好一課三備的工作。選取每週總課的20%進行三議活動。一課三備的內容結合上屆老師三備的基礎,在此之上,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以幼兒為本的活動。

  第二部分:結合一課三議活動,進行全園範圍的一課三議活動。由上課老師提供一備,集體討論進行兩備。上課老師在本班開展活動後進行修改,形成三備得出完整活動方案。

  每議形成的備課都要有記錄。以便能夠對比更改的方案。

  (二)一課三議活動

  在全園備課組活動上得出的兩議教案,上課老師分兩次進行實施活動設計。由教師集中討論評課,提出改進意見。形成一課三議的最後活動設計,上課老師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結合評課彙總寫出三議總結。聽課老師根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來認真、科學評課。

  (三)案例研討活動

  本學期的案例研討活動承襲網上交流的形式,各發帖老師選擇研討的案例可以有兩個來源:1.根據自己在教學教育活動中碰到的疑惑或者困難,選擇比較有價值的案例。內容可以包括課堂教學、常規管理、遊戲活動、區域組織等方面。首先進行自我反思,反思要有一定的深度,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展開全園研討。2.可以提供自己在學習過程中讀過的好的教育案例,推薦給全體老師,同樣在自己反思的基礎上,邀請各位老師對該案例進行學習和反思。反思要儘量寫出自己的收穫、得益、觸動。在案例中找到教育理論的支點。

  發帖和跟帖的老師都要對案例進行深刻反思,本學期拒絕日常教學過程中的常見案例、淺顯案例。拒絕無效反思和馬虎反思。

  活動安排

  (一)課例研討

  九月份:岑小菊老師

  十月份:李季英老師

  十一月份:何愛華老師

  十二月份:施佳慶老師

  一月份:楊洋

  (二)案例研討

  案例研討的發帖週期為兩週一帖,其餘老師跟帖研討在兩週之內完成。研討請結合綱要精神,科學合理,深入地提出有建設性的思考。

  第一~第三週:施佳慶

  第四~第六週:何愛華

  第七~第九周:朱裕芬

  第十週~十二週:楊洋

  第十三一~第十五週:李季英

  第十六~第十八週:徐才妹

  第十九~第二十一:岑小菊

  請各位老師關注自己的活動任務,提前準備,認真執行,準時參與。

  幼兒園教研活動方案 篇12

  【教研時間】

  20XX年5月15日

  【教研物件】

  鑼鼓書專案組全體成員

  【教研內容】

  鑼鼓書藝術活動的有效性

  【教研形式】

  觀摩研討

  【教研目標】

  1、提高教師的音樂素養,加強教師對鑼鼓書基本知識的理解,提升教師指導幼兒學習鑼鼓書的專業能力。

  2、深入剖析鑼鼓書藝術活動,分享交流現有經驗與做法,探討鑼鼓書教學具的選擇與設計,規範使用方法,體現幼兒園鑼鼓書藝術活動的價值所在,促進幼兒園開展鑼鼓書藝術活動的有效性。

  【教研準備】

  1、集體教學活動:

  (小班活動《金鎖銀鎖》,中班活動《鼓點寶寶愛唱歌》,中班《春到新城幼兒園》)

  2、物質準備:PPT、鑼鼓書樂器,電腦和投影儀2套。

  3、經驗準備:

  (1)教師瞭解音樂活動與鑼鼓書活動的基本知識。

  (2)教師積累開展鑼鼓書藝術活動的實踐經驗,對活動的價值和有效性有探究。

  (3)收集整理教師鑼鼓書藝術活動中使用的圖譜、PPT。

  【教研過程】

  一、主持人交代研究背景

  今天我們以“鑼鼓書藝術活動的有效性”為教研主題,在交流分享教學經驗與做法的同時,探討鑼鼓書教學具的選擇、設計,與使用方法,真正提高老師們開展鑼鼓書藝術活動的教育教學能力。接下來有請3位執教教師談談設計思路和反思。

  二、執教老師談設計思路和反思

  1、中班活動《鼓點寶寶愛唱歌》執教老師姚思遠談設計思路並反思。

  2、小班活動《金鎖銀鎖》執教老師談設計思路並反思。

  3、中班活動《春到新城幼兒園》執教老師方燕談設計思路並反思。

  三、思維碰撞,統一共識

  (一)鑼鼓書藝術活動的策略與方法

  1、結合三個鑼鼓書活動,分享各自開展鑼鼓書活動的經驗與做法。

  2、交流鑼鼓書藝術活動中的整合。

  (二)研討鑼鼓書藝術活動中教學具的選擇、設計與使用

  1、結合實踐經驗,交流各自開展鑼鼓書藝術活動中的教學具選擇、設計與使用。

  2、針對不同觀點,發表意見與建議,規範諸如圖符、圖譜、鼓點、音樂標記等在鑼鼓書藝術活動中的設計與運用。

  3、教師以年齡段分組,現場演繹諸如圖符、鼓點、上下架規則等在活動中的運用,在互相觀摩中發表意見與建議,從而達成共識。

  四、總結提升。

  1、主持人總結與提升。

  鑼鼓書是一種“渾身藝術”,它需要用地方方言來說唱,需要動用雙手來打擊節奏,還要運用全身的舞姿來渲染與表現。

  在幼兒園有效開展鑼鼓書活動應以趣為先,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合多元化的形式與多樣性的教學具。我們要透過研究簡化、整理鑼鼓書基礎知識,使之易懂、規範,並有效整合它的“渾身藝術”,使之有趣、高效,從而培養幼兒“說、唱、擊、做”的4大能力,促進教師設計、組織與實踐鑼鼓書藝術活動的專業能力發展,從而真正激發師幼愛祖國、愛家鄉、愛文化的情感,體現鑼鼓書藝術活動的有效性。

  2、後續思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