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清明節活動方案範文

學前班清明節活動方案範文

  為了確保活動安全順利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活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活動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前班清明節活動方案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前班清明節活動方案1

  一、活動時間∶20xx年4月1日上午

  二、活動地點∶小班各班教室

  三、參加人員∶全體幼兒以及教師阿姨

  四、活動準備∶

  1、做好的綿菜餅若干、綿菜餅製作影片,

  2、柳枝若干,小鐵鏟、小水桶的數量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

  五、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認識綿菜餅的外形特徵以及清明節的習俗。

  2、經過品嚐知道綿菜餅的味道。

  3、讓幼兒瞭解,插柳是清明節期間的一種習俗,並知道其由來。

  4、透過插柳活動,培養幼兒愛勞動的習慣。

  5、讓幼兒理解插柳的`意義,懂得植樹造林的好處。

  六、具體活動流程安排∶

  1、小班開展清明活動,讓各班的家長帶綿菜餅,在各班進行講述吃綿菜餅這一習俗特徵,並介紹綿菜餅的外形以及清明時的其他習俗如∶插柳、掃墓等。

  2、教師進行觀看綿菜餅製作過程、品嚐綿菜餅等一系列主題活動,並讓幼兒透過看(看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嘗(嘗一嘗吃到的味道什麼樣的)等這些實際過程,讓他們更深入的知道清明節制作綿菜餅的方法以及吃綿菜餅的主要意義所在。

  3、教師介紹清明節插柳的習俗。

  ①啟發提問:“清明時節,草青樹綠,人們有一種習俗即折柳枝,這是為什麼?”(人們要插柳)

  ②教師:“小朋友知道嗎,人們為什麼要在清明節插柳?”介紹插柳習俗的來歷:晉文公在清明節的第二天,到大臣介之推墳前祭奠時,發現與介之推同時被燒死的柳樹復活了,晉文公便掐下柳枝插在了頭上,他的群臣也仿效晉文公掐戴柳枝。另外還有一種民謠說:“清明不插柳,死了變黃狗。”

  4、向幼兒講解插柳的意義,激發幼兒動手插柳的興趣。

  ①插柳可以渲染節日的氣氛,增添節日樂趣。

  ②插柳可以綠化周圍的環境,每到柳枝展綠的時候,它便告訴小朋友們春天已來到了。

  5、組織幼兒在院子周圍進行插柳活動。

  ①要求:四個小朋友一組,其中一人用小桶提水,兩人用小鐵鏟鬆土,一人拿柳枝。四人要團結協作,看哪一組插得好又快。

  ②方法:先用小鐵鏟松好土,然後澆水,最後插柳枝。

  ③幼兒動手插柳,教師巡迴指導。如:鬆土時可找個鬆軟的地方,松的土要稍深點,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澆水不能太多。

  ④柳枝插完後,教師組織幼兒將工具放好,然後小結活動的情況,表揚不怕髒、不怕累的幼兒及團結協作好的小組。

  ⑤要求幼兒每天給柳枝澆水,輪流看護並管理。

  七、活動小結∶

  透過以上這樣實踐活動相信幼兒對清明節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同時也讓他們體驗到了活動帶來的樂趣,如果只通過單單講解的話,孩子根本就沒有多大的興趣,可是經過實際操作的話,幼兒的興趣以及印象都會加深,更能促進對該活動的意義性。

  學前班清明節活動方案2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瞭解風箏的種類及結構。

  2、培養幼兒放風箏的興趣,增強幼兒的活動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型別的風箏各一個。

  活動過程:

  1、讓幼兒猜謎語:風箏。引出活動主題。

  2、教師啟發提問:

  ①小朋友放過風箏沒有?你的風箏是什麼樣的?

  ②除了自己的風箏外,你見過的風箏有哪些?

  3、出示各類風箏讓幼兒欣賞。如鳥形風箏:仙鶴;蟲形風箏:蝴蝶;水族風箏:金魚;人物風箏:孫悟空;器物風箏:宮燈;變形幾何圖形風箏:五角星等。

  ①教師邊出示各類風箏邊讓幼兒觀察它們的色彩、結構,以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②讓幼兒瞭解風箏的製作材料(紙、竹等)和製作方法(扎、糊、繪畫),並自制一個風箏。

  4、遊戲“放風箏”,讓幼兒體驗放風箏的樂趣,鍛鍊跑的能力。

  玩法:

  幼兒成四路縱隊在場地上站好,在50米跑道上進行放風箏接力賽。教師發出訊號後,四隊排頭手拉風箏線往前跑,跑回時將風箏線交到第二個幼兒手中,第二個幼兒拿準風箏線後接著跑,如此接力,直到每隊的幼兒都參與一遍,以先跑完的一隊為勝。遊戲反覆進行。

  學前班清明節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踏青的意義。

  2、學會古詩《蘇堤清明即事》,並知道意思。

  3、學會觀察和總結春天的景色。

  活動準備:

  幻燈機、幻燈片等。

  活動過程:

  藉助幼燈,進行下列活動:

  1、回憶春遊的情景,讓幼兒自己總結初春的景色,並用“有……有……還有……”的句式來簡單描繪,如:春天裡,有花、有草還有小鳥。春天裡,有小河流水、有小蝌蚪還有小蜜蜂採花蜜等。

  2、給幼兒介紹今昔踏青、春遊故事。

  (1)杜甫踏青,吟詩“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

  (2)李白春遊,吟詩《春夜宴桃李園序》。

  (3)現代博興縣一帶吃巧巧飯。

  每逢清明,一大早,姑娘們便三個一夥,五個一群,湊了掛麵、雞蛋,帶上炊具來到村外,有的砌灶,有的拾柴,然後燒火煮麵條。做好後,再往鍋裡仍些用秫秸製作的女工用品、然後分碗用餐。在吃飯時,誰若吃到女工用品,誰就會心靈手巧,這就是吃“巧巧飯”。吃完“巧巧飯”,就去看柏樹開花,誰看了柏樹開花,誰就會交上好運氣。待旭日東昇,她們就到麥田裡“踏青”,據說:“清明踏了青,不患腳疼病。”

  3、學習古詩《蘇堤清明即事》。

  這首古詩是宋代詩人吳惟信描寫春天春遊景象的:“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給幼兒講解古詩的意思,啟發幼兒想象古人春遊時的熱鬧景象。

  4、仿編兒歌:“春天來”。指導幼兒用簡煉的語句總結描繪春天的景色,如:春天到,春天到,小河流水嘩嘩笑,小魚小蝦戲耍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