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活動工作方案範文(通用15篇)
小班活動工作方案範文(通用15篇)
為了確保活動取得實效,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為某一次活動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麼活動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活動工作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活動工作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自己的感官,嘗試運用鼻子、眼睛、嘴巴來辨別各種液體。
2、愉快地參加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白醋、白糖水、白鹽水、咖啡、可樂、醬油。
2、透明塑膠瓶(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流程:
(一)、引起興趣:
“阿嚏――,老師有點生病了,你們說怎麼辦呀?”(引導幼兒能夠根據經驗進行回答)
師:“謝謝小朋友的關心,可是我身上的細菌太奇怪了,你們說的方法我都試過了,可是都不管用,真急死了,不過我剛找到一個好辦法,想知道嗎?
(二)、閱讀理解
1、出示藥方:今天老師得到了一個老婆婆神奇的藥方,大家來看看。
藥方:一點白醋+一點咖啡或一點白鹽水+一點醬油。
2、嘗試對文字的理解:帶領幼兒一起閱讀一遍。
(三)實踐操作
1、師:“藥方有了,你們願意幫助老師照著藥方配回來這奇妙的藥嗎?”
2、給幼兒看看裝在透明玻璃瓶的各種材料。給幼兒提示:你怎麼知道里面裝的是什麼東西的?
3、鼓勵幼兒要按照藥方去配,而不能憑著自己的意願去做。
4、提醒幼兒用小勺子舀一點就可以了,不要讓液體撒到地上或桌子上。
(四)延伸活動
1、師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用的什麼方法,使幼兒知道可以用眼睛去看,鼻子去聞,嘴巴去嘗。
2、幼兒將配好的藥餵給老師喝。老師藥到病除。
3、讓個別幼兒給各種玻璃瓶貼上標籤。
3、告訴幼兒在其他場合不能隨便去喝瓶子裡的液體。
小班活動工作方案 篇2
一、活動目的:
1、知道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懂得關愛爺爺、奶奶們。
2、讓爺爺、奶奶們感受到節日的溫馨,使孩子們體驗到了尊老愛老的美好情感。
二、活動時間:
20xx年xx月x日下午。
三、活動地點:
各班教室。
四、預先準備:
邀請各大班幼兒的爺爺或奶奶們。
五、參加物件:
大班年級組全體幼兒、老師。
六、活動準備:
1、各班列印好《家長簽到表》。
2、園裡預先訂購若干桔子。
3、班裡安排好桌椅的擺放。
七、活動過程安排:
1、主持人致辭
主持人講話,幼兒向班裡的爺爺或奶奶們問好並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
2、幼兒獻歌給老人
幼兒為爺爺、奶奶們唱歌曲,如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各班老師而定。
3、觀看爺爺、奶奶們的精彩表演
a、事先邀請好個別爺爺、奶奶們表演節目
b、請爺爺、奶奶們與孩子一起表演節目。
4、桔子真好吃
a、每人一個桔子,開展剝桔子比賽。
b、幼兒親手喂爺爺、奶奶們吃。
c、爺爺、奶奶們喂孩子吃。
5、開展遊戲“擊鼓傳花”
圍成一個圓圈,事先說好遊戲規則,幼兒與爺爺、奶奶們進行擊鼓傳花。
6、教師總結
幼兒送祝福,教師進行總結並向爺爺、奶奶們告別。
小班活動工作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透過繪本閱讀活動進一步感受媽媽的愛。
2、透過親子活動,加深家園聯絡。
3、樂意參加活動,能動手製作禮物贈送給媽媽,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1、繪本《我媽媽》
2、製作鬱金香的各式彩紙、膠水、水彩筆等
活動主題:
“我和媽媽有個約會”主題
活動時間:
20xx年3月7日下午
邀請嘉賓:
沈悠然媽媽、張若初媽媽、朱芯樂媽媽
活動安排:
一、幼兒歌表演《我的好媽媽》
1、幼兒集體表演歌曲《我的好媽媽》
2、請兩位坐在椅子上,請一部分跟著音樂邊唱歌邊親親媽媽或給媽媽捶捶背,揉揉肩。
3、請兩位幼兒和媽媽上來進行歌曲表演。
二、誇誇媽媽
1、介紹三月八日是婦女節,是媽媽、奶奶、婆婆們的節日。
2、引導幼兒能用語言表達媽媽的簡單特徵,誇誇媽媽的本領(如唱歌、下棋、燒菜等)
三、親子活動
1、繪本欣賞《我媽媽》(張若初媽媽)
2、繪本欣賞《猜猜我有多愛你》(沈悠然媽媽)
3、手指遊戲(朱芯樂媽媽)
四、禮物送給好媽媽
幼兒製作一束鬱金香,放學後送給自己的媽媽,感謝媽媽為自己辛苦上班。
小班活動工作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迎新年的愉快氛圍,知道自己即將長大一歲,有成長的自豪感,增強孩子的自主性。
2、透過親子游戲,感受溫馨的親情。
3、展示幼兒的能力,培養幼兒自信、樂觀、大方的品質。
活動形式:
擊鼓傳花
活動過程:
一、開場:
1、幼兒一起致新年賀詞:
祝爸爸媽媽身體健康;祝老師阿姨工作順利;祝小朋友快快樂樂;祝大家新年快樂!過年啦……(教師拉喜炮)
2、大家齊唱《新年好》
二、主題活動:
以擊鼓傳花的形式展開,鼓聲落,花落到誰的手中,幼兒便表演一個節目(幼兒的特長展示或者是與父母共同表演)。共三輪,每輪三次;每輪結束後幼兒表演一個集體節目,家園一個親子游戲,遊戲獲勝者選擇一個金蛋,裡面有各種禮物,以恣鼓勵。
(一)第一輪擊鼓傳花
1、幼兒集體節目《兒歌聯說》
《新年》、《小動物真可愛》、《幼兒園象我家》
2、親子游戲:魔毯
準備:報紙
遊戲規則:分兩組進行,每組8對。家長和幼兒共同踩在一塊報紙上,在規定時間內用腳將紙踩碎,每個家庭的報紙踩得最小,哪個家底獲勝。
(二)第二輪擊鼓傳花
1、幼兒集體節目,情境劇《小兔乖乖》
2、親子游戲:誰的力氣大(家長吹氣球比賽)
準備:氣球
遊戲規則:分兩組進行,每組6人。每位家長拿一個氣球,遊戲開始後先將氣球吹暴獲勝。
(三)第三輪擊鼓傳花
1、幼兒集體節目《歌曲大聯唱》、《小小蛋兒把門開》、《小花狗》、《辦家家》。
2、親子游戲:袋鼠媽媽
準備:毛絨玩具
遊戲規則:分兩組進行,給組5對。幼兒用雙腳夾住媽媽的身體,用雙手纏住媽媽的脖子,象袋鼠身上的口袋一樣,媽媽手拿筐雙腳起跳去對面的玩具店取指定的毛絨玩具,先回到起點的家庭獲勝。
小班活動工作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運用搓、團圓、壓扁等技能組合表現平面的花。
2、樂意積極動手塑造,體驗成功的快樂。
3、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影象的快樂。
4、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橡皮泥、泥工板、花朵圖片、教師示範示意卡片。
活動過程:
1、欣賞花朵圖片,感受花朵的美麗
"你喜歡這些花嗎?為什麼?"
2、引導幼兒複習花的構造
"每一朵花都是一家人,有花蕊媽媽,花瓣寶寶,和葉子爸爸。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樣排隊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初步出示花的各部分並拼接。
3、教師示範塑造花朵
引導幼兒說說"花蕊媽媽可以用什麼樣的形狀?花瓣寶寶要怎樣圍住花蕊媽媽?葉子爸爸的手要牽在哪裡?"
步驟:
(1)揉一揉,把泥揉軟,再搓一搓,變成長條形。
(2)一小團,揉一揉,團一團變圓形,再壓一壓變成"花蕊媽媽"。
(3)剩下的分成幾部分,分別揉一揉,搓一搓、壓一壓,變成自己想要的"花瓣寶寶"的造型,然後一一圍在"花蕊媽媽"旁邊。
(4)綠色的橡皮泥,揉一揉,團一團,壓一壓,變成"葉子爸爸"。
4、幼兒創作,教師提醒幼兒要先把橡皮泥揉軟了,再進行創作,要注意把橡皮泥團光滑了。鼓勵幼兒創作出不同造型的花。
5、欣賞評價
重點引導幼兒欣賞花朵的造型,教師重點評價幼兒技能與創作表現。
教學反思:
1、教學準備的較充分,教學來源與生活實際,雖然沒有實物,但是課件的製作卻彌補了這一不足,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
3、環境的創設合理,把幼兒帶到了舒適的教學環境中,為教學營造了個好的氛圍。
小班活動工作方案 篇6
活動目的:
1.能配合成人玩遊戲。
2.喜歡和同伴一起,情緒愉快。
活動準備:
家長和孩子圍坐成一圈。
活動過程:
1.示範遊戲玩法。教師找一位孩子坐在圓圈中間玩遊戲。教師與孩子面對面坐,教師兩手拉住孩子腋下,邊輕輕隨兒歌有節奏地前後晃動身體,邊念兒歌:“好朋友,拉拉手,拉好小手做朋友。”反覆念二至三遍。
2.家長和孩子玩遊戲。家長和孩子面對面坐好,然後對孩子說:“來,寶寶,拉好媽媽的手,我們一起玩遊戲,好嗎?”家長拉好孩子的雙手邊念兒歌邊輕輕和孩子玩遊戲。教師耍巡迴看一看重點,指導不太會玩的家長和孩子。
3.在家長幫助下,孩子和孩於玩遊戲。家長和孩子玩過遊戲後,帶孩子去找同伴玩遊戲:“來,寶寶,和xx一起玩遊戲好嗎?”然後家長幫助把兩個孩子的手拉好,站著或坐著玩遊戲,家長幫孩子念兒歌。玩過以後家長應表揚孩子:“寶寶和xx玩得真好。”然後家長帶孩子再去找其他同伴玩遊戲。
注意事項:
如孩子不願意拉別的孩子,就不要勉強,或拉一下就鬆開。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小班活動工作方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吃跳跳糖的感受,體驗遊戲帶來的樂趣。
2、認識紅、黃、綠等顏色,會聽訊號做動作。
活動準備:
跳跳糖、顏色標記(紅、黃、綠)、地面佈置一張大嘴巴等。
活動過程:
一、品嚐跳跳糖。
老師帶來了一種糖,我們一起來嚐嚐它在嘴裡會怎樣?它是什麼糖?
(每人品嚐一些跳跳糖)
二、用肢體動作簡單表現跳跳糖
1、提問:它是什麼糖?這種糖吃在嘴裡會怎樣?是怎樣跳的?
(引導幼兒說說、做做)
2、啟發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自己的感受,並根據幼兒講的感受練習幾種不同的跳法。
三、遊戲《開心跳跳糖》。
1、說一說遊戲的玩法(幼兒當跳跳糖站到打嘴巴里)。
2、引導幼兒練習聽不同的訊號跳(往左、右、上、前、粘在一起跳等)。
3、練習按不同的顏色跳。
四、放鬆活動
1、與老師一起做放鬆活動
2、跳跳糖玩累了,跳不起來了,我們和它該在墊子上休息了!
小班活動工作方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在熟悉包粽子過程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並隨音樂合拍地進行表演。
2、能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相應動作。
二、活動準備
1、音樂。
2、幼兒觀察過包粽子,瞭解包粽子的過程。
三、活動過程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激發創編興趣。
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
指導語:聽了這段音樂有什麼感覺?你想幹什麼?
隨著音樂自由地表現包粽子的過程。
指導語:這段音樂表現了包粽子的過程,怎麼包呢?我們聽著音樂試著做一做。
2、遷移包粽子經驗,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
指導語:包粽子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用什麼動作表現洗葉?用什麼動作表現裝米?
3、嘗試隨音樂合拍地表演包粽子。
聽音樂自由匹配動作。
交流隨音樂表演時的經驗與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動作。)
聽音樂,完整進行表演。
小班活動工作方案 篇9
活動名稱:
《蘿蔔謠》
活動目標:
1、能夠理解兒歌的內容,會有節奏的朗誦兒歌
2、引導幼兒能夠嘗試用簡單的動作表演兒歌。
3、培養幼兒願意學習兒歌的情感。
活動準備:
掛圖 5張 (圖片是小白兔拔蘿蔔、洗蘿蔔、切蘿蔔、炒蘿蔔、吃蘿蔔) 樂器響板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用手偶和小朋友打招呼
提問:1)“小白兔最喜歡吃什麼呀?”
2 ) “老師帶來了小白兔在家裡的`幾張照片和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
2、引出圖片,介紹圖片讓幼兒自己理解圖片講解圖片內容,因為圖片是從拔蘿蔔一直到吃蘿蔔的過程,是一個比較完整的過程,給孩子一個完整性,便於幼兒理解。
3、在幼兒理解圖片的基礎上,請幼兒自己根據圖片同動作表演加深幼兒對內容的記憶
4、學習兒歌,因為兒歌比較簡單上口便於記憶
5、在幼兒對兒歌熟悉之後我們可以利用響板邊打節奏便朗誦兒歌,這樣可以引起孩子朗誦兒歌的興趣,對孩子節奏感是一種訓練,加強孩子的節奏感。
6、請幼兒進行表演,
7、結束 評價
小班活動工作方案 篇10
活動過程:
一、欣賞話劇感恩節的由來
瞭解感恩節的由來,及其習俗,理解其意義,懂得感謝、尊重他人
二、感恩遊行
走入教室,對曾今幫助過你的老師、小朋友表達謝意
三、“感恩節”特別活動----護蛋之情,感恩之心,讓孩子們瞭解父母養育孩子的艱辛,瞭解父母之愛的無私。
四、欣賞《感恩的心》故事
五、手語《感恩的心》感恩的話
六、幼兒製作《愛心樹》
七、感恩節宴會
比賽遊戲:搓玉米
以下需要父母配合:
1、感恩節當天請父母早晨送孩子來幼兒園前帶一個煮熟的雞蛋,在雞蛋上面寫好寶寶的名字。
2、感恩節當天聚餐時請為寶寶準備兩種以上水果(蘋果、香蕉、桔子、葡萄),我們將製作《水果沙拉》以及感恩節食品富有傳統特色如:葡萄乾、栗子、玉米餅、南瓜餅(熟的)切片面包、火腿、花生、等以及父母製作的“拿手菜”帶到幼兒園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注意事項:
1、為了寶寶身體健康,請父母為幼兒準備的食品是正規的廠家食品
2、為了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請父母準時送寶寶入園及帶好活動所需的物品
小班活動工作方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初步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2、鼓勵幼兒在全班小朋友面前簡單講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故事錄音、木偶,擦嘴布每人一塊。
活動過程:
一、 出示木偶引起興趣。
小朋友看誰來了?出示木偶,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故事,名字叫〈兩個娃娃〉
二、 引導幼兒討論。
透過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討論:喜歡當胖胖,還是當花花?為什麼?重點引導幼兒用餐禮儀。如:吃東西前洗洗手,吃東西時不出聲,慢慢吃不灑飯,吃後不忘記擦嘴、漱口或刷牙。
三、 教育幼兒。
在用餐前重點讓幼兒練習用正確的洗手方法及學習擦嘴、漱口的正確方法,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逐步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四、 幼兒情景表演。
教後小記:透過聽故事幼兒對胖胖、花花兩個娃娃的對比,他們比較出花花的做法是對的。孩子在對比兩個娃娃的同時,來鞭策自己。孩子們立即就有良好表現,飯前便後主動洗手;不掉飯渣;飯後不忘洗嘴巴。完成活動目標情況良好。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小班活動工作方案 篇12
活動過程:
一、集體教學活動
1、學習用兩個特徵標記對圖形進行分類。
以集體、個別、小組的形式,學習用兩個標記卡記錄三角形、長方形的不同點。
2、學習按標記記錄數量
幼兒一次按標記集體、分組操作記錄相應圖形的數量(用數字卡表示)。
3、引導幼兒學習講述操作結果
要求幼兒看著標記圖,說一說,圖中有幾個什麼樣的圖形。
二、幼兒操作活動
1、分類遊戲(幼兒分別取自己的圖形卡片)
看一看,說一說,你的圖形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看教師出示標記圖,圖形特徵與標記相符的幼兒,舉起卡片站起來。
送圖形回家,要求圖形必須符合門牌號。
2、記數活動
看圖按標記記錄。學習記錄後,說說這幅圖裡有幾個什麼樣的圖形。
活動目標:
1、 學習按圖形的兩個特徵標記分類並正確記錄其數量。
2、 培養幼兒用語言講述操作結果的習慣。
活動準備:
圖形拼圖一幅,標記卡、數字卡若干,各種圖形若干,數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紙若干。
小班活動工作方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畫表現自己在節日中看到的、接觸到的或感受最深的事和物
2、引導幼兒合理地佈置畫面,初步學習處理遠近的關係和畫法
3、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教師範例、幼兒繪畫用品
活動流程:
匯入活動——交代任務、幼兒作畫——相互講評
活動重難點:
合理佈置畫面,處理好遠近的關係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1、小朋友,這幾天國慶節過得真快樂,今天老師請小朋友把快樂的國慶節中經歷的事情畫在紙上,讓大家知道你是怎麼過節的。
2、和好朋友講講你在節日裡做了些什麼事。(參加什麼活動?看到了什麼?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二、交代任務、幼兒作畫
1、把自己的事畫出來,畫得時候要注意畫面內容的安排,近處的東西畫大點,畫在下面;遠處的東西畫小點,畫在紙的上邊。
2、教師示範,幼兒觀察
3、幼兒安靜作畫,教師指導
4、教師提醒幼兒注意處理遠近關係
三、相互講評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相互欣賞:請幼兒自我評價或相互評價。
小班活動工作方案 篇14
活動目標:
1.懂得利用廢舊物品進行手工製作的意義,增強環保意識。
2.指導幼兒和家長平時注意收集生活中的各種廢舊材料,為動手創造機會,體驗親子共學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活動時間:
20xx年2月22日下午三點
活動地點:
各班活動室外走廊
參加人員:
小班全體幼兒、家長及教師
活動準備:
1.事先利用廢舊紙板裝飾、佈置長廊,營造活動氛圍;
2.請幼兒和家長一起商討手工作品主題,並收集所需要的製作材料;
3.手工製作所需要的材料:膠帶紙、剪刀、各種彩紙、廢舊紙盒等;
4.手工作品展示區:長廊牆壁
活動流程:
1.欣賞各種利用廢舊紙箱製作的手工作品,調動幼兒製作興趣,激發幼兒的製作靈感。
2.幼兒和家長談談創作設想。
3.幼兒與家長共同製作(家長與幼兒分工合作,教師注意觀察,適時指導)。
4.展示、評價幼兒作品。
5.老師、幼兒、家長共同佈置主題牆。
6.延伸活動:談談親子共同製作,完成作品的感受,並積極鼓勵幼兒平時注意收集生活中的廢舊物品,與爸爸媽媽一同製作其他作品。
小班活動工作方案 篇15
活動目的:
1、學會自己穿鞋,分清鞋的正反。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辨別力,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3、教育幼兒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準備:
1、紙製鞋樣每人一雙,貼絨板
2、“找朋友”的音樂磁帶一盤。
3、木偶袈。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1、猜謎語:
“我有兩個好朋友,天天跟我地上走,
風裡來,雨裡去,親親熱熱不分手。”
(鞋)
2、木偶劇《鞋娃娃》
出示一雙放反的鞋樣。(哭聲)
教師問:“鞋娃娃,你為什麼哭呀?”
鞋娃娃:“我被小朋友穿反了,我可難受了。”
教師:“誰來幫助鞋娃娃?”教師請一個幼兒把鞋正過來。
鞋娃娃:“謝謝小朋友,你們真是愛幫助人的好孩子。再見。”(小朋友:再見)
二、引導幼兒進一步辨別鞋的正反。
出示兩雙鞋樣(一正一反)。
教師:“哪雙鞋是正確的?”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並說出兩雙鞋的不同之處。
教師總結:穿對的鞋子就像兩個好朋友頭碰頭,中間有個小窩窩,就像兩個好朋友張著嘴笑。
三、透過做遊戲,反覆操作,分清鞋的正反,並學會穿對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