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教育說幾句杞人憂天的話
為教育說幾句杞人憂天的話
犠鶻淌畝賈道自己的職業是“教書育人”,可究其實質教育一直是單方面強化“教書”而忽視了“育人”,單方面以“分數至上”為評價體系而忽視了全面素質標準。如此幾代承傳下來,終於看到了“高科技低道德”,“高智商低情商”的結果,實在讓人寒心。最近,教育部提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方針,可謂認識到幾十年教育弊病的本質,只是是否能徹底貫徹執行,實在令人有積重難返的憂慮。
無論是“先天下之憂而憂”,還是“杞人憂天”,三代教師的責任感和思維習慣,總讓我思考這樣的問題: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否有利於培養高素質的學生。這本該是教育部長,起碼是校長應該考慮的問題,輪不到我一介書生胡思亂想,可是實在困惑:如此鞠躬盡瘁的教育事業價值何在?方向何在?大學教育的任務與中小學究竟有何區別?因此而思索以下三組概念:
1、人類的.智慧型別有兩種:實能和潛能
實能,比如知識和技能,具有共性和可見性
潛能,比如分析綜合評價創新等能力,具有個性和隱含性
2、人類的思維也有兩種型別: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
邏輯思維強調人類共同知識領域,是一種求同、求規律的思維方式
創新思維是一種個性化思維建樹,具有求異性,其中想象力,包括幻想和聯想,是創新思維中的重要能力。
3、知識形態又分為兩種型別:既定知識和形成中的知識(發現知識的能力)
既定知識,如定理定義概念等歷史承傳下來的知識,只需要記憶即可
形成中的知識,需要內在智力愛獲得,具體如:獨立自主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個人與社會、與自然關係的能力;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能力。
這麼一比較,任何人都會明白大學應該培養後一種能力,即學生的潛在能力、創新思維和內在智力。
問題是,潛在能力、內在智力和創新思維都具有個性化特徵。每一個學生的潛在能力都不同,內在智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方式也就不同,因此需要個性化教育,需要學生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需要教師關注知識獲得的過程。可是,天天面對近400人的合班大課堂;月月不變的繁重的教學任務;僵死嚴格的教學管理,只能是年年如此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寂寞了教師,厭煩了學生。“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這就是目前高校學生真實的學習心態。如此教育出來的學生,缺乏遠大的理想,寬廣的胸懷,以及對自己職業執著的殉道精神,變得小氣、自私、狹礙和脆弱,自殺他殺,抑鬱彷徨,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我國的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