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西樓月下當時見》晏幾道宋詞註釋翻譯賞析
《採桑子·西樓月下當時見》晏幾道宋詞註釋翻譯賞析
作品簡介《採桑子·西樓月下當時見》篇首所寫初見時歌女形象,至此特再大書一筆,不但在詞的作法上做到首尾相應,思想感情上也是以初見時她的“淚粉偷勻”的情景最撼動人心,因而別來長記不忘。至此,作者對這一歌女的形象作了生動、準確的概括,女主人公的藝術形象呼之欲出。
作品原文
採桑子
西樓月下當時見,淚粉偷勻。歌罷還顰。恨隔爐煙看未真。
別來樓外垂楊縷,幾換青春。倦客紅塵,長記樓中粉淚人。
作品註釋
1、西樓:在古詩詞中多以“西樓”、“西廂”、“西窗”為名泛指地點,用來表達相思哀怨的悽美意象。如,唐·李商隱·《夜雨寄北》中的名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晏幾道的“南苑吹花,西樓題葉”、“別來長憶西樓事”,秦觀的“西樓促坐酒杯深”、“西城楊柳弄春柔”,李清照的“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梅堯臣的“西廂舞娥豔如玉,東楯貴郎才且都”等。
2、淚粉偷勻:偷偷地抹去臉上的淚痕,重整鉛華。
3、勻:詞有多意,詞中是塗抹、化妝的意思。如,勻面、勻紅點翠、勻脂抹粉等。韓儛·《詠手詩》·“向鏡輕勻襯臉霞。”盧仝·《小婦吟》·“小婦欲出門,隈門勻紅妝。”
4、顰:pīn,皺眉,是內心憂愁的外在表情,屬於神態描寫。如,李白《怨情》:“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
5、縷:lǚ一條一條地。
6、垂楊:在古詩詞中,往往有著各種特殊的象徵意義。古來有折楊柳贈別的習俗,因而見到楊柳便使人聯想到不捨的別離;楊花柳絮,飄颺無定,又使人聯想到遊子身世的飄泊無依處境。
7、青春:一指季節,春季;二指年齡段;詞中語意雙關。
①指春季,春季草木由枯而綠,茂盛,其色青綠,故云青春。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歐陽修《朝中措》詞:“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青春。”;
②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齡,如,青春幾何;唐·孟郊·《勸學》:“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③又特指人的青年時期。如,唐·杜牧·《送友人》:“青春留不住,白髮自然生。”陳獨秀:“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李大釗·《時》:“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
8、倦客:厭倦於塵世的人,作者自指。
作品譯文
初次相見在月光下西樓的一次酒宴上。你偷抹眼淚,重撲鉛華,在強顏歡笑地歌唱中,掩飾不住內心的愁苦。幾曲歌罷,仍然眉頭緊促,愁容滿面。遺憾地是遠隔而坐,嫋嫋的爐煙模糊了視線,對你只有蒙朧的印象,卻未能體察出你內心真正的痛楚與酸辛,何以如此流淚?
離別後,恍惚之間,競幾換青春!西樓外的垂楊又是絲絲縷縷,我對你的思念依然縷縷絲絲。青春過去人亦老,歲月變化不饒人。我早已厭倦紅塵中的漂泊,卻仍然沒有忘記西樓中的你這位淚粉偷勻的女子,同是天涯淪落人!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懷舊詞。透過結構完整、意境開闊的佈局,意蘊深厚的意象的選擇,前後照應、突出強調的'細節描寫,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一位命運的悲慼歌女形象,表達出對她的同情和愛慕;抒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嘆。首尾兩次用“淚”字,與“倦客紅塵”相呼應,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上片追敘當年西樓初見情景,以“淚”與“顰”為中介物,寫出歌女悽怨神情。“西樓月下當時見,淚粉偷勻。歌罷還顰,”在月光下西樓的一次酒宴上,我初次見到了你,你偷抹眼淚,重撲鉛華,在強顏歡笑地歌唱中,掩飾不住內心的愁苦。幾曲歌罷,仍然眉頭緊促,愁容滿面。起句點明瞭時、地、事三點。藉助在古詩詞中,往往是用來表達相思哀怨意象的“西樓”作為初見的地點,這首先就給女主人公命運打上了悲慼的烙印——給這一段回憶定下了悽美的基調。“偷”字用得很妙,不但表現出詞人的對歌女的愛意與細心的關注,而且在“偷勻”的背後,暗含著歌女無盡的辛酸與痛苦。“淚粉偷勻,歌罷還顰”這兩句八個字,透過對出歌女的動作與神態細膩地描繪,表現出了歌女卑微地位的可憐處境,和其強顏歡笑中的無奈和辛酸;也可以看出,作者對這位歌女喜愛之情和同情之心。一個“顰”字,不由得使人想起了那後世“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林黛玉般嬌美的歌女形象。或許緣此,詞人就更想看得真切一點,多瞭解一些,然而,“恨隔爐煙看未真”,可惜隔遠而坐,嫋嫋的爐煙擋住了視線,以至於如今回想起來,只能記得一個蒙朧的形象。“看未真”三字,意味深長。“爐煙”一是實寫,但是,淡薄的爐煙,是阻隔不了人的視線,所“恨”的只是坐處遠隔;二是虛寫,無形的“爐煙”是社會地位的屏障;這兩者都使得酒宴上的他們未得親近,不能入心瞭解,無法知道她為什麼流淚悲傷,所以“看未真”。
上片著力“淚”字與“顰”字。歌女的卑微地位、淒涼身世、痛苦心情,詞人對她的同情和愛慕,都這裡表達出來了。如俞陛雲在《宋詞選釋》中所說的:“不過回憶從前,而能手寫之,便覺當時悽怨之神,宛呈紙上”。晏幾道對歌女命運的同情是一貫的,這可以從其很多的詞篇裡看出來。其《玉樓春》詞雲:“清歌學得秦娥似,金屋瑤臺知姓字。可憐春恨一生心,長帶粉恨雙袖淚。從來懶話低眉事,今日新聲誰會意。坐中應有賞音人,試問迴腸曾斷未?”看來作者每每就是那坐中賞音人,亦每每為她們的不幸而感懷傷神,這是很好理解的事,黃庭堅在其《〈小山詞〉序》中就說晏幾道是一個“人百負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的“痴人”。
下片寫別後相憶,以“垂楊”和“紅塵”為參照,反襯自己對歌女的深切思念。“別來樓外垂楊縷,幾換青春”,離別後,恍惚之間,竟是數年!(想那,或是遊子歸來舊地又見)西樓外的垂楊又是絲絲縷縷,我對你的思念依然縷縷絲絲。青春過去人亦老,歲月變化不饒人。“垂楊”以慣常習俗給人以離別的意象,又以楊花柳絮,飄颺無定給人以身世的飄泊無依的聯想。一個“縷”字,不但具有輕飄的意態,給人一種柔美之感,更主要是暗示了情感的絲絲縷縷,縈繞於心。“幾換青春”四字,意義雙關,字面是說已過春光幾度,亦暗示人的青春漸逝,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字裡行間,進一步流露出對歌女命運的關懷和自己年華漸逝的感嘆。“倦客紅塵,長記樓中粉淚人”我早已厭倦紅塵中的漂泊,卻仍然沒有忘記西樓中的你這位淚粉偷勻的女子,同是天涯淪落人!這是作者抒發長記伊人又厭倦塵世之感。“倦客紅塵”,詞人自謂。上應“別來”“幾換青春”;下連“長記樓中粉淚人”。“紅塵”對照“樓中”,“倦客”對照“粉淚人”,寫出了作者在紛紛攘攘的世俗生活中,在為了生計而長期的漂泊中,無論怎樣,還是“長記樓中粉淚人”,永遠地記住了這位心中的歌女。“粉淚人”照應了上文中的“淚粉偷勻”。這裡把篇首所寫初見的地位卑微、“一春彈淚說淒涼”的“樓中粉淚人”的歌女形象,至此再大書一筆,不但詞的結構做到首尾相應,思想感情上也加深了對“淚粉偷勻”人的想念之情,準確的概括而又栩栩如生地寫出了女主人公的藝術形象;又以樓外柳、樓中人對舉,從“倦客”寫來,抒發自家身世和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
詞牌簡介
採桑子,詞牌名之一,又名醜奴兒,羅敷媚等。雙調44字,上下闕各四句三平韻。朱敦儒、歐陽修、馮延巳、晏殊、晏幾道、蘇軾、呂本中、納蘭容若、毛澤東等相關文學大家先後以採桑子為詞牌作詩詞。
作品格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作者簡介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於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