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馬子·登孤壘荒涼》柳永宋詞註釋翻譯賞析

《竹馬子·登孤壘荒涼》柳永宋詞註釋翻譯賞析

  品簡介《竹馬子·登孤壘荒涼》是宋代詞人柳永晚年的羈旅行役之作。此詞透過登臨感懷,抒發孤獨憂傷的愁緒,寄託一種美人遲暮、前途無望的感慨,境界廖廊,極蒼涼之致。上闋寫初秋雨後淒涼,殘蟬噪晚,詞人登高望遠,觸景生情,不由地追憶以前在京城的歡樂;下闋感嘆自己愁懷難遣,朋友難聚,又正值秋晚,暮鴉飛鳴,殘陽西落,江城蕭索更令人感傷。全詞層層鋪敘,情景交融,措辭雅麗,善用典故,表現出詞人高雅的文化修養和善於借景言情的深厚功力。

  作品原文

  竹馬子⑴

  登孤壘荒涼⑵,危亭曠望⑶,靜臨煙渚⑷。對雌霓掛雨⑸,雄風拂檻⑹,微收煩暑⑺。漸覺一葉驚秋⑻,殘蟬噪晚⑼,素商時序⑽。覽景想前歡⑾,指神京,非霧非煙深處。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積,故人難聚。憑高盡日凝佇⑿。贏得消魂無語⒀。極目霽靄霏微⒁,暝鴉零亂⒂,蕭索江城暮⒃。南樓畫角⒄,又送殘陽去。

  作品註釋

  ⑴竹馬子:詞牌名。又名竹馬兒。雙調,103字,仄韻。

  ⑵孤壘:孤零零的昔日營壘。壘:軍用建築物。

  ⑶危亭曠望:在高亭上遠望。

  ⑷煙渚:籠罩著霧氣的水中沙洲。

  ⑸雌霓掛雨:彩虹橫空,天地間還帶有雨水的溼氣。雌霓:彩虹雙出,色彩鮮豔為主虹,色彩暗淡為副虹,雌霓是副虹。

  ⑹雄風拂檻:強勁之風吹拂欄杆。

  ⑺微收煩暑:悶熱的暑氣稍有收斂。煩:一作“殘”。

  ⑻一葉驚秋:見一片黃葉落下,猛地意識到秋天來了。

  ⑼殘蟬噪晚:經歷了夏天而殘餘的蟬在晚暮時分叫得更加起勁。

  ⑽素商時序:秋天接著次序即將代替夏天到來。素商:秋天。時序:春夏秋冬的代換次序。

  ⑾前歡:從前與故人歡聚的情景。

  ⑿盡日:整天。

  ⒀贏得:換得。消魂:情思惆悵。

  ⒁極目:盡力遠望。霏微:朦朧的樣子。

  ⒂暝:天黑。

  ⒃蕭索:蕭疏冷落。

  ⒄畫角:古管樂器。傳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細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製成,因表面有彩繪,故稱。發聲哀厲高亢,古時軍中多用以警昏曉,振士氣,肅軍容。帝王出巡,亦用以報警戒嚴。

  作品譯文

  登上孤立的營壘,看去一片荒涼,從危亭上從臺上遠望,靜視著沙洲上都是煙雲茫茫。面對著雌霓下起雨來,突然一陣狂風吹拂欄檻,微微趕走了夏季的炎熱。漸漸感到一片飄零的落葉,送來了秋寒,幾隻鳴叫的秋蟬嗚噪著,天晚的悲楚,開始了寒秋時節的新景。

  我觀覽著眼前景物,想起往日的歡情,指點京都,就是那似煙非煙的彩雲深處。面對如此情景,我不由得傷感,新愁新增,故人難於相見。我登高憑欄整日裡望遠,最後百感交集。極目處雨後晴雲,薄霧瀰漫像迷濛的細雨,黃昏裡歸巢的烏鴉亂紛紛聚在一起,蕭條冷落的江城已是暮色迷離。城南角樓吹響了音樂,又送走一抹殘陽沉入大地。

  作品鑑賞

  《竹馬子》是柳永的自度曲。從意境上講,這首詞屬柳永的雅詞,其中不只抒發了個人的離愁別恨,而且也是對封建文人命運的憑弔,整體情緒沉鬱深遠。

  這首詞是詞人漫遊江南時抒寫離情別緒之作,所表現的景象雄渾蒼涼。詞人將古壘殘壁與酷暑新涼交替之際的特異景象聯絡起來,抒寫了壯士悲秋的感慨。

  “雌霓”是虹的一種,色澤偏暗。“雄風”是清涼勁健之風。這兩個詞語雅緻而考究,表現了夏秋之交雨後的特有現象。孤壘危亭之上,江邊煙渚之側,更加能夠感到時序變換。孤壘、煙渚、雌霓、雄風,這一組意象構成了雄渾蒼涼的藝術意境,詞意的發展以“漸覺”兩字略作一頓,以“一葉驚秋,殘蟬噪晚”進一步點明時序。“素商”即秋令。這裡,詞人的悲秋情緒逐漸向傷離意緒發展,於是他又“覽景想前歡”了。從“前歡”一語來推測,詞中所懷念當是帝都汴京和作者過從甚密的一位歌妓。可是往事已如過眼煙雲,帝都汴京遙遠難以重到。

  上闋的結句已開始從寫景向抒情過渡,下闋便緊接而寫“想前歡”的心情。柳永不像其他詞裡將“想前歡”寫得具體形象,而是僅寫出眼前思念時的痛苦情緒。“新愁易積,故人難聚”,很具情感表達的深度。離別之後,舊情難忘,因離別更新增新愁;又因難聚難忘,新愁愈加容易堆積,以致使人無法排遣。“易”和“難”既是對比關係又是因果關係,這對比與因果就是所謂“成追感”的內容。“盡日凝佇”、“消魂無語”形象地表現了無法排遣離愁的精神狀態,也充分流露出對故人的誠摯而深刻的思念,並把這種情緒發揮到極致。最後作者巧妙地以黃昏的.霽靄、歸鴉、角聲、殘陽的蕭索景象來襯托和強化悲苦的離情別緒。特別是結尾“南樓畫角,又送殘陽去”兩句,意味極為深長,把一已羈旅苦愁拓展為人世興衰的浩嘆。

  這首詞虛實相生,情與景的處理上表現出極高的藝術造詣。上片首九句寫景,屬實寫;後三句寫情屬虛寫。虛實相生,善於抓住時序變化,描繪了特定環境中的景色,奠定了全詞的抒情基調。下片則相反,前五句抒情,屬虛寫;後五句寫景,屬實寫,以景結情,情景交融。這種交錯的佈局,不僅使整體結構富於變化,而且如實地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特定環境中活動變化的過程。其間大量運用雙聲詞,如“一葉”、“殘蟬”等;以及疊韻詞,如“荒涼”、“曠望”等;多處句間用韻,如“涼”與“望”、“雨”與“暑”等。句中平仄四聲的交錯運用,從而造成音律諧婉、鏗鏘動人的妙境。全詞意脈相承,嚴謹含蓄;景悽情哀,鋪敘有致;意境開闊,格調清雅,氣韻渾厚;語言清麗,音律諧婉,悲楚動人,是一首優秀的長調慢詞。

  作者簡介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宋代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崇安(今屬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或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善為樂章,長於慢詞。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與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風婉約,詞作甚豐,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詞人。創作慢詞獨多,發展了鋪敘手法,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對北宋慢詞的興盛和發展有重要作用。詞作流傳極廣,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生平亦有詩作,惜傳世不多。有《樂章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