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大庾嶺北驛原文翻譯及賞析

題大庾嶺北驛原文翻譯及賞析

  題大庾嶺北驛原文

  題大庾嶺北驛

  宋之問〔唐代〕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題大庾嶺北驛拼音解讀

  yáng yuè nán fēi yàn,chuán wén zhì cǐ huí 。

  wǒ xíng shū wèi yǐ,hé rì fù guī lái 。

  jiāng jìng cháo chū luò,lín hūn zhàng bù kāi 。

  míng zhāo wàng xiāng chù,yīng jiàn lǒng tóu méi 。

  相關翻譯

  十月,大雁就要南飛,傳說飛到大庾嶺就會北返。

  我也到了這裡,卻還沒停下,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

  大潮剛落,江面很平靜,林間光線昏暗,瘴氣驅不散。

  明天,我登高回望故鄉,但願能看見,嶺上紅梅開放。

  相關賞析

  宋之問在武后、中宗兩朝頗得寵幸,但在睿宗執政後,卻因依附張易之而成了謫罪之人,被髮配嶺南。這首詩就是他被流放欽州(治所在今廣西欽州東北)途經大庾嶺時而作。

  大庾嶺,在今江西大庾,因嶺上多生梅花,故又名梅嶺,古人往往將其視為南北分界,有十月北雁至此不再南飛的傳說。而嶺南區域,更是被視為人煙隔絕的荒涼僻遠之地。陰曆十月,詩人看到南飛的大雁,想到它們到了大庾嶺就飛回的傳說,想起自已還在流徒的途中,不知何日可以回去。兩相比照,自然帶出人不如雁能北迴的嗟傷。

  五、六兩句描寫了眼前大庾嶺北驛的景色,暮色降臨,江上潮水初落,水面平靜;林間瘴氣遮蔽,一-片迷濛,仕途的`失意與思鄉之情交織在一起,更讓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覺得淒涼悲苦。

  末二句又從寫景轉為抒情,揣想明晨踏上嶺頭,可看見嶺上盛開的梅花。這裡貼切化用了南朝梁時陸凱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與范曄並贈詩的典故。詩人宕開一-筆,以自己的一-段想象來關合全詩,情致悽婉,含悠然不盡之意。

  本篇中實景虛想交織在一起,詩旨在寫“愁”,卻未著一“愁”字,吞吐深淺,欲露還藏,卻真真切切地反映了詩人貶謫南荒哀腸百轉、愁感叢集的心情,十分動人心絃。

  作者介紹

  宋之問宋之問(約656- -712),字延清,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一說汾州(今山西汾陽)人。唐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武則天時因附張易之,左遷瀧州參軍。唐睿宗即位後,被流放到欽州(今廣東省欽縣),隨即賜死。其詩與沈儉期齊名,為初唐律體定型的代表詩人。早期多粉飾太平、頌揚功德的應制詩,被貶後則寫出了一些有較深生活感受的作品。明人輯有《宋之問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