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詠梅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卜算子·詠梅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卜算子·詠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譯文

  風雨把春天送歸這裡,飛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來到。已經是冰封雪凍最寒冷的時候,懸崖邊上還盛開著俏麗的梅花。

  梅花雖然俏麗,但並不炫耀自己,只是為了向人們報告春天到來的訊息。等到百花盛開的時候,她將會感到無比欣慰。

  註釋

  ①冰:形容極度寒冷。

  ②叢中笑:百花盛開時,感到欣慰和高興。

  ③猶:還,仍然。

  ④俏:俊俏,美好的樣子;(此處既能表現梅花的俏麗,又能表現革命者面對困難堅強不屈的美好情操。)

  ⑤爛漫:顏色鮮明而美麗。(文中指花全部盛開的樣子)

  賞析:

  主題

  這首詞上闋描寫了梅花傲寒開放的美好身姿,詞人筆下的梅花,首先是梅花本身,表現了梅花的特點——不畏嚴寒,開放在堅冰懸崖,同時又不拘於梅花本身,以梅花象徵革命者。下闕揭示其精神品格,由外而內表現了梅花不畏嚴寒的動人景象。全詩以梅言志,表達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戰勝一切困難的決心和信心。

  鑑賞

  該詞是毛澤東讀陸游同題詞,反其意而作。寫於1961年12月,最早發表於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詩詞》。梅花,在中國文人的筆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徵或意趣的指向。由於審美情趣的差別、吟詠時心緒不一,他們筆下梅花的風姿與味道卻各異其趣。

  毛澤東這首詞前有引語:“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創作契機。“陸游詠梅之詞,全篇重一個“愁”字,毛澤東的詠梅詞重點卻在最後一字——“笑”。鮮明的對比寫出了兩位作者經受的磨難,以及不同的面對和心境。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詞的起句就以健筆凌雲之勢,表現出了與陸游明顯不同的胸襟與氣魄。“風雨”、“飛雪”點出了四季的變化,時間的更替;“春歸”、“春到”著眼於事物的運動,既給全篇造成了一種時間的流動感,又為下文寫雪中之梅作了飽歷滄桑的準備,詞句挺拔,氣勢昂揚。

  接下來“已是懸崖百丈冰”一句,描繪出寒冬中梅花嚴酷的生存環境。但就在逼人的環境和險惡的氛圍中,竟然“猶有花枝俏”。“懸崖”表明環境是如此險峻,“百丈冰”顯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這冰凝百丈、絕壁懸崖上俏麗地開放著,一個“俏”字,不僅描繪出梅花的豔麗形態,更兀現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傑的精神氣質以及不畏嚴寒的性格特點。作者筆下的梅花充滿著自豪感,堅冰不能損其骨,飛雪不能掩其俏,險境不能摧其志,這和陸游筆下“寂寞開無主”、“黃昏獨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結合毛澤東這首詞的寫字背景看,作者如此地刻畫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那時正值中國遭受三年自然災害,原蘇聯領導人有挑起中蘇論戰,對中國施加政治上的、經濟上的、軍事上的壓力,內憂外困,此時的中國國力也不富強,經受著嚴峻的考驗。“已是懸崖百丈冰”正是那時政治環境的象徵。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寫這首詞本是託梅寄志,表明中國共產黨人的決心,在險惡的環境下決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戰,直到取得最後勝利。雖然“已是懸崖百丈冰”,但“猶有花枝俏”--中國共產黨就是傲霜鬥雪的梅花。就是那俏麗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為報春的使者,進一步熱情禮讚。英國詩人雪萊在《西風頌》中唱到:“嚴冬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遙遠嗎?”嚴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報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這種無私無慾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為豐滿。

  最後,作者以“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作結,將詞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層。春天來臨了,人間充滿了柔和溫暖的氣息,懸崖上終於山花爛漫,一片絢麗。梅花以自己的赤誠迎來了燦爛的春天。原來一枝獨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沒有絲毫的妒意,卻很欣慰安詳地隱於爛漫的春色之中。“叢中笑”三字,以傳神之筆寫出了梅花與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悅,特別是“笑”字,寫出了梅花的神韻--既謙遜脫俗、又豁達大度的精神風采,極大昇華了詞的藝術境界。在陸游的原詞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與眾花是對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現了他孤芳自賞、離群索居的情緒。該詞的結尾,突出梅花“叢中笑”的風度,從自喻的角度看,內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進一步引申,則表現了共產黨人鬥爭在前,享受在後的崇高美德和奉獻精神。

  這首詠梅詞,結構精緻和諧,在塑造梅花形象時,上片重點寫背景,以背景反襯物件,使梅花具有錚錚鐵骨和挑戰精神;下片則濃墨重彩寫物件,突出梅花甘願隱於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開朗至剛無慾的品格。一個“俏”字,成為過渡的橋樑,使詞的境界渾然天成。

  賞析

  梅花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詠不絕的主題。宋代林和靖,這位賞梅愛梅的大隱士就有不斷吟唱梅花的詩篇。以“妻梅子鶴”的感情寄寓於梅花之中,可謂愛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這裡所據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詠梅》的確與陸游所寫大相徑庭。陸游寫梅花的寂寞高潔,孤芳自賞,引來群花的羨慕與嫉妒。而主席這首詩卻是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中國寫梅之詩不計其數,大意境與大調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確以一代大詩人的風範,出手不凡,一首詠梅詩力掃過去文人那種哀怨、頹唐、隱逸之氣,創出一種新的景觀與新的氣象,令人歎為觀止,心服口服。

  年復一年,風雨送春歸去,但漫天大雪又將春天迎了回來哪怕懸崖峭壁上結下百丈冰稜,面對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獨秀,傲然挺拔詩人當然也依古訓,以詩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這“高天滾滾寒流急”的嚴峻當口(即:當時中國的三年自然災害,以及正在進行的反帝、反修的激烈鬥爭),詩人以隆冬裡盛開的梅花勉勵自己,勸慰他人,應向梅花學習,在如此險峻的情況下勇敢地迎接挑戰,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詩人這個“俏”字用得極好,梅花從未出現這的形象就在這一個字上出現了。這是喜悅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勝利者的形象。當然這不僅是詩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詩人自己以及中國共產黨人的形象。這個“俏”包含了多少層深刻的含義啊,積極進取、永不屈服。

  下片,詩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縱深引導,它雖俏麗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為我們送來春的訊息。而當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時候,梅花卻獨自隱逸在萬花叢中發出欣慰的歡笑。梅花,它在詩人眼中是一名戰士,它與嚴寒搏鬥,它只為了贏得春天,通報春天的來臨,然後退去,並不強奪春天的美景這一形象是大公無私、默默奉獻的形象。詩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為一名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它已從一箇中國革命者成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國裡,它的形象已被詩人塑造成型,變得更加豐滿高大了。

  鑑賞二

  中國文學上,歌詠梅花的詩詞作品難以計數。上自帝王貴族,下至平民文士,詠梅之作層出不窮。詠梅者或傾心於梅花之香豔,著力刻畫摹寫其綽約風姿;或傾慕其高潔的品質,於描寫之中注入作者個人的某種情懷。富貴顯達之人可詠梅以示其安逸優雅,或雕章琢句以逞才學,窮苦不遇之士亦多藉梅以寄託情懷,或抒不平之感,或表脫俗之志。梅花,因此也就以其豐富多彩的面目出現在中國古代詩詞作品中,或風神綽約,動人心魄,或顧影自憐,悽清抑鬱,或傲然,或嫵媚,或清雅,或禾農豔,總之,因作者創作環境與意圖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形態和人格情趣,毛澤東的這首《詠梅》詞寫於1961年月12月,詞前作者自序雲“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因此,在分析這首詞前,就很有必要先了解陸游原詞表現了什麼樣的情感。

  陸游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一生創作了大量詩詞作品。他的詩詞作品有不少表達了愛國情感,同時,由於他的愛國主張始終遭到壓制,因而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得志的悲憤抑鬱。這首《卜算子·詠梅》詞便是一例。詞中,陸游以梅花自比,表現出孤芳自賞的淒涼情調。詞中的梅花雖然清香無比,但為“群芳”所妒,更兼“風”“雨”的摧殘,最後“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清香依舊。這裡的梅花無疑是陸游自己的處境與人品的寫照,從中既體現了他不願苟合於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遇打擊後的淒涼與無奈。全詞悲劇氣氛濃重,“斷橋”、“黃昏”、“風”、“雨”,一片落寞孤寂,淒涼壓抑,讀之使人感到陰鬱低沉。時代的悲劇,個人的不幸,使陸游《詠梅》詞蒙上了深重的陰影。

  毛澤東的這首《卜算子·詠梅》詞是讀了陸游作品後寫的,用了陸詞的原調原題。同樣是詠梅,正如作者自序所云,是“反其意而用之”,詞中梅花的形象及詞之格調情趣與陸游原詞完全相反,在詠梅詞中,毛澤東這首詞可謂別具一格。

  開首兩句“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點明梅花開放的時節,此時嚴冬即將過去,春之神正翩翩來臨。句中雖有“風雨”、“飛雪”,但給人的'感覺迥異於陸詞的陰冷壓抑,而是欣喜舒朗,尤其是“飛雪迎春到”,為全詞定下了明快而富有生機的基調。“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大地仍銀裝素裹,嚴冬的痕跡尚未消退,懸崖上有百丈堅冰尚未融化,可春的氣息卻已早早地透露了,那便是冰雪中傲然綻開的梅花。這兩句將梅花放在嚴寒的環境中去表現,有力地襯出了梅花不畏寒冷的特性。皚皚白雪將梅花俏麗的形象襯托得更加鮮豔奪目,同時,堅冰百丈的環境也點出了梅花開放之“早”,為下面寫梅花的報春作了鋪墊。

  梅花先於百花而將春回大地的資訊傳播給了人們,所以說“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可以想見,經歷了寒冬之後的人們,猛然間看到這冰雪中俏麗的梅花時,將會多麼的驚喜振奮啊。這“花枝俏”無疑是春的使者,是生命的象徵,是春之女神所到之處最先撒下的花瓣,與群芳相比,她是最得風氣之先的,因而也引人注目,可她卻是那麼謙遜,不急於要供,卻默默、謙遜的的“叢中笑”,沒有一絲一毫的驕矜自得,這是何等的氣度!作者這裡將梅花充分地人格化了,並且賦予了她以崇高的品格,讀之使人倍感親切。“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最後兩句將梅花的形象表現得更臻完美。春之女神的足跡終於遍佈大地,所到之處,鮮花爛漫,奼紫嫣紅,分外絢麗。先於百花而發的梅花此刻卻只是和眾多的山花一樣在春風中歡笑,她無意計較得失,也不追逐名利,更不願出人頭地、獨佔春色,這是胸襟坦蕩者的豁達大度,是無私奉獻者的真實寫照。作者從梅花的特性中發掘出了這種高貴的品質。

  全詞格調明朗輕快,擬人化的寫法突出了梅花鮮明生動的品性。語言也平易流暢,顯得清麗自然,毫無雕琢禾農豔之氣,意境高遠,耐人尋味,使人在讚賞梅花的同時,感悟到高尚的情操。在歷代眾多的詠梅詞中,這首詞立意新穎,別出機杼,獨標高格,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給人以獨特的美感。

卜算子·詠梅原文翻譯及賞析2

  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著 同:著)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並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豔鬥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註釋

  卜(bǔ)運算元·詠梅:選自吳氏雙照樓影宋本《渭南詞》卷二。“卜算子”是詞牌名。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缺月掛疏桐》等。萬樹《詞律》卷三《卜算子》:“毛氏雲:‘駱義鳥(駱賓王)詩用數名,人謂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詞,‘似扶著賣卜算’,蓋取義以今賣卜算命之人也。”

  驛(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驛:驛站,供驛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專用建築。

  斷橋:殘破的橋。一說“斷”通“籪”,籪橋乃是古時在為攔河捕魚蟹而設籪之處所建之橋。

  寂寞:孤單冷清。

  無主:自生自滅,無人照管和玩賞。

  更:副詞,又,再。著(zhuó):同“著”,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無意:不想,沒有心思。自己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鬥豔。

  苦:盡力,竭力。

  爭春:與百花爭奇鬥豔。此指爭權。

  一任:全任,完全聽憑;一:副詞,全,完全,沒有例外。任:動詞,任憑。

  群芳:群花、百花。百花,這裡借指詩人政敵──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謝,隕落。

  碾(niǎn):軋爛,壓碎。

  作塵: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氣依舊存在。

  賞析

  此詞以梅花自況,詠梅的悽苦以洩胸中抑鬱,感嘆人生的失意坎坷;贊梅的精神又表達了青春無悔的信念以及對自己愛國情操及高潔人格的自許。

  詞的上半闋著力渲染梅的落寞悽清、飽受風雨之苦的情形。陸游曾經稱讚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緊臨著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憐惜了。無人照看與護理,其生死榮枯全憑自己。“斷橋”已失去溝通兩岸的功能,唯有斷爛木石,更是人跡罕至之處。由於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開無主”了,“無主”既指無人照管,又指梅花無人賞識,不得與人親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賞,獨自走完自己的生命歷程而已。“已是黃昏獨自愁”是擬人手法,寫梅花的精神狀態,身處荒僻之境的野梅,雖無人栽培,無人關心,但它憑藉自己頑強的生命力也終於長成開花了。寶劍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響的氣質。范成大《梅譜序》說:“野生不經栽接者,……謂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於地勢使然,野梅雖歷經磨難而獨具清芬,卻無人能會,無人領略其神韻。這猶如“幽居見。那麼,野梅為何又偏在黃昏時分獨自愁呢?因為白天,它尚殘存著一線被人發現的幻想,而一到黃昏,這些微的幻想也徹底破滅了;這也如前人閨怨詩所說:最難消遣是黃昏!不僅如此,黃昏又是陰陽交替,氣溫轉冷而易生風雨的時辰,所以;除了心靈的痛苦之外,還要有肢體上的折磨,“更著風和雨”。這內外交困、身心俱損的情形將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極處,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寫照,傾注了詩人的心血! “寂寞開無主”一句,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像這像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詞人描寫這麼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闋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從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緒──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闋寫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觀。梅花生在世上,無意於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與招蜂引蝶,所以在時間上躲得遠遠的,既不與爭奇鬥妍的百花爭奪春色,也不與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獨地在冰天雪地裡開放。但是這樣仍擺脫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會被認為“自命清高”、“別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無意苦爭春”一樣,對他物的侮辱、誤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聽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同時,不論外界輿論如何,我以不變應萬變,只求靈魂的昇華與純潔,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軋成塵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氣一樣永駐人間。這精神不正是詩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奮勇向前不動搖的人格宣言嗎!“群芳”在這裡代指“主和派”小人。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標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梅花昏日落、風雨交侵等悽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承受的壓力之大,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令人不忍卒讀。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一絲一毫也改變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塵的淒涼、衰颯、悲慼,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作者從民族國家的利益出發,做出生命的表白。悲憂中透出一種堅貞的自信。詞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寫出險惡仕途中堅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絕俗,忠貞不渝的情懷與抱負。這首詠梅詞.通篇來見“梅”字.卻處處傳出“梅”的神韻.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託。物我融一。對梅的贊詠中,顯示詞人身處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縱觀全詞,詩人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這也正像他在一首詠梅詩中所寫的“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氣憐”。陸游以他飽滿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激勵了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謂“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賞析二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寫有大量歌詠梅花的詩,歌頌梅花傲霜雪,凌寒風,不畏強勢,不羨富貴的高貴品格。詩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詩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絕句》裡寫的:“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這首《卜算子》,也是明寫梅花,暗寫抱負。其特點是著重寫梅花的精神,而不從外表形態上去描寫。

  上片首二句說梅花開在驛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屬達官貴人所有。後二句說梅花的遭遇:在悽風苦雨摧殘中開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麼冷落淒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說他不與群芳爭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鬥豔。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著清香。如果結合詩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擊而報國之志不衰的情形來體會,真是“一樹梅花一放翁”了。

  末兩句即是《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的精神。比王安石詠杏:“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之句用意更深沉。

  陸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一群小人所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略中原,又見扼於統治集團,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冑北伐,韓侂冑失敗後被誣陷。我們讀他這首詞,聯絡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縮影。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隱士的情懷;雖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寫品格的,但也只能說:“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南宋肅泰來《霜天曉角·詠梅》)這只是陸游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陸游的友人陳亮有四句梅花詩說:“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資訊,不怕雪埋藏。”寫出他自己對政治有先見,不怕打擊,堅持正義的精神,是陳亮自己整個人格的體現。陸游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認為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的詠懷之作。壓住一“愁”字,表現了梅花的寂寞與無人問津,滲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獨。下闋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而最後一句更是寫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賞,陸游立志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汙。

  陸游一生主張堅決抗金、收復中原,因此為統治集團中求和派所壓制。創作本詞時陸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主戰派被排擠壓迫,士氣低落,這首詠梅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

  譯文及註釋二

  譯文

  寂寞無主的幽梅,在驛館外斷橋邊開放。已是日落黃昏,她正獨自憂愁感傷,一陣陣悽風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佔領春芳,聽任百花群豔心懷妒忌將她中傷。縱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塵泥,清芬卻永留世上。

  註釋

  卜算子:詞牌名,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

  驛(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驛,驛站,供驛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專用建築。

  斷橋:殘破的橋。一說“斷”通“籪”,籪橋乃是古時在為攔河捕魚蟹而設籪之處所建之橋。

  無主:自生自滅,無人照管和玩賞。

  更:又,再。

  著(zhuó):同“著”,遭受,承受。

  苦:盡力,竭力。

  爭春:與百花爭奇鬥豔。

  一任:全任,完全聽憑。

  群芳:群花,這裡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碾(niǎn):軋爛,壓碎。

  作塵: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氣依舊存在。故:指花開時。

  評價

  陶淵明愛菊,為的是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的閒適;周敦頤喜蓮,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而陸游重梅,則為的是“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的堅貞。這可以從他的《卜算子·詠梅》中得到印證。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讀罷此詩,我們也不禁會生出“天下可憂非一事,書生無地效孤忠”的感慨來。作為一代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很早就有“上馬擊狂胡,下馬草君書”的愛國之志,二十九歲時,他以狀元秀的身份登上仕途可他面對的不僅僅是一部分賣國求榮的投降派,更面對著苟且偏安的昏帝王。因此面對積貧積弱的現實,詩人只能眼睜睜看著南宋走“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的破亡之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排擠、貶謫,使詩人不得不發出“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浩然長嘆了。儘管如此,但是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不從俗媚的節操沒有絲毫的改變。即便到了“食且不繼”,因為沒錢,藥也停了吃;因為省燈油,書也沒的讀,甚至不得不連自己常用的酒杯都忍痛賣掉的地步,他仍然足跡不踏權門,他依舊胸懷杜稷,心繫百姓。我們從中彷彿聽到了屈原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與堅定,我們彷彿看到了杜甫那“窮年憂黎園,嘆息腸內熱”的抑鬱與沉重。真可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進亦憂,退亦憂”也正是有這樣的社會背景,有這樣的思想根基,使我們在品讀《詠梅》時,更能清楚地看到詩人那至死不渝的追求。

  縱觀全詞,詩人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這也正象他在一首詠梅詩中所寫的“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氣憐”。陸游以他飽滿的愛國熱情,譜寫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激勵了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謂“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創作背景

  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將其作為一種精神的載體來傾情歌頌,梅花在他的筆下成為了一種堅貞不屈的形象的象徵。不難理解,其《卜算子·詠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詩人一生對惡勢力不懈的抗爭精神和對理想堅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寫照。

卜算子·詠梅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文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梅花並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豔鬥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註釋卜(bǔ)運算元·詠梅:選自吳氏雙照樓影宋本《渭南詞》卷二。

  卜算子:為詞牌名。《詞律》以為調名取義於“賣卜算命之人”。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缺月掛疏桐》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山谷詞“似扶著,賣卜算”,取賣卜算命的意思。

  說明:雙調,44字,前後闋各兩仄韻,各22字,上去通押。也有一體單押入聲韻。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驛(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驛:驛站,古代傳遞政府文書的人中途換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斷橋:殘破的橋。一說“斷”通“籪”,籪橋乃是古時在為攔河捕魚蟹而設籪之處所建之橋。

  寂寞:孤單冷清。

  無主:無人過問,無人欣賞。

  著(zhuó):同“著”,這裡是遭受的意思。更著:更加受到。

  無意:不想,沒有心思。自己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鬥豔。

  苦:盡力,竭力。

  爭春:與百花爭奇鬥豔。此指爭權。

  一任:任憑。

  群芳:群花、百花。隱指權臣、小人。

  妒(dù):嫉妒。

  零落:凋謝。

  碾(niǎn):軋碎。

  作塵: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氣依舊存在。

  賞析

  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為題,詠物寓志,表達了自己孤高雅潔的志趣。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像這像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作者描寫這麼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闋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從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緒──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闋託梅寄志。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已);“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鬥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有迎春報春的赤誠。“苦”者,抵死、拼命、盡力也。從側面諷刺了群芳。梅花並非有意相爭,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去嫉妒吧。在詞中,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草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其中卻暗含著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無恥行徑。說“爭春”,是暗喻人事;“妒”,則非草木所能有。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性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悽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第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的作境遇,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讀者已經融入了字裡行間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上來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致”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仍然不屈服於寂寞無主、風雨交侵的威脅,只是儘自己之能,一絲一毫也不會改變。即使是凋落了,化為“塵”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的淒涼、衰颯、悲慼,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勁節”(卓人月《詞統》)。而這“勁節”得以“想見”,正是由於該詞十分成功地運用比興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謝來形容自己,已將梅花人格化。“詠梅”,實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給人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傑作。

  此文章主要表明了詠梅的高潔情操,體現出詠梅堅強不屈的精神,值得讀者們的學習。

  這首詞以梅喻人,上闋寫梅的處境和遭遇:寂寞無主,還要加上風雨催逼!下闋寫梅的氣節操守:無意爭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們從梅花的命運與品格中不僅可看到詞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讀出詞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潔的精神世界。這首詞是陸游在宋、金斗爭中,力主抗戰,矢志不渝,但屢遭打擊,告老歸田後所作,是一首託物言志詞,借梅花寫自己孤寂境遇和堅貞節操,表明了一位愛國者身處逆境仍光明磊落的心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