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賦_宋玉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

高唐賦_宋玉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肯定對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語言,而不是日常語言寫的文章。你知道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唐賦_宋玉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唐賦

  先秦宋玉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臺,望高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雲者也。”王曰:“何謂朝雲?”玉曰:“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蓆。’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雲。”王曰:“朝雲始楚,狀若何也?”玉對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進也,晰兮若姣姬,揚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建羽旗。湫兮如風,悽兮如雨。風止雨霽,雲無所處。”王曰:“寡人方今可以遊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於天,下見於淵,珍怪奇偉,不可稱論。”王曰:“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巫山赫其無疇兮,道互折而曾累。登巉巗而下望兮,臨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穀之俱集。濞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併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上。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卻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礫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厲,水澹澹而盤紆兮,洪波淫淫之溶。奔揚踴而相擊兮,雲興聲之霈霈。猛獸驚而跳駭兮,妄奔走而馳邁。虎豹豺兕,失氣恐喙;鵰鶚鷹鷂,飛揚伏竄。股戰脅息,安敢妄摯。於是水蟲盡暴,乘渚之陽,黿鼉鱣鮪,交積縱橫。振鱗奮翼,蜲蜲蜿蜿。

  中阪遙望,玄木冬榮,煌煌熒熒,奪人目精。爛兮若列星,曾不可殫形。榛林鬱盛,葩華覆蓋;雙椅垂房,糾枝還會。徙靡澹淡,隨波闇藹;東西施翼,猗狔豐沛。綠葉紫裹,丹莖白蒂。纖條悲鳴;聲似竽籟;清濁相和,五變四會。感心動耳,迴腸傷氣;孤子寡婦,寒心酸鼻。長吏隳官,賢士失志;愁思無已,嘆息垂淚。

  登高遠望,使人心瘁;盤岸巑,裖陳皚皚。磐石險峻,傾崎崖。巌嶇參差,縱橫相追。陬互橫啎,背穴偃蹠。交加累積,重疊增益。狀若礫柱,雜巫山下;仰視山巔,肅何千千。炫燿虹蜺,俯視崢嶸,窐寥窈冥,不見其底,虛聞松聲。傾岸洋洋,立而熊經,久而不去,足盡汗出。悠悠忽忽,怊悵自失。使人心動,無故自恐。賁育之斷,不能為勇。卒愕異物,不知所出。縱縱莘莘,若生於鬼,若出於神。狀似走獸,或象飛禽。譎詭奇偉,不可究陳。上至觀側,地蓋底平。箕踵漫衍,芳草羅生。秋蘭茝蕙,江離載青。青荃射干,揭車苞並。薄草靡靡,聮延夭夭,越香掩掩;眾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鳴相號。王鴡鸝黃,正冥楚鳩。秭歸思婦,垂雞高巢。其鳴喈喈,當年遨遊。更唱迭和,赴曲隨流。

  有方之士,羨門高谿。上成鬱林,公樂聚榖。進純犧,禱琁室。醮諸神,禮太一。傳祝已具,言辭已畢。王乃乘玉輿,駟倉螭,垂旒旌;旆合諧。紬大絃而雅聲流,冽風過而增悲哀。於是調謳,令人惏悽,脅息曾。於是乃縱獵者,基趾如星,傳言羽獵;銜枚無聲,弓弩不發,罘不傾。涉莽莽,馳蘋蘋。飛鳥未及起,走獸未及發。何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王將欲往見,必先齋戒。差時擇日,簡輿玄服。建雲旆,蜺為旌,翠為蓋。風起雲止,千里而逝。蓋發矇,往自會,思萬方,憂國害,開賢聖,輔不逮,九竅通鬱,精神察滯。延年益壽千萬歲。

  譯文

  從前,楚襄王和宋玉遊覽雲夢臺,遠望高唐觀,高唐觀上雲氣特異,狀如峰巒,升騰直上,忽然又改變形狀,頃刻之間,千變萬化。襄王問宋玉:“這是什麼雲氣呀?”宋玉回答:“這就是所說的朝雲。”襄王又問:“什麼是朝雲?”宋玉回答:“從前先王曾經遊覽高唐觀,感到睏倦,白天就睡著了,夢見一個女子,說:‘我是巫山之女,高唐之客,聽說大王遊覽高唐觀,願為你侍寢。’先王於是和她同寢,離開時告辭說:‘我住在巫山南面險峻的高山,早上化作燦爛的雲霞,傍晚變成霏微的煙雨。朝朝暮暮,就生活在陽臺之下。’先王早上起來觀看,果真象她說的那樣,所以給她修建廟宇,封號為朝雲。”襄王問:“朝雲剛出現時,是怎樣的情景?”宋玉回答說:“她剛出現的時候,宛若茂盛挺拔的青松,稍微過了一會,現出亮麗婀娜的姿容,揚起長袖,遮住眩目的陽光,凝神佇望,若有所思。忽然又變幻了模樣,駕著駟馬之車疾馳,車上插著飾有羽毛的旌旗,涼風習習,細雨清悽,等到風住雨停,雲清霧散,無處可尋。”襄王問:“我現在可以遊賞一番嗎?”宋玉說:“行啊。”襄王問:“那裡的情形如何?”宋玉說:“那裡高峻而廣闊,登臨眺望,極目遼遠。寬廣無邊,好象萬物都從那裡生出。上接青天,下臨深淵,珍貴怪異,奇特偉岸,簡直難以用語言來描述。”襄王說:“你試著為我說說看。”宋玉說:“是”。

  那高唐的概貌,絕對無物可比。莽莽巫山,何以匹敵。道路錯綜曲折,重疊層遞。登上峭巖下望,長坡潭水蓄積。正遇雨後初晴,遠觀百川匯聚,波濤洶湧,無聲無息。川水交流,水滿四溢。集水成潭,水深無底。大風揚波,有如山間高突的田地。大浪拍岸,險隘之處迴旋撞擊。怒濤奔湧,有如航海望見碣石聳峙。巨響震天,水波撞擊累累的山石。巨石沉沒水中,大浪高高掀起。水波盪漾,旋轉盤曲。大水遠流,騰起陣陣霧氣。奔湧翻滾,聲響入雲相激。猛獸拼命遠逃,驚駭至極。虎豹豺兕,驚恐萬狀,全無往日氣勢;鵰鶚鷹鷂,高飛低竄,屏氣顫抖,怎敢如往日搏擊?於是水族受驚,都浮上水面,到小洲北邊躲避;黿鼉鱣鮪,東歪西斜,縱橫交積,張鱗奮翼,遊動擁擠。

  站在高坡遙望,冬天的樹木依然鬱郁蒼蒼。光彩鮮明,奪人目光。難以言表,爛若群星排列天上。榛林茂盛,重疊的花美麗芬芳。成對的山桐累累,枝葉交錯展揚。輕風吹拂,倒影隱約,隨波飄蕩。伸展的枝條繁茂柔美,就象鳥兒張開翅膀。紅莖白蒂,碧綠的葉子中露出紫紅的花房。微風吹動,纖枝悲鳴,就像竽籟奏出的樂章。清濁相和,五音變化,應和著四方的音響。聞之動心,蕩氣迴腸。孤兒寡婦,落淚心傷。長官廢職,賢士失意惆悵,愁思無盡,嘆息流淚彷徨。

  登高遠望,使人心傷。盤岸峭壁,整齊排列,巍峨挺拔。磐石險峻,傾斜著像要倒塌。山岩長短縱橫,彷彿追逐著一比高下。角落裡堵塞道路的岩石橫臥,偏僻處洞穴在山岩高掛。山石堆積交加,重重疊疊更是高大。形如中流砥柱,屹立巫山之下。仰望山頂,山林清靜濃綠,耀眼如虹霓光華。俯看山下,幽深無底是崢嶸的山崖。只聽見松濤陣陣,洋洋大水好象要把江岸沖垮。野熊嚇得要死,直立起來往樹上攀爬,久久不敢離開,腳心汗水滴下。悠悠忽忽,失意傷感,令人驚心,無故懼怕。既使有孟賁、夏育的決斷,要顯示勇敢也是無法。突遇不知從何而來的怪物,叫人又驚又怕。怪石林立,形態各異,有如鬼神變化。有的象奔跑的野獸,有的像禽鳥飛上飛下。變幻莫測,奇特瑰偉,不能一一陳敘描畫。

  登上高唐觀的旁邊,地勢一遍平坦。連綿不絕,如簸箕的後半。芬芳的香草,遍地長滿。秋蘭、茝蕙和江離,鮮花盛開。青荃、射干和揭車,爭奇鬥妍。草木蘩茂,豔麗綿延。群鳥鳴唱,在花草的芳香裡遠傳。雌雄失伴,鳴聲哀婉。王雎、黃鸝、正冥、楚鳩、子規、思婦和垂雞,把巢築得高高,百鳥合鳴,其聲宛轉。當年遨遊,唱和交替更換,鳴聲如歌,傳向極遠。有法術的方士,羨門、高溪、上成、鬱林等神仙,在山林間興高采烈地聚餐。

  祈禱在玉飾的宮室,供奉純一色的犧牲,祭祀眾多的神靈,向東皇太一禮敬。祝辭已經備好,禱告已經完成。君王才乘著玉輿,駕著青色的蛟龍飛奔。配合協調的旗幟飄飄,那是表示王者身份的旒旌。撥動琴絃,奏出典雅的樂聲。寒風吹拂,更添悲哀一層。於是依調而歌,令人悲痛悽慘,屏息傷心。於是就讓獵手縱馬馳騁,山下人馬排列,密如天上繁星。傳令羽林騎士,口銜枚,不出聲,弓箭不發射,獵網不張掛,在大水中跋涉,在草叢裡馳騁。群鳥來不及起飛,野獸來不及逃命。馬蹄濺滿鮮血,車馬片刻暫停。那先獲頭功的獵手,獵物已裝滿車乘。

  大王您想去見巫山之女,必先齋戒沐浴。選擇吉日良時,減少車騎,穿上黑衣。車上樹起霓旌和雲旗,車蓋用翠鳥的羽毛裝飾。恍如風起雨止,千里轉瞬即逝。為了啟發矇昧,前去相會神女。想著天下百姓,為國家禍患憂思。任用賢能之臣,彌補自己過失。九竅通泰,精神舒暢,壽與天齊。

  鑑賞

  宋玉的《高唐賦》和《神女賦》是在內容上相互銜接的姊妹篇,兩篇賦都是寫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愛情故事,但兩篇賦的神女形象差別很大。

  《高唐賦》中的神女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她自由奔放、大膽追求愛情的舉動,所謂“聞君遊高唐,願薦枕蓆”。這是一片赤裸裸的原始激情和慾望的自然流露,是未曾受到任何封建禮教和倫理道德束縛的人性的直接張揚。這種隨意放任的性關係並非宋玉的憑空想像,而是原始初民愛情生活的真實反映,是對於原始時代“自由”婚姻的朦朧回憶。就是說,在原始社會的特定發展階段上,確實存在著無限制的隨意婚姻和自由放任的性關係。並且,原始社會結束後,這種狀況還有延續。不要說更遠,即使是到了一夫一妻制已經建立起來,配偶關係相對穩定的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制社會初期,受傳統習俗的影響,性關係還是相當自由和放任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舊時性交關係的相對自由,絕沒有隨著對偶婚制或者甚至個體婚制的勝利而消失。”至於在某些特定的時期,如一些重大的節日,性關係更是隨意而放任。古羅馬的'沙特恩節要舉行群眾性的盛宴和狂歡,同時“盛行性關係的自由”,沙特恩節因而也就成為縱情歡樂的代名詞。中國古代也是如此,《周禮·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凡男女之陰訟,聽之於勝國之社。”鄭玄注:“陰訟,爭中冓之事以觸法者。”從“令會男女”、“奔者不禁”甚至有因婚媾而爭訟的情況,說明當時的性關係也是相當自由的。《周禮》所記反映的大約是商周時代的事,是傳統習俗的延續和發展,由此不難想像神話產生的原始時代性關係的更大自由和放任。從這個角度來看巫山神女“願薦枕蓆”,主動尋求匹偶交歡的舉動就很好理解了:既不是反常,也不是“淫惑”,而是她那個時代(即神話時代)的十分正常而普遍的行為。

  巫山神女神話特徵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她的神奇變化:“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巫山神女沒有透過任何中間環節,即直接變為朝雲和行雨,是非常神奇的。這種情況根本無法透過經驗和理智去解釋,而只能透過神話的邏輯——變形法則——去說明。在原始人看來,“在不同的生命領域之間絕沒有特別的差異。沒有什麼東西具有一種限定不變的靜止狀態:由於一種突如其來的變形,一切事物都可以轉化為一切事物。如果神話世界有什麼典型特點和突出特徵的話,如果它有什麼支配它的法則的話,那就是這種變形的法則。”原始初民的想像正是由於輕而易舉地越過決定事物性質的界限而顯得豐富和大膽。

  以上兩個方面即追求愛情的方式和神奇變化,充分說明《高唐賦》中的神女是一個具有明顯原始神話特徵的神話式人物,一個地地道道的女神。

  而《神女賦》中的神女完全是另外一副樣子:這是一個服飾華美、容貌姣麗、舉止端莊、神態嫻靜的女性。宋玉除了強調她的光彩照人的外貌之外,更強調她的內在的精神和氣質,主要突出了兩個方面:一是溫柔和順,安閒自得,骨法奇美,適於侍奉君上;一是貞諒清潔,意態高遠,以禮自持,凜然難犯。可以看出,以上兩個方面無論哪個方面都與原始神話中的女神格格不入,她完全屬於另一個時代。《高唐賦》的巫山神女和《神女賦》不是一個形象。

  關於《高唐賦》的主題思想,有學者認為高唐神女化為雲雨是一種藝術想像,由於這種想像表現了男女交歡時那種像雲一樣飄忽,像雨一樣空靈的感受,符合人們接受的心理基礎,因而成為一種文學意象並對後代產生了重大影響。而這種藝術想像正是宋玉突發奇想的神來之筆,是宋玉對中國文學的重要貢獻。這些聽起來似乎有道理,實際上並不符合實際。

  事實上,把男女交歡與雲雨聯絡起來並非宋玉的發明。有學者以中外古代大量的事實證明了這種聯絡實乃出於一種古老的宗教觀念,是交媾致雨宗教觀念的反映。原始宗教認為人與自然是交相感應的,人的主觀意念和行為可以影響客觀事物的發展,巫術“相似律”原理認為,“僅僅透過模仿就實現任何他想做的事”,而男女交媾誘發降雨正是這種神秘的交感觀念的反映。他們認為,行雲降雨是天地陰陽交會的結果,所謂“天地相會,以降甘露”。(《老子》第32章)《周易·繫辭下》:“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而云雨則是使萬物化生的最重要條件。原始初民的祈雨方式有多種多樣,而交媾致雨的方式由於其自身的特點便成為他們比較常用和普遍的一種方式,有的民族還因此形成了有關的宗教儀式。

  有了雨露滋潤,草木得以茂盛,五穀得以豐收,因而由交媾致雨又進一步發展為可以促進豐收、富足乃至民族振興和國家強盛。聞一多先生在研究《詩經》婚俗詩時曾指出:“初民根據其感應魔術原理,以為行夫婦之事,可以助五穀之蕃育,故嫁娶必於二月農事作始之時行之。”初民相信“如果沒有人的兩性的真正結合,樹木花草的婚姻是不可能生長繁殖的”。弗雷澤在考察了中美洲、非洲、澳洲以及亞洲的原始民族之後得出結論:“他們仍然有意識地採用兩性交媾的手段來確保大地豐產”,並相信與傳說中的神靈交媾也可以達到這個目的。類似的觀點在其他宗教文化學和人類文化學著作中也時有所見。

  交媾致雨並促進豐收、富足和強盛的觀念是特定宗教民俗背景下的產物,是多次發生過的“現實”,高唐神女與懷王交歡之後化為雲雨的故事不過是它的神話反映而已,是宋玉對傳統宗教和神話所做的比較忠實的記錄。宋玉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大膽地吸收民間神話,巧妙地運用它為自己的立意構思服務:藉助神話所固有的觀念內涵和文化意蘊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這就是說,《高唐賦》正是在這則神話所固有的文化觀念意蘊的基礎上的再創作。明確了《高唐賦》與高唐神女神話及其文化觀念意蘊之間的關係,實際也就找到了認識作品的思想指向。

  《高唐賦》由序和正文構成,實際寫了三個內容:一、高唐神女神話及其所體現的交媾致雨的宗教觀念。之所以在作品的開頭先講這樣一個神話故事,就是以它的文化觀念意蘊統攝全文。二、雲雨之後山河更加宏偉壯麗,萬物充滿勃勃生機。這部分篇幅最長,是上述宗教神話的文化觀念意蘊的形象表現。三、鼓勵襄王往會神女,希望透過與神女交歡給國家和個人帶來福祉。這部分是全文的結尾,表明往會神女的目的。這個目的與上述宗教神話的文化觀念意蘊是完全一致的。

  《高唐賦》的主題思想可以概括如下:根據傳統的宗教神話觀念,宋玉在賦文中鼓勵襄王往會神女,與神女交歡,希望藉此達到政治清明、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以及個人身心強健、延年益壽的目的。同時,由衷讚美山河大地的宏偉壯麗和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讚美由神女所化的雲雨給世界帶來的生機和活力。可以看出,《高唐賦》的立意完全建立在傳統的宗教神話觀念基礎上,是按照古老神話的文化觀念意蘊展開鋪寫的,因此,全文都以交媾致雨並促進豐收、富足和強盛的觀念為統攝。也正是因為如此,從文中對於山河大地和雲雨的由衷讚美,依稀可以看到原始的自然崇拜觀念的蹤影。這樣理解《高唐賦》的主題思想,使序和正文有機結合起來,從根本上避免了其他各種說法導致的“兩回事”的缺欠,並可以從神話故事本身得到進一步的印證:《渚宮舊事》之三引《襄陽耆舊傳》寫懷王遊高唐夢神女與之交歡,神女臨別時說:“妾處之,尚莫可言之。今遇君之靈,幸妾之搴。將撫君苗裔,藩乎江漢之間。”原文可能有脫誤,大致意思是:“蒙你不棄我的陋質,愛幸於我,我將保佑你的子孫使他們世世代代藩昌於江水和漢水之間。”神話故事本身就說明與神女交歡即可受到神女的保佑,使人口繁衍,民族興旺。這對於理解《高唐賦》的主題思想很有啟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