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關懷古的原文翻譯及賞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的原文翻譯及賞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是元曲作家張養浩的散曲作品。此曲撫今追昔,由歷代王朝的興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翻譯及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山坡羊·潼關懷古》

  朝代:元代

  作者:張養浩

  原文: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譯文:(華山的)山峰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湧。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遙望古都長安,陷於思索之中。從秦漢宮遺址經過,引發無限傷感,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註釋:

  ①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懷古”是標題。本文選自《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86年版。

  ②聚——聚攏;包圍

  ③怒——指波濤洶湧

  ④潼關——古關口名,現屬陝西省潼關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非常險要。

  ⑤山河表裡——外面是山,裡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

  ⑥西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稱長安為西都,洛陽為東都。

  ⑦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裡不平靜。

  ⑧傷心——令人傷心的事,形容詞作動詞。

  ⑨秦漢經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208~8)的都城長安都在陝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

  ⑩宮闕——宮殿。闕,皇門前面兩邊的樓觀。興:指政權的統治穩固。

  賞析:

  《潼關懷古》是張養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雲莊樂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寫下的懷古之作有七題九首,其中尤以《潼關懷古》韻味最為沉鬱,色彩最為濃重。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元代散曲作家。他為官清廉,愛民如子。他隱居後,決意不再涉仕途,但聽說重召他是為了賑濟陝西饑民,就不顧年事已高,毅然應命。他命駕西秦過程中,親睹人民的深重災難,感慨嘆喟,憤憤不平、遂散盡家財,盡心盡力去救災,終因過分操勞而殉職。他死後,“關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張養浩傳》)。《潼關懷古》便寫於應召養關中的途中。

  【古詩今譯】

  華山的山峰好像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黃河的波濤洶湧澎湃好像在發怒,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我遙望古都長安一帶,內心想得很多。令人傷心的是經過秦漢宮殿的故地,當年那無數間宮殿早已經都變成了泥土。世世代代以來,無論哪朝哪代,王朝興旺,百姓受苦;王朝滅亡,百姓還是受苦。

  作者:

  張養浩於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因關中旱災,任陝西行臺中丞以賑災民。途經潼關,看到的'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景象,隨做本曲。《元史·張養浩傳》說:“天曆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張養浩為陝西行臺中丞。登天就道,遇飢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張養浩在“關中大旱”之際寫下了這首《山坡羊》。

  潼關地處層巒疊嶂包圍之中,在作者筆下,一“聚”字向讀者眼前呈現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群山攢立之狀;再看潼關外的黃河,河水奔騰咆哮,一“怒”字讓讀者彷彿聽到了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而潼關就在這其中,“山河表裡潼關路。”至此,潼關內居層巒疊嶂治中,外臨洶湧咆哮的黃河,山河雄偉,地勢險要,足見道路奇險。如此險要之地,乃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由此引發了下文的感慨。

  想起古代,詩人不禁向西方望去。潼關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長安,從秦漢到隋唐,好幾個朝代在那一帶建過都。落日蒼茫之中,詩人一無所見,卻在腦海裡浮現出一座座巍峨壯觀的古都,一簇簇富麗堂皇的宮殿,如今蹤影全消,剩下來的只有黃土一片。西望長安,詩人感慨萬千,於是仰天長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針見血地將千百年來封建帝制殘害百姓的血的事揭示了出來,告訴人們,歷史上無論是朝代的興起還是衰亡,受苦遭殃的都是老百姓,就此指出了封建政權與廣大人民的根本對立性。這是對幾千年封建歷史的一個有力的批判與客觀的評價。

  在寫法上,作者採用的是層層深入的方式,由寫景而懷古,再引發議論,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辭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讓這首小令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字裡行間中充滿著歷史的滄桑感和時代感,既有懷古詩的特色,又有與眾不同的沉鬱風格。

  從作品內容、作家其他懷古作品、同時期其他作家懷古作品三個層面上看,《山坡羊·潼關懷古》都表現為一份難得的沉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