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江柳_李商隱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巴江柳_李商隱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巴江柳

  唐代 李商隱

  巴江可惜柳,柳色綠侵江。

  好向金鑾殿,移陰入綺窗。

  譯文

  實在是讓人喜愛,絲絲縷縷的柳葉,一片碧色染綠了大江。

  這樣的名柳最好是送到金鑾殿去,讓一片陰涼移入雕滿花紋的綺窗。

  註釋

  巴江:指流經川東一帶的長江。

  可惜:可愛。

  金鑾殿:唐代宮殿名。殿與翰林院相接,皇帝召見學士常在此殿。

  綺(qǐ)窗:華美的雕花窗戶。

  創作背景

  大中六年(852)四月,西川節度使杜悰調任淮南節度使。李商隱奉柳仲郢之命,備辦餼牽(米麵牛羊)親往渝州(今重慶市)及界首迎送,詩當作於此時。此詩題為《巴江柳》,實際它並不是一首單純的詠物詩。聯絡李商隱的`身世看,這首詩顯然是借詠柳來抒發用世之情的。

  賞析

  小詩開篇即點題。“可惜”二字表明詩人對巴江柳的愛憐態度。第二句描寫柳色。望王山下,巴江兩岸,那成行成排的楊柳,柔條紛披,新葉繁茂,青蔥悽迷,如錦似繡。倒映在水中,把一江春水都染綠了,以至於分不清哪是柳色,哪是水色,意境是新鮮、優美的。詩人不用“工筆”去刻畫楊柳婀娜多姿的形態美,而是用“潑墨”去烘染它氣象恢宏的色彩美,以色繪春,秀逸迷人,頗見匠心。“綠侵江”,兼用擬人、誇張手法,狀柳色之豐盈、濃重、蒼翠欲滴。楊柳執意要分綠與巴江,讓江水與它同美,一起來裝點春天。一個“侵”字寫活了楊柳,賦予它動感和情感,可謂以一字而盡傳精神。

  楊柳不僅“風流可愛”,而且濃蔭清涼,可以為夏日的人們消暑除熱。於是詩人聯想到,巴江柳應該“好向金鑾”,“移陰綺窗”,去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辭采的富麗,襯托出希望的美好。《南史》記載,劉悛之為益州刺史,曾獻蜀柳數株,齊武帝把它們種在太昌雲和殿前,玩賞不罩,甚為鍾愛。詩的後兩句化用這個典故,但其用世之意更為明顯。

  這首詩一、二句詠物寫實,作者傾筆於柳色,流露出不盡喜愛之情;可柳生巴江,不得地利,徒有其色,難遇知音,惋惜之意見於言外。三、四句由柳色想到柳蔭,暢言巴江柳的輝煌前程,借歷史典故,抒自我心志。但柳蔭終未移入綺窗,有才難被大用,惋惜之意又深一層。由此可見,這“可惜”二字,實為全詩之主眼。而無限“惜柳”之情,正是詩人自傷沉淪、自嘆失意的心靈寫照。

  李商隱這首詠物詩,不離不即,既切合於江柳,又在詠柳中表現自己的情思。全詩借柳寫入,以虛襯實,景中含情,意在言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