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劉禹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劉禹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古籍,是指未採用現代印刷技術印製的書籍。圖書在古代稱作典籍,也叫文獻,兼有文書、檔案、書籍三重意義。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劉禹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唐代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翛然是玉京。

  譯文

  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個天宇人世。

  暑氣已退,天空明淨;而秋色澄明,萬物清麗。

  滿天繁星的光彩都讓給月色佔了先,連金風玉露都透發出耀人的光芒。

  經常變換的是人間,而月亮依然是恆久的!

  註釋

  寰瀛(huán yíng):天下;全世界。晉崔梲《晉朝饗樂章·三舉酒》:“朝野無事,寰瀛大康。”

  九霄:中國的一種傳統說法,即天有九霄,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晉葛洪《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表示天空的最高處,比喻極高或極遠的地方。

  秋澄:謂秋日天空清澈明亮。

  晶英:耀人的光芒。

  翛(xiāo)然:無拘無束貌;超脫貌。《莊子·大宗師》:“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成玄英疏:“翛然,無系貌也。”

  玉京:原指天外仙境,這裡指月亮。

  簡析

  這首詞題為玩月,主要描繪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賞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時寫出了富於哲理性的內涵。

  首二句描寫中秋的'月光如水一般一次就浣洗了整個塵世,手法形象。頷聯兩句點出了酷暑初退涼秋即至,九霄清淨,萬景澄明,一派開闊之象。頸聯中的“讓”字可謂神來之筆,點出明月的光彩遠非星辰可比,使星辰甘心相讓。尾聯由天上想到人間,對比之中似寓感慨。人間塵世變遷往復不斷,然而天上玉京依然是這般閒適從容。“玉京”在這裡代指明月,詩人全詩氣象萬千,將玩月之情洗煉而出,飄飄然毫無俗塵氣,讀來令人神往。

  這首詞雖是“玩月”,但讀來卻覺滿卷月華,天上人間,心搖神蕩,足可見詞人運思的匠心。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晚年生活

  大和元年,劉禹錫任東都尚書。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寫了《再遊玄都觀絕句》,表現了屢遭打擊而始終不屈的意志。以後歷官蘇州、汝州、同州刺史。從開成元年(836年)開始,改任太子賓客、秘書監分司東都的閒職。

  會昌元年(841年),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劉禹錫晚年到洛陽,與朋友白居易、裴度、韋莊等交遊賦詩,唱和對吟,生活閒適,和白居易留有《劉白唱和集》、《劉白吳洛寄和卷》,與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對吟唱和佳作。此後,他歷任集賢殿學士、禮部郎中、蘇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後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會昌二年(842年)病卒於洛陽,享年七十一歲。死後被追贈為戶部尚書,葬在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

  賞析:

  這首詩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韻,每一韻又是一個自然段落。第一段寫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寫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襯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暢想,寫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髮自然;最後一段從暢想中曳回,寫日出月落,更就"絕景良時"抒情感,略出桃源別後,難再重遊一意。全詩景物隨時而變,情調隨景而移,有起伏跌宕之感。

  這首詩表面上可以歸入遊仙詩,把中秋之夜寫得如夢如幻。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一句已經成為中秋時節人們常用的佳句。至於其他欣賞者怎麼理解,可以說百人百解。有聯絡劉禹錫仕宦失意,解釋後半部分是以仙宮比喻朝廷,盼望早日迴歸;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釋為用“寒露墜”代指人生禍福無常,說這是劉禹錫對人生的感慨之作。也許這種種理解,正好體現了“詩豪”作品多彩的藝術魅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