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少年遊·朝雲漠漠散輕絲》原文及譯文

周邦彥《少年遊·朝雲漠漠散輕絲》原文及譯文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文言文吧?現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還記得以前背過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周邦彥《少年遊·朝雲漠漠散輕絲》原文及譯文,歡迎大家分享。

  朝雲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而今麗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當時,小橋衝雨,幽恨兩人知。

  【註釋】

  漠漠:迷濛廣遠的樣子。輕絲:細雨。

  柳泣花啼:細雨綿綿不斷,雨水流下柳花,猶如哭泣落淚。

  九街泥重:街巷泥濘不堪。九街:九陌、九衢,指京師街巷。

  燕飛遲:燕子羽翼被雨水打溼了,飛行艱難。

  金屋:華麗的屋子?衝雨:冒雨。

  幽恨:藏在心底的愁怨。

  【譯文】

  一個狹窄的小樓上,漠漠朝雲,輕輕細雨,雖然是春天,但春意並不濃。他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相會。雲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連燕子都因為拖著一身溼毛,飛得十分吃力。兩人在如此悽風冷雨的艱難情況下相會,又因為某種緣故不得不分離。小樓連線著閣樓,那是兩人約會的處所。但是兩人都是冒著春雨,踏著滿街泥濘相別離的,他們抱恨而別。門外的花柳如泣如啼,雙飛的燕子艱難的飛行。

  現在風和日麗,金屋藏嬌;桃花在春風中明豔美麗,搖曳多姿,他們現在在這美好的春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再像以前那樣經歷悽風苦雨。回憶起來,那時的小橋衝雨,反倒有別一番滋味。眼前這無憂的無慮生活在一起反倒不如當時那種緊張、悽苦、抱恨而別、彼此相思的情景來的.意味深長。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公元1093年(元祐八年)周邦彥流寓荊州時。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周邦彥被調出京城,貶為廬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然後流寓荊州約三年。公元1093年(元祐八年)春天,又被任命為溧水(今屬江蘇)知縣。這幾年是周邦彥思想與創作的重要轉折期。

  文學賞析

  這首令詞運用現代短篇小說才有的打破時空觀念的倒敘和插敘手法,穿插騰挪地向人們訴說自己昔日在汴京的一段愛情經歷。所反映的內容十分普通,寫法上卻有些獨特。

  上片所寫純然是追憶以前的戀愛故事,表達內心緊張、悽苦又彼此思念的情感。

  “朝雲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這是當時的活動環境:在一個逼仄的小樓上,漠漠朝雲,輕輕細雨,雖然是在春天,但春天的景色並不濃豔,他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相會。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三句說雲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連燕子都因為拖著一身溼毛,飛得十分吃力。這是門外所見景色。“泣”與“啼”,使客觀物景染上主觀情感色彩,“遲”,也是一種主觀設想。門外所見這般景色,對門內主人公之會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兩人在如此難堪的情況下會晤,又因為某種緣故,不得不分離。

  下片透過描寫兩人無憂無慮的生活,表達詞人對過去生活的懷念。

  “而今麗日明金屋由。”“而今”二字轉說當前,說他們現在已正式同居:金屋藏嬌。“麗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這十個字,既正面說現在的故事,謂風和日麗,桃花明豔,他們在這樣一個美好的環境中生活在一起;同時,這十個字,又兼作比較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聯想以前,並進行一番比較。

  “不似當時”,這是比較的結果,指出眼前無憂無慮在一起反倒不如當時那種緊張、悽苦、懷恨而別、彼此相思的情景來得意味深長。

  “小樓衝雨,幽恨兩人知。”“小樓”應接“樓閣”,那是兩人會晤的處所,“雨”照應上片的“泣”、“啼”、“重”、“遲”,點明當時,兩人就是衝著春雨,踏著滿街泥濘相別離的,而且點明,因為懷恨而別,在他們眼中,門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雙飛的燕子也才那麼艱難地飛行。

  周邦彥的詞作描寫,彷彿山水畫中的人物:一頂箬笠底下兩撇鬍子,就算一個漁翁;在藝術的想象力上未受訓練的,是看不出所以然的。這是周邦彥藝術創造的成功之處。

  名家點評

  賙濟《宋四家詞選》:“此亦本色佳制也。本色至此,便足,再過一分,便入山谷惡道矣。”

  作者簡介

  作者周邦彥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疏散,但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