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海棠花妖詩原文及賞析
賞海棠花妖詩原文及賞析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為底開?
應是北堂增壽考,一陽旋復佔先梅。
註釋
(1)隤:通“頹”。
(2)底:何。
(3)北堂:母親的代稱,已見於小說前面薛寶釵給林黛玉的詩。壽考,長壽,“考”是老的意思。
(4)一陽旋復:冬至陰極陽回。佔先梅,說海棠比梅花搶先了一步開。
賞析
《紅樓夢》八十回以後為續補文字,非曹雪芹所作。《賞海棠花妖詩》出自第九十四回,共有三首。這首《賞海棠花妖詩·海棠何事忽摧隤》就是其中之一,為賈寶玉所作。小說中,怡紅院裡的海棠本來枯萎了幾棵,忽然冬日開花,賈赦、賈政說是花妖作怪,賈母說是喜兆,命人備酒賞花。賈寶玉等人“彼此都要討老太太的喜歡”,就做了詩。
八十回之前,曹雪芹讓海棠在晴雯死時枯萎了,這象徵著大觀園女兒的命運。這裡,續書者讓海棠花也像氣候的“陰極陽回”那樣能夠死而復生,這也是一種象徵,它與原本該“一敗塗地”的`賈府後來衰而復興一樣,都反映了續書者的創作思想與堅持“按跡循蹤”的曹雪芹是不同的。續書者在小說中寧可“失真”,也要頑強地表現自己維護傳統制度和這個大家庭利益的主觀願望。
賈母說:“我不大懂詩,聽去倒是蘭兒的好,環兒做的不好。”這是因為她喜歡聽吉利話。其實三首詩都做得很蹩腳。別人還可以,連賈寶玉也寫得如此笨拙,毫無詩意,這與小說前面的描寫是不符合的。而且,這個“古今不肖無雙”的傳統叛逆者,在這裡卻成了一個善於說好話、能迎合長輩心理的孝子,這種轉變也很驚人。
高鶚
高鶚(1758年—約1815年),字雲士,號秋甫,別號蘭墅、行一、紅樓外史。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出版史、傳播史上首個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兩位主要編輯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清代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遼寧鐵嶺人,自署鐵嶺高鶚、奉天高鶚,其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高鶚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舉,乾隆六十年(1795年)進士及第,歷官內閣中書、漢軍中書、內閣典籍、內閣侍讀、江南道監察御史、刑科給事中等職。有《月小山房遺稿》《硯香詞·簏存草》等作品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