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懷三首》原文及翻譯賞析
《遣悲懷三首》原文及翻譯賞析
《遣悲懷三首》是唐代詩人元稹的組詩作品。這三首詩重在傷悼作者已故的原配妻子韋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遣悲懷三首》原文及翻譯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遣悲懷三首》原文及翻譯賞析1
遣悲懷三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當年咱倆開玩笑講著身後的事;
今日都成沉痛的回憶每每飄來。
你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捨快完;
只有針線活計還儲存不忍開啟。
我仍念舊情更加憐愛你的婢僕;
也曾因夢見你併為你送去錢財。
我誠知死別之恨世間人人都有;
但咱們貧賤夫妻事事更覺悲哀。
註解
1、施:施捨與人。
2、行看盡:眼看不多了。行:快要。
3、憐婢僕:伸足“舊情”。
賞析:
作者:佚名
這首詩主要寫妻子死後的“百事哀”。詩人寫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幾件事。人已仙逝,而遺物猶在。為了避免見物思人,便將妻子穿過的衣裳施捨出去;將妻子做過的針線活仍然原封不動地儲存起來,不忍開啟。詩人想用這種消極的辦法封存起對往事的記憶,而這種做法本身恰好證明他無法擺脫對妻子的思念。還有,每當看到妻子身邊的婢僕,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對婢僕也平添一種哀憐的感情。白天事事觸景傷情,夜晚夢魂飛越冥界相尋。夢中送錢,似乎荒唐,卻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輩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貴中的丈夫不忘舊日恩愛,除了“營奠復營齋”以外,已經不能為妻子做些什麼了。於是積想成夢,出現送錢給妻子的夢境。末兩句,從“誠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說,落到“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別,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對於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一旦永訣,是更為悲哀的。末句從上一句泛說推進一層,著力寫出自身喪偶不同於一般的悲痛感情。
《遣悲懷三首》原文及翻譯賞析2
遣悲懷三首
【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三】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古詩簡介
《遣悲懷三首》是唐代詩人元稹懷念原配妻子韋叢的作品。此三詩重在傷悼,作者取“報恩”為切入點,先回顧與韋叢婚後的艱苦生活,以明“貧賤夫妻”間深厚的感情,從而引出對妻子的愧疚之情,再托出報答之意而反覆詠歎之。作者著意強調的`是人類生命過程中一種常見的悲劇性——願望與可能之間的時空錯位。這組詩以淺近通俗的語言,娓娓動人的描繪,成為元稹悼亡詩中最為世人所傳誦的三首。
翻譯/譯文
【其一】
她如謝公最偏愛的小女兒,嫁給我這貧士百事不順心。
見我無衣衫到處翻箱倒櫃,求她買酒就拔下頭上金釵。
野蔬豆葉充飢她吃得甘美,靠古槐落葉當柴也無怨言。
今天我的俸錢已超過十萬,只能為你辦祭品燒些紙財。
【其二】
往昔開玩笑說死後的安排,今天都一一擺到我面前來。
施捨衣裳早已沒剩下幾件;只留下針線盒我不忍開啟。
想起舊日情意更憐惜婢僕,也曾因夢見你而贈送錢財。
我知道這種遺恨人人都有,患難夫妻永訣後更感悲哀。
【其三】
閒坐為你悲傷自己也悲傷,就是活百年又有多少時光。
鄧攸沒兒子時人感嘆天命,潘岳悼亡妻用詞頗費思量。
夫婦同穴的夙願多麼渺茫,來世再結夫妻尤其難設想。
只有以此長夜不眠的思念,來報答你一生的愁苦奔忙。
註釋
⑴謝公東晉宰相謝安,他最偏愛侄女謝道韞。
⑵黔婁:戰國時齊國的貧士。此自喻。言韋叢以名門閨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麼事都不順遂。
⑶藎篋:竹或草編的箱子。
⑷泥:軟纏,央求。
⑸藿:豆葉,嫩時可食。
⑹奠:祭奠,設酒食而祭。
⑺戲言:開玩笑的話。身後意:關於死後的設想。
⑻行看盡:眼看快要完了。
⑼憐:憐愛,痛惜。
⑽誠知:確實知道。
⑾鄧攸:西晉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晉書·鄧攸傳》載:永嘉末年戰亂中,他舍子保侄,後終無子。
⑿潘岳:西晉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詩》三首。這兩句寫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傷自己無妻無子的命運。
⒀窅冥:深暗的樣子。
賞析/鑑賞
第一首追憶妻子生前的艱苦處境和夫妻情愛,並抒寫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東晉宰相謝安最寵愛的侄女謝道韞借指韋氏,以戰國時齊國的貧士黔婁自喻,其中含有對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順遂,這是對韋氏婚後七年間艱苦生活的簡括,用以領起中間四句。“泥”,軟纏。“長藿”,長長的豆葉。中間這四句是說:看到我沒有可替換的衣服,就翻箱倒櫃去搜尋;我身邊沒錢,死乞活賴地纏她買酒,她就拔下頭上金釵去換錢。平常家裡只能用豆葉之類的野菜充飢,她卻吃得很香甜;沒有柴燒,她便靠老槐樹飄落的枯葉以作薪炊。這幾句用筆乾淨,既寫出了婚後“百事乖”的艱難處境,又能傳神寫照,活畫出賢妻的形象。這四個敘述句,句句浸透著詩人對妻子的讚歎與懷念的深情。末兩句,彷彿詩人從出神的追憶狀態中突然驚覺,發出無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雖然享受厚俸,卻再也不能與愛妻一道共享榮華富貴,只能用祭奠與延請僧道超度亡靈的辦法來寄託自己的情思。“復”,寫出這類悼念活動的頻繁。這兩句,出語雖然平和,內心深處卻是極其悽苦的。
第二首與第一首結尾處的悲悽情調相銜接。主要寫妻子死後的“百事哀”。詩人寫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幾件事。人已仙逝,而遺物猶在。為了避免見物思人,便將妻子穿過的衣裳施捨出去;將妻子做過的針線活仍然原封不動地儲存起來,不忍開啟。詩人想用這種消極的辦法封存起對往事的記憶,而這種做法本身恰好證明他無法擺脫對妻子的思念。還有,每當看到妻子身邊的婢僕,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對婢僕也平添一種哀憐的感情。白天事事觸景傷情,夜晚夢魂飛越冥界相尋。夢中送錢,似乎荒唐,卻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輩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貴中的丈夫不忘舊日恩愛,除了“營奠復營齋”以外,已經不能為妻子做些什麼了。於是積想成夢,出現送錢給妻子的夢境。末兩句,從“誠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說,落到“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別,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對於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一旦永訣,是更為悲哀的。末句從上一句泛說推進一層,著力寫出自身喪偶不同於一般的悲痛感情。
第三首首句“閒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啟下。以“悲君”總括上兩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壽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沒有多長時間。詩中引用了鄧攸、潘岳兩個典故。鄧攸心地如此善良,卻終身無子,這就是命運的安排。潘岳《悼亡詩》寫得再好,對於死者來說,也沒有什麼意義,等於白費筆墨。詩人以鄧攸、潘岳自喻,故作達觀無謂之詞,卻透露出無子、喪妻的深沉悲哀。接著從絕望中轉出希望來,寄希望於死後夫婦同葬和來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靜思量:這僅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幻想,更是難以指望的,因而更為絕望:死者已矣,過去的一切永遠無法補償了!詩情愈轉愈悲,不能自已,最後逼出一個無可奈何的辦法:“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詩人彷彿在對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跡:我將永遠永遠地想著你,要以終夜“開眼”來報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纏綿,哀痛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