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賞析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賞析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賞析1
古詩原文
道字嬌訛苦未成。未應春閣夢多情。朝來何事綠鬟傾。
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鶯。困人天氣近清明。
譯文翻譯
睡夢中柔聲細語吐字不清,
莫非是情郎來到她的夢中?
假如不是跟他夢中歡會呀,
為何見她早起時髮髻斜傾?
鞦韆上她象燕子身體輕盈,
紅窗內她睡得甜不聞鶯聲。
那使人睏意濃濃的天氣呀,
已不知不覺地快要到清明。
註釋解釋
“道字”二句:意謂少女說話時咬字不準,還不應在閨房中做多情的春夢。
朝來句:謂低頭沉思不知何故。
趁燕:追上飛燕。這句寫盪鞦韆。
睡重不聞鶯:睡得很濃連鶯啼聲也聽不見。清賀裳《皺水軒詞籤》評以二句雲:“蘇子瞻有銅琵鐵板之機,然其《浣溪沙·春閨》曰:‘彩索身輕長趁燕,戲窗睡重不聞鶯。’如此風調,令十七八女郎歌之,豈在‘曉風殘月’之下?”
因人天氣:指使人睏倦的暮春天氣。
詩文賞析
這首詞體現了作者對婉約詞的一個極好的開拓與創新。詞中以含蓄蘊藉、輕鬆幽默的語言,描寫一位富裕家庭懷春少女的天真活潑形象。整首詞新穎工巧,清綺細緻,雅麗自然,表現人物形象不僅能曲盡其形,且能曲盡其神,曲盡其理,顯示出非凡的藝術功力。
上片寫少女朝慵初起的嬌態。首句寫少女夢囈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現少女懷春時特有的羞澀心理。接下來二句語含諧趣,故設疑雲:如此嬌小憨稚的姑娘是不會被那些兒女情事牽扯的吧,那為什麼早晨遲遲不起雲鬟半偏呢?以上幾句將少女的春情寫得若有若無,巧妙地表現了情竇初開的少女的心理特點。
詞的下片透過少女盪鞦韆和晝眠這兩個生活側面的描寫,寫她貪玩好睡的憨態。姑娘白天鞦韆上飛來蕩去,輕捷靈巧的身子有如春燕。可是,晚上躺下來以後,她就一覺睡到紅日當窗,鶯啼戶外,仍是深眠不醒。少女白晝酣眠,是為排遣煩憂,作者卻說是因為快要到清明瞭,正是困人的季節。
這首詞傳神地描寫了少女春天的慵睏意態,寫出了少女懷春時玫瑰色的夢境。寫作上,它撮筆生新,不落陳套,始終圍繞少女春日貪睡這一側面,用饒有情致的筆調加以渲染,使一位懷春少女的神思躍然紙上,呼之欲出。詞以上下問答的形式寫出,這種結構造成了一種意深筆曲的效果,而無一眼見底的單調淺薄之感。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賞析2
《洛陽女兒行》
作者:王維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餘。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簷向。
羅幃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ぁ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薰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沙。
【原文註釋】:
1、才可:恰好。
2、九華帳:鮮豔的花羅帳。
3、季倫:晉石崇字季倫,家甚富豪。
4、九微:《漢武內傳》記有九光九微之燈;
5、花ぃ褐傅窕ǖ牧環形窗格。
6、曾無:從無;
7、理:溫習。
8、趙李家: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婕妤李平兩家。這裡泛指貴戚之家。
【翻譯譯文】:
洛陽城裡有個少女,和我對門而居;
顏容十分俏麗,年紀正是十五有餘。
迎親時,夫婿乘騎的是玉勒青驄馬;
侍女端來的金盤,盛著膾好的鯉魚。
畫閣朱樓庭院臺榭,座座相對相望;
桃紅柳綠垂向屋簷,隨風擺動飄揚。
她打扮好了,被送上絲綢香木車子;
精美寶扇遮日,迎歸鮮豔的九華帳。
丈夫年紀青青有權有勢,富貴輕狂;
意氣驕奢,大大超過了富豪石季倫。
自己憐愛嬌妻,親自教她練習歌舞;
把稀世罕有的珊瑚送人,毫不可惜。
徹夜歡娛,春窗拂曉才滅九微燈火;
燈花片片飄落,掉在雕花環形窗格。
嬉戲之後,她從無溫習曲子的功夫;
梳妝好了,只坐在香爐邊燻透衣裳。
洛陽城中認識的人,盡是富貴豪華;
日夜往來的,都是趙李般大戶人家。
西施潔淨美麗,誰去憐愛這樣姑娘;
貧賤的時候,只好在若耶溪頭浣紗。
【賞析鑑賞】:
寫洛陽貴婦生活的富麗豪貴,夫婿行為的驕奢放蕩,揭示了高層社會的驕奢淫逸。
詩開頭八句是敘洛陽女出身驕貴和衣食住行的豪富奢侈。狂夫八句是敘洛陽女丈夫行為之驕奢放蕩和作為玩物的貴婦的嬌媚無聊。城中四句是寫她們的交住盡是貴戚。並以西施出身寒微作為反襯,發抒作者的感慨。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賞析3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山行:在山裡行走。寒山:指深秋時節的山。
石徑:石徑,石頭小路。白雲生處:指山林的深處,白雲生出的地方。
坐:因為、由於。紅於:於紅,比……紅。
譯文:
深秋的傍晚,上得山來,眼前一條石頭小路,盤旋屈曲地向山林深處蜿蜒伸展,再刪林中升起白雲的地方,隱約可見有居住的人家。在山路旁大片的楓林,景色撩人,不僅停車觀賞,那經歷了秋霜的楓葉,比春天裡的鮮花還要鮮豔。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詩人,時稱“小杜”。他的作品多為譏評時事之作,其詩風格豪爽清麗,獨樹一幟。其寫景小詩,清新生動雋永。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山行途中所見,全篇畫意與詩情相互生髮,隨著詩人悠然自得的行跡展開,信筆寫來,尤以最後一句意味無窮,表達了詩人奮發向上的精神,極富感染力。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中小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林深處。“遠”字寫出了山路的悠長。
“白雲生處有人家”,炊煙,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升起如雲炊煙的地方,有幾戶人家的居所掩映的白雲之下,山林之中。這裡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斜長屈曲悠遠的山間小路,和那幾戶人家應該有關吧?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絡在一起了。
“停車坐愛楓林晚”是寫詩人的行為變化,走著走著,詩人停下來了,因為什麼?因為那些“紅於二月花”“霜葉”,那楓葉經過秋霜的洗禮之後,特別的鮮豔火紅,連二月的鮮花也比不上。那山路,那白雲、那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而這楓林晚景卻令他驚喜到停下來觀賞,顧不得驅車趕路,足見其美的程度。
“霜葉紅於二月花”在補充說明詩人停車的原因的同時,也把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鮮明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了。深秋的楓林原本就鮮紅耀眼,此時在夕陽餘暉的照耀下,就更顯得晶瑩剔透,紅豔如霞,丹陽滿山,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豔麗。
這首小詩不僅僅即興詠景,也是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託,就如這深秋裡的楓樹,愈是經過風霜的洗禮,就越顯得紅豔,因而能給人以鼓舞與啟迪。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賞析4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敗,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佳人”並非寫實,只是一種寄託,可能是詩人自己的身影。雖時世艱難,多遭不幸,仍不願入染濁流。
1、合昏:即夜合花。
2、修竹:長竹,與詩中“翠袖”相映。
譯文
有一個美豔絕代的佳人,
隱居在僻靜的深山野谷。
她說:“我是良家的女子,
零落漂泊才與草木依附。
想當年長安喪亂的時候,
兄弟遭到了殘酷的殺戮。
官高顯赫又有什麼用呢?
不得收養我這至親骨肉。
世情本來就是厭惡衰落,
萬事象隨風抖動的蠟燭。
沒想到夫婿是個輕薄兒,
又娶了美顏如玉的新婦。
合歡花朝舒昏合有時節,
鴛鴦鳥雌雄交頸不獨宿。
朝朝暮暮只與新人調笑,
那管我這個舊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
出山的泉水就要渾濁濁。
變賣首飾的侍女剛回來,
牽拉蘿藤修補著破茅屋。
摘來野花不愛插頭打扮,
採來的柏子滿滿一大掬。
天氣寒冷美人衣衫單薄,
夕陽下她倚著長長青竹。
賞析
這首詩是寫一個在戰亂時被遺棄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時,在安史戰亂中,原來官居高位的兄弟慘遭殺戮,丈夫見她孃家敗落,就遺棄了她,於是她在社會上流落無依。然而,她沒有被不幸壓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嚥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與草木為鄰,立志守節,宛若山泉。這種貧賤不移,貞節自守的精神,實在值得謳歌。
全詩文筆委婉,纏綿悱惻,繪聲如泣如訴,繪影楚楚動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深寓生活哲理。
: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陽。一生坎坷。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被後世詩家尊為“詩聖”。有《杜工部集》。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賞析5
詠紅梅花得“梅”字原文: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豔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出自《紅樓夢》第五十回。)
詠紅梅花得“梅”字註釋
(1)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
(2)“逞豔”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豔,先迎著醉眼開放。
(3)凍臉:因花開於冰雪中,顏色又紅,所以這樣比喻。借意於蘇軾《定風波·詠紅梅》詞:“自憐冰臉不宜時。”痕,淚痕。以血淚說紅。
(4)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說“酸”。待到時節過後,雖無怨恨,花亦化為烏有,所以說“成灰”。借意於李商隱《無題》詩:“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5)“誤吞”句:說梅花原本是白的,因誤吞神奇的丹藥而換了骨骼,變成紅花。“丹藥”的“丹”雙關義就是紅。范成大《梅譜》:“世傳吳下紅梅詩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絕唱,有‘紫府與丹來換骨,春風吹酒上凝脂’之句。”
(6)“偷下”句:說紅梅原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脫去舊形,幻為梅花。傳說瑤池種植仙桃,《西遊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7)“江北”二句:意思是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說的,非實指。當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詠紅梅花得“梅”字賞析
隨著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鬥智逞能。小說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裡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結習,客觀上反映了當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
從人物描繪上說,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句作詩不應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庵聯句除薛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雲。眾人接著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藉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透過詩句來暗示的。李紋姊妺是李紈的寡嬸的女兒,從詩中淚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語來看,可能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達喪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輕狂之態,可見其自恃節操,性格上頗有與李紈相似之處,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環境教養所造成的。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賞析6
湖上微風入檻涼⑵,翻翻菱荇滿回塘⑶。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鳥帶波飛夕陽⑷。
蘆葉有聲疑霧雨⑸,浪花無際似瀟湘⑹。
飄然篷艇東歸客⑺,盡日相看憶楚鄉⑻。
注
⑴南湖:即今浙江紹興的鑑湖。
⑵檻(jiàn):欄杆,此處似指湖邊臺榭上的欄杆,亦泛指臺榭。按:劉學鍇先生據末句“篷艇”二字斷言此“檻”指上下四方加板的船。“檻”字確實有指船之意,但所指多為大型船隻,又與“篷艇”不符。不過,對此字的理解並不影響全篇,讀者可自辨之。
⑶菱荇(xìng):二者結為可食用的水生植物。
⑷飛夕陽:即“夕陽飛”的倒裝,意謂在夕陽下飛。
⑸霧雨:濛濛細雨。
⑹瀟湘:今湖南湘江與瀟水的並稱。
⑺篷艇:即篷船。
⑻楚鄉:指飛卿在吳地(吳被楚滅,故又稱楚地)太湖附近的舊鄉。
句析
蘆葉有聲疑霧雨,浪花無際似瀟湘。
這兩句是說,風吹蘆葉颯颯作響,疑是天在下雨;浪花無邊無際,很像洞庭湖的景色。“疑”、“似”二字有傳神之妙,以虛托實,更見南湖景色之美。詩句於平淡之中見新奇。
賞析
《南湖》是唐朝時期的一首七言律詩,作者是溫庭筠。前三聯從觸覺、視覺、聽覺角度寫舟中所見南湖清新幽美的景色,自然引起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野船”的“野”字用得好,像是刻意凝練過才下筆的,其中透著一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意蘊,而飛卿之所以客居他鄉,不正是被俗事所擾麼?飛卿筆下多次出現類似這般適於隱逸的景物,可見他對野趣是頗有眷戀的。“疑霧雨”的“疑”字用得亦傳神,濛濛如霧靄之雨仍嫌太大,故用“疑”字更進一步的將雨“細”化,細到只能聞聲,不能辨形的程度。古代文學中,常有將動詞用作形容詞的,然而若使讀者可以明顯感覺到詞性的轉變,則雕鑿之跡顯矣,實非上品。而觀飛卿此“疑”字的用法,詞性未變,但卻有形容詞之效,極妙。
前三聯均寫舟中所見南湖景色。而“湖上微風”四字實為所有景物特徵之根由。舉凡“入檻涼”之觸覺感受,“翻翻菱荇”、“野船著岸”、“水鳥帶波”、“浪花無際”之視覺覺感受,“蘆葉有聲”之聽覺覓感受,均緣“湖上微波”而生。而“浪花無際”一句又暗遞到尾聯“憶楚鄉”。蓋(發語詞,無意)因詩人之舊鄉即在煙波浩渺之太湖濱,故見此“浪花無際”之南湖遂自然引起對“楚鄉”之思憶。“東歸客”指自己。……此詩風格清麗流美,寫景如畫,“水鳥”句、“蘆葉”句尤為出色。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賞析7
紅窗月·燕歸花謝原文: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是一般風景,兩樣心情。猶記碧桃影裡、誓三生。
烏絲闌紙嬌紅篆,歷歷春星。道休孤密約,鑑取深盟。語罷一絲香露、溼銀屏。
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註釋
譯文
花兒凋謝,燕子歸來,遵循節令又過了清明。風景是一樣的,但心裡卻是兩樣的愁情,都在思念著對方。好像還記得那次在迴廊裡相逢,我們互相發誓要相愛三生,永不分離。我們在絲絹上寫就的鮮紅的篆文,好像那天上的星星一樣清晰可見。說道不辜負你我的密約,這絲絹上的深盟即可為憑。說罷已是深夜,一絲清淡的露珠溼了銀色的屏風。
註釋
①因循:本為道家語,意謂順應自然。此處則含有不得不順應自然之義。
②三生:佛家語,謂前生、今生、來生。
③烏絲二句:意謂在絲絹上寫就鮮紅的篆文,好像那天上清晰的明星一般。烏絲闌紙,指書寫作畫用的絲絹。參見《菩薩蠻》(烏絲畫作迴文紙)注①。 嬌紅,鮮豔的紅色。 歷歷,清晰貌。《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春星,星斗。
④道休孤二句:意謂說道不要辜負你我的密約,這絹絲上的深盟即可為憑。孤,辜負、對不住之義。唐賈島《喜雍陶至》:“且莫孤此興,勿論窮與通。” 鑑取,察知了解。 取,助詞,表示動作之進行。深盟,指男女對天發誓,永結同心的盟約。
⑤銀屏:鑲有銀飾的屏風。
紅窗月·燕歸花謝賞析
這首詞寫離情,大約是寫給某一戀人的。上片寫此時情景,點出本題,即風景如舊而人卻分飛,不無傷離之哀嘆。下片憶舊,追憶當時相親相戀的往事。詞取今昔對比之法。起而意在筆先,結則意留言外,確為佳構。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賞析8
洞仙歌 蘇軾 北宋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註釋】:
①孟昶:五代蜀後主,知音律,善填詞。宋師伐蜀,兵敗而降。
②花蕊夫人:孟昶的貴妃,姓徐,別號花蕊夫人。
③金波:月光。
④玉繩:星名。
⑤不道:不知不覺。
【譯文】:
肌骨像冰玉般瑩潔、溫潤。本自清涼無汗。晚風來,水殿裡絲絲暗各瀰漫。繡簾撩開 ,明月一點,偷窺著佳人,佳人尚未寢眠,倚在枕邊金釵橫墮鬢髮亂。牽著白淨的玉手,起來漫步在寂靜的庭院,時而可見稀疏的流星渡過銀河岸。試問夜色如何?三更已過,月波淡淡,玉繩星隨著北斗低旋。屈指掐算,秋風何時送寒,又不知不覺,流水年華在暗中偷偷轉換。
【賞析】:
本詞是作者為補足後蜀主孟昶夏夜納涼詞所作。只知開頭兩句,便錢憑想象而寫成如此情韻俱美的絕妙好詞,實詞家之聖手,文事之神工。本詞雖宮中軼事,亦寓暗傷流年之感。詞上片記人物、環境之清涼,人物則“冰肌玉骨‘,具不同凡的神仙資質,環境則水殿、清風、暗香、月光,如置身月殿瑤臺的清虛之境,無一毫塵俗氣。”繡簾開“幾句繪閨房情景宛如見,“一點明月窺人”句,“一點”與“窺”字靈動廳妙,為本詞增添許多情致。下片描寫蜀主孟昶和花蕊夫人留連月下納涼所見以及因納涼而邏輯性秋風,因思秋風而感嘆。全詞為花蕊夫人攝一寫真,摹景傳情,借幽美之月夜境象烘托美人之押韻,抒情蘊理,昇華為人生哲理之感慨,既嗾逸又深婉。末尾兩句,系之以深慨,似代言,又似自語。人們就在溫情脈脈中,在渴盼中,度過了許多流年。夏熱則盼秋,冬寒而盼春,對自然節令如此,對人生際遇不也如此嗎?人們常常是在現實缺陷中追求想象中的未來的美好境界。待理想實現後發現還有缺陷,永無止息,不停追求,而流光不待,人們便在追求中走完了人生旅途。這又是何等深邃的人生哲理的思考!這首詞與題序當是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賞析9
柳宗元 唐
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
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
瀟灑出人世,低昂多異容。
嘗聞色空喻,造物誰為工。
留連秋月晏,迢遞來山鍾。
【註釋】:
①芙蓉:這裡指木芙蓉。一種落葉灌木,莖高丈許,秋冬間開花,有紅、白、黃等色。芙蓉亭:觀賞芙蓉花的亭子。
②俯朱檻:俯倚著紅色的欄杆。
③溽(rù):溼潤。
④色空:“色即是空”的省悟,出自《多心經》。佛教謂有形的萬物為色,並認為萬物為因緣所生,本非實有,故謂“色即是空”。
⑤留連:意即留戀。秋月晏:秋天的時光已經不多了。晏:晚,晚秋之意。
⑥迢遞(tiáo dì)遠處。
【譯文】:
新亭俯倚紅色的欄杆,四周開滿了美麗的芙蓉。
晨風把清香吹送遠處,溼潤的彩花沾滿露珠。
鮮花瀟灑地開在人世,高低俯仰有無數的姿容。
我曾聽過色、空的比喻,造物界到底是誰在巧奪天工?
留連這深秋的月光,斷斷續續傳來山寺的晚鐘。
【賞析】:
全詩分三層,以鮮豔美麗的芙蓉著墨,“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新亭裡修建著紅色的欄杆,四周開滿了芙蓉鮮花。“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早晨的清風吹送了遠香,寒冷的露水沾溼了鮮豔的色彩。前四句全是寫景,像一副顏色絢麗、動靜相間的水彩畫。第二層“瀟灑出人世,低昂多異容”,繼續描寫芙蓉花。花朵瀟灑地開放,呈現不同的姿態與容貌。芙蓉花盛開時,花朵綴滿枝頭,或白或紅或黃,千姿百態,賞心悅目。特別令人驚奇的是,早晨開的白花,下午因為光合作用側變成紅色。“嘗聞色空喻,造物誰為工?”筆鋒一轉,由花自然聯想佛學中色、空的比喻,不知造物界到底是誰在巧奪天工,創造出芙蓉花這樣美麗的景物呢?佛教謂有形的萬物為色,並認為萬物為因緣所生,本非實有,故謂“色即是空”。詩中的“色”一語雙關,既指芙蓉花的顏色,又泛指世間事物。結句為第三層:“留連秋月晏,迢遞來山鍾。”從早到晚,留連芙蓉亭的美景,久久不願離去。秋月中,詩人靜聽斷斷續續地傳來山寺的鐘聲,嚮往佛學禪境的思想不言而喻。禪院中有如此美好的景物,佛經中更是詩人精神寄託的理想之地。詩熔風景詩、詠物詩、山水詩為一爐,情景交融,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賞析10
減字木蘭花·去年今夜原文: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樹下。此夜江邊。月暗長堤柳暗船。
故人何處。帶我離愁江外去。來歲花前。又是今年憶去年。
減字木蘭花·去年今夜譯文及註釋
譯文
記得去年的今夜,我們在月明花嬌的萬樹叢中舉杯歡飲,一同進入醉鄉。而今年今夜,只有我一個停立江邊,心情無比惆帳。月色朦朧,長堤昏昏暗暗,岸上垂柳搖曳的陰影遮住了停靠江邊的小船。
遠遊的故人你現在何處?請江月把我的離愁帶往江外我那好友居住的地方。預想來年百花吐豔的時節,我還會像今年這樣,更加深情地追憶去年呢!
註釋
1、月暗:昏暗,不明亮。
2、江外:指長江以南地區。因從中原看出來,江南地帶地處長江以外。故稱“江外”,亦作“江表”。
3、來歲:來年,下一年。
減字木蘭花·去年今夜賞析
這是一首傷離別、懷友人的小令。全詞利用心理上的時空感,借時同、地易、人殊的特點來抒發別情。去年今夜,今年今夜,明年今夜,是貫串全詞的時間線索和抒情機杼。
先從今年今夜回憶去年今夜。作者和他的朋友對酒、敘舊、吟詩、縱談天下大事,一同醉倒在明月朗照的花樹下。“同醉月明花樹下”,表明他們志同道合,親密無間,又都是那樣的豪放不羈。這是他們能建立深厚友誼的基礎,也正是他無比懷念的原因。
次寫今年今夜。這個朋友走了,作者來到送別的江邊悵望,長堤上柳枝繁蔭,遮住了月光,遮蔽了那停泊在堤畔的遠行萬里之船。“月暗長堤柳暗船”,睹物傷情,景是人非。“故人何處?”他,我的朋友,如今在哪裡?他把我的離愁帶到了江天之外,帶到了他的身邊。“故人何處”兩句,寫出了作者的離愁和深情,進一步表明了他們之間的深厚友誼。
再寫明年今夜。明年的今夜,再來到月下花前,作者又將回憶今年今夜對朋友的思念。“又是今年憶去年”,這將是一個迴圈不已的情景,它將會延續到見面為止的`。
同一時間的反覆,不同情景的再現,引起復雜的心理反映和感情的波動,構成了全詞的抒情特色。呂本中很有學問,學者都尊稱他東萊先生。他的詩深受江西詩派的影響,束縛了他的發展,而詞卻通俗、清新、上口,寫得輕靈自然,很有特色。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賞析11
《遣悲懷三首·其三》原文
唐代:元稹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閒坐無事為你悲傷為我感嘆,人生短暫百年時間又多長呢!
鄧攸沒有後代是命運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鳴。
即使能合葬也無法傾訴衷情,來世結緣是多麼虛幻的企望。
只能睜著雙眼整夜把你思念,報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雙眉。
註釋
鄧攸:西晉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晉書·鄧攸傳》載:永嘉末年戰亂中,他舍子保侄,後終無子。
潘岳:西晉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詩》三首。這兩句寫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傷自己無妻無子的命運。
窅冥:深暗的樣子。
賞析
首句“閒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啟下。以“悲君”總括上兩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壽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沒有多長時間。詩中引用了鄧攸、潘岳兩個典故。鄧攸心地如此善良,卻終身無子,這就是命運的安排。潘岳《悼亡詩》寫得再好,對於死者來說,也沒有什麼意義,等於白費筆墨。詩人以鄧攸、潘岳自喻,故作達觀無謂之詞,卻透露出無子、喪妻的深沉悲哀。接著從絕望中轉出希望來,寄希望於死後夫婦同葬和來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靜思量:這僅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幻想,更是難以指望的,因而更為絕望:死者已矣,過去的一切永遠無法補償了!詩情愈轉愈悲,不能自已,最後逼出一個無可奈何的辦法:“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詩人彷彿在對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跡:我將永遠永遠地想著你,要以終夜“開眼”來報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纏綿,哀痛欲絕。
《遣悲懷三首》,一個“悲”字,貫穿始終。悲痛之情如同長風推浪,滾滾向前,逐首推進。前兩首悲對方,從生前寫到身後;末一首悲自己,從現在寫到將來。全篇都用“暱暱兒女語”的親暱調子吟唱,字字出於肺腑。作者善於將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無的意思,用極其質樸感人的語言來表現。在取材上,作者善於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幾件小事來寫,事情雖小,但都曾深深觸動過他的感情。敘事敘得實,寫情寫得真,寫出了作者的至情至性,因而成為古今悼亡詩中的佳作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賞析12
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
此句出自清代詩人納蘭性德的《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原文: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
齧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譯文及註釋
譯文騎一匹駿馬,馳過長堤,步步催馬,鞭影橫飛,我要看盡這春色的美。駿馬飛奔,馬鞍兩邊垂障上的輕塵騰飛。路旁女子含情脈脈,目光炯炯有神,好比吳地佳麗的眼渡。
我遊遍全城,騎馬歸來,帶回一縷春的芬芳。是誰主持了一場櫻桃宴會,要來慶賀新科進士們。東風徐徐,蠟燭被吹得跳躍起來,弄得它“淚流滿面”。去年的燕巢中鑽進了新來的燕子,一切似乎如此春風得意。
註釋1、生查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
2、鞭影:馬鞭的影子。
3、鄣:同“障”。阻塞,阻隔。鄣泥:即馬韉。垂於馬腹兩側,用於遮擋泥土的東西。
4、嫩水:指春水。吳姬:指吳地的美女。
5、齧(niè)膝:良馬名。
6、櫻桃宴:科舉時代慶賀新進士及第的宴席。始於唐僖宗時期。後來也指文人雅會。
7、舊壘:舊時的堡壘、營壘。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賞析
上闋中寫春色正濃,在這個時候橫鞭策馬,還有佳人含情的目光,一雙“嫩水吳姬眼”把女子的美貌描繪得生動形象。“鞭影”、“綠障”、“春堤”、“菱絲”、“嫩水”,各種充滿了動感、孕育著生命力的事物重合,將詞人激動的心情,舒暢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2] 。
下闕承接寫至“歸”。“歸”為“齧膝帶香歸”,踏盡繁花,享受了眾人豔羨的目光,即使歸來,依舊滿身餘香。而為了迎接歸來,又有人備好了“櫻桃宴”,觥籌交錯,均是慶賀之詞,燭光閃爍,天色已晚,流年似水,這場宴會不知舉辦過多少次了,但今年卻是輪到“新燕”。“蠟淚”本多為悲涼之意象,但在此,一個“惱”字卻將紅燭也寫得俏皮了起來,紅燭不再是孤獨垂淚,顧影自憐,卻似怨惱東風不該,更為人性化,與“東風”恰似一對冤家。最後一句以“新”“舊”對比,暗喻光陰流逝,“舊壘”住進“新燕”,雖有感慨,卻依舊積極明媚,因為今年的詞人,正是入眠的新燕,也正是如此迴圈往復,世界才得以生生不息[1] 。
《生查子》作為納蘭前期的代表作之一,可以從中看到年少的他意氣風發,與往後納蘭厭倦官場後的繾綣之詞有很大的差異,也正是這種差異,才可以看得出一個人的成長曆程。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賞析13
別老母原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別老母譯文及註釋
譯文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髮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乾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悽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註釋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門簾,出門。
②河梁:橋,替代送別地。
③枯(kū):乾涸。
④慘慘:幽暗無光。
⑤柴門:樹枝編的門,替代貧苦人家。
別老母賞析
詩的第一句“搴帷拜母河梁去”,即掀開門簾,告訴老母,兒就要起程動身了。但因為是遊幕謀生,(遊幕是指舊時知識分子離開本鄉到外地尋求教學或投向官府求職)這種告別是無一定目的的,所以只能說河梁去。一方面是老母難離,另一方面因生活所迫又不得不離,這種既難捨又無奈情景,暗示了作者極為痛苦的心情。詩的第二句“白髮愁看淚眼枯”在即將告別老母外出的時候,作者沒有直抒胸臆,表達對老母難分難捨的情感,而是著筆於老母此時的情狀:白髮蒼蒼,愁容滿面,悽切悲涼,欲哭無淚。還容得著說嗎?一切傷心,都隱藏在老母的這張面孔之中,離不得捨不得,卻不得不離,不得不捨。這種情感的磨難,真令人寸腸欲斷,撕肝裂肺。至此,誰能不為之動容呢?
詩的第三句“慘慘柴門風雪夜”,轉入了告別老母的時空環境,作者用“柴門”“風雪夜”兩個最簡單的詞兒,極其概括典型地告訴人們,在那種環境下,一個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人的悽楚難熬。作者在另外的地方也有過貧窮潦倒的描述,如“全家都在秋風裡,九月衣裳未剪裁”,如果說那還只是一種對貧愁的感嘆,那末“柴門”“風雪夜”則是此時此地,此情此景了。風雪因柴門而更為肆虐,柴門因風雪而更為難忍,此時向老母告別,除了“慘慘”還有什麼可說呢?最後,作者集愧疚,自責,痛恨於一身,發出了“此時有子不如無”的感慨。
這種感慨是極為凝重的,它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愛母之心,戀母之情,而變成了對那個時代的正義控訴,對所有無依,無靠,無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對天下不孝子女的嚴厲譴責,這是由個人情感到整體理念的昇華,它從生育學角度告誡世人,養子無用,不如不養。因此,《別老母》詩,比起那些愛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成為愛母作品中不朽的絕唱。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賞析14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⑤。
誰言寸草⑥心,報得三春暉⑦!
註釋:
①遊子:出門遠遊的人。
②吟:吟誦。
③臨:將要。
④意恐:擔心。
⑤歸:回來,回家。
⑥寸草:小草,這裡代指子女。
⑦三春暉:指慈母一之恩。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舊稱農曆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暉,陽光,此處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作者簡介:
孟郊(751—814),字東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與韓愈並稱“韓孟”。其詩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風格。現存詩歌五百多首,代表作有《遊子吟》《烈女操》。
譯文:
慈愛的母親手中的針線,離家遠行人身上的衣服。遠行時密密地縫啊縫,心中擔憂兒子遲遲不歸。誰說小草的心意,能報答得了春天的光輝!
賞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人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整首詩沒有藻繪雕飾,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見濃郁醇美。
遊子最思念的是慈母,所以詩人一開頭就把“慈母”和“遊子”並提,構成對偶,寫出了母子之間的骨肉親情——“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兩句,寫慈母密密縫衣,把筆墨集中在慈母身上。臨行,母親一針一線地縫著,針針線線是這樣細密,她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製得更為結實。其實,老人的內心何嘗不是盼望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裡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濃濃的母愛從這普通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絃,催人淚下,喚一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寸草心”指草中一抽一出的嫩芽,在陽光的照耀下成長,正像遊子從小在慈母的撫養下成長。“三春暉”指春天的陽光,宜於萬物生長,用來比喻母愛。“寸草心”的渺小與“三春暉”的偉大,構成對比,也構成映襯,襯出遊子感念慈母的強烈心情。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離別前的溫馨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譯文及賞析15
孫光憲--《風流子》
茅舍槿籬溪曲,雞犬自南自北。菰葉長,水葓開,門外春波漲綠。聽織,聲促,軋軋鳴梭穿屋。
註釋
⑴槿(jǐn)籬:密植槿樹作為籬笆。溪曲:小溪彎曲處。
⑵菰(gū)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我國南方淺水中。春天生新芽,嫩莖名茭白,可作蔬菜。秋天結實如米葉菰米,可煮食。
⑶水葓(hóng):即葒草。生於路旁和水邊溼地,喜陽、溫暖和溼潤,耐瘠薄,不擇土壤,在溼地裡野生。
譯文
在一條小溪拐彎的地方,有一所周圍圍著槿樹籬笆的茅舍。雞鳴狗吠之聲,時斷時續,從草房的南邊和北邊傳來。水邊的茭白的葉子已經長大,茭白也可以採來做成美味的菜了。那葒草,葉呈紅色,也已開放。門外池塘裡盪漾著碧波。雖然,在茅舍外,看不見那忙於織布的農家婦女,但她那“軋軋鳴梭”的急促的織布聲,卻從房屋裡傳到外邊來。
賞析
孫光憲生長在五代的後唐和北宋初期。他很勤學,博通經史。這首《風流子》,在他的八十多首詞中,是別具一格的。它描寫了田園、村舍的風光,生活氣息很濃。詞中描繪的是一幅安詳的水鄉農家圖,連雞犬都在安詳地來回覓食,猶如從容不迫的散步,但作者更看出這安詳中不息的生機,在葉上,在花上,在門外流水,門裡人家。那軋軋織布聲卻是他驀然聽到的,就從他駐足留戀的流水家傳出。於是他知道,在這安詳中忙碌,有急而“促”的勞作。
這是一首較早地描寫水鄉農舍風光的詞。作者以白描手法,描繪出一幅典型的具有水鄉特色的農舍圖,令人讀來有一種清新爽快之感。從“門外春波漲綠”中的“春波”二字可以看出,詞中所寫的應是春天裡田園、村舍的大好風光。春水綠波,曲溪澄碧在槿籬茅舍中傳出了織布的聲音。這首小詞內容豐富,凡水鄉農傢俱有代表性的東西,皆寫入詞中,有景有聲,雖無一字描寫人物,但從井然有序的庭院景物及織機聲,可以想見男耕女織的勤勞情況及水鄉農事繁忙的景象。全詞樸實無華,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達了作者愛慕水鄉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