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謙,字仲謙,邢州沙河人》原文及譯文

《張文謙,字仲謙,邢州沙河人》原文及譯文

  張文謙,字仲謙,邢州沙河人。幼聰敏,善記誦,與太保劉秉忠同學。世祖居潛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薦文謙可用。歲丁未,召見,應對稱旨,命掌王府書記,日見信任。邢州當要衝,初分二千戶為勳臣食邑,歲遣人監領,皆不知撫治,徵求百出,民弗堪命。或訴於王府。文謙與秉忠言於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為甚。盍擇人往治之,責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則天下均受賜矣。”於是乃選近侍脫兀脫、尚書劉隸、侍郎李簡往。三人至邢協心為治洗滌蠹敝革去貪暴流亡復歸不期月戶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謙發之。

  歲辛亥,憲宗即位。文謙與秉忠數以時務所當先者言於世祖,悉施行之。世祖徵大理,國主高祥拒命,殺信使遁去。世祖怒,將屠其城。文謙與秉忠、姚樞諫曰:“殺使拒命者高祥爾,非民之罪,請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賴以全活。己未,世祖帥師伐宋,文謙與秉忠言:“王者之師,有征無戰,當一視同仁,不可嗜殺。”世祖曰:“期與卿等守此言。”既入宋境,分命諸將毋妄殺,毋焚人室廬,所獲生口悉縱之。

  中統元年,世祖即位,立中書省,首命王文統為平章政事,文謙為左丞。建立綱紀,講明利病,以安國便民為務。詔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而文統素忌謙,謨(謀劃)謀之際屢相可否,積不能平,文謙遽求出,詔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撫司事。臨發,語文統曰:“民困日久,況當大旱,不量減稅賦,何以慰來蘇之望?”文統曰:“上新即位,國家經費止仰稅賦,苟復減損,何以供給?”文謙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俟時和歲豐,取之未晚也。”於是蠲(juān免除)常賦什之四,商酒稅什之二。文謙蚤從劉秉忠,洞究術數;晚交許衡,尤粹於義理之學。為人剛明簡重,幾所陳於上前,莫非堯、舜仁義之道。數忤權幸,而是非得喪,一不以經意。家惟藏書數萬卷。尤以引薦人材為己任,時論益以是多之。

  1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召見,應對稱旨 稱:符合

  B.命掌王府書記,日見信任 見:看見

  C.悉施行之 悉:全、都

  D.時論益以是多之 多:稱讚、重視

  11.全都能體現張文謙以堯舜仁義之道勸諫皇上的一項是 ()

  ①歲丁未,召見,應對稱旨。②今民生困弊,莫邢為甚。盍擇人往治之。③殺使拒命者高祥爾,非民之罪,請宥之。④分命諸將毋妄殺,毋焚人室廬,所獲生口悉縱之。⑤王者之師,有征無戰,當一視同仁,不可嗜殺。⑥民困日久,況當大旱,不量減稅賦,何以慰來蘇之望?

  A.①②⑥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下列語句句讀的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三人至/邢協心/為治洗/滌蠹敝/革去貪/暴流亡/復歸/不期月/戶增十倍。

  B.三人至/邢協心/為治洗滌蠹敝/革去貪暴/流亡復歸/不期月/戶增十倍。

  C. 三人至邢/協心為治洗/滌蠹敝/革去貪/暴流亡/復歸/不期月/戶增十倍。

  D.三人至邢/協心為治/洗滌蠹敝/革去貪暴/流亡復歸/不期月/戶增十倍。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2分)

  (1)盍擇人往治之,責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則天下均受賜矣。

  (2)既入宋境,分命諸將毋妄殺,毋焚人室廬,所獲生口悉縱之。

  (3)數忤權幸,而是非得喪,一不以經意。

  參考答案

  10.B(見,表被動)

  11.C (①是他受到世祖的賞識④寫世祖聽從勸諫後的做法,⑥是對王文統說的話)

  12.D

  13.(1) 為什麼不選派人去治理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夠效法邢州,那麼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賜了。

  (2) 進入南宋境內以後,忽必烈分別命令各將領不要胡亂殺人,不要燒人房屋,所獲得的俘虜全都放掉。

  (3)屢次觸犯權臣和寵臣,但自己的進退得失,全不放在心上。

  【文言文參考譯文】

  張文謙,字仲謙,是邢州沙河人。他幼年聰明,才思敏捷,記憶力強,和太保劉秉忠是同學。忽必烈(還沒有成為元世祖)住在潛邸(皇儲未正名時居住的宅第,取“潛龍勿用”意)的時候,受封邢州的土地,劉秉忠推薦張文謙,說他可以被任用。丁未年,忽必烈召見張文謙,張應答很合忽必烈的心意,於是忽必烈命令他做王府的書記官,一天天地被重用。邢州處於要道,剛開始忽必烈把這裡的二千戶百姓分給功勳之臣做食邑,每年派人去監督徵收糧食錢財,這些人都不知道安撫、治理老百姓,各種各樣的徵收名目繁多,百姓不能忍受這樣的政令。有人向王府訴苦。文謙和秉忠對忽必烈說:“現在百姓生活困頓,沒有哪處比邢州更厲害的了。為什麼不選派人去治理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夠效法邢州,那麼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賜了。”在此情況下忽必烈就挑選身邊的侍臣脫兀脫、尚書劉肅和侍郎李簡一起去。三個人到了邢州,同心協力地治理,清除壞官,革滅豪強,流亡在外的'百姓又都回來了,不到一個月,人口增加了十倍。因為這件事忽必烈更加看重儒生,任用他們當官,這都是從張文謙開始的。

  辛亥年,憲宗即位。文謙和秉忠屢次把當時應該放在首位的事務說給忽必烈聽,忽必烈都一一照做。忽必烈征討大理國,國主高祥違抗命令,殺了忽必烈的信使逃亡而去。忽必烈大怒,將要屠殺城中百姓。文謙和秉忠、姚樞進諫說:“殺了使者違抗命令的是高祥啊,這不是百姓的罪過,請您原諒他們。”在這樣的情況下大理的百姓靠他們的話全部存活下來。己未年,忽必烈帶領軍隊攻打南宋,文謙和秉忠說:“大王的軍隊,重在征討,不在戰鬥,對南宋百姓應該一樣用仁義對待,不能濫殺無辜。”忽必烈說:“希望大家一起遵守這樣的諾言。”進入南宋境內以後,忽必烈分別命令各將領不要胡亂殺人,不要燒人房屋,所獲得的俘虜全都放掉。

  中統元年,忽必烈即位為元世祖,設立中書省,首先任命王文統為平章政事,張文謙為左丞相。張文謙幫助元世祖建立朝綱,講解利害,把安撫國家、方便人民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元世祖的命令一出,天下就有太平的希望。但是王文統向來嫉妒賢能,朝中謀劃商議的時候,屢次否定對方的意見,王積怨不能平息。(文統為人忌刻,初立中書時,張文謙為左丞。文謙素以安國利民自負,故凡講論建明,輒相可否,文統積不能平,思有以陷之,文謙竟以本職行大名等路宣撫司事而去。《王文統列傳》)張文謙急切請求出朝做官,世祖命令他憑左丞的身份做大名等行政區域的宣撫司事。臨走的時候,張文謙對王文統說:“百姓睏乏的日子很久了,況且又逢著大旱,不減免稅賦,怎麼能夠撫慰百姓,從疾苦中獲得重生的希望呢?”文統說:“皇上剛登上皇位,國家的費用只依仗稅賦,如果再減免,憑什麼供給皇上的用度呢?”張文謙說:“百姓富足了,皇上怎能不富足呢!等到時節和順,年成豐足,再照常徵收也不晚。”於是免除了通常賦稅的十分之四,酒稅的十分之二。

  文謙早年跟從劉秉忠,深入地研究方術和算學;晚年和許衡交往,尤其精通儒家的義理。為人剛直明理,簡樸持重,凡是向皇上陳述勸諫的,總是堯舜仁義之道。屢次觸犯權臣和寵臣,但自己的進退得失,全不放在心上。家裡只有藏書幾萬卷。尤其是把引薦賢良人才作為自己的責任,因而受到當時輿論的稱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