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忠字懋貞金溪人原文譯文及賞析
吳世忠字懋貞金溪人原文譯文及賞析
吳世忠,字懋貞,金溪人。弘治三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兩畿及山東、河南、浙江民飢,有詔振恤所司俟勘覆。世忠極言其弊,因條上興水利、復常平①二事,多施行。已,請恤建文朝殉難諸臣②,乞賜爵諡,崇廟食,且錄其子孫,復其族屬,為忠義勸。章下禮官,寢不行。尚書王恕被訐求去,上疏請留之。
大同總兵官神英、副總兵趙昶等,因馬市令家人以違禁綵繒易馬,番人因闌入私易鐵器。既出塞,復潛兵掠蔚州,陷馬營,轉剽中東二路。英等擁兵不救.鎮守中官孫振又不以實甲。十一年,事發,世忠往勘。上疏備陳大同邊備廢弛、士卒困苦之狀。因極言英等貪利畏敵。蕩無法度。英落職·振召還,昶及參將李嶼等俱逮問。
寇犯延綏、大同,世忠言:“國初設七十二衛,軍士不下百萬。近軍政日壞,精卒不能得一二萬人。此兵足憂也。太倉之儲,本以備軍。近支費日廣,移用日多。倘興師十萬,犒賜無所取給。此食足憂也。正統己巳之變尚有石亨、楊洪,邇所用趙昶、劉淮之屬,先後皆敗。今王璽、馬異又以失事告。此將帥足憂也。國家多事,大臣有以鎮之。邇者忠正多斥,貪庸獲存。既鮮匡濟之才,又昧去就之節,安能懾強敵壯國勢乎?國勢乎?此任人足憂也。政多舛乖,民日諮怨。京軍敝力役,京民苦催科,畿甸覬恩尤切。顧使不樂其生至此,臨難誰與死守?此民心足憂也。天變屢徵,火患頻發。雲南地震壓萬餘家·大同馬災踣二千匹。此天意足憂也。”
正德四年閏九月,召為光祿少卿,旋改尚寶司卿。其年冬,與通政叢蘭等出理邊屯,世忠往薊州。明年奏言:“佔種盜賣,積弊已久。若一一究問,恐人情不安,請量為處分。’’從之。劉瑾敗,言官劾其嘗請清核屯田,助瑾為虐。世忠故方鯁,朝議寬之,得免。再遷大理少卿。八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冠在河套,逐之失利,乃引疾歸。
(選自《明史·列傳第七十二》有刪改)
注:①常平:官方糧倉。②建文朝殉難諸臣:建文四年,朱棣奪位,改號永久·建文朝部分遺臣自殺殉難。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有詔振恤,所司俟勘覆俟:等待
B.復其族屬,為忠義勸勸:勸說
C.番人因闌人私易鐵器易:交換
D.鎮守中官孫振又不以實聞聞:報告
6.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現吳世忠為他人著想的一組是(3分)
①請恤建文朝殉難諸臣,乞賜爵諡,崇廟食
②上疏備陳大同邊備廢弛、士卒困苦之狀
③極言英等貪利畏敵,蕩無法度
④雲南地震壓萬餘家,大同馬災踣二千匹
⑤明年奏言:“佔種盜賣,積弊已久。若一一究問,恐人情不安,請量為處分。”
⑥劉瑾敗,言官劾其嘗請清核屯田,助瑾為虐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①②⑤D.②⑤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兩畿及山東、河南、浙江發生饑荒時,吳世忠主張興修水利、恢復官倉,以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些措施大多得到施行。
B.吳世忠將神英等官員擁兵不救蔚州的實情上奏皇帝,皇帝認為神英等人貪圖私利畏懼敵人,放縱自我無視法令制度,將他們一一逮捕。
C.吳世忠認為當朝在“兵、食、將帥、任人、民心”等方面都存有憂患,而且天象變化,災難頻發,實在令人擔心。
D.吳世忠為官多有建樹,雖因劉瑾事件遭彈劾,但因一向正直被朝廷寬免。後在河套之戰中失利,於是託病歸鄉。
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尚書王恕被訐求去,上疏請留之。(3分)
(2)邇者忠正多斥,貪庸獲存。(3分)
(3)既鮮匡濟之才,又昧去就之節,安能懾強敵壯國勢乎?(4分)
參考答案
5.B(勸:勸勉,鼓勵)
6.C(③不是直接表現,④為了說明“天意足憂”,⑥為下句“得免”襯筆)
7.B(參見第二段最後兩句,吳世忠上奏極言神英等人貪圖私利畏懼敵人,放縱自我無視法令制度,皇帝讓他們各得其“罰”)
8.(1)尚書王恕被人攻擊[彈劾]請求辭職,(吳世忠)上書請求(皇帝)挽留他。(3分,“訐”、 “去”、“請”各1分)
(2)近來忠心正直的人多被斥退[排擠],貪婪平庸的人卻得以留用。(3分,“邇”、“斥”、“貪 庸”各1分)
(3)既缺少匡時濟世的人才,又不明白取捨人才的標準,怎麼能夠震懾強敵壯大國勢呢?(4 分,“鮮”、“昧”、“去就”、“安……乎”各1分)
附參考譯文:
吳世忠,字懋貞,金溪人。弘治三年進士。授官兵科給事中。兩京地區及山東、河南、浙江百姓饑荒,皇帝下詔賑濟撫卹,有關部門等候勘查核實。吳世忠極言其弊,於是條列上奏興修水利、恢復官倉二事,多被施行。不久,請求撫卹建文朝殉難眾臣,請求賜爵位諡號,立廟祭祀以示尊崇,並且錄用他們的子孫,恢復他們的族屬,以鼓勵忠義。奏章下發禮官,被停止不施行。尚書王恕被彈劾請求辭職,吳世忠上書請求挽留他。
大同總兵官神英、副總兵趙昶等,透過馬市令家人用違禁綵繒換馬,番人因此混入境內私換鐵器。已經出塞,又秘密派軍隊搶掠蔚州,攻陷馬營,轉而剽掠中東二路。神英等掌握軍隊不救援,鎮守中官孫振又不按實際情況上報。十一年,事情被揭發,吳世忠前往審查。上疏詳細陳述大同邊備廢弛,士卒困苦的情況。於是極言神英等人貪利畏敵,完全沒有法度。神英被削職,孫振被召回,趙昶及參將李嶼等都被逮捕審問。
敵寇侵犯延綏、大同,吳世忠說:“開國之初設七十二衛,軍士不下一百萬。近來軍政日益敗壞,精兵不到一二萬人。如此之軍隊值得憂慮,太倉的儲備,本來是準備軍需的。近來支出費用日益增加,挪用日益增多。倘若發兵十萬,犒勞賞賜無處取以供給。如此之糧食值得憂慮。正統己巳之變時還有石亨、楊洪,近來所任用的趙昶、劉淮之輩,先後都戰敗。現在王璽、馬異又因戰鬥失敗被控告。如此之將帥值得憂慮。國家多事,有賴大臣鎮撫。近來忠心正直的人多被斥退,貪婪平庸的`人卻得以留用。既少有匡時濟世之才,又不明白取捨人才的標準,怎麼能夠威懾強敵壯大國勢呢?如此任人值得憂慮。政事多錯亂,百姓日益嗟嘆怨恨。京城的軍隊疲憊於工程勞役,京城人民苦於催收賦稅,京城郊區希望得到皇恩更加急切。然而使他們生活得如此的不快樂,臨難時誰來死守?如此之民心值得憂慮。天變多次應驗,火患頻繁發生。雲南地震壓壞萬餘人家,大同馬災倒斃二千匹。如此天意值得憂慮。”
正德四年閏九月,召為光祿少卿,不久改任尚寶司卿。這年冬,與通政叢蘭等出京治理邊防屯軍,吳世忠前往薊州。第二年上奏說:“佔地耕種盜賣,積下的弊端已久。如果一一追究查問,恐怕人心不安,請酌情處置。”皇上依從了他的建議。劉瑾事敗,諫官彈劾吳世忠曾請求清核屯田,幫助劉瑾幹壞事。吳世忠本來方正耿直,朝廷討論寬恕他,得以免除罪罰。再次晉升太理少卿。八年,提升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敵寇在河套,吳世忠追擊失利,於是稱病辭職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