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侍郎李林甫原文及譯文賞析

吏部侍郎李林甫原文及譯文賞析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數,深結宦官及妃嬪家,伺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常稱旨,上悅之。時武惠妃寵幸傾後宮,生壽王清,諸子莫得為比,太子漸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於惠妃,願盡力保護壽王;惠妃德之,陰為內助,由是擢黃門侍郎。

  初,上欲以李林甫為相,問於中書令張九齡,九齡對曰:“宰相系國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異日為廟社之憂。”上不從。時九齡方以文學為上所重,林甫雖恨,猶曲意事之。是時,上在位歲久,漸肆奢欲,怠於政事。而九齡遇事無細大皆力爭;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傷之。……於是上罷九齡政事,以林甫兼中書令。

  上即位以來,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紱、杜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各其所長也。九齡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無復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視聽,明召諸諫官謂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烏用多言?諸君不見立仗馬乎?食三品料,一鳴輒斥去。悔之何及?”補闕杜璡嘗上書言事,明日,黜為下邽令。自是諫爭路絕矣。

  李林甫謹守格式,百官遷除,各有常度。雖奇才異行,不免終老常調;其以巧諂邪險自進者,則超騰不次,自有他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窺其際。好以甘言人,而陰中傷之,不露辭色。凡為上所厚者,始則親結之,及位勢稍逼,輒以計去之。雖老奸巨猾,無能逃於其術者。(取材於《通鑑紀事本末·卷三十一》)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惠妃德之 感激

  B.每奏對,常稱旨 符合

  C.各有常度 制度

  D.百官遷除 貶官

  5.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直接寫李林甫為人陰險、玩弄權術的一組( )(3分)

  ①深結宦官及妃嬪家

  ②林甫乃因宦官言於惠妃,願盡力保護壽王

  ③林甫雖恨,猶曲意事之

  ④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烏用多言

  ⑤百官遷除,各有常度

  ⑥雖老奸巨猾,無能逃於其術者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6.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李林甫特意收買宦官和後宮嬪妃,刺探、揣測皇帝的心思,是為了自己能夠“奏對稱旨”,無所顧忌地行奸作佞。

  B.為了儘快樹立自己的個人權威,李林甫明目張膽地恐嚇諫臣,使其緘口,企圖在朝中形成萬馬齊喑的局面。

  C.張九齡雖然以文學為玄宗所重,而且也看出了李林甫的險惡,但由於皇帝昏聵失察,終究不免為李林甫所陷害。

  D.在李林甫的掌控下,朝中的.許多才俊被束縛在難以發揮才智的職位上,而善於搞歪門邪道的人卻能得到重用提拔。

  7.翻譯下例句子(10分)

  (1)時九齡方以文學為上所重,林甫雖恨,猶曲意事之。(5分)

  (2)凡為上所厚者,始則親結之,及位勢稍逼,輒以計去之。(5分)

  參考答案

  4.D(任命官職)

  5. A(⑤寫李林甫在官員隊伍管理工作中安於常規,埋沒人才,不是“為人陰險,玩弄權術”。⑥從側面表現李林甫玩弄權術的程度,不是“直接寫”。其他項,均符合題幹要求)

  6. B(根據文意,“蔽塞人主視聽”,使皇上耳目不聰,以便把持朝政,才是李林甫這樣做的真正目的。)

  7.翻譯下例句子

  (1)當時張九齡正憑藉文學才能被皇上器重,李林甫雖然怨恨他,仍然違心地奉承他。(被動1分,雖,雖然,1分,曲意,違心,1分,大意2分)

  (2)凡受到(被)玄宗(皇上)優待的人,李林甫開始時總是(就)親近結交他,等他的地位權勢稍微接近自己時,就千方百計地(用計)除掉他。(厚,優待、厚待,1分,逼,接近、靠近,1分,去,除掉,1分,大意2分)

  附:文言文譯文:

  吏部侍郎李林甫奸滑狡詐,與宦官以及後宮中的嬪妃交往甚密,讓他們暗中伺察玄宗的行動,掌握了他的一舉一動,因此每次上朝奏事,常符合玄宗的意圖,深受玄宗的喜愛。當時武惠妃在後宮的嬪妃中最受玄宗的寵愛,生了壽王李清,各位皇子不能和他相比,太子也漸漸被皇上疏遠了。李林甫於是託宦官告訴武惠妃說,自己願意盡力保護壽王。武惠妃聽後十分感激他,就暗中為助,因此李林甫被升為黃門侍郎。

  先前,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為宰相,向中書令張九齡徵求意見,張九齡回答說:“宰相關係到國家的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為宰相,恐怕以後要成為國家的禍患。”玄宗不聽。當時張九齡因為有文學才能,正受到玄宗的器重,李林甫雖然怨恨他,但仍然違心奉承他。這時玄宗做皇帝已有多年,生活逐漸奢侈腐化,懶於處理政事。而張九齡遇到事情,不論大小(覺得有不對之處)都要與玄宗爭論。李林甫卻善於窺伺玄宗的意圖,日夜想著如何陷害中傷張九齡。……於是玄宗罷張九齡政事。任命李林甫兼任中書令。

  玄宗即皇帝位以來,所任用的宰相中,姚崇善於溝通各方面的關係,宋璟執法嚴厲,張嘉貞重視吏治,張說善於寫文章,李元紱與杜暹能夠節儉治國,韓休與張九齡個性直率,這些人都有所長。張九齡因罪被罷相之後,朝廷中的百官從此都明哲保身,沒有人再敢於直言。

  李林甫想要堵塞住玄宗的視聽,就把諫官們召來明確地告訴他們說:“現在有賢明的君主在上,群臣順從皇帝都顧不過來,哪裡還用得著再多說什麼?你們難道沒有看見那些立在正殿下面用於儀仗佇列的馬匹嗎?雖然吃的是三品等級的糧料,但如果要嘶鳴叫喚,就要被剔除出去,到那時後悔怎麼來得及?”補闕杜璡曾經向玄宗上書談論政事,第二天就被貶為下邽縣令。從此玄宗的諫爭之路斷絕了。

  李林甫嚴格地遵守各種規則,對於百官的升遷與任命,李林甫都按照固定的制度辦事,雖然有的人有特殊的才能,也不免老死於難以發揮才智的職位上,而那些善於阿諛奉承搞歪門邪道的鑽營者,卻能夠從其他門路得到打破常規的重用提拔。李林甫的城府極深,人們難以摸透他的心思。他善於當面奉承,而暗中陷害,從來不露聲色。凡受到玄宗優待的人,開始時李林甫總是親近結交他,等他的地位權勢稍微接近自己時,就千方百計地除掉他。就算是那些老奸巨滑的官吏,也逃不脫他的手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