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詠柳》原文譯文的賞析
賀知章《詠柳》原文譯文的賞析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學過許多的古詩吧,那麼你知道哪些經典的古詩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收集整理了賀知章《詠柳》原文譯文的賞析,希望大家喜歡!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作者簡介]
賀知章(公元 約659─約744),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是盛唐時期有名的詩人。他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合稱“吳中四士”。他的寫景詩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們都是“飲中八仙”之一。
賀知章流傳下來的詩不多,收錄於《全唐詩》中的只有二十首。其中七首是祭神樂章,三首是應制詩(即按皇帝的要求寫的詩),但僅僅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稱唐詩精品,一直被人們傳頌著。他的《詠柳》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寫柳的精品,特別是“二月春風似剪刀”一句已成千古名句;他的《回鄉偶書二首》,感情真實自然,語言樸實無華,發自心底,感人肺腑。特別是其中第一首:“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此詩每一個從小學過唐詩的人都能背誦,而其深情厚意卻非人人都能完全體味得到。
公元695年,賀知章進士及第,後來官至秘書監。在大約公元706年前後,他與包括張若虛、包融在內的一批江南來京的文人相好,以“文詞俊秀,名聞上京”。
天寶元年(公元742)時,李白與道士吳筠一起在剡中隱居。吳筠奉皇上詔書進京,李白也因吳筠舉薦而一同前往,後來被授予“翰林供奉”。其間他們拜訪了賀知章。李白把自己寫的一些詩文給賀知章看。讀了李白的《烏棲曲》(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含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賀知章讚道,“此詩可以泣鬼神矣”。讀了李白的名篇《蜀道難》後,賀知章禁不住揚起眉毛對李白說道:“公非人世人,豈非太白星精耶!”讀過了李白的詩文後,賀知章感嘆地說道,“子,謫仙人也。”(你是從天上貶謫下來的神仙啊。)
賀知章是修道的人,修的是“真”,不能說假話。而且他當時官居高位,詩文也很有名,他不至於、也用不著對一個初出茅廬的李白如此誇獎甚至讚歎。從後來人們對李白及其詩歌的研究所得結論來看,賀知章確實是一個具有“超感”能力的非凡的人。因此他和李白一見如故、成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而從李白這邊來說,知音難得,能夠在自己成名之前,一眼就看出自己超群出眾詩才的人中,賀知章還是第一個。
他和李白都極其喜歡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大詩人杜甫的著名詩篇《飲中八仙歌》中第一個就說的是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說他喝醉以後騎在馬上前俯後仰的,就象坐在船上一樣。醉眼昏花地掉到井裡頭,他乾脆就在井底睡著了。常人哪怕喝得爛醉如泥,冷水一噴也就醒過來了,他喝醉了落到井裡也醒不過來,所以夠得上頭號“酒仙”。這杜甫也真會說話,難怪後來名氣很大。
賀知章沒有留下足夠多的詩文,讓人知道他修煉的細節。但從他留下的七首祭神樂章可以看得出來,他不但是個虔誠而嚴肅的修煉者,而且對修煉理論的鑽研也是很深入的。而他最終棄官歸隱並且正式成為道士,則是他多年修煉、道心精堅的明證。
賀知章在86歲時得了一場大病,躺在床上已經完全不醒人事了。但後來死裡逃生,又回過來了,並且上表奏明皇上,請求恩准他回鄉當道士。唐明皇准許了他的請求,並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贈出來作為道觀,還特地賜名“千秋”。又下詔在京城東門設立帳幕,讓百官為之餞行。這還不算,唐明皇又親自寫詩為他送行。詩的序言中說:“天寶二年,太子賓客賀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之遊。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賦詩贈行。”唐明皇在詩中寫道:“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大概是意猶未盡,又寫了第二首:“筵開百壺餞,詔許二疏歸。仙記題金(竹錄),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
在那個時代,一個人看淡紅塵、轉而入道是一件極平常的事。但象賀知章這樣由皇帝親自出面召集百官為之餞行,並且還寫詩相贈、以壯行色,就很不一般了。實際上,這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千古奇觀。
賀知章回鄉後的情況史載不詳,甚至他什麼時候去世也不知道。其實,他去沒去世也沒有人知道。聽說一個人在某時某地死了,結果許多年後又有人看到他,並且與之交談,甚至留下詩文,這種例子在歷史上還不只一個兩個。
[註釋]
詠柳:一作《柳枝詞》。
碧玉:形容柳樹枝葉的顏色。這句說春天的新柳碧綠婆娑,如同玉樹一般。
妝:裝飾,打扮。
絲絛:絲帶。這裡藉以形容柳條的柔嫩輕盈。絛,用絲編成的繩帶。
二月:農曆二月,正是仲春時節。
[譯詩、詩意]
春柳如同碧玉妝扮分外嬌嬈,
垂下的萬千枝條好象綠色的絲絛。
是誰把這柳葉裁得如此精緻,
原來二月春風――它恰似一把靈巧的剪刀。
如玉雕一樣的新柳碧玉婆娑,無數柔嫩的柳條掛下來象絲帶一樣。細長的柳葉是誰剪出來的呢?原來二月的春風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寫楊柳,該從哪兒著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於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嫋嫋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說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雲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裡把柳條說成“綠絲絛”,可能是暗用這個關於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絛”,“綠絲絛”引出了“誰裁出”,最後,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製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裡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麼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我想,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髮、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採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裡,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丰容盛C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絡的。
拓展閱讀: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三載(744),賀知章奉詔告老回鄉,百官送行。他坐船經南京、杭州,順蕭紹官河到達蕭山縣城,越州官員到驛站相迎,然後再坐船去南門外潘水河邊的舊宅。此時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發,春意盎然,微風拂面。賀知章如脫籠之鳥回到家鄉,心情自然格外高興,即景寫下這首詩。
作品簡介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中描寫了二月的新柳在春風吹拂下,柔嫩的細葉蔥翠嫋娜,充分表現出早春的勃勃生機和詩人對春天到來的喜悅之情。詩人別出心裁地將“二月春風”比喻為“剪刀”,再用擬人化的“裁出”動作,使視之無形的春風變成了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不僅立意新奇,而且飽含韻味。
作者文學成就
賀知章作為唐朝前期的一位重要詩人,其詩作對唐詩的健康發展具有一定的導引作用,對盛唐詩歌創作實踐也具有示範意義,並對盛唐詩歌的繁榮產生了“一花引來萬花開”的巨大效應,為唐詩的發展與繁榮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賀知章詩歌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從容不迫,淡而有味。其詩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反映和表現 了社會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即人情人性,寫出了人類所共 有且具有特定指向的一種情感,如《回鄉偶書二首》。賀知章繼承和發揚了陳子昂標舉“魏晉風骨”、追求“比興寄託”和 高揚“人情人性”的精神,對由初唐李嶠所倡導、躬行的詠物詩正規化實即樊籬予以大膽的突破,寫出了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詠柳》。由於生逢盛世、仕途順利的人生際遇和曠達灑脫的個性,賀知章在詩歌中沒有憤世嫉俗,身世悲涼的哀 嘆,即使有惆悵,基調也是樂觀豁達的,風格氣度雍容,清新瀟灑。賀知章的詩歌感情自然、逼真,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源於生活,發於心底,意境深遠。
賀知章詩歌今存共十九題二十首,包括斷句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