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關懷古》的原文翻譯及賞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的原文翻譯及賞析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的意思:大大小小的山峰好像都在這裡集聚,黃河的波濤奔騰咆哮如狂如怒。依山靠河的就是這潼關的道路。“聚”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以“怒”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的險要,生動的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偉壯麗,為全曲奠定了悲壯沉鬱、氣勢雄渾豪放的感情基調。

  出自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註釋

  ⑴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懷古”是標題。

  ⑵峰巒如聚:形容群峰攢集,層巒疊嶂。聚:聚攏;包圍

  ⑶波濤如怒:形容黃河波濤的洶湧澎湃。怒:指波濤洶湧。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裡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表裡:即內外。《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表裡山河,必無害也。”注:“晉國外河而內山。”潼關:古關口名,在今陝西省臨潼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扼秦、晉、豫三省要衝,非常險要,為古代入陝門戶,是歷代的軍事重地。

  ⑸西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洛陽,因此稱洛陽為東都,長安為西都。

  ⑹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感慨萬端陷入沉思,表示心裡不平靜。一作“踟躕(chí chú)”。

  ⑺“傷心”二句:謂目睹秦漢遺蹟,舊日宮殿盡成廢墟,內心傷感。傷心:令人傷心的事, 形容詞作動詞。秦漢經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208~8)的都城長安都在陝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宮闕:宮,宮殿;闕,皇宮門前面兩邊的樓觀。

  ⑻興:指政權的統治穩固。興、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參考譯文

  (華山的)山峰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湧。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遙望古都長安,陷於思索之中。從秦漢宮遺址經過,引發無限傷感,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賞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是元曲作家張養浩的散曲作品。這是他赴陝西救災途經潼關所作的。此曲撫今追昔,從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這種同情與關懷的出發點是儒家經世濟民的思想,在傳統的五七言詩歌中本為常見,但在元代散曲中卻是少有。全曲採用的是層層深入的方式,由寫景而懷古,再引發議論,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辭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字裡行間中充滿著歷史的滄桑感和時代感,既有懷古詩的特色,又有與眾不同的沉鬱風格。

  張養浩赴陝西途中登臨潼關古塞,懷古思今,寫下了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寫登臨潼關所見,由遠至近,既是寫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達了心中波瀾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寫出了山河的動態與靈性,將山的雄偉與水的奔騰之勢勾勒出來,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弔古傷今的悲憤傷感之情。“望西都”四句點題懷古,面對昔日帝都的遺址,作者展開充分的想像,突出了歷史的變遷。最後兩句一語道破封建社會朝代興亡的本質。從歷史的變革中,從興亡的對比裡,作者把人民的'悲慘命運揭示出來,既是歷史的概括,也是現實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內容。

  詩人站在潼關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華山群峰,腳下是黃河急流,河水在峽谷中奔騰著,咆哮著,就像暴怒瘋狂的獸群。群峰高低參差地簇擁著,攢動著,彷彿集合到這裡來接受檢閱。潼關,雄偉險要的潼關,古來兵家必爭之地的潼關啊!

  想起古代,詩人不禁向西方望去。潼關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長安,從秦漢到隋唐,好幾個朝代在那一帶建過都。落日蒼茫之中,詩人一無所見,卻在腦海裡浮現出一座座巍峨壯觀的古都,一座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多少帝王將相、英雄豪傑曾在那裡龍爭虎鬥,威震一時,然而如今蹤影全消,剩下來的只有黃土一片。西望長安,真叫人彷徨不止啊!

  詩人只是為“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而傷心嗎?不,他最傷心的是歷代人民。無論秦漢,無論隋唐,儘管改朝換代,人民的苦難卻從來沒有消除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對幾千年歷史一針見血的總評。

  這首散曲,從潼關要塞想到古都長安,又從古都長安想到歷代興亡,地域遠近數百里,時間上下千餘年,思緒馳騁縱橫,最後歸結為“百姓苦”一句,反覆詠歎,兼有山水詩的意境和歷史家的眼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