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朱燮元傳》原文及譯文

《明史朱燮元傳》原文及譯文

  原文

  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陰人。萬曆二十年進士。天啟元年,遷左布政使。將入覲,會永寧奢崇明反,蜀王要燮元治軍。崇明僣偽號,設丞相五府等官,統所部及徼外雜蠻數萬,分道趨成都。指揮周邦太降,雷安世、瞿英戰死。成都兵止二千,餉又絀。燮元檄徵石砫、松、茂諸道兵入援,斂二百里內粟入城。偕巡按御史薛敷政、右布政使周著、按察使林宰等分陴守。賊壘土山,上架蓬蓽,伏弩射城中。燮元用火器擊卻之,又遣人決都江堰水注濠。因斬城中通賊者二百人,賊失內應。賊四面立望樓,高與城齊,燮元命死士突出,擊斬三賊帥,燔其樓。賊少卻。有諸生陷賊中,遣人言賊將羅象乾欲反正。燮元令與象乾俱至,呼飲戍樓中,不脫其佩刀,與同臥酣寢。象乾誓死報復縋而出自是賊中舉動無不知乃遣部將詐降誘崇明至城下象乾因自內縱火崇明父子遁走瀘州象乾遂以眾來歸城圍百二日而解。三年,燮元謀直取永寧,集將佐曰:“我久不得志於賊,我以分,賊以合也。”乃盡掣諸軍會長寧,崇明父子逃入紅崖大囤,官軍蹙而拔之。錄功,進燮元右都御史。崇禎元年六月,復召燮元代之,兼巡撫貴州,賜尚方劍。時寇亂久,裡井蕭條,貴陽民不及五百家,山谷悉苗仲。燮元招流移,廣開墾,募勇敢。總兵官許成名、侯良柱、副使劉可訓遇賊十萬於五峰山、桃紅壩,大破之。賊奔據山巔。諸將乘霧力攻,賊復大敗。又追敗之紅土川,崇明授首。捷聞,帝大喜。以成名與良柱爭功,賞久不行。初,崇明之死,實川中諸將功,而黔將爭之。燮元頗右黔將,屢奏於朝,為四川巡按御史馬如蛟所劾。燮元力求罷,帝慰留之。四年,阿迷州土官普名聲作亂,陷彌勒州曲江所,又攻臨安及寧州,遠近震動。燮元遣兵臨之,遂就撫。無何,所撫土目有叛者,諸將方國安等軍敗,燮元坐貶一秩。十一年春卒官,年七十三。(節選自《明史·朱燮元傳》)

  譯文

  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陰人。萬曆二十年進士。天啟元年,朱燮元升遷為左布政使。將入朝覲見,恰逢永寧奢崇明反叛,蜀王要求燮元整治軍隊。崇明僣越使用不合法的國號,設立丞相五府等官,統領所部及塞外雜蠻數萬人,分兵幾路奔赴成都。指揮周邦太投降,雷安世、瞿英戰死。成都士兵只有二千人,糧餉又不夠。燮元下令徵召羅綱、松、茂諸道士兵率軍救援,聚集二百里以內的糧食,運入成都。朱燮元偕同巡按御史薛敷政、右布政使周著、按察使林宰等分城牆把守。賊兵堆壘土山,在上面架設蓬蓽,埋伏弓弩射擊城中。朱燮元用火器擊退敵兵,又派遣人開啟都江堰水注入濠溝。又斬殺城中二百多通賊的人,賊兵失去內應。後來賊兵又在四面設立望樓,高與城齊,朱燮元命令死士出城攻擊,擊殺三賊帥,燒掉敵人的望樓。賊稍稍退卻。有一書生陷入賊兵手中,派人對朱燮元說賊將羅乾象欲歸附朝廷。朱燮元讓與羅乾象一起前來,招呼他們在戍樓之中飲酒,不讓他們解下隨身攜帶的佩刀,與之同榻睡覺。羅乾象發誓以死相報,又從城牆而下返回。自此,賊兵中的一舉一動沒有不知道的。朱燮元於是派遣部將假裝投降,引誘崇明至城下。羅乾象趁機在城內放火,崇明父子逃向瀘州,羅乾象於是率領眾人前來歸附。成都城被圍一百零二天後解圍。天啟三年,朱燮元謀劃直取永寧,聚集將佐曰:“我們長久沒有戰勝賊兵,是我們分散兵力,賊人合兵的'緣故。”於是帶領全部軍隊會聚在長寧,崇明父子逃入紅崖大囤,官軍圍攻並攻打下紅崖大囤。記錄戰功,朝廷進封朱燮元為右都御史。崇禎元年六月,又徵召朱燮元兼任巡撫貴州,賜予尚方寶劍。當時賊人作亂日久,鄉里日益蕭條,貴陽百姓不及五百家,山谷裡住的大多是少數民族之人。朱燮元招撫流亡百姓,廣開土地,招募勇武之人。總兵官許成名、侯良柱、副使劉可訓在五峰山、桃紅壩遇到十萬賊兵,大破之。賊兵奔逃,佔據山巔。諸將趁著大霧努力攻打,賊又大敗。又追趕並在紅土川擊敗賊兵,奢崇明被殺。捷報上聞,皇帝大喜。但因為許成名與侯良柱爭功,賞賜很長時間沒有兌現。當初,奢崇明之死,實際上是四川諸將的功勞,但是貴州將士爭功。朱燮元十分偏袒貴州將領,多次上奏朝廷,被四川巡按御史馬如蛟彈劾。燮元竭力請求罷職,皇上安慰並挽留他。四年,阿迷州土官普名聲作亂,攻陷彌勒州曲江所,又攻打臨安及寧州,遠近人士十分震動。朱燮元派遣軍隊前來,於是土官被安撫。不久,被安撫的土官中有人叛亂,諸將方國安等軍失敗,朱燮元受到牽連貶官一級。十一年春朱燮元死於任上,年七十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