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歸有光傳》閱讀解析及原文譯文
《明史歸有光傳》閱讀解析及原文譯文
歸有光,字熙甫,崑山人。九歲能屬文,弱冠盡通《五經》、《三史》諸書,師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舉鄉試,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常數百人,稱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進士,授長興知縣。用古教化為治②.每聽訟,引婦女兒童案前,刺刺③作吳語,斷訖遣去,不具獄。大史令不便,輒寢閣不行。有所擊斷④,直行己意。大吏多惡之調順德通判專轄馬政名為升遷實重抑之也。隆慶四年,大學士高拱、趙貞吉雅知有光,引為南京大僕丞,留掌內閣制敕房,修《世宗實錄》,卒官。
有光為古文,原本經述,好《太史公書》,得其神理。時王世貞主盟文壇,有光力相抵排,目為妄庸鉅子。世貞大憾,其後亦心折有光,為之贊曰:“千載有公,繼韓、歐陽。餘豈異趨,久而自傷。”其推重如此。有光制舉義,諶深經術,卓然成大家。後德清胡友信與齊名,世並稱“歸、胡”。
(選自《明史 歸有光傳》)
【注】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禮部,禮部在春天主持進士考試。②刺刺:多言的樣子。③擊斷,即爭執。④制舉義:特指經學研究。
(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C
A.大吏多惡/之調順德/通判專轄馬政/名為升遷實/重抑之也
B.大吏多惡/之調順德通判/專轄馬政名/為升遷/實重抑之也
C.大吏多惡之/調順德通判/專轄馬政/名為升遷/實重抑之也
D.大吏多惡之/調順德/通判專轄馬政/名為升遷實/重抑之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五經》即《詩》《書》《禮》《易》《春秋》,其中的《書》是指《尚書》。
B.根據中國古代科舉制度,鄉試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試、秋闈。一般能參加鄉試的是“秀才”,鄉試考中了以後就稱為“舉人”。
C.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透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根據成績分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賜進士及第。
D.《太史公書》即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分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部分。其中,本紀、世家、列傳三部分,是以寫人物為中心來即記載歷史的。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歸有光在嘉靖十九年考取舉人後,又考了八次都沒有中進士,便遷居嘉定安亭江邊,邊讀書邊講學。
B.歸有光任長興知縣時,如果上級的命令不切實際,就束之高閣,不去執行;但若與上級有所爭執,最終還是會遵照上級的指示去辦。
C.王世貞歲不被歸有光認同,但後來依然很佩服、推崇和尊重歸有光,稱讚歸有光“千載有公,繼韓、歐陽。”
D.歸有光在經學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詣,卓然成為經學大師,後來的德清縣胡友信和他齊名,世人並稱他們為“歸、胡”。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九歲能屬文,弱冠盡通《五經》、《三史》諸書,師事同邑魏校。
②時王世貞主盟文壇,有光力相抵排,目為妄庸鉅子。
參考答案
(1)C “之”為代詞,作“惡”的賓語,其後斷句,排除A、B;“順德通判”為官職名,作“調”的賓語,其後斷句,排除D.句子翻譯為:大官們大多不喜歡他,就調他去作順德(今屬廣東)通判,專管馬政.看起來是升遷,實際上是打擊他.
(2)C一甲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3)B“最終還是會遵照上級的指示去辦”,歸有光任長興知縣時,若與上級有所爭執,會“直行己意”,就徑自照自己的意思辦.
(4)①(歸有光)九歲就能寫文章,二十歲時已全部通曉《五經》《三史》等各種書籍(或“眾多書籍”),對同鄉魏校以師禮相待(或“拜同鄉魏校為老師”).
②當時王世貞為文壇 盟主,歸有光竭力反對他,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
①屬:寫;弱冠:二十歲;諸:各種,眾多;師事:以師禮相待,拜師;同邑:同鄉.句子翻譯為:(歸有光)九歲就能寫文章,二十歲時已全部通曉《五經》《三史》等各種書籍(或“眾多書籍”),對同鄉魏校以師禮相待(或“拜同鄉魏校為老師”).
②力:竭力;相:動作偏指一方;抵排:抗拒、排斥、反對;目:動詞,看、視;妄庸:狂妄平庸.句子翻譯為:當時王世貞為文壇盟主,歸有光竭力反對他,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
參考譯文:
歸有光,字熙甫,崑山(今屬江蘇)人.九歲就能寫文章,不到二十歲,“五經”、“三史”等書全已通曉,拜同鄉魏校作老師.嘉靖十九年,歸有光才考取進士,授官長興(今浙江湖州)知縣.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論和做法來進行治理.每次審理案件,把婦女兒童領到案前,他滿口江蘇口音,斷完案,把罪犯遣歸,不寫判決書.上級的命令不切實際,就束之高閣,不去執行.與上司有所爭執,就徑自照自己的意思辦.大官們大多不喜歡他,就調他去作順德(今屬廣東)通判,專管馬政。調任通判名為提升,實際上是很重的貶謫。隆慶四年(1570),大學士高拱、趙貞吉平素與有光交好,引薦他作南京太僕丞,掌管內閣制敕房,編撰《世宗實錄》,死在任上。
歸有光作古文,以經術為本,喜歡太史公的《史記》,參透其中的神理當時王世貞為文壇盟主,有光盡力和他分庭抗禮,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世貞心裡很不痛快,但以後也對有光佩服得五體投地,給他寫讚語說:“千年才出了你這樣的人才,來繼承韓愈、歐陽修的古文傳統。我哪裡是走的另一條路,只是自傷長久以來沒有什麼成就啊!”他就是這樣推崇歸有光。歸有光在特種經學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詣,卓然成為經學大師。後來的德清縣胡友信和他齊名,世人並稱他們為“歸、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