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王世貞傳》原文閱讀及譯文
《明史·王世貞傳》原文閱讀及譯文
王世貞,字元美,太倉人,右都御史忬子也。生有異稟,書過目,終身不忘。年十九,舉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世貞好為詩古文,官京師,入王宗沐、李先芳、吳維嶽等詩社,又與李攀龍、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輩相倡和,紹述何、李,名日益盛。屢遷員外郎、郎中。
奸人閻姓者犯法,匿錦衣都督陸炳家,世貞搜得之。炳介嚴嵩以請,不許。楊繼盛下吏①,時進湯藥。其妻訟夫冤,為代草。既死,復棺殮之。嵩大恨。吏部兩擬提學皆不用,用為青州兵備副使。父忬以灤河失事,嵩構之,論死繫獄。世貞解官奔赴,與弟世懋日蒲伏嵩門,涕泣求貸。嵩陰持忬獄,而時為謾語以寬之。兩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諸貴人輿,搏顙乞救。諸貴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兄弟哀號欲絕,持喪歸,蔬食三年,不入內寢。既除服,猶卻冠帶,苴履葛巾,不赴宴會。
隆慶元年八月,兄弟伏闕訟父冤,言為嵩所害,大學士徐階左右之,復忬官。世貞意不欲出,會詔求直言,疏陳法祖宗正殿名慶恩義寬禁例修典章推德意昭爵賞練兵實八事,以應詔。無何,吏部用言官薦,令以副使涖大名。遷浙江右參政,山西按察使。母憂歸,服除,補湖廣,旋改廣西右布政使,入為太僕卿。
張居正枋②國,以世貞同年生,有意引之,世貞不甚親附。所部荊州地震,引京房佔,謂臣道太盛,坤維③不寧,用以諷居正。居正積不能堪,會遷南京大理卿,為給事中楊節所劾,即取旨罷之。後起應天府尹,覆被劾罷。居正歿,起南京刑部右侍郎,辭疾不赴。久之,所善王錫爵秉政,起南京兵部右侍郎。先是,世貞為副都御史及大理卿、應天尹與侍郎,品皆正三。比擢南京刑部尚書,御史黃仁榮言世貞先被劾,不當計俸,據故事力爭。世貞乃三疏移疾歸。二十一年卒於家。
世貞始與李攀龍狎主文盟,攀龍歿,獨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顯,聲華意氣籠蓋海內。一時士大夫及山人、詞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門下。片言褒賞,聲價驟起。其持論,文必西漢,詩必盛唐,大曆以後書勿讀,而藻飾太甚。晚年,攻者漸起,世貞顧漸造平淡。病亟時,劉鳳往視,見其手蘇子瞻集,諷玩不置也。
(《明史·王世貞傳》有刪節)
[注]①楊繼盛,因奏劾嚴嵩十大罪狀被誣告下獄。②枋:權柄。③坤維:指西南方。張居正西南荊楚人,王世貞借言以諷。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嵩陰持忬獄,而時為謾語以寬之 陰險地
B.既除服,猶卻冠帶,苴履葛巾,不赴宴會 拒絕
C.紹述何、李,名日益盛 一天天地
D.謂臣道太盛,坤維不寧,用以諷居正 用來
5、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疏陳法∕祖宗正∕殿名慶∕恩義寬∕禁例修∕典章推∕德意昭∕爵賞練兵實八事
B.疏陳法∕祖宗正殿∕名慶恩義∕寬禁例修∕典章推∕德意昭∕爵賞練兵實∕八事
C.疏陳法祖宗∕正殿名∕慶恩義∕寬禁例∕修典章∕推德意∕昭爵賞∕練兵實八事
D.疏陳法祖宗∕正殿名∕慶恩義∕寬禁例∕修典章∕推德意昭∕爵賞練兵∕實八事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世貞為人正直,不懼權貴。抓捕閻姓逃犯,他不顧錦衣都督陸炳和權相嚴嵩的`情面,不肯徇私枉法。
B.王世貞得罪了權相嚴嵩,不僅自己官場不順,自己父親也遭嚴嵩羅織罪名而身陷囹圄,並被判死刑。
C.荊州發生地震,王世貞引用西漢人京房的占卜辭諷刺張居正,張居正懷恨在心,趁機罷免了他。
D.世貞主盟文壇二十年,他才高位顯,聲名遠揚,凡受他片言隻語讚譽過的人,其名聲也會立即提高。
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隆慶元年八月,兄弟伏闕訟父冤,言為嵩所害,大學士徐階左右之,復忬官。(5分)
(2)張居正枋國,以世貞同年生,有意引之,世貞不甚親附。(5分)
參考答案
4、A 陰:暗地裡
5、C
6、C 諷在此不是諷刺,而是規勸。
7、(1)隆慶元年八月,兄弟二人拜伏在宮殿上為父申冤,直言父親是被奸人嚴嵩構陷。在大學士徐階的幫助下,王忬的官職爵位也得以恢復。(“伏闕、為……所……、左右、復”各1分,句意通順1分)
(2)張居正執掌國家權柄,因世貞和自己是同榜考中者,曾有意提拔世貞,而世貞卻對張居正不太親近依附。(“枋、以、同年、引、親附”各1分)
【參考譯文】
王世貞,字元美,太倉人。右都御史王忬之子。世貞稟性聰明,讀書看過一遍,終身都不會忘記。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方十九歲便中進士,授刑部主事。愛好詩文,在京城做官,加入王宗沐等人的詩社,又和李攀龍等唱和。秉承前輩前七子(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文學主張,名聲日高。在刑部任職,升為員外郎、郎中。
有個姓閻的奸人犯法,逃匿於錦衣衛都督陸炳家中,被世貞搜出,陸炳仗嚴嵩之勢去說情,世貞不肯徇情枉法。楊繼盛被誣告下獄,世貞為他送湯送藥,代其妻子寫狀申冤。繼盛冤死,又給他安葬。嚴嵩恨世貞入骨。吏部兩次準備提拔世貞為提學,(都因嚴嵩阻止)而沒能得到任用,後被貶為青州兵備副使。王世貞的父親王忬(在抵禦外敵時誤中敵計)致使濼河失守,被嚴嵩羅織罪名而身陷大牢,等待處決。王世貞去職離官,奔赴京城,和弟弟世懋跪倒在嚴嵩門前,痛哭流涕,請求嚴嵩寬恕。嚴嵩暗地裡維持著王忬死刑原判,卻常常以謊言寬慰王氏兄弟。兩兄弟每天身穿囚服(代父之罪的意思)跪在路旁,攔阻達官顯貴的車馬,磕頭哀求,請求他們仗言搭救。達官顯貴畏懼嚴嵩的權勢,不敢替王忬辯解,王忬最終在西市被處決。兄弟倆哀痛欲絕,護送父親的靈柩回鄉安葬,守喪三年只吃粗食,不在內室歇息。守喪期滿,脫去喪服後,仍舊不戴帽子不束腰帶,穿草鞋戴葛布頭巾,不參加宴會。
隆慶元年八月,兄弟二人上朝為父申冤,直言父親王忬是被奸人嚴嵩構陷。最後,在大學士徐階的幫助下,父親的冤案得以昭雪,王忬的官職爵位也得以恢復。王世貞決意不再出仕為官,正趕上皇上下詔徵求實言,王世貞上疏陳述了效法祖宗、更正殿名、推廣恩義、放寬禁令、修訂典章、推行德治、昭明爵賞、操練軍隊八件事情,來應答詔命。沒過多長時間,吏部採用言官的推薦,命令他以副使的身份去大名。後來他升任為浙江右參政,山西按察使。因母親去世他回家守喪,服喪期滿,調任到湖廣,不久改任廣西右布政使,後入朝任太僕卿。
江陵人張居正當朝為相,因世貞和自己是同榜考中者,曾有意提拔世貞,而世貞卻對張居正不太親近依附。荊州發生地震,世貞引西漢人京房的卜辭說,地震是因為臣權過重,致使大地不安,藉此以規勸張居正。張居正對世貞積怨難平,恰逢世貞調任南京大理寺卿,被給事中楊節彈劾,就趁機以皇上的名義罷了世貞的官職。後起用任應天府尹,又被劾而罷。直到張居正死後,世貞才起用為南京刑部右侍郎,但稱病不赴任。許久以後,因其好友王錫爵執政,才出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在這之前,王世貞擔任副都御使、大理寺卿、應天府尹和侍郎,官階都在正三品。等到世貞被提拔為南京刑部尚書,御史黃仁榮說他曾多次被彈劾,不應享正三品爵位,他依據舊例,據理力爭。世貞再三稱病辭官,於萬曆二十一年病卒。
世貞與李攀龍交替為文壇盟主,攀龍死後,世貞獨主文壇二十年,其才最高,地位最顯赫,名揚四海。當時士大夫、山人、騷人墨客、和尚、道士紛紛出入於門下,凡受他片言隻語讚譽過的人,其名聲立即提高。他認為文章一定效法西漢,詩歌則須以盛唐為楷模,唐大曆以後的書,太重於詞藻,不要去讀。晚年,批評他的人漸多,拜訪他的人漸少。病重期間,劉鳳去望他,見他還在玩味蘇軾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