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仲春郊外》譯文及鑑賞
王勃《仲春郊外》譯文及鑑賞
《仲春郊外》是王勃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所描寫的內容,便是王勃春天在郊外踏青時,所見到的無處不在的春景。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王勃《仲春郊外》譯文及鑑賞,歡迎閱讀。
《仲春郊外》
唐代:王勃
東園垂柳徑,西堰落花津。
物色連三月,風光絕四鄰。
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
初晴山院裡,何處染囂塵。
《仲春郊外》譯文
前往東園的小路,垂柳掩映;西壩的渡口,落花繽紛。
好風景已經連續多月了,這裡的美景是周圍所沒有的。
鳥在村裡飛翔,人們便感覺到天亮了;魚在水中嬉戲,人們便知道春天來了。
剛剛雨過天晴,山村的庭院裡哪裡會染上世俗塵雜呢。
《仲春郊外》註釋
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月。
東園:泛指園圃。徑:小路。
堰:水壩。津:渡口。
物色:景色、景物。連三月:即連月。三,表示多數。
絕四鄰:指這裡的幽雅景緻是周圍四鄰所沒有的。絕:《全唐詩》一作“繞”。
曙:破曉、天剛亮。
魚戲:樂府古辭《江南曲》:“魚戲蓮葉間。”
山院:山間庭院。
囂(xiāo)塵:喧鬧的俗塵。
《仲春郊外》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無處不在的春天,處處傾瀉出活潑潑的生機,表現了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精神風貌,抒發了詩人超塵出俗、思歸田園的思想感情。
首聯描寫詩人信步走到東園、走過西堰,發現處處春意盎然。頷聯詩人從時間長、空間廣兩方面寫春光無處不在。“連”表示時間持續不斷,“絕”表示分佈很廣,用詞精煉而準確。頸聯兩句寫細小的`動態“鳥飛”、“魚戲”,並夾雜了詩人的感受,“覺”、“知”非常細膩、逼真地傳達出詩人面對大好春光時欣喜萬分、輕鬆愉快的心理感受。尾聯詩人筆鋒一轉,從另一個角度,即雨後天晴這一特定時段寫春天山村裡特有的靜謐與潔淨,擴大了春天的內涵,春天不僅生機勃勃,春光無限,而且還有明淨與和諧。
這是一首吟詠春天的詩,以詩人特有的感覺感受春天,以詩人特有的筆觸瞄寫春天,清新自然,生機無限。尤其是第三聯,“鳥飛村覺曙”與孟浩然的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春曉》),語意暗合。“魚戲水知春”聯想到蘇試的名句“春江水暖鴨先知”(《惠崇春江晚景》),但不同的是,作者王勃從詩人的感受寫起,流露出詩人內心的驚喜意外,而蘇軾的詩句卻是從鴨的感受寫起,鴨子最先感受到春天江水溫度的變化,詩人只是作純客觀的描述。
另外,詩人採取由面到點,點面結合的寫作手法描寫春天。第一、二聯是面,“東園”、“西堰”、“四鄰”是從地域上寫春滿人間,“連三月”是從時間上寫春光無限。第三聯是點,寫“鳥飛”、“魚戲”,把春意渲染得強烈濃郁、無處不在。
最後一聯即景抒懷,抒發了詩人“何處染囂塵”的出塵脫俗之心態。王勃面對色彩斑斕的春色,看到東園、西堰的花紅柳綠,魚鳥戲春,借“初晴山院裡,何處染囂塵”的明淨美景,抒發了自己內心深處長期萌動的超塵出俗、思歸田園的心態。
《仲春郊外》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詩人虢州參軍任內(673—674)。詩人恃才傲物,被同僚所嫉,因此萌發了歸隱的念頭。詩人春天在郊外踏青,領略春光時有感而作。
《仲春郊外》作者介紹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