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偓《殘春旅舍》閱讀訓練及原文賞析

韓偓《殘春旅舍》閱讀訓練及原文賞析

  殘春旅舍

  韓偓

  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鹹京。

  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

  禪伏詩魔歸淨域,酒衝愁陣出奇兵。

  兩梁免被塵埃汙,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約842年-約923年):字致堯,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 人。這首詩是作者流徙閩地時所作。②鹹京:這裡侑指都城長安。③梁:它相上的橫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區分官階。④朝簪: 朝廷官員的冠。

  1.古人認為這首詩的頷聯“乃晚唐巧句”,請指出這一聯巧在哪裡,並簡要賞析。(5分)

  【參考答案】 ①構思巧妙,把“花須落”“柳絮行”這些常見的殘春景象與“蜂抱”“魚吹”聯絡起來,十分新奇;②用詞巧妙,“抱”“吹”的使用雖然出人意料,卻又顯得非常自然。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

  【試題分析】本詩首聯寫到暮春時節作者流落他鄉,寄居旅舍之內,下了一夜的雨,早晨剛放晴,殘花滿地。面對此情此景,作者恍然間憶起皇都長安。頷聯兩句承接首聯的“殘春”,描寫了一幅晚春動態圖景。春天將盡,殘花紛紛飄落、柳絮在水面浮動,這樣的景象在暮春時節比較常見,本無新奇之處。可是作者在這裡卻巧妙地將這些景物與“蜂”“魚”聯絡起來,好像“花須落”“柳絮行”是“蜂抱”“魚吹”的結果,構思十分新奇。動詞“抱”“吹”的選用也非常巧妙,有點出人意料,可仔細品味之卻又顯得非常自然。蜂“抱”、魚“吹”使得本來容易讓人產生感傷情緒的暮春場景立刻變得鮮活了起來,頗顯出幾分生機。這讓人不由得不佩服作者錘鍊詞句的高超技藝。這一聯深受後人推崇,被認為寫得工巧。所謂“乃晚唐巧句”見於明代許學夷的《詩源辯體》。

  2.這首詩的後兩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表達了作者內心孤寂愁苦,但仍忠於大唐、心繫故國之情。透過參禪使自己平靜,透過飲酒化解“愁陣”,表明他內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塵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願依附奸佞,對大唐一片忠心。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鑑賞文學作品時歸納內容要點、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和D級。

  【試題分析】作者客居旅舍,觸景生情,回憶起皇都風物。記憶中的一切如此溫馨,與現實形成了巨大反差,個人的境遇與國家的命運,讓作者內心感到無比孤寂愁苦。頸聯兩句是對作者心境的描寫。作者愁苦至極,想透過寫詩抒寫自己的心境。可這樣做並不見效,心中鬱結的愁思越積越深,如同重重愁陣橫亙胸中,無奈之下,只有透過參禪、飲酒來化解愁苦,力圖使自己內心歸於平靜。同頷聯一樣,這一聯寫得也非常出色,“禪伏詩魔”“酒衝愁陣”“出騎兵”,想象十分奇特。尾聯收束全篇,表明了作者的希望。整理朝冠,不願被“塵埃汙”,期待“眼明”,表明作者不願與朱溫政權合作,希望大唐能夠重新復興,期待將來還能有機會為朝廷盡力盡職,不負朝冠。表達了作者雖然內心孤寂愁苦,但依然心繫國運,對故國的無限眷戀之情。

  註釋

  ⑴殘春:指的是春天將去,春花凋殘,故稱殘春。

  ⑵宿雨晴:指一夜宿雨,清晨放晴。

  ⑶恍然:忽然。鹹京:指唐都城長安。

  ⑷柳絮行:指柳絮隨風飄飛。

  ⑸詩魔:佛家禪理認為作詩是文字“魔障”。歸淨域:指歸到那潔淨的地方。淨域,亦稱“淨土”,佛語,指無濁無垢之地。

  ⑹酒衝:用酒來衝擊。愁陣:愁苦如重重敵陣。出奇兵:借酒澆愁,如同出奇兵破陣一樣。

  ⑺兩梁:冠名。《唐詩鼓吹》的註釋中說漢代“秩千石,冠兩梁”。塵埃汙:指沾上塵埃,暗指投敵變節。拂拭:撣灰擦塵。

  ⑻朝簪:指戴朝帽時所用的頭替。待眼明:等待大唐復興。

  參考譯文

  旅舍中春殘夜雨剛剛晴,恍然間心裡憶起長安城。

  樹枝中蜂擁蝶舞花將落,水面上風起柳絮飄飄行。

  借寫詩杆情因悟禪語止,用酒衝愁陣如同出奇兵。

  儲存好官帽不要遭汙損,擦拭淨朝簪等待唐復興。

  賞析:

  《殘春旅舍》是唐代詩人韓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詩人羈旅途中回憶長安景物和往事,表達對故國故都深刻的眷顧之情。首句寫身居旅舍之中,溫暖和煦之中,恍惚之間憶起京城長安來。頷聯抒寫對皇都美好春光的回憶。頸聯抒寫記憶中宮中往事,仕途和國運都歷盡坎坷,唯有參禪能降伏這不安和躁動,使他的心靈進入非常清靜的境界。最後表達了詩人兢兢業業,力求盡職,無負朝冠的心情。

  這首詩是詩人客居閩地時而作,當時唐朝已亡,旨在行發對唐王朝的懷念之情。開筆處寫出了一個春殘紅飛,夜雨剛晴的景象,再加上詩人他鄉為客,提於旅館之中,於是使詩人憶起闊別久遠的帝京——長安。一提起長安,自然使詩人想起被昭宗信任,作翰林學士時的得意情形,又自然的想到為朱全忠排擠,使他落魄異鄉。這難言的種種味道,一時湧上心頭。“憶鹹京”三字,成為全篇樞紐,領起以下三聯。

  頷聯承接“憶鹹京”三字,首先抒寫對皇都美好春光的回憶:“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仰望綠暗紅稀的樹梢,蜜蜂抱著花須隨花飛落;俯觀柳絮飄墜的池水,魚兒吞吐著像是吹著柳絮遊玩。飛花、落絮本是殘春景物,而蜜蜂魚兒卻平添了無窮興趣與幾分生機,故沒有半點傷春傷別的落寞,更不見晚唐衰颯的詩風。因為詩人是帶著曾經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憶這皇都的風物。正由於此,在詩人筆下,即使是搖落的秋天,這長安的晨昏與草木也總帶著幾分溫暖與芳菲。

  五、六句“禪伏詩魔歸淨地,酒衝愁陣出奇兵”,具體寫詩人客居館舍中的寂寞。詩人心中有無限的悲苦,說不盡的怨恨,客中無聊,只好用詩來抒寫自己的心境,用詩來表達悲憤的情懷。然而,幾番的思考終未寫成。詩人只好以“禪伏詩魔歸淨域”來為自己解嘲,這恰恰表現了詩人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心緒,有這樣的心緒必不能寫出詩來。詩未寫成,悲憂鬱憤越積越深,真如同一重重愁陣一樣,橫亙胸中。只好用酒來衝蕩這重重愁陣。然而,“借酒澆愁愁更愁”,酒,只能使人得到一時的陶醉,醒來之後,將是更大的悲傷。這更大的悲傷便使詩人產生了信心和希望:“兩梁免被塵埃汙,拂拭朝餐待眼明”。詩人這時清醒地認識到:詩也好,酒也好,都不能解心中的煩悶。於是他幸起往日在朝時的官帽,悟出了一條真理,他要好好的儲存這頂珍貴的朝帽,千萬不能讓它被塵埃汙染。言外之意是決不作異姓之臣,寧肯終生潦倒,也不改變自己的氣節。想到這他不愁了,他不悲了,他輕輕地擦拭著朝替,他心中暗暗地表示:一定要耐心的等待,一直等到大唐復興,戴上朝帽,穿上朝服來參與朝政。聞一多說: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滅亡的命運,而自己又無所作為,故所作之詩多緬懷往事,情調悲涼。”這首詩沒有直抒悲涼之思,但他深深眷顧的往日溫馨,實已成為今日悲涼的襯托。

  全詩感情起伏動盪,由悲憂到鎮定,從中看出詩人的氣節。全詩由“旅舍”、“殘春”總起,三、四句承“殘春”,五、六句承“旅舍”,七、八句收束來照應全篇,結構嚴謹,脈絡清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