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田公墓誌銘》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

王安石《田公墓誌銘》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

  田公墓誌銘

  王安石

  公諱況,字元均。少卓犖有大志,好讀書,書未嘗去手,無所不讀,蓋亦無所不記。其為文章,得紙筆立就,而閎博綺麗稱天下。初舉進士,賜同學究出身,不就。後數年,遂中甲科,補江寧府觀察推官,遷太常丞,通判江寧府。

  方是時,趙元昊反,夏英公、范文正公經略陝西,言“臣等才力薄,使事恐不能獨辦,請得田某自佐”,以公為其判官,直集賢院、參都總管軍事。自真宗弭兵,至是且四十年,諸老將盡死,為吏者不知兵法,師數陷敗,士民震恐。二公隨事鎮撫,其為世所善,多公計策。大將有欲悉數路兵出擊賊者,朝廷許之矣,公極言其不可,乃止。又言所以治邊者十四事,多聽用。

  遂遷右諫議大夫,知成都府,充蜀、梓、利、夔路兵馬鈴轄。西南夷侵邊,公嚴兵憚之而誘以恩信,即皆稽顙。蜀自王均、李順再亂,遂號為易動,往者得便宜決事,而多擅殺以為威,至雖小罪,猶並妻子遷去蜀,流離顛頓,有以故死者。公拊循教誨,兒女子畜其人,至有甚惡,然後繩以法。蜀人愛公,以繼張忠定,而謂公所繼治為未嘗有誤。歲大凶,寬賦減徭,發廩以救之,而無飢者。事聞,賜書獎諭。居頃之,遂以為樞密副使,又以檢校大傅充樞密使。

  公行內修,為人寬厚長者,與人語,款款若恐不得當其意,至其有所守,人亦不能移也。自江寧歸,宰相私使人招之,公謝不往。及為諫官,於小事近功,有所不言,獨常從容為上言為治大方而已。范文正公等皆士大夫所望以為公卿,而其位未副,公得間輒為上言之,故文正公等未幾皆見用。當是時,上數以天下事詢大臣,慨然欲有所為,蓋其志多自公發。公所設施,事趣可,功期成,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為獨行異言,以峙聲名,故功利之在人者多,而事蹟可記者止於如此。嘉祐八年二月乙酉薨於第,享年五十九。

  (選自《王安石文集》,有刪改)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書未嘗去手 去:離開

  B.其為世所善,多公計策 多:讚許,推崇

  C.兒女子畜其人 畜:養育

  D.公所設施,事趣可 趣:通“趨”,趨向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趙元昊造反的時候,夏竦、范仲淹兩位先生擔任陝西經略,認為田況的能力足以輔佐他們,就向朝廷申請,朝廷果然答應讓田況來輔佐他們。

  B.以往四川做官的人得到朝廷的同意可以便宜行事,而大多都是擅自誅殺來立威,甚至即使是很小的罪行,也一併把妻子兒女遷到四川去受苦。

  C.範文正等人都是當時的士大夫期望擔任公卿的人,然而一直沒有如願,田況得到機會就對皇上說這件事,結果範文正等人不多久就被朝廷重用了。

  D.田況不做故為標新立異的行為,不說不同尋常的話,不以這些行為來積累名聲,所以功名利益在別人身上的多,而他自己可以記的事卻不多。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諸老將盡死,為吏者不知兵法,師數陷敗,士民震恐。(4分)

  (2)上數以天下事詢大臣,慨然欲有所為,蓋其志多自公發。(5分)

  9.根據文意,簡要概括田況為政方面的特點。(3分)

  參考答案

  6.(3分)B(多:大多)

  7.(3分)B(“遷到四川去受苦”,應為遷離四川)

  8.(1)(4分)各位老將都去世了,擔任軍官的人不懂用兵作戰的策略和方法,軍隊多次遭到失敗,軍民都很驚恐。(每句1分)

  (2)(5分)皇上多次用天下大事來詢問大臣,慷慨地想有所作為,大概他的志向都是由田況激發(啟發)的。(“數”“詢”“蓋”“發”和語義通順各1分,)

  9.(3分)治理有方,勤政愛民,善於舉薦(每點1分)

  參考譯文:

  田況,字元均。年輕的時候就有偉大的志向,喜歡讀書,書本不曾離手,沒有他不讀的書,也沒有他不去記的東西。他寫文章,拿到紙筆就立即寫成,他的文章宏偉博大文辭華美綺麗被天下人稱頌。初次考試就考中進士,被賜於同學究出身,他沒有接受。以後過了幾年,考中了甲科,補充擔任江寧府觀察推官,後來升遷為太常丞,在江寧府擔任通判。

  正當這個時候,趙元昊造反,夏竦、范仲淹兩位先生擔任陝西經略,說“我們才力淺薄,朝廷派遣的任務恐怕不能獨力完成,請求讓田況來輔佐我們”,(皇上)就讓田公擔任他們的判官,在集賢院值班,參於全面管理軍事事務。自從真宗皇帝平息戰爭,到現在將近四十年了,各位老將都去世了,擔任軍官的人不懂用兵作戰的策略和方法,軍隊多次遭到失敗,軍民都很驚恐。夏竦、范仲淹兩位先生每次失敗後都進行安撫,那些被世人稱道的做法,大多是田先生的計策。有一位想要全部出動幾路軍隊攻打敵人的大將,朝廷也答應他了,田先生極力說這樣做不行,才停止了。又上書用來治理邊關的十四條建議,大多被採納實行了。

  升遷為右諫議大夫,擔任成都知府,充任四川、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的兵馬鈴轄。西南的.蠻夷侵入邊關,田況部署軍隊威懾他們並且以恩德信義來引誘他們,隨即都下跪臣服。四川自從王均、李順造反了兩次,就被號稱為容易變亂之地,以往做官的人得到朝廷的同意可以根據情況自行決斷處理事情,而大多都是擅自誅殺來立威,甚至即使是很小的罪行,也一併把妻子兒女遷離四川,流轉離散顛沛困頓,有因為這樣而死去的人。田先生撫慰教導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樣養育那裡的百姓,到了有非常嚴重的罪行的時候,才用法律來懲辦他們。四川人敬愛田況,認為他是張忠定的延續者,都說田先生的延續治理是沒有什麼失誤的地方。年成歉收大饑荒,田況就寬免賦稅,減輕徭役,開啟糧倉救濟百姓,因而沒有受餓的人。事情被朝廷知道,賜書信褒獎。過了不久,就任命他做樞密副使,又憑檢校大傅的身價充任樞密使。

  田況注重內在修養,為人寬厚如同長者,跟人談話,柔和親切恐怕不能夠讓別人滿意,到了他有所堅持的時候,別人也不能夠改變他的心志。從江寧府回來,宰相私下裡派人招攬他,他推辭不去。等到他擔任諫官時,對於一些近於事功的小事,就不上報,只是常常悠閒舒緩地對皇上說一些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罷了。範文正先生等人都是當時的士大夫期望朝廷任命為公卿的人,然而他們的職位和他們的才能並不相稱,田況得到機會就對皇上說這件事,所以文正先生等人不多久就被朝廷重用了。正當這個時候,皇上多次用天下大事來詢問大臣,慷慨地想有所作為,大概他的志向都是由田況激發的。田況有所籌劃,事情趨向於辦好,功業期望於成功,根據才能任命優秀的人,不一定要自己定主意,不做故為標新立異的行為,不說不同尋常的話,不以這些行為來積累名聲,所以功名利益在別人身上的多,而他自己可以記的事也就以上這些罷了。嘉祐八年二月乙酉在家中去世,享年五十九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