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原文賞析及翻譯介紹
《浣溪沙》原文賞析及翻譯介紹
《浣溪沙》作品介紹
《浣溪沙·湖上朱橋響畫輪》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作的一首詞,描寫泛舟潁州西湖、留連美好春光的情趣。把握了雲天陽光、花鳥遊絲所蘊含的美的特質,並注入自己心靈深處的情感,創造出幽美的詩情畫意。
《浣溪沙》原文
浣溪沙①
湖上朱橋②響畫輪③,溶溶④春水⑤浸春雲⑥,碧⑦琉璃滑淨無塵。
當路遊絲⑧縈⑨醉客⑩,隔花啼鳥喚行人,日斜歸去奈何春。
《浣溪沙》註釋
①浣溪沙:詞牌名。
②朱橋:欄杆硃紅的橋。
③畫輪:指有彩繪的豪華車子。
④溶溶:指水盛貌。
⑤春水:指春天時的湖水,表現出湖水的柔和之感。
⑥春雲:即春天的雲,表現出湖上天空的雲之舒緩柔美。
⑦碧:即綠色。
⑧遊絲:本指春季裡昆蟲吐出的'細絲。
⑨縈:即縈繞,留住之意。
⑩醉客:指陶醉在美景之中的遊人。
歸:指離開。
《浣溪沙》原文翻譯
帶有彩繪的的豪華馬車經過硃紅色的橋,車輪的響聲在湖上響起。春水豐盈的湖面,倒映著柔美的白雲。湖面平靜的好像碧綠的玻璃,平滑乾淨沒有灰塵。
春季裡昆蟲吐出來的細絲,隨風飄舞在花草樹木之間,網住春光,留住遊人。花叢中的鳥兒不停地名叫,彷彿在召喚行人。湖光春色如此誘人,遊人遊賞到夕陽西斜才無可奈何地離去。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宋仁宗皇v元年至二年(1049—1050)。歐陽修任穎州知州,與友人一起載舟遊春的所見所聞。是一首以景抒情的小詞。
《浣溪沙》賞析
歐陽修這首《浣溪沙》抒發了作者對春光的深深眷戀。詞中的春光,使讀者聯想到人生的青春、愛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雋永蘊藉的意境,給讀者以無盡的遐思。
上片寫湖面風光很有特色。首句“湖上朱橋響畫輪”,寫遊客們乘坐著豪華的車子,駛過那裝修著硃紅欄杆的橋樑,來到西湖遊賞春光,傳達出一種喧騰熱鬧的氣氛。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雲”,一句之中,並列兩個“春”字,是名副其實的“加一倍寫法”,目的就是把這個字突現出來。這句裡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說成浸泡,就等於把雲的影子說成是真的雲,透過這種“真實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來,從觀察體驗的錯覺中描繪景物的狀態。第三句“碧琉璃滑淨無塵”,用琉璃的光潔平滑來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現了湖面泛舟時輕快、暢適的心情,形象而有詩意。
下片寫遊興未盡的留連之情。前兩句是對偶句:“當路遊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這兩句描寫春物留人,人亦戀春,是全詞的重點所。歐陽修說遊絲“縈醉客”,這既是遊人賞春縱飲,也有遊人被美景“喚住”之意,下句“隔花啼鳥喚行人”,這一句是從聲音的角度來寫,不但寫出了春天具有的“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境界,也寫出了春天西湖的“錦官城外柏森森”的蔥綠景象。詞人透過把遊絲、啼鳥對遊人的“挽留”,表現出遊人被西湖美景吸引而捨不得歸去之情。把遊絲、啼鳥說成頗通人性的靈物,這便是詞體以婉曲寫情的特別處。末句裡的“日斜歸去”四字,說明西湖景色美好,讓人流連:“奈何春”三個字使得全詞更顯得精彩,它表達了作者鬱積於心的留連惆悵之情。這首詞的結尾,是用陡轉直下的筆法揭示了遊人內心深處的思維活動,表現了由歡快而悲涼這種兩極轉換的心理狀態,故而能夠取得含蓄蘊藉、餘味不絕的藝術效果。
從藝術上看,詞人借景抒情,在描寫“樂景”之中,暗示了“哀情”,具有含不盡之意現於言外,把那深沉委婉的情思意念蘊含在寬闊的境界之中,給讀者以無盡的想象和思考。
《浣溪沙》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聖進士。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曆中任諫官,支援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諡文忠。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www.jianbihu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