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顥《秋月》的原文翻譯和賞析
程顥《秋月》的原文翻譯和賞析
賞析意思是欣賞並分析(詩文等),透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程顥《秋月》的原文翻譯和賞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秋月——[宋] 程顥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
【註釋】
清溪:清澈的溪水。
碧山頭:碧綠的山頭。指山上樹木蔥蘢、蒼翠欲滴。
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
澄(chénɡ)鮮:明淨、清新的樣子。
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動的溪水像秋色一樣明朗、澄清。
隔斷紅塵三十里:指溪水距離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的遠。“三十”非確數,只是寫其遠隔人世,寫其幽深。紅塵,佛教徒把人間稱為紅塵。此泛指人世間。
悠悠:悠閒自在的樣子。這句與上句在一起,是說溪流隔開人間真是遙遠,那溪上的白雲,那山間的紅葉,該是多麼悠閒自在!
【翻譯】
清澈的小溪繞著碧綠的青山,在明淨的夜空裡,緩緩流淌,波動著皎潔的月光,湧動著融融的秋色。這秋色,彷彿隔絕於遙遠的紅塵之外,那溪上的白雲,那山間的紅葉,該是多麼的悠閒自在,儼然被這幽幽的秋夜陶醉了!
【賞析】
程顥(1023—1085),字伯淳,河南(令河南洛陽)人,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學者稱明道先生。宋仁宗嘉祜二年(1057)進士。程顥與其弟程頤同為理學奠基人,早年從周敦頤學,世並稱二程。著有《明道先生文集》,由門人整理其日常講錄、經說等,後人將其與程頤著作同編入《二程全書》。
在這首《秋月》中,詩人藉助於秋月下的小溪描寫抒寫了超脫塵世、閒適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懷。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清亮的溪水繞著碧綠的青山,緩緩流來,碧藍的天空倒映於水中,是那樣澄明、純潔,兩者融為一色,渾然一體。如果沒有天地間瀰漫著皎潔、明亮的月光,詩人怎能在秋夜中欣賞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鮮呢?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詩人在靜觀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絲超塵脫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雲”、“紅葉”,既是帶有象徵意義的幻像,又是詩人在秋月下所見的山林實景。從象徵意義上說,這“白雲”的任意漂游,“紅葉”的飄逸自得,更是詩人悠閒清靜心境的真是寫照。
我們再回過頭來仔細品味一下,作品題為“秋月”,而筆墨卻始終集中在寫秋月籠罩下的山間小溪上,這就是構思的.獨到之處。碧綠的山頭,碧藍澄靜的夜空,悠悠飄蕩的雲朵,飄逸灑脫的楓葉,這些都是圍繞著緩緩流淌的小溪而寫的,但是卻無一不浸染著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無一筆寫月,卻又處處見月,可謂大家手筆。
程顥是哪個朝代的?
答:程顥,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
代表作品
程顥一生著述不少,又長期講學,有後人效《論語》等將其言論輯錄成冊。二程的著作有後人編成的《河南程氏遺書》《河南程氏外書》《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經說》等,程頤另著有《周易傳》。二程的學說後來由南宋朱熹等理學家繼承發展,成為“程朱”學派。
1、《遺書》(《河南程氏遺書》),25卷,系二程門人所記二程的語錄,後由朱熹編定。
2、《外書》,12卷,朱熹編定的是《遺書》的補編或續編,內容多系傳聞雜記。
3、《文集》,12卷,為二程的詩文,南宋張栻,朱熹等先後纂輯。
4、《經說》,8卷,是程頤以義理疏解儒家經典的著作,包括《易》《詩》《書》《春秋》《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8種。其中:《易》《孟子》《中庸》不一定是程頤手著;《粹言》2卷,是楊時根據二程語錄撮要文飾而成,後又由張栻重新編次。
5、《易傳》又稱《程氏易傳》《伊川易傳》,4卷,是程頤註解《周易》的著作。以上《遺書》《外書》《文集》《經說》4種,在宋代均單獨刊行,也有的合在一起刊行,稱為《程氏四書》。
明代末年徐必達彙集二程所有著作共6種,以《二程全書》之名刊行。清康熙間呂留良又加校勘,重新刊刻,後塗宗瀛又重校印行,此即為今本《二程集》所據本。其舊本《二程全書》,尚有1920年上海中華書局鉛印的四部備要本。《二程集》是一部重要的理學著作,書中第一次把“理”作為宇宙本體,闡述天地萬物生成和身心性命等問題,奠定了以“理”為中心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其中,程顥的識仁、定性,程頤的性即理、主敬、體用一源等許多重要哲學概念和命題,都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來的,為後來許多哲學家所沿用,對宋明哲學產生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