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章畫像記》的原文及翻譯
《王彥章畫像記》的原文及翻譯
古籍,是指未採用現代印刷技術印製的書籍。圖書在古代稱作典籍,也叫文獻,兼有文書、檔案、書籍三重意義。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彥章畫像記》原文
太師王公,諱彥章,字子明。鄆州壽張人也。事梁,為宣義軍節度使,以身死國,葬於鄭州之管城。晉天福二年,始贈太師。
公在梁以智勇聞。及梁末年,小人趙巖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將,多以讒不見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盡失河北,事勢已去,諸將多懷顧望。獨公奮然自必,不少屈懈,志雖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五代終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國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時,能不汙其身,得全其節者,鮮矣!公本武人,不知書,其語質,平生嘗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蓋其義勇忠信出於天性而然。予於《五代書》,竊有善善惡惡之志。至於公傳,未嘗不感憤嘆息。惜乎舊史殘略,不能備公之事。
康定元年,予以節度判官來此。求於滑人,得公之孫睿所錄家傳,頗多於舊史,其記德勝之戰尤詳。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經於帝前;公因用笏畫山川,為御史彈而見廢。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節。此皆舊史無之。又云:公在滑,以讒自歸於京師,而史雲“召之”。是時,梁兵盡屬段凝,京師贏兵不滿數千;公得保鑾五百人之鄆州,以力寡,敗於中都。而史雲將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公之攻德勝也,被受命於帝前,期以三日破敵;梁之將相聞者皆竊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時,莊宗在魏,聞公複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馳馬來救,已不及矣。莊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後二年,予復來通判州事。歲之正月,過俗所謂鐵槍寺者,又得公畫像而拜焉。歲久磨滅,隱隱可見,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懼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槍,當時號“王鐵槍”。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猶以名其寺,童兒牧豎皆知王鐵槍之為良將也。一槍之勇,同時豈無?而公獨不朽者,豈其忠義之節使然與欠?
——節選自《歐陽文忠公集·王彥章畫像記》
注:①敬翔:梁朝宰相。②末帝:梁末帝。
譯文:
太師王彥章,字子明,鄆州壽張人。在後梁任過宣義軍節度使,以身殉國,葬在鄭州管城。晉天福二年,才贈太師稱號。
在後梁,他以智勇雙全聞名。到了梁朝末年,小人趙巖等專權,梁的大臣老將多因讒言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懷憤怒而對國事懈怠。而梁朝也因此完全失去了河北之地。大勢已去,軍中將領對時局都抱觀望態度,只有彥章發奮堅持不渝,沒有絲毫退縮懈怠,報國之志雖未成功,但終於以死盡忠。彥章已去,梁也隨即滅亡了,可悲啊!
五代從開始到結束,才五十四年,卻更換了十三位國君,五次改朝換代,八姓先後掌握政權。士人不幸出生在這個時代,能保持自身不受汙染,終生重視名節的實在太少了!彥章本來是一個帶兵打仗的武夫,不懂文化,言語質樸,平生經常對人說:“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他的義烈勇敢、忠誠守信都是出自他的天性。我編寫《五代史》,曾懷有揚善貶惡的意圖,寫到彥章的傳記,深為他的經歷感憤嘆息,可惜舊五代史殘缺簡略,不能詳細記載他的事蹟。
康定元年,我因擔任節度判官來到滑州,向滑州人尋求有關彥章的材料,終於找到彥章的孫子王睿所記錄的《家傳》,內容比舊史豐富,其中記得勝之戰尤其詳細。《家傳》又提到梁朝宰相敬翔因惱怒梁末帝不肯起用彥章,想在末帝面前自殺。還提到彥章因為用朝笏在地上指畫山川形勢,被御史彈劾。又說彥章五個兒子,有兩個與其一道殉節。這些都是舊史沒有的'。彥章進攻得勝城的時候,在接受皇帝軍令時,保證在三天之內破敵。後梁的將相們聽到這樣的話都在暗暗發笑。等到攻破得勝城南門的時候,果然只有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