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第卷二十四·酈道元原文及翻譯

水經注第卷二十四·酈道元原文及翻譯

  【原文】

  秦始皇二十二年以為碭郡①。漢高祖嘗以沛公為碭郡長,天下既定,五年為梁國。

  文帝十二年,封少子武為梁王,太后之愛子、景帝寵弟也。是以警衛貂侍②,飾同天子,藏珍積寶,多擬京師;招延豪傑③,士鹹歸之,長卿之徒,免官來遊。廣睢陽④城七十里,大治宮觀、臺苑、屏榭,勢並皇居。其所經構⑤也,役夫流唱,必曰《睢陽曲》,創傳由此始也。城西門即寇先⑥鼓琴處也。先好釣,居睢水旁,宋景公問道不告,殺之。後十年,止此門鼓琴而去,宋人家家奉事之。南門曰盧門也。《春秋》:華氏居盧門裡叛。杜預⑦曰:盧門,宋城南門也。司馬彪《郡國志》曰:睢陽縣有盧門亭,城內有高臺,甚秀廣⑧,巍然介立,超焉獨上,謂之蠡臺⑨,亦曰升臺焉,當昔全盛之時,故與雲霞競遠矣!《續述徵記》⑩曰:回道似蠡,故謂之蠡臺。非也。餘按《闕子》,稱宋景公使工人為弓,九年乃成。公曰:何其遲也?對曰:臣不復見君矣,臣之精盡於弓矣。獻弓而歸,三日而死。景公登虎圈之臺,援弓東面而射之,矢腧於孟霜之山,集於彭城之東,餘勢逸勁,猶飲羽於石樑。然則蠡臺即是虎圈臺也,蓋宋世牢虎所在矣。

  晉太和中,大司馬桓溫入河,命豫州刺史袁真開石門,鮮卑堅戍此臺,真頓甲堅城之下,不果而還。蠡臺如西,又有一臺,俗謂之女郎臺。臺之西北城中有涼馬臺,臺東有曲池,池北列兩釣臺,水週六七百步。蠡臺直東,又有一臺,世謂之雀臺也。城內東西道北,有晉梁王妃王氏陵表,並列二碑,碑雲:妃諱粲,字女儀,東萊曲城人也。齊北海府君之孫,司空東武景侯之季女,鹹熙元年嬪於司馬氏,泰始二年妃於國,太康五年薨,營陵於新蒙之,太康九年立碑。東即梁王之吹臺也,基陛階礎尚在,今建追明寺。故宮東即安梁之舊地也,齊週五六百步,水列釣臺。池東又有一臺,世謂之清泠臺。北城憑隅,又結一池臺。晉灼曰:或說平臺在城中東北角,亦或言兔園在平臺側。如淳曰:平臺,離宮所在,今城東二十里有臺,寬廣而不甚極高,俗謂之平臺。餘按《漢書·梁孝王傳》稱:王以功親為大國,築東苑,方三百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複道,自宮連屬於平臺三十餘里。複道自宮東出楊之門,左陽門,即睢陽東門也。

  連屬於平臺則近矣,屬之城隅則不能,是知平臺不在城中也。梁王與鄒、枚、司馬相如之徒,極遊於其上,故齊隨郡王《山居序》所謂西園多士,平臺盛賓,鄒、馬之客鹹在,《伐木》之歌屢陳,是用追芳昔娛,神遊千古,故亦一時之盛事。

  【註釋】

  ①碭(dànɡ)郡:古郡名,秦置,治今河南省商丘市南。

  ②警衛:警戒保衛人員。貂侍:宮中近衛侍從,因冠飾貂尾,故稱。

  ③招延:延請。豪傑:才能出眾之士。

  ④睢(suī)陽:古縣名,秦置,治今河南省商丘市。以在睢水之陽得名。

  ⑤經構:建築。

  ⑥寇先:春秋時宋國人,曾以釣魚為業。

  ⑦杜預:西晉文學家,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人,進爵當陽縣侯,自稱有“左傳癖”,著有《春秋左氏傳集解》傳世。

  ⑧秀廣:高聳廣闊。

  ⑨蠡(lǐ)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城內。即下文的“虎圈之臺”。

  ⑩《續述徵記》:晉人郭緣生撰。

  餘:我,酈道元自稱。按:探尋,考究。《闕子》:據《漢書·藝文志》:一篇,未錄撰者。

  彭城:古縣名,秦置,春秋時宋邑,治今江蘇省徐州市。

  飲羽:中箭,箭頭射入。

  大司馬:官名,掌邦政,魏晉時位在三公之上。桓溫:晉朝人,字元子,封南郡公,加大司馬。河:黃河。

  鮮卑:指鮮卑族慕容氏。戍:守衛。

  如西:以西。

  東萊:古郡名,漢置,治今山東省萊州市。曲城:古縣名,漢置,故城在今山東省萊州市東北。

  司空東武景侯:指三國魏人王基,字伯輿,死後追贈司空,諡曰景侯。東武:古縣名,漢置,治今山東省諸城市。

  此下有脫文。

  晉灼:晉朝河南(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官至尚書郎,著《漢書音義》。

  【譯文】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在此設定碭郡。漢高祖曾以沛公的身份當過碭郡長,天下平定後,到五年(前202)就以此地為梁國。

  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封小兒子劉武為梁王,劉武是竇太后的愛子、景帝的寵弟。因此梁王手下有警衛和侍從,穿戴與裝飾同天子一樣,儲藏的金銀珠寶多得可與京師相比;他延請天下豪傑,四方賢士紛至沓來,甚至如司馬長卿之輩,也棄官來投奔他。他擴建睢陽城為七十里,在城內大興土木,修建宮觀苑囿,亭臺屏榭,建得就像帝王的居處一樣富麗堂皇。營建宮苑時,民夫們都傳唱著《睢陽曲》,這首曲子就是從那時創作並開始流傳下來的。城西門就是寇先彈琴的地方。寇先喜歡釣魚,住在睢水岸邊,宋景公向他詢問道術,他不肯說,被宋景公殺了。十年後,他來到這座城門前彈琴之後離去,宋人家家戶戶都奉祀他。南門叫盧門。《春秋》記載:華氏居住在盧門裡,後來反叛了。

  杜預說:盧門是宋城南門。司馬彪《郡國志》說:睢陽縣有盧門亭,城內有高臺,極其高聳寬廣,巍然矗立,超然獨上,稱為蠡臺,又叫升臺,從前在它極盛的時期,真可與雲霞爭高呢!《續述徵記》說:登臺的梯級迴旋而上,像蠡(螺)一樣而稱為蠡臺。其實不然。我查考過《闕子》,說宋景公叫工人為他制弓,九年才製成。宋景公問:為什麼做得那麼久?工人回答道:我不能再見到你了,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這張弓上了。那工人獻了弓回家去,三天後就死了。景公登上虎圈臺,拉弓搭箭向東方射去,箭飛過孟霜山,最後落在彭城東邊,餘勢剩力,仍能深深穿進石橋中。那麼蠡臺就是虎圈臺了,這是劉宋時關虎的地方。晉太和年間(366—371),大司馬桓溫抵達大河之濱,命豫州刺史袁真開啟石門,鮮卑族慕容氏堅守此臺,袁真屯兵于堅城之下,沒有達到目的,最後只好撤兵而回。蠡臺之西,又有一臺,俗稱女郎臺。臺的.西北面,在城內有涼馬臺,臺的東面有曲池,池北有兩個並列的釣臺,池周圍約六七百步。蠡臺正東,又有一臺,民間稱為雀臺。城內有一條東西向大道,北端有晉朝梁王妃王氏墓,墓前並列立著兩塊墓碑,碑上刻著:王妃名粲,字女儀,東萊曲城人。

  齊北海府君的孫女,司空東武景侯的小女兒,鹹熙元年(264)嫁給司馬氏,泰始二年(266)立為妃,太康五年(284)去世,在新蒙營建陵墓,太康九年(288)立碑。陵墓東面就是梁王的吹臺,臺址和臺階柱礎還在,現在建了追明寺。故宮東是安梁舊地,周圍五六百步,池岸排列著幾個釣臺。池東又有一臺,民間稱清冷臺。北城靠城角,又建有一處池臺。晉灼說:有人說平臺在城中東北角,也有人說兔園在平臺旁邊。如淳說:平臺是梁王離宮所在的地方,現在城東二十里處有一座臺,相當寬廣,但不很高,俗稱平臺。我考尋《漢書·梁孝王傳》中的記載:梁王憑著功勞和皇親關係受封大國,他修建的東苑方圓三百里,擴建睢陽城七十里,大興土木,建造宮室,修築天橋,這些天橋從王宮一直連線到平臺,有三十多里。這些天橋從王宮東出楊之門,左陽門就是睢陽東門。

  說天橋連線到平臺大致上差不多,說連線到城的東北角就不可能了,由此可知平臺不在城中。梁王與鄒陽、枚乘、司馬相如等人常在平臺上盡情遊樂,因此正如齊隨郡王《山居序》中所說的:西園士人鼎沸,平臺盛筵賓客,鄒、司馬等名流都在,他們常唱《伐木》之歌,藉以追思昔日的歡愉,神遊千古,所以也是一時的盛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