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主考的原文翻譯及閱讀訓練

韓信主考的原文翻譯及閱讀訓練

  原文

  宋壬戌科,秦檜之子熹,侄昌時、昌齡,一榜登第。時人憤恨,追問今歲知貢舉為誰。一士答曰:“是韓信。”人爭辯其非。士笑曰:“若非韓信主考,如何乃取三秦?”

  閱讀訓練

  1.加點字詞解釋

  1)登第 ______________ 2) 時___________ 3) 歲 ___________ 4) 知________

  5) 為 __________ 6)非 _____________ 7) 若 _____________

  2.文中“戌”讀作___________

  3.翻譯文中劃線句子。

  1)時人憤恨,追問今歲知貢舉為誰。

  2)人爭辯其非。

  4.韓信是___________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__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並稱為_________________,關於他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2個)。

  參考答案

  1.1)考中 2)當時 3)年 4)主持 5)是 6)不對 7)如果

  2.Xu一聲

  3.1)當時的人們很氣憤,追問今年是誰主持考試的

  2)人們爭相指責他說得不對

  4.西漢,軍事家,蕭何,張良,漢初三傑,蕭何月下追韓信,多多益善,兔死狗烹

  翻譯

  南宋壬戌年的科舉考試,秦檜的兒子秦熹,侄子秦昌時秦昌齡,同榜考中。當時人們憤恨交加,追問那時的主持考試的是誰。一個讀書人說:“是韓信。”人們爭相辯論他說的不對。他笑著說:“如果不是韓信,怎麼會只取三秦呢?”

  註釋

  (1)科:科舉考試

  (2)登第:考中

  (3)知貢舉:主持考試的人

  (4)韓信: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

  (5)時:當時

  (6)歲:那個時候

  (7)為:是

  (8)若:如果

  (9)非:胡說

  【譯文】

  南宋壬戌年會試,奸相秦檜的兒子秦僖、侄兒秦昌時、秦昌齡,都考中了進士,上了紅榜。讀書人非常憤恨,紛紛追究當年的主考官是誰。一個讀書人說:“是韓信。”大家都斥責他胡說,誰知他卻笑道:“如果主考者不是韓信,怎麼就取了三秦?‘’(暗含韓信為劉邦奪取三秦統一天下的歷史故事)

  【文學常識】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 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遣張良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 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藉口韓信謀反 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