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課本幾處值得商榷的註釋

初中語文課本幾處值得商榷的註釋

  筆者多年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屢屢在講授文言文時感到很苦惱。原因是課本上的註釋令人費解,無法向學生講明白。現摘錄幾處,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方家的指正。

  其一,第二冊《桃花源記》中有一句: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課本把外人註釋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我以為欠妥。須知後文有言: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既然桃花源人與世隔絕,他們的衣著打扮怎麼

  會跟外面的.世人相同呢?難道自秦以來一直到魏晉人們的衣飾都一成不變嗎?如果桃花源人的打扮與外人相同,那麼漁人斷不會如此好奇,急著去向太守稟報,高尚士劉子驥也不會聞之便欣然規往。唯

  一的解釋是,這裡的外人應註釋為以前的人。漁人在迷路的情況下進入桃花源,看到這麼一群衣著完全像以前(古時代)的世人才會大為驚訝,其他人當然也會聞訊而來。

  其二,第四冊《陳涉世家》一文中對號為張楚的註釋是對外宣稱要張大楚,即復興楚國之意。號,宣稱。一說,定國號為張楚。我又查了查改版以前的語文課本,其中對號為張楚的註釋是定國號叫張楚(張大楚國的意思)。原來這個註釋有過改動,可能編者也發現了些問題。不過讓我納悶的是為何前後兩個註釋都有定國號為張楚。據我所知,張楚不是國號。理由有兩點:一是《現代漢語詞典》對國號的註釋是國家的稱號,如漢、唐、宋、元、明等,而陳勝吳廣起義並未推翻秦的統治,建立新的國家,張楚只是政權名稱,不應是國號,而且史書上也無此記載;二是初中歷史教材在講述陳勝吳廣起義內容時,也只是提到建立了張楚政權,並未認為張楚是國號。所以,我認為國號一說宜刪去。

  其三,第五冊《孟子二章》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有人恆過,然後能改一句,課本註解恆為常,過為犯過失。對於過的解釋,我認為於情於理有些不合,因為照課本註解理解,這句話應譯為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似乎有鼓勵人們多犯錯誤之嫌。另外,常犯錯誤與改過並沒有必然聯絡。因為一個人倘若常犯錯誤卻不加反省,不去認識自己的錯誤,吸取教訓,怎能做到改過呢?其結果是在錯誤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後無法自拔。所以說犯錯之後能夠改正,關鍵是在能夠反省過失,能夠悔過。據此,我認為這裡的過應譯作反省過失或悔過,這樣於情於理皆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