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黃改字》原文註釋及翻譯
《雌黃改字》原文註釋及翻譯
雌黃改字
【原文】
館閣新書淨本①有誤書處,以雌黃②塗之。嘗校③改字之法,刮洗則傷紙,紙貼之又易脫;粉④塗則字不沒,塗數遍方能漫滅。唯雌黃一漫則滅,仍久而不脫。古人謂之鉛黃⑤,蓋用之有素矣。
【註釋】
①新書淨本:指館閣書籍經過精心校勘定本後,又重新繕寫、校對、謄清及裝訂的新本。
②雌黃:礦物名。為晶體雞冠石的一種,可作顏料。舊稱雞冠石為石黃或黃金石,又分為雄黃和雌黃二種,然載籍亦每相混。古人用黃紙寫字抄書,有誤則以雌黃塗抹,取其易於漫滅而不留痕跡。
③校(jiào):考察比較。
④粉:指鉛粉。古人用鉛粉作化妝品塗面,也用以塗改書寫誤字。特製的鉛粉亦呈黃色,故道家鉛丹又稱黃丹。
⑤鉛黃:即鉛粉和雌黃。
【譯文】
館閣校書重新繕寫謄清的`定本,遇有書寫錯誤的地方,即以雌黃塗抹誤字。我曾考察比較改字的方法,用刀刮削擦拭則容易傷紙破損,用紙貼住誤字則又容易脫落;用鉛粉塗抹則不容易蓋住誤字,要塗好幾遍才能使誤字漫滅。只有用雌黃塗抹,則一塗即能漫滅誤字,且所塗久不脫落。古人以其與鉛粉並稱鉛黃,可見雌黃的使用是久有來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