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註釋之我見

《孔雀東南飛》註釋之我見

  現行高中語文第五冊《孔雀東南飛》中有“卻與小姑別”之句,課文下面註釋為“回頭再同小姑告別”,我認為其中的“卻”釋為“回頭”欠妥,在這裡應釋為“退”。

  首先,從詞義看,“卻”在古漢語中釋為“退”或“使退”這一意思較為常見,如朱東潤先生主編的《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上編第一冊第376頁就選收《孔雀東南飛》,對“卻與小姑別”之“卻”註釋為“退”。另外高中語文第六冊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卻坐促弦弦轉急”之句,課文註釋“卻”為“退”;高中語文第四冊蘇洵的《六國論》中有“李牧連卻之”句,這裡的“卻”應釋為“使退”。現化漢語中有雙音詞“退卻”,也是古漢語中這一義項的沿用。而課本將“卻”釋為“回頭”,查《現代漢語詞典》,“回頭”有三個義項:

  ①“把頭轉向後方”;

  ②“悔悟,改邪歸正”;

  ③“少等一會兒”。在這種特定語境中,義項②③顯然不妥,而義項①也不合適,這可從禮儀角度進行分析。文中多次提到劉蘭芝是個知書達理的人,如“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如此懂禮的人,不可能在跟婆婆談話時,就在堂中把頭轉向後方同小姑說話,並且“淚落連珠子”。再者劉蘭芝跟婆婆在堂中談話時,小姑不可能在現場。從文中特定的語境看,劉蘭芝應是同婆婆談完話後從堂中慢慢倒退而下,再到小姑房中告別,這才符合劉蘭芝知書達理的`性格,更符合這特定的語境。

  其次,從本段層次安排和文氣貫通的角度看,本段共敘述三件事,一是“上堂拜阿母”,二是“卻與小姑別”,三為“出門登車去”。可見詩歌的行文思路是根據劉蘭芝做這三件事的先後順序來安排層次的:“上堂”──“卻”(退下)──“出門”。在這種語境中把“卻”釋為“退”或“退下”不僅合乎情理,且文氣貫通。而將“卻”釋為“回頭”不僅語意生硬,且文氣不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