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奩集》原文註釋及評析
《香奩集》原文註釋及評析
【原文】
和魯公有豔詞①一編,名《香奩集》。凝後貴,乃嫁其名為韓偓②,今世傳韓偓《香奩集》乃凝所為也。凝生平著述,分為《演綸》《遊藝》《孝悌》《疑獄》《香奩》《籯金》六集,自為《遊藝集序》雲:予有《香奩》《籯金》二集,不行於世。凝在政府,避議論,諱其名,又欲後人知,故於《遊藝集序》述之,此凝之意也。予在秀州,其曾孫和悖家藏諸本,皆魯公舊物,末有印記甚完。
【註釋】
①和魯公:即和凝(898955)。字成績,須昌(今山東東平)人。五代時後晉宰相,入後漢封魯國公。豔詞:舊時所謂閨房不雅馴者,即描寫男女之情的詩。
②韓偓(844923):字致堯,萬年(今山西西安)人。晚唐詩人,官至翰林學士承旨。
【譯文】
和魯公有描寫男女之情的豔詞一編,名之為《香奩集》。和凝後來貴顯,於是嫁名於韓偓,如今世上流傳的韓偓《香奩集》實為和凝所作。和凝的生平著述,分為《演綸》《遊藝》《孝悌》《疑獄》《香奩》《籯金》六集,他自作的《遊藝集序》談到:我有《香奩》《籯金》二集,未曾流通於世。和凝在政府,迴避他人的議論,故意不在豔詞之作上自署己名,而又想讓後人知道,所以在《遊藝集序》中述及之,這是和凝的本意。我在秀州,他的曾孫和悖家裡藏有這些集本,都是魯公生前的舊物,後面均有非常完好的印記。
【評析】
藝文一詞,作為一種學問、知識或文獻著作的類別稱呼,在正史的《藝文志》中是指圖書目錄,在方誌的藝文類中則指蒐集起來的詩文。在古人的通行語中,藝文所指往往接近於所謂文學,凡是與讀書作文、辭章修養有關係的'內容都可包括在內,比現在所稱文學的涵蓋面要寬。唐宋以來,隨著科舉的發達,詩賦成為士人晉升的重要工具,所以講究詩學也蔚成風氣。《筆談》的《藝文》門雖分三卷,實際篇幅並不長,其中大部分條目可以歸入詩學。明人著作中曾提到沈括有《詩話》之作,今人懷疑是由《筆談》中輯錄出來的,非是他原有此專作。《筆談》此門的其他內容,以音韻學、文字學為多,另有一些文獻考證和文人逸事。音韻學方面,北宋時盛行的是以官修《廣韻》為中心的今音學,而古音學、等韻學的研究都還沒有展開。沈括是較早注意到古音學、等韻學的學者,而且都有通脫的看法。譬如他說古人押韻有不可解者,如玖字、有字多與李字押韻之類,恐別有理;又說等韻引進梵學,雖先王所不言,然不害有此理,學者日深,自當造微。這類觀念與他在自然科學上的見解互為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