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唐湖石記參考譯文及練習習題

錢唐湖石記參考譯文及練習習題

  錢唐湖石記

  白居易

  錢唐湖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錢唐湖一名上湖,週迴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筧。凡放水溉田,每減一寸,可溉十五餘頃;每一復時,可溉五十餘頃。先須別選公勤軍吏二人,一人立於田次,一人立於湖次,與本所由田戶,據頃畝,定日時,量尺寸,節限而放之。若歲旱,百姓請水,須令經州陳狀,刺史自便壓帖所由,即日與水。若待狀入司,符下縣,縣帖鄉,鄉差所由,動經旬日,雖得水,而旱田苗無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夏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洩及時,即瀕湖千餘頃田,無凶年矣。自錢唐至鹽官界,應溉夾官河②田,須放湖入河,從河入田。準鹽鐵使舊法,又須先量河水淺深,待溉田畢,卻還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築湖堤,高加數尺,水亦隨加,即不啻足矣。脫或不足,即更決臨平湖,添注官河,又有餘矣。俗雲決放湖水,不利錢唐縣官,縣官多假他辭以惑刺史。或雲魚龍無所託,或雲茭菱失其利。且魚龍與生民之命孰急?茭菱與稻糧之利孰多?斷可知矣。又云放湖即郭內六井無水,亦妄也。且湖底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數十眼,湖耗則泉湧,雖盡竭湖水,而泉用有餘。況前後放湖,終不至竭,而云井無水,謬矣!其郭內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於人。與湖相通,中有陰竇,往往堙塞,亦宜數察而通理之,則雖大旱而井水常足。湖中有無稅田約十數頃,湖淺則田出,湖深則田沒。田戶多與所由計會,盜洩湖水,以利私田。其石函南筧,並諸小筧闥,非澆田時,並須封閉築塞,數令巡檢,小有漏洩,罪責所由,即無盜洩之弊矣。又若霖雨三日以上,即往往堤決,須所由巡守,預為之防。其筧之南,舊有缺岸,若水暴漲即於缺岸洩之又不減兼於石函南筧洩之防堤潰也。餘在郡三年,仍歲逢旱,湖之利害,盡究其由。恐來者要知,故書之於石。欲讀者易曉,故不文其言。

  長慶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記。

  (選自《白居易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第1版)

  【註釋】①錢唐湖:西湖。②官河:運河。

  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具:詳細

  B.符下縣,縣帖鄉 帖:文告

  C.縣官多假他辭以惑刺史 假:假託

  D.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 典:掌管

  5.B/下發文告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節限而放之 B. 刺史自便壓帖所由,即日與水

  夜縋而出,見秦伯 水亦甚清,不與江水亂

  C.盜洩湖水,以利私田 D. 其筧之南,舊有缺岸

  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6.A/而:均為連詞,表修飾,地。B與:上句,動詞,給,放;下句,介詞,表物件,和、跟。C則:上句,連詞,表目的,來;下句,介詞,按照。D其:上句,指示代詞,那;下句,人稱代詞,他。

  7. 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若水暴漲即於缺岸洩之又不減兼於石函南筧洩之防堤潰也

  A. 若水暴漲∕即於缺岸洩之∕又不減兼∕於石函南筧洩之∕防堤潰也

  B. 若水暴漲即於缺岸∕洩之∕又不減∕兼於石函南筧∕洩之防堤潰也

  C. 若水暴漲∕即於缺岸洩之∕又不減∕兼於石函南筧洩之∕防堤潰也

  D. 若水暴漲即於缺岸∕洩之∕又不減兼∕於石函南筧∕洩之防堤潰也

  7.C/若水暴漲,即於缺岸洩之;又不減,兼於石函南筧洩之,防堤潰也。

  8.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寫關於西湖水利問題的文章,涉及灌溉農田、控制水位、疏通水井、防止潰堤等事項,可謂詳盡。

  B.白居易為官能切實為民著想,遇到旱年,令百姓直接前往州衙遞交狀紙“請水”,這樣做減少了中間環節,使旱苗得以及時澆灌。

  C.本文除立灌溉制度以告民眾及繼任者外,還對官府的自私、吏治的黑暗有所揭露,也肯定了李泌在杭州開鑿六井造福一方的做法。

  D.白居易反對利用湖水耕種湖中無稅田,下令採取措施將石函及大小筧口堵塞,並派員巡查,有一點洩漏,就追究主管官員的責任。

  8.D/白居易反對的是偷偷排幹湖水來使無稅私田得利。

  9.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若堤防如法,蓄洩及時,即瀕湖千餘頃田,無凶年矣。(4分)

  ⑵中有陰竇,往往堙塞,亦宜數察而通理之。(3分)

  ⑶ 仍歲逢旱,湖之利害,盡究其由。(3分)

  參考答案:

  ⑴如果堤防修築得合乎規格(或:如果按照規定修築堤防),(雨季)及時蓄水,(旱季)及時放水(澆田),那麼臨近錢唐湖的一千多頃農田,就不會有荒年了。(若堤防如法、蓄洩及時、瀕、凶年,各1分)

  ⑵(井與錢唐湖)之間有暗溝,時常堵塞,也應經常檢查疏通它。(陰竇、堙塞、數察而通理之,各1分)

  ⑶連年遇到旱災,湖水(帶來)的益處和害處,我都弄清了其中的緣由。(仍歲、盡究、其由,各1分)

  【參考譯文】

  關於錢唐湖水利的事,(杭州)刺史需要知曉的四條,詳細陳述如下:

  錢唐湖又名上湖,周圍三十里。北面有石函橋閘,南面有排水管。大凡放水灌溉田地時,(湖面水位)每降低一寸,可以灌溉十五多頃;每一次引湖水灌田後待水位恢復時,可以灌溉五十多頃。(灌田前)先要挑選兩個心公身勤的官吏,一個站在田旁,一個站在湖邊,會同本地界農戶,根據農田面積,約定放水時間,算好放水尺寸,限量放水。如果遭遇旱年,百姓請求放水,必須讓他直接前往州衙遞交狀紙,刺史立即批迴地界,當天放水。如果等待狀紙遞進州府所屬各部門,(州府的)公文下達到各縣,縣裡再下發文告到各鄉,鄉里再派遣所屬地界小吏,動輒要十天,即使得到了水,但旱田的禾苗等不及(早枯死了)。杭州這個地方,往往春天多雨,夏秋多幹旱。如果堤防修築得合乎規格,雨季及時蓄水,旱季及時放水(澆田),那麼臨近錢唐湖的一千多頃農田,就不會有荒年了。從錢唐到海寧鹽官鎮地界,應該灌溉運河兩岸的農田,必須放湖水入運河,湖水由河道流入田地。按照鹽鐵轉運使的老規矩,又必須先測量河水的深淺,等農田灌溉完畢,再使運河水位還原。往往乾旱嚴重的時候,湖水就不足。今年修築湖堤,加高了幾尺,蓄水量也隨之增加,就差不多夠用了。倘或不夠用,就再開挖臨平湖,使湖水流入運河,就又(用之)有餘了。民間傳說開決放流湖水,對錢唐縣官不利,縣官常找藉口來迷惑刺史。有的說魚龍無處安身,有的說不利茭白、菱藕的生長。然而魚龍與民眾的性命相比,哪個更要緊呢?茭白、菱藕與稻米的利益相比,哪個得利更多呢?這是絕對可以知道的。又說如果放掉湖水,城中六井就沒水了,這也荒謬。況且湖底部高,井口低,湖裡又有幾十眼泉水,湖水消耗了,泉水就湧出,即使用完湖水,但泉水用不完。何況前後放湖水,最終都不至於放完湖水,卻要說井裡沒水,太荒謬了!那城中六井,是宰相李泌當年任杭州刺史時開鑿的,對百姓很有好處。(井)與錢唐湖相通,其中有暗溝,時常堵塞,也應經常檢查疏通它,那麼即使遇到大旱,但井水總是充足的。湖中裡有十幾頃免稅田,湖水淺了,田地就露出;湖水深了,田地就淹沒。田戶常與主管官吏勾結算計,偷偷排放湖水,來使私田得利。那石函橋閘、南排水管道和各小水管出口,在不澆田時,都必須封閉堵住,經常派人巡視檢查,有一點小洩漏,就追究主管官吏的責任,就不會有偷排湖水的弊端了。再有如果遇到接連三天以上的大雨,就往往容易潰堤,必須由主管官吏巡視看守,預先做好防患工作。那排水管道南面,堤岸過去就有缺損,如果遇洪水暴漲,就在缺損處洩洪。(水位)仍然不下降,就要同時用石函橋閘和南排水管道排水,防止潰堤。我在杭州三年,連年遇到旱災,湖水(帶來)的益處和害處,我都弄清了其中的緣由。擔心後人想要知曉,所以刻在石碑上。想要讀者容易知曉,所以不修飾語言。

  長慶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