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寶塔碑全文及譯文

多寶塔碑全文及譯文

  《多寶塔碑》是唐代的書法家顏真卿在天寶十一年寫的,反映的是他早期的書法風貌,字型工整細緻,結構規範嚴密,用筆一絲不苟,因而這方碑石也是後人初學楷書最通行的範本。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多寶塔碑全文及譯文,歡迎閱讀檢視。

  多寶塔碑

  南陽岑勳撰

  朝議郎、判尚書、武部員外郎、琅邪顏真卿書。

  朝散大夫、檢校尚書、都官郎中、東海徐浩題額。

  粵,《妙法蓮華》,諸佛之秘藏也。多寶佛塔,證經之踴現也。發明資乎十力,弘建在於四依。有禪師法號楚金,姓程,廣平人也。祖、父並信著釋門,慶歸法胤(yìn 後代)。母高氏,久而無妊,夜夢諸佛,覺而有娠。是生龍象之徵,無取熊羆之兆。誕彌厥月,炳然殊相。歧(qi)嶷(ni)絕於葷茹,髫(tiáo)齔(chèn)不為童遊。道樹萌牙,聳豫章之楨幹;禪池畎(quǎn)澮(kuài),涵巨海之波濤。年甫七歲,居然厭俗,自誓出家。禮藏探經,《法華》在手。宿命潛悟,如識金環,總持不遺,若注瓶水。九歲落髮,住西京龍興寺,從僧籙(lù )也。進具之年,升座講法。頓收珍藏,異窮子之疾走;直詣寶山,無化城而可息。爾後因靜夜持誦,至《多寶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禪定,忽見寶塔,宛在目前,釋迦分身,遍滿空界。行勤聖現,業淨感深,悲生悟中,淚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戶庭,期滿六年,誓建茲塔。

  既而許王(李)瓘及居士趙崇、信女普意,善來稽首,鹹舍珍財。禪師以為輯莊嚴之因,資爽塏(kǎi 地勢高而燥)之地,利見千福,默議於心。

  時千福有懷忍禪師,忽於中夜,見有一水,發源龍興,流注千福,清澄泛灩,中有方舟。又見寶塔,自空而下,久之乃滅,即今建塔處也。寺內淨人,名法相,先於其地復見燈光,遠望則明,近尋即滅。竊以水流開於法性,舟泛表於慈航,塔現兆於有成,燈明示於無盡,非至德精感,其孰能與於此?

  及禪師建言,雜然歡愜,負畚(běn)荷插,於櫜(gāo)於囊,登登憑憑,是板是築。灑以香水,隱以金錘。我能竭誠,工乃用壯。禪師每夜於築階所,懇志誦經,勵精行道,眾聞天樂,鹹嗅異香,喜嘆之音,聖凡相半。

  至天寶元載,創構材木,肇安相輪。禪師理會佛心,感通帝夢。七月十三日,敕內侍趙思侃,求諸寶坊,驗以所夢。入寺見塔,禮問禪師,聖夢有孚,法名惟肖。其日賜錢五十萬,絹千匹,助建修也。則知精一之行,雖先天而不違;純如之心,當後佛之授記。

  昔漢明永平之日,大化初流;我皇天寶之年,寶塔斯建。同符千古,昭有烈光。於時道俗景附,檀施山積,庀(pǐ 具備,治理)徒度財,功百其倍矣。

  至二載,敕中使楊順景宣旨,令禪師於花萼樓下迎多寶塔額。遂總僧事,備法儀。宸眷俯臨,額書下降,又賜絹百匹。聖札飛毫,動雲龍之氣象,天文掛塔,駐日月之光輝。

  至四載,塔事將就,表請慶齋,歸功帝力。時僧道四部,會逾萬人,有五色雲團輔塔頂,眾盡瞻睹,莫不崩悅。大哉﹗觀佛之光,利用賓於法王。禪師謂同學曰:“鵬運滄溟,非雲羅之可頓;心遊寂滅,豈愛網之能加?精進法門,菩薩以自強不息。本期同行,復遂宿心。鑿井見泥,去水不遠;鑽木未熱,得火何階。凡我七僧,聿懷一志,晝夜塔下誦持《法華》,香菸不斷,經聲遞續,炯以為常,沒身不替。”

  自三載,每春秋二時,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華三昧。尋奉恩旨,許為恆式。前後道場,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至六載,欲葬舍利,預嚴道場,又降一百八粒。畫普賢變,於筆鋒上,聯得一十九粒,莫不圓體自動,浮光瑩然。

  禪師無我觀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寫《法華經》一部、《菩薩戒》一卷、《觀普賢行經》一卷,乃取捨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使夫舟遷夜壑,無變度門。劫算墨塵,永垂貞範。又奉為主上及蒼生寫《妙法蓮華經》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鎮寶塔。又寫一千部,散施受持。

  靈應既多,具如本傳。其載,敕內侍吳懷實,賜金銅香爐,高一丈五尺。奉表陳謝,手詔批雲:“師弘濟之願,感達人天,莊嚴之心,義成因果,則法施、財施,信所宜先也。”

  主上握至道之靈符,受如來之法印,非禪師大慧超悟,無以感於宸衷;非主上至聖文明,無以鑑於誠願。倬(zhuō)彼寶塔,為章梵宮,經始之功,真僧是葺(qí),克成之業,聖主斯崇。

  爾其為狀也,則嶽聳蓮披,雲垂蓋偃,下欻(xū)崛以踴地,上亭盈而媚空,中晻晻其靜深,旁赫赫以弘敞。 礝(ruǎn)磩(qì)承陛,琅玕(gān)綷(cuì)檻,玉瑱居楹,銀黃拂戶,重簷疊於畫栱,反宇環其璧璫。坤靈贔(bì)屓(xì)以負砌,天祇(qí)儼雅而翊(yì)戶。或復肩 ?(上加下手,qia,捉拿)摯鳥,肘擐(huàn)修蛇,冠盤巨龍,帽抱猛獸,勃如戰色,有奭(shì盛也)其容,窮繪事之筆精,選朝英之偈贊。

  若乃開扃(jiōng)鐍(jué),窺奧秘。二尊分座,疑對鷲山;千帙發題,若觀龍藏。金碧炅晃,環珮葳蕤。至於列三乘,分八部,聖徒翕習,佛事森羅。方寸千名,盈尺永珍。大身現小,廣座能卑。須彌之容, 欻入芥子;寶蓋之狀,頓覆三千。

  昔衡嶽思大禪師,以法華三昧,傳悟天台智者,爾來寂寥,罕契真要。法不可以久廢,生我禪師,克嗣其業,繼明二祖,相望百年。夫其法華之教也,開玄關於一念,照圓鏡於十方,指陰界為妙門,驅塵勞為法侶;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聖流。三乘教門,總而歸一,八萬法藏,我為最雄。譬尤滿月麗天,螢光列宿;山王映海,蟻垤(dié)群峰。

  嗟呼,三界之沉寂久矣,佛以法華為木鐸,惟我禪師,超然深悟。其貌也,嶽瀆之秀,冰雪之姿,果唇貝齒,蓮目月面。望之厲,即之溫,睹相未言,而降伏之心已過半矣。同行禪師-抱玉、飛錫,襲衡臺之秘躅(zhú),傳止觀之精義。或名高帝選,或行密眾師,共弘開示之宗,盡契圓常之理。門人苾(bì)萏(dàn)、如巖、靈悟、淨真、真空、法濟等,以定慧為文質,以戒忍為剛柔,含樸玉之光輝,等旃(zhān)檀之圍繞。

  夫發行者因, 因圓則福廣;起因者相, 相遣則慧深。求無為於有為,通解脫於文字。舉事徵理,含毫強名。偈曰:佛有妙法 比象蓮華 圓頓深入 真淨無暇,慧通法界 福利恆沙 直至寶所 俱乘大車。

  其一

  於戲上士 發行正勤 緬想寶塔 思弘勝因

  圓階已就 層覆初陳 乃昭帝夢 福應天人

  其二

  輪奐斯崇 為章淨域 真僧草創 聖主增飾

  中座眈(dān)眈 飛簷翼翼 荐臻靈感 歸我帝力

  其三

  念彼後學 心滯迷封 昏衢(qú)未曉 中道難逢

  常驚夜杌(wù) 還懼真龍 不有禪伯 誰明大宗

  其四

  大海吞流 崇山納壤 教門稱頓 慈力能廣

  功起聚沙 德成合掌 開佛知見 法為無上

  其五

  情塵雖雜 性海無漏 定養聖胎 染生迷鷇(kòu)

  斷常起縛 空色同謬 薝(zhān) 蔔(fú)現前 餘香何嗅

  其六

  彤彤法宇 繄(yī語助詞 惟)我四依 事該理暢 玉粹金輝

  慧鏡無垢 慈燈照微 空王可託 本願同歸

  其七

  天寶十一載,歲次壬辰,四月乙丑朔,廿二日戊戌建。

  敕撿校塔使、正議大夫、行內侍趙思侃、判官內府丞車衝。

  撿校僧義方。

  河南史華刻。

  譯文

  南陽人岑勳撰文。朝議郎、加尚書銜、兵部員外郎、琅琊人顏真卿書丹。朝散大夫、代理尚書、都官郎中、東海人徐浩題寫匾額。

  咦,《妙法蓮華經》,乃是佛家深奧秘密之大乘要法。多寶佛塔的出現,即為妙法之明證。此經義的啟明和開釋,須仰賴具有“十力”的佛陀。而弘法和建塔,則在於奉行“四依”原則的法師。

  有這樣一個姓程的禪師,法號楚金,廣平人。其祖父和父親都信奉佛祖,最後均皈依佛門。其母高氏,多年未孕,夜裡夢見諸佛,醒來後就有了妊娠。這樣的瑞像,預示了龍象的誕生,而非熊羆入胎的徵兆。楚金出生剛滿月,就鮮明地與眾不同。他幼年聰慧又秉性奇特,拒絕食用葷腥,童年時期,也不做小孩子的遊戲。佛道之樹,抽枝散芽,就會有樟木般參天挺拔的英姿;禪院水池,小若溝渠,卻能蘊涵大海似的波濤。楚金年屆七歲,居然就開始厭棄紅塵俗世,自己發誓出家伴佛。他虔誠地鑽研佛經,愛不釋手的《妙法蓮華經》,使他悟到宿世的佛緣,如同金剛連環,歷歷在目。他博覽群經,把握佛之精義而無遺,就如同往瓶中注水一般。九歲時正式剃度落髮,住長安龍興寺,正式成為一名在冊僧人。楚金禪師20歲那年,就開始升座講法。禪師以聰穎天資精妙釋法,受眾頓悟如來寶藏。他引導許多人少走彎路,直登大乘佛法寶頂,而不是停留在小乘佛法的境界。

  後來,由於楚金在靜夜時誦讀《妙法蓮華經》,誦至“見多寶塔品”這一章節時,身心淡泊無念,彷彿入禪入定。惚惚中出現一座寶塔,惟妙惟肖,宛然就在眼前,釋迦牟尼佛的化身,遍滿禪室。潛身修行,故有聖像顯現;業障淨除,因而感應悠遠。不禁悟中生悲,淚如雨下。從此禪師就只穿粗布衣衫,每天吃一頓齋飯,足不出戶,為期整整六年,發誓要建起禪定中所見的多寶佛塔。緊接著,大唐許王李瓘、及居家修行的趙崇、普意等各方善男信女,都心契善緣,紛紛前來叩見禪師,他們都施捨珍寶財物,助修寶塔。禪師認為,具備莊嚴清淨的勝因,高峻乾爽,可資建塔的寶地,是在千福寺內。他心知肚明,卻默而不宣。

  當時千福寺有位懷忍禪師,忽然在半夜看到一泓清流,從龍興寺發源,浩浩蕩蕩地流入千福寺。這一水流,清澈可人,波光瀲灩,水上還泛著一葉方舟。又看到寶塔從天而降,佇立空中,許久方才消失。那個地方,就是現在建塔之處。千福寺還有一個名叫法相的雜役,早先就在此地多次見到燈光。此光遠望時非常明亮,近尋卻一無所有。竊以為:流水在於引導人們的法性,水上方舟象徵著慈航普度,寶塔出現預兆了佛業之大成,明燈昭示出佛法的無邊與永恆。若不是禪師德行崇高、精誠至極,怎麼能有這樣的感應呢?

  到禪師正式提出修建多寶佛塔時,眾人無不歡呼雀躍,紛紛響應。大家端起畚箕,扛著鐵鍬,帶上布袋,紅紅火火地就開工幹起來了。立板的立板,夯築的夯築,灑香水,藏金錘,用壯工,盡全力。楚金每天夜裡都要呆在建塔工地上,虔誠誦經,勤謹行持。眾人齊聞天籟之音,同嗅靈異之香,僧俗聖凡各界,盡沐浴在喜悅與感嘆之中!

  到大唐天寶初年,各種建築材料齊備,開始進行寶塔的主體建設安裝。楚金虔誠禮佛建塔的行為,上天為之感動,大唐玄宗皇帝夢到了此事。七月十三日,皇帝派內侍趙思侃到千福寺,驗證所夢是否屬實。他一進千福寺就看到建設中的寶塔,禮拜楚金禪師詢問之下,果然同皇上所夢相符,連法號都吻合。當天,就賜錢50萬,絹1000匹,以資建塔。

  由此可知,精誠執著的善舉,雖先於皇上,卻不違背其意願;純真一如的佛心,就應當獲得後來成佛的授記。當初漢明帝永平之時,佛的教化才剛剛開始;到我大唐天寶之年,就修建了弘揚佛法之佛塔。二者同為千古盛事,彪炳史冊,光耀千秋。而此次道俗參與之眾,佈施財物攢積之多,相較彼時,又何止百倍矣!

  天寶二年,皇帝派宦官楊順景宣旨,命楚金在花萼樓下迎接多寶佛塔匾額。楚金領僧眾、備法器、擺佛儀,隆重恭迎。皇帝的恩德再次降臨千福寺,賜下御筆題寫的“多寶佛塔”匾額及百匹絹綢。我皇御筆飛毫,滿紙雲中騰龍之氣勢。天子墨寶掛塔,凝結了天地日月之光輝!

  天寶四年,佛塔即將竣工,禪師上表請求典慶,將建塔大功歸於皇上。寶塔落成慶典之時,匯聚了僧道四部萬餘人。有五彩雲團環繞在塔頂,眾人爭相觀看,歡呼雀躍之聲,猶如山崩地裂。偉哉!這神奇的佛光,就是一個盛大的儀式,用來迎接佛陀的降臨。楚金禪師對僧眾們講道:“大鵬振翅翱翔於海天,非為雲天網羅所能阻擋;佛心追求度脫寂靜之境界,豈是紅塵七情六慾所能企及?努力向上向善乃修行者入道之門徑,修身成佛的覺悟必須要自強不息。根本的期望在於大家共同修行,從而達至我們向來的心願。亦如鑿井時見到了稀泥,才知道離水已近;鑽的木頭都未發熱,怎麼能得到火呢?凡是我佛弟子,都要秉承同一心志,不分晝夜在寶塔下誦讀《妙法蓮華經》。煙香不間斷,經聲須持續,以此為常態,生命不息,誦佛不止!”

  自天寶三年以來,每年春秋兩季,彙集同修的`大德高僧49名,研誦《妙法蓮華經》,止息窺奧,靜心參禪,這也是按照我皇的旨意,固定沿襲而成的法式。前前後後的誦經禮拜儀式,因修行感應得到佛寶舍利子共3070粒。到天寶六年,準備葬藏舍利,在事前莊重的道場儀式上,又降下舍利108粒,繪製“普賢菩薩”的佛經典故,在筆鋒上又得到19粒。這些舍利,無一不是晶瑩圓潤,玲瓏剔透,光滑靈動,佛影浮泛。楚金禪師以無我的精神對待自身,以空性的覺悟契入佛法。他先刺血抄寫《妙法蓮華經》1部、《菩薩戒》1卷、《觀普賢行經》1卷。又取捨利3000粒,盛在石函之中。同時還打造了自己的石像,頭頂石函,跪對諸佛。一同放入塔下,以表示至高的敬意。他誓言,即便夜船面臨深溝巨壑之險,也不改變航向;即使經歷長劫無數,也要堅貞不渝垂範後世。又奉命為聖上和蒼生抄寫《妙法蓮華經》1000部。再用“金字”抄寫36部,用作鎮塔之寶。另抄寫了1000部,佈施給大眾持誦。有關楚金禪師靈驗感應的事蹟尚有很多,具體的可參見他的本傳。

  當年,皇上還敕令內侍吳懷實賜給金銅香爐1個,高達1丈5尺。禪師上表致謝,皇上御筆批曰:“禪師弘法濟世的宏願,感動天地神人;莊嚴虔誠的心志,彰顯了因果佛理。行菩薩之行,當以法佈施、財佈施為先,此理不虛也!”皇上掌握著聖道靈應的符籙,領受著如來佛法的印璽,若非禪師具有超常的大慧大悟,是無法感應於聖上的;若非我皇英明睿智,也不能慧識禪師的虔誠宏願。這雄偉壯麗的寶塔,為佛寺平添了莊嚴與神聖。經手建立的功績,在於禪師的真願實行;使這一大業圓滿完成,則應尊崇聖主的貢獻。

  寶塔的形狀是這樣的:如山嶽高聳,蓮瓣婆娑;如彩雲下垂,華蓋俯覆。從下面看,寶塔從地面破踴而出,巍然崛挺;往上面瞧,塔身如亭閣般輕盈直上,把天空映襯得更加嫵媚。塔心中空,暗光浮動,靜穆而幽深;塔表堅實,五彩斑斕,敞亮而恢弘。臺階用似玉的美石砌成,欄杆以如珠的彩石點綴。柱子上鑲嵌著美玉,戶窗上晃耀著金銀。彩畫的抖拱承載巍峨的重簷,玉璧的瓦當環飾整齊的椽頭。大地上贔屓承負著沉重的塔身,半空中天地眾神優雅地幫襯著門戶。他們或肩駕摯鳥,或肘繞長蛇,或頭盤巨龍,或帽飾猛獸,威風凜凜,猶臨戰陣容一般恢弘龐大。精妙的刀筆,窮盡了繪畫之能事。頌揚的偈語,出自於當朝之精英。

  至於開門入室,窺尋塔中奧秘,可見多寶佛和釋迦牟尼佛並肩同坐在一個蓮花寶座上,似乎正面對著靈鷲山講經說法。經匣成千,經題醒目,彷彿龍宮裡陳列的寶藏。佛像金碧輝煌,佩飾華麗,光彩奪目。他們可列出“聲聞、緣覺、菩薩”三乘,可分為“天、龍”等八部眾護法神,聖徒威嚴肅穆,佛事森嚴有序。方寸之間可現千種世事,盈尺之地能有萬般景象。或現大身,或現小身,或居廣座,或處低位,尊卑分明,秩序井然。須彌山巍巍何其大,“欻”的一聲就能嵌入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佛儀傘熠熠如此小,一下子卻可覆蓋三千大千世界。

  當年北朝的衡嶽慧思大禪師,以法華經的精義傳授於天台宗的智者禪師,使其開悟。從那以後,天台宗人才寥落,罕能承續。佛法不可長久荒廢,因而天生我們的楚金禪師,他繼承了天台宗的基業,傳續了二位佛祖的衣缽。前後呼應,相隔百年。

  《妙法蓮華經》所開示的修練之法在於,一念之間洞開入道之門,十方天界現於大圓鏡智。因循五陰十八果乃悟佛門徑,去除種種邪見煩役即成我佛弟子。聚沙之功能成佛道,合掌之際躋身聖流。“三乘”佛法總而歸一,八萬法藏此經稱雄。好比圓月光芒漫天,群星便黯若螢火。極峰與大海輝映下,眾山就渺如蟻堆。哎!“三界”眾生已經沉寂得太久了!佛陀以《妙法蓮華經》作為醒世之法鈴,也只有楚金大禪師,超凡脫俗,才深刻領悟到佛的旨意。

  楚金禪師之容貌,既五嶽般挺拔,又冰雪般秀美,唇如果紅,齒若貝白,眼現蓮花,面似圓月,遠望顯威嚴,近觀現溫祥,見面還未開口交談,心就已折服大半了。

  隨同楚金一起修行的禪師,一個個抱玉覽天書,滿腹經綸。持杖遊十方,普度眾生。他們因循衡嶽慧思禪師的足跡,傳承止觀同修的精義。有的因名望高被皇上欽選,有的是道行深成徒眾之師。皆共同弘揚“開示”的天台宗旨,完全契合除偏歸常的佛門至理。楚金的門徒如苾萏、如巖、靈悟、淨真、真空、法濟等人,以禪定與智慧雙修,達相得益彰。以持戒與忍辱互用,得剛柔相濟。他們如同五色檀香所包裹著的璞玉,雖光芒內斂,卻有如同“旃檀德佛”般的德馨,澤芳流長。

  凡有行必有因,因地圓滿,福德就廣大。因起於相,名相遣除,智慧就深邃。佛法以有為通達無為,以文字通達解脫。舉述禪師建塔之事,由此闡明深奧的佛理。強言不可說法,提筆虔思,直抒盛名。頌詞贊曰:

  (其一)

  佛祖妙法不可言,猶如碧水出青蓮。

  圓頓快捷底蘊深,真實清淨無垢染。

  智慧高明通法界,福利多如恆河沙。

  直指寶所越化城,俱乘大車入寶山。

  (其二)

  偉哉上根利器人,發心懇切行正勤。

  正念緬佛感塔現,苦心經營集勝因。

  玉階初圓輪相構,一層塔身復初陳,

  精誠所至昭帝夢,福德感應天地人。

  (其三)

  美輪美奐崇且麗,淨域因塔彰佛意。

  真僧願弘創奇構,帝王隨喜增華飾。

  中座堅實顯威重,飛簷翼翼示輕靈。

  師薦至誠有靈感,帝力弘深成大業。

  (其四)

  念爾後生二障重,心思遲滯遭迷封。

  昏暗通衢路未曉,中道艱辛更難逢。

  夜迷杌子常驚懼,還笑葉公怕真龍。

  若非幸遇此禪伯,於今誰可明大宗?

  (其五)

  大海無邊吞細流,高山納土聳雲空。

  天台教門稱圓頓,慈悲廣大此最雄。

  聚沙之德成佛道,合掌之際竣聖功。

  開悟示入佛知見,無上靈臺方寸中。

  (其六)

  七情六塵雖雜染,性海無漏納三千。

  安住不動養聖胎,隨染沉浮生迷亂。

  斷見常見均起縛,住空住色皆戲言。

  餘香何用著意尋,薝葡名花現眼前。

  (其七)

  法宇彤彤訊息遠,四依倒駕慈悲船。

  事事無礙理圓暢,玉粹金輝塔踴現。

  慧鏡無垢照無邊,慈燈燭微遁迷亂。

  空王無上可依託,本願同歸靈鷲山。

  天寶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戊戌時建。欽命巡塔使、正議大夫、內侍趙思侃。判官、內府府丞車衝。僧人義方。河南人史華刻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