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論語全文譯文
四書五經論語全文譯文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書五經論語全文譯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詩經》“五經”之一,作者佚名,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最初只稱為“詩”或“詩三百”,到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稱為《詩經》。《詩經》按《風》、《雅》、《頌》三類編輯,《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譯文:雎鳩關關相對唱,雙棲河中小洲上。純潔美麗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物件。
2、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譯文:緊緊拉著你的手,願意白頭偕老。
3、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譯文:看那淇水彎彎岸,碧綠竹林片片連。高雅先生是君子,學問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態莊重胸懷廣,地位顯赫很威嚴。
4、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譯文:一天不見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長啊!
5、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譯文:我已決心離開你,去那理想新樂土。
6、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譯文:河畔蘆葦白茫茫,夜來清露凝成霜。我所思念的那個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7、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譯文:心中這樣愛著他,為什麼不大膽向他/她訴說?愛情的種子深埋心中,何時能忘,不受折磨?
8、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譯文:當初我離開家的時候,正是楊柳依依的陽春;現在我戍邊歸來,冒著霏霏的雪花。
《尚書》“五經”之一,又稱《書》或《書經》,是中國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以記言為主,自堯舜到夏商周,跨越兩千餘年歷史文獻,是《三墳五典》的可考記錄。《尚書》列為儒家經典之一,“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
1、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譯文:花言巧語,陽奉陰違,貌似恭敬,實際上對上天輕慢不敬。
2、侮慢自賢,反道敗德。
譯文:輕慢眾人,妄自尊大;違反正道,敗壞德義。
3、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譯文:沒有經過驗證的話不輕信,沒有徵詢過眾人意見的謀略不輕用。
4、視遠惟明,聽德惟聰。
譯文:能看到遠處,才是視覺銳利;能聽從好話,才是聽覺靈敏。
5、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譯文:就好像把網結在綱上,才能有條理而不紊亂。
6、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譯文:玩弄人會喪失德行,玩弄物會喪失抱負。
7、為山九刃,功虧一簣。
譯文:譬如堆壘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還是不算完成。
《禮記》“五經”之一,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漢族禮儀著作加以記錄,編纂而成,共49篇,是戰國以後及西漢時期社會的變動,包括社會制度、禮儀制度和人們觀念的繼承和變化。49篇分屬於制度、通論、名堂陰陽、喪服、世子法、祭祀、樂記、吉事等,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
《禮記》通常包括三禮,即《儀禮》《周禮》《禮記》。
1、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譯文:傲慢不可滋長,慾望不可放縱,高潔的志向不可滿足,享樂之情不可無盡。
2、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譯文:對有德才的人要親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愛慕他。對於自己所愛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點,對於自己所憎惡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處。
3、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譯文:那些能博聞強記而且能禮讓,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稱之為君子。
4、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然後可以為人君;知事人,然後能使人。
譯文:能知道做一個好兒子,然後才能做一個好父親;知道做一個好臣下,然後才能做一個好的君主;明白如何為人做事,然後才能使喚他人。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譯文:美玉不雕琢,不能成為好的器具;人不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
6、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譯文:善於唱歌的人,能讓人沉浸在他的歌聲中;善於教學的人,能讓人繼承他的志向。
7、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譯文:開頭雖然只有毫釐的差別,到後來卻錯到千里那麼遠了。
《周易》“五經”之一,即《易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文:天道剛健,君子以天為法,故而自強不息。
2、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譯文: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見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厚德載物
3、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譯文:君子以學習來積累知識,以多問來明辨是非,以寬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4、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譯文:兩人同心,像刀那樣鋒利,可以切斷金屬。同心的話,像蘭花那樣幽香。
5、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譯文:道行不通時就得變,變了之後就會豁然開通,行得通則可以長久。
6、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譯文:天下人要歸同一個地方,只是道路不同;達到同一個目的,只是思慮多種多樣。
7、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譯文:不積累善行達不到成名,不積累惡行達不到滅身。
8、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譯文:見善就向他學習,有過就改。
9,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譯文:處在尊貴的位置上不要驕傲,處在地下的位置上也不要憂慮。
10、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譯文: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卻不到處炫耀。而是看準時機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1、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譯文:對於“非常人”來說,合乎天地的意志,有日月的光彩,符四季的秩序,也順應神鬼的吉凶。在天意之前行事,天意不逆反他;在天意之後行事,就順應天理。
《春秋》“五經”之一,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第一部華夏民族編年史兼歷史散文集。作為魯國的編年史,由孔子修訂而成。《春秋》成為經書比《詩》、《書》、《禮》、《樂》這四經為晚。李學勤先生強調:“我們不說《易》、《春秋》進入經的時間一定和《詩》、《書》、《禮》、《樂》一樣早,可是不會像很多人說的那麼晚。因為他們認為《易》、《春秋》之所以進入‘經’,是因為孔子晚年好《易》,他修《春秋》,後來《易》、《春秋》才成為經。
《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別合刊,其中以《左轉》最為流行。
1、多行不義,必自斃。
譯文:多作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我滅亡。
2、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譯文:忖度德行如何,以便決定自己怎樣處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從而決定該怎樣行動。
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譯文:節儉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惡行中最大的惡。
4、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譯文:面頰和牙床骨互相依存,失去了嘴唇,牙齒就會露出來受寒。
5、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譯文:哪個人沒有犯過錯誤呢,有了過錯但能夠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6、舉不失德,賞不失勞。
譯文:舉薦人才,不要把有道德的人遺漏;賞賜爵祿,不要忘記有功勞的人。
7、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譯文:處於安樂的環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險,想到了就有防備,有了準備就會免遭禍患。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譯文:樹梢大於樹幹,樹就要折斷;尾巴大了就一定不能搖擺靈活。
9、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
譯文:樹立德行,最可貴的是使它不斷增長;而除掉毛病,最好是除得乾淨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