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淺談戲劇鑑賞的學習感悟

有關淺談戲劇鑑賞的學習感悟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因不同的人和事內心會有所觸動,產生不同的想法,這個時候,文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記憶這些感悟。為了幫助大家學會寫感悟,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淺談戲劇鑑賞的學習感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 學習之前

  在沒有選修這門戲曲鑑賞課之前對戲曲知識瞭解僅限於聽過幾段非常經典的名段,比如《鍘美案》中的“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尊一聲駙馬爺細聽端的??”《女駙馬》中的“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正狀元,正狀元著紅袍,帽插宮花好新鮮??”《天仙配》中的“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隨手摘下花一朵,我與娘子帶髮間。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紅樓夢》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只是覺得聲音婉轉悠揚,使得聽慣了流行歌的耳朵生出新鮮感來,可是並不會引起多大的興趣。一來是戲曲中所唱的離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現實生活太遠了;二來戲曲“好聽”的也就是那麼幾段,每年春晚上形而上的搞一下,我們這些外行人聽來聽去也就是那麼幾個調調,與五花八門的流行歌比起來難免顯得單調乏味;而且我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學習與生活壓力日益增加,根本就沒有那種雅興去聽如此“小資”的才子佳人的“咿咿呀呀”。到今天,戲曲這個昔日的藝術界的貴族已經是少數人擁有的奢侈品了,對於我們這些“尋常百姓家”的兒女似乎懂不懂都無所謂,因為戲曲與我們這些新時代的大學生似乎真的扯不上關係。

  但是在選修了戲曲鑑賞這門課之後,對中國源遠流長的戲曲文化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戲曲的基礎知識有了總體的概念,最大的收穫莫過於聽到一段戲就不想停下來,深刻的感受到了戲曲的魅力。

  二. 學習之中

  (一)首先,對戲曲的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我們學習的內容大體來講包括以下幾個要點:

  1.戲曲的起源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它最早是從模仿勞動的歌舞中產生的。

  (1)先秦――戲曲的萌芽期。《詩經》裡的“頌”,《楚辭》裡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抵”(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2)唐代(中後期)――戲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後,我國戲劇飛躍發展,戲劇藝術逐漸形成。

  (3)宋金――戲曲的發展期。宋代的“雜劇”,金代的“院本”和講唱形式的“諸宮調”,從樂曲、結構到內容,都為元代雜劇打下了基礎。

  (4)元代――戲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雜劇”就在原有基礎上大大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戲劇。它具備了戲劇的基本特點,標誌著我國戲劇進入成熟的階段。

  2.戲曲的行當:生、旦、淨、醜

  3.戲曲的身段:戲曲演員根據人物身份的不同,出場、下場及在舞臺中表演的臺步也有固定的規範。優秀的程式演出是由內而外,目的是刻劃戲中人物,重點在形神俱備。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程式化來表現,正是戲曲藝術不同於其他表演藝術的根本區別。戲曲是一代代戲曲表演藝術家經過長期的舞臺實踐留下的寶貴藝術遺產,戲曲藝術的表演手段,例如「四功五法」的「唱、念、 做、打」和「手、眼、身步、法」,是歷代戲曲表演藝術家們根據生活不斷提煉、加工和編織,以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一種戲曲表演形式。

  4.戲曲的音樂: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其中聲樂分為唱腔和唸白兩類。唱腔又可分為抒情性唱腔,其特點是:字少腔多,旋律性強;敘事性唱腔,其特點是:字少腔多,朗誦性強;戲曲性唱腔:主要是散板和搖板。器樂分為文物場面的伴奏音樂和過場音樂兩種。文場的音樂主要是管絃樂,武昌的音樂則以打擊樂為主。

  5.戲曲的舞臺美術:包括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

  6.戲曲中的板式:

  1)原板:中速。因為是主機板又叫做一眼板,可抒情、可敘事。是板腔體戲曲音樂中應用最廣泛的板式,是一切板腔體戲曲的基礎。

  2)慢板:速度最慢。旋律優美、抒情。表現深沉、細膩的情感。在板腔體音樂中,慢板是音樂上最豐富、最抒情的一種板式。

  3)流水板:在原板的基礎上速度加快

  4)緊打慢唱

  5)散板

  6)滾板:表現悲傷哭泣的板式

  7戲曲唱腔的結構形式:我國戲曲唱腔結構分為曲牌體和板腔體兩種。曲牌體的使用形式分為單曲體、迴圈體和多曲體。曲牌體曲牌聯套時的使用往往由慢曲在前,急曲在後,排列的順序通常組合為:散――慢――中――快――散。板腔體又叫做板式變化體。以一對上下句為基礎,在變奏中突出節奏、節拍對比的作用。以不同板式的聯結和變化作為音樂結構的基本手段,並配合腔調上的各種變化。

  8.戲曲中的聲腔與劇種:由於各地戲曲聲腔的差異,樂隊組成的差別,演出風格的 特殊因素,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戲曲品種。

  1)高腔:

  高腔音樂的外部形式特徵,可概括為三個字:幫、打、唱。幫,指後臺幫腔。打,指打

  擊樂伴奏。唱,指除幫腔之外的腳色之唱。與崑腔、梆子腔、皮簧腔相比,高腔較為獨特的演唱形式“幫腔”自然比較突出,傳統高腔的幫腔由擔任打擊樂伴奏的樂隊演唱,通常是由鼓師領幫,眾樂手齊唱。從戲劇的角度看,幫腔有著渲染戲劇氣氛、表現人物內心情感等作用。

  曲牌體高腔劇種:湘劇、川劇

  2)崑腔:崑腔是戲曲四大聲腔之一,他在江蘇崑山形成後流傳到各地,與當地的方言和民間音樂相結合,衍變出眾多的流派,從而構成了崑腔腔系。崑腔原稱崑山腔簡稱崑腔。

  3)梆子腔:又有西秦腔、亂彈、秦腔之稱。在梆子腔形成之前,戲曲音樂(崑腔、高腔)都以曲牌為其結構單位,這種結構形式稱為“曲牌體”。梆子腔形成後,它的以一對上下句為基本結構單位的唱腔結構形式,標誌了“板腔體”戲曲的形成。

  4)皮黃腔:以二簧腔及西皮腔作為主要腔調的劇種,均屬皮簧腔。如徽劇、漢劇、京劇、粵劇和湘劇、贛劇、桂劇中的南北路及川劇胡琴腔,滇劇的襄陽腔、胡琴腔等,全國不下20多個劇種。

  9.地方劇種:1)越劇2)滬劇3)黃梅戲

  (二)其次,在講課的過程中老師為我們精心準備了適應教學內容的戲曲影片,讓我們不僅對所學知識有更為形象的認識而且大大提高了我們對戲曲這門藝術的興趣。印象最深的是老師在講到戲曲流派的分類的時候,放了一段《空城計》諸葛亮的那段經典唱詞“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旌旗招展空翻影,卻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演繹同一段戲,在對比中,樂趣頓顯,而且很容易發現自己比較喜歡哪種型別的“諸葛亮”,有的唱腔圓滑世故,有的唱腔渾厚深沉,有的唱腔俏皮又不失謀略的展現,各有各的長處。在講到各種劇種的時候,我一下子就愛上了崑劇。以前,是比較喜歡黃梅戲的,因為黃梅戲唱的與普通話極為相似,對於戲曲外行的人來說,也能聽懂。而且黃梅戲的唱腔優美是在大眾的常規審美範圍內,比較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在系統的欣賞了各種不同的劇中之後,發現了崑劇獨具味道的審美情趣。崑劇自形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可謂是中國戲曲中的前輩。崑劇行腔優美,以纏綿婉轉、柔漫悠遠見長。在演唱技巧上注重聲音的控制,節奏速度的頓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講究,場面伴奏樂曲齊全。崑劇表演的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崑劇的唸白也很有特點,由於崑劇是從吳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它的語音帶有吳儂軟語的特點。昆

  劇藝術經過多年的磨合加工,已經形成相當完善的體系,而這一體系又長期在中國戲曲中佔據獨尊地位,所以崑劇藝術被尊為“百戲之祖”,對整個戲曲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許多地方戲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它的藝術養分,其中還留有部分的崑腔戲。崑劇演繹的內容多為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輕輕淺淺的聲調訴說愛怨情仇的苦與樂,唱詞文學性較強,服裝身段舞臺背景無不優雅迷人。真是讓人不得不愛。

  (三)最後,老師的個人魅力為整個課堂增色不少。印象中以往的公選課的老師都是平平淡淡的講一下,同學們也都心照不宣,公選課嘛只要最後交上作業是肯定可以過的,老師何苦為難學生啊!所以公選課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自由交流而已,老師溫和的聲音只是充當背景音樂而已。可是,這次的公選課讓我真正體會到了公選課的意義所在。給我們講課的老師永遠都是笑容滿面、激情澎湃的,最吸引人的就是老師的聲音,時而渾厚,時而高亢,時而低緩抒情,時而急促激情,與所講的內容渾然一體。在講到興起之處,老師還會唱幾句,這種用音樂與戲曲結合教學的方法,獨特、有用,別有韻味。

  三. 學習之後

  戲曲鑑賞這門課雖然上完了,但是因這門課對戲曲所產生的熱愛之情將會伴隨著我的一生。但是我清楚,這門課帶給我們的只是戲曲的一些皮毛知識。中國戲曲博大精深,是一代一代的戲曲前輩不斷鑽研,不斷開墾的成果。我們雖不能像專業人士那樣在戲曲藝術本身上有什麼成就。我們能做的就是有意識的將戲曲發揚光大,樹立正確的觀念,戲曲是大眾的藝術,是所有中華兒女共有的財富,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將這門藝術傳承下去,讓一代又一代的人來保護來繼承,甚至讓戲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使戲曲藝術造福全人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