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美術鑑賞的認識論文(精選5篇)

淺談對美術鑑賞的認識論文(精選5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談對美術鑑賞的認識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淺談對美術鑑賞的認識論文 篇1

  我們在院報告廳接觸了《美術鑑賞》這門課,雖然是大課,雖然有很多人在一起上課,但是,我還是覺得美術鑑賞確實挺有意思的。美術本生就是高雅的藝術,我們透過學習《美術鑑賞》這門課,讓我們更深層次的接觸美術,瞭解藝術。所以我想就我知道的和我理解的以及我課外掌握的,來談談美術以及美術鑑賞。

  一.對美術的認識

  美術是人類創造的一種精神產品,它有別於聽覺藝術的音樂,語言藝術的文學,是具有造型性,可視性,靜態性的一種空間藝術。正因為有以上基本特徵,美術作品首先應該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它能引起人們視覺觀照的空間形式;其次,它透過其物質媒介向人們展現一個靜止狀態的相對理想的客觀世界,進而觸發人們二次創造特定的情感情緒。在鑑賞課堂上常會出現教師講的的滔滔不絕。而學生無動於衷的畫面。這是由於我們沒有充分認識到情感共鳴的作用。

  美術是具體存在於空間,而且能夠感知的一種形狀或形態.它是一種存在的物體在人們的視覺中有很多中認定中物體的產生. 它存在於人的心裡或思想裡的一種感知物體或事態.但它不會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的東西. 塑造形體是美術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徵,美術的主要功能就是刻畫事物的外部形態,而塑造形體就是為了很好的表現各種事物的外部形態,是畫面達到一種更好的直觀效果。這就是美術這一藝術門類的巨大優勢,使人們從視覺上獲得更好的享受.

  二.對美術鑑賞的認識

  美術鑑賞是人們運用自己的視覺感知與已有的生活經驗、審美知識等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判斷的欣賞與鑑別的過程,是鑑賞者獲得審美享受、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特殊的精神活動,也是鑑賞者對美術作品再創作的過程。美術鑑賞既涉及美術作品本身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又涉及鑑賞者的知識、能力、修養和複雜的心理過程。

  美術鑑賞的客體條件是指被鑑賞的美術作品,如果客體不具備一定的審美價值與藝術價值,便失去了鑑賞的意義與價值。欣賞一般侷限於感知、想象、情感體驗等感性認識方面。而鑑賞是運用視覺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綜合作用、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一種比較深刻的認識。

  (1)比較式鑑賞

  比較式鑑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鑑別。但在比較式鑑賞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美術作品的好壞是可以透過比較來確定的;但在很多情況下,作品之間並不存在誰好誰壞的問題,僅僅是表現方式和風格上的不同而已。比較的內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據這些形式方面的差異也可以引導我們去尋找原因,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會的因素了。至於具體對比哪些內容,還需要依靠感覺的指引,所以比較的方法其實是幾種鑑賞方式的綜合運用。

  (2)社會學鑑賞:

  應該意識到美術這種文化現象不是存在於真空環境之中,而是有著特定社會階層和社會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創作目的以及社會背景對藝術家的影響。這些因素不是單靠表面的觀察就能完全瞭解的,所以社會學式鑑賞的核心在於探究、追問,瞭解作品的主題,發現作品的獨特之處,並要瞭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積累一定的知識才能有很好的把握。

  (3)感悟式鑑賞:

  感悟式鑑賞所要求的主要是從觀看者自身的經驗出發,充滿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賞美術作品。在欣賞過程中,可以任由思維馳騁而不受限制。這種鑑賞方式比較適合於寫意性和表現性的藝術作品,因為這類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觀地記錄形象,而是透過主觀化的形象處理來表達藝術家的情感。

  三. 美術鑑賞對大學生的意義

  美術鑑賞課走進大學校園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大學生,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最根本的問題是要提升大學生的精神境界。美術鑑賞的最終意義,就在於使大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淨化,品格得到完善,從而使身心得到和諧發展,精神境界得到了昇華 。並且提升了大學生的自我修養。

  (1)提升大學生的自我修養。

  美術鑑賞有益於大學生靈魂的雕鑄和挖掘人自身的潛能,並致力於培養人的自信、自愛、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升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完善。大學生美術鑑賞作為美育的一種手段,在促進大學生靈魂雕鑄和人格完善的全面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2)幫助大學生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領域

  透過鑑賞美術作品,可以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領域。如我最喜歡的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生動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榮景象,他把集市上等地方的同一時間不同的小細節畫的淋漓盡致。其中對各色人的生動描繪已成為人們認識宋代社會、服飾、風俗、技術、建築、市場等的第一手資料。就是在這種鑑賞活動中,是美術作品為我們提供了種種與他人產生共鳴的經歷與感受,能夠以一種藝術的眼光和態度看待周圍的一切事物,並獲得一種全新的洞察力。

  (3)滿足大學生的審美需要,提高和培養審美能力

  在美術鑑賞課上,透過大量地、廣泛地鑑賞優秀術作品,就會逐漸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這裡不單單是提高學生的鑑賞水平問題而是如何發展學生的價值取向問題。提高學生對美術意義的認識,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理想,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對美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總之透過美術鑑賞使人視覺愉悅、心情舒暢;畫面上的節奏感、韻律感會對人的視覺產生影響,使人產生聯想。在對美術作品鑑賞的過程中,也更能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陶冶情操激發創作熱情與創造能力。

  淺談對美術鑑賞的認識論文 篇2

  摘要

  我國從古代到現代的發展過程,經歷的數千年的時間,積累了非常豐厚的文化,其中民間美術是由勞動人們發明的,但是其中也有非常多突出的因素,對於現在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正面影響,尤其是在設計相應的工作中,那麼對其有一個精準的認識,可以更好地將其保留下來,實現繼承的目標,為我國傳統層面的文化不斷地延續做出重要的貢獻,本文就從對民間美術的認識出發,並對如何使其保留下去進行合理思考,為相應人員提供有價值的資料。

  關鍵詞

  當代民間美術;認識;思考

  我國傳統的文化非常得豐厚,這是在數千年的發展中不斷積累下來的,其中有普通勞動人民做出的貢獻,這就使民間層面的文化,為普通人日常中精神層面的享受予以條件,尤其是民間的美術作品。民間美術各類別作品中,都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但是在其他類別的文化或者是藝術進入人們的生活中之後,從現代的角度上來看,雖然我國的民間美術有非常高的現實意義,卻在發展的時候出現嚴重的問題,人們對其並沒有很高的重視,這都是對其沒有正確認識的結果,相應人員一定要仔細研究,對其日後的發展進行嚴格的思考。

  一、從當代的角度對我國民間美術的基本認識

  1、我國民間美術的基本特點

  從當代的角度,對我國民間美術有基本的認識,可以精準地掌握其具體的內涵,或者說藝術層面的價值,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其自身的特點。第一,民間的性質非常強,因為民間的美術作品,主要就是普通人在休息的時候進行研究,或者是文化群體根據民間的實際生活情況,進行創作的,所以基本上總是體現人們生活的樣貌,還有對生活的期望,所以即使相應的作品比較簡單或者是粗糙,也帶有其特有的價值;第二,我國民間的美術作品,因為是普通人們自己創作的,所以針對性特別強,人們非常容易接受新出現的作品,比如年畫、剪紙等,所以創作的人,一般自己的子女也會從事相應的工作,在保留原有特點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內容的拓展;第三,我國民間的美術作品,自身已經是屬於民間,那麼從民間的層面出發,它還可以進行細化,這都是因為我國的民族數量過多,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如西北地區的剪紙、河北的花絲擺件等,都與自己所在位置人們生活的周邊環境、習慣等有關,根據不同的民族,有針對地對我國的民間美術進行分析,可以對其有準確的認識;第四,民間美術與其他類別的美術不同,它不僅是隻能夠讓他們觀看,也可是當成特定的裝點物品,如木刻可以作為擺件物品,而窗花、剪紙、年畫等可以貼上在牆面,是藝術和實用兩種價值的合體[1]。

  2、從當代的角度來看我國民間美術現在的發展出現嚴重問題

  既然我國的民間美術有特有的特點,價值性質非常高,所以被很多人們喜愛,但是在現代化推進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之中出現了其他類別的文化或者是觀點,很多人認為民間美術是落後的事物,如果繼續按照這個方法創作或者是將其保留下去,就是不先進的表現,所以從當代的角度來看,我國的民間美術現在的發展出現的嚴重的問題。一方面,在現代意義上的藝術或者是文化開始出現之後,隨著它們的流動,我國有很多人開始進行現代層面的工作,在美術方面,人們認為那些比較抽象、具體、朦朧的東西,才是先進的,在時間的積累之下,對於民間美術,人們逐漸將其排除在外;另一方面,那麼對於現在還在進行民間類別美術作品製作的人,除了傳統的老藝術人員之外,其他人只是在書籍、影片等中進行學習,所以理解上本來就有缺失,再加上受到其他方面的影響,一是沒有實踐的能力,操作的非常簡陋,二是總在想著創新,或者是將其與其他類別的美術進行結合,所以其自身的特點已經很難再體現出來[2]。

  二、關於當代我國民間美術方面的幾點思考

  1、將民間美術適當地加上現代意義的色彩

  國家現在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發展,但是因為畢竟時代在不斷髮展,所以如果想要保留傳統,就必須進行地改變。民間美術這個內容,相應人員要適當地將現代意義的色彩予以新增,這裡所說的並不是其具體內容或者是製作的方面,而是要適當地讓其帶有商品的特點,一是生產與之相關的產品,當做工藝品、旅遊紀念品、裝點物品等進行銷售,而這個方面已經開始進行,並且反響是非常好的,二就是要注意對上一點內容進行管理,避免假冒偽劣商品,推動所有運營民間美術相關的企業也好,網路運營公司也好,儘早地注意到品牌這個方面。

  2、推動民間美術在民間存在

  那麼既然民間美術是普通人們發明的,那麼也自然要在民間繼續存在,根據調查發現,一些地區如果自身的民間美術方面非常得知名,或者說是發展得很成熟,在日常的生活中,總是會涉及到,比如窗花、剪紙等,西北地區逢年過節都會進行製作工作,相應人員要根據這個方面,推動人們正確地進行創作,比如在過年的時候,各地區政府可以開展與民間美術相關的活動或則是展示。如民間美術作品創作比賽、體驗展覽等,讓人民對其有重視、尊重的感覺,那麼對於專業的民間美術人員來說,要不斷地進行學習,最大程度地為其日後的保留和繼承做出貢獻。

  3、保留我國民間美術固有理念和因素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那麼上文中已經提到,我國的民間美術類別作品,現在製作的人基本的的能力比較差,總是想著進行創新,而使最終的作品完全體現不出民間美術應有的特點,所以相應人員一定要注意,我國的民間美術,是不會消失的,所以要在其固有理念和因素的基礎之上,進行創新,比如使用顏色、花紋、線條的構成等,都不能被改變,這樣才能夠使其還能夠被稱為民間美術。

  三、結論

  總之,我國的民間美術,是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的部分,所以一定要不斷地保留下去,相應人員要仔細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內容外,想要人們重視起立或則是喜歡我國的民間美術,還要做好宣傳的活動,在學校、組織等中,舉辦活動,實現我國全體人都可以為民間美術日後的保留和繼承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孫志虹.當代民間美術的分化和轉型——對天津民間美術發展現狀的觀察和思考[J].美術研究,2014,03:86-88.

  [2]張旗.兔爺的新時代——對傳統民間美術當代傳承的思考[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2:95-99.

  [3]邵珠春.論民間美術在當代的生存之道——培養民間美術的受眾[J].美術大觀,2013,11:69.

  淺談對美術鑑賞的認識論文 篇3

  摘要: 如同所有的教育一樣:課堂的專業教學,師生關係,教師的人生觀,也是美術教育的重要基本組成部分。伴隨著社會與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美術教育的一些常規性工作出現了不少值得我們重視與思考的新情況。認真研究這些問題,是我們不可迴避的客觀現實存在。也只有解決好此類問題,美術教育事業才會呈現出新的良好局面。

  關鍵詞: 美術教學若干問題再認識

  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在今天可謂一日千里,表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近年以來,美術教育界出現了某些有關教學方面的討論,這些研討基本上是圍繞著教師的教學工作為主要內容而展開的。這反映出當事物演進到一定的程度時,它總是要求人們進行某種現實的反思。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轉型,教育現狀也不斷地發生著改觀,例如生源的擴增,教師的更替;專業的創新,教材的變異;交流的廣泛,理念的多元,等等。這些一系列現實的變化都造成了對教師講學授業的'影響。也就是說,在當今新的環境中,圍繞有關“教師與教學”等的重要課題確實發生了以前所沒有過的思考,並且也確實有若干問題值得大家的探究。美術教育也不例外,同樣發生了類似值得關注的問題。

  在美術教學的實施中,“教師”這一角色應如何演繹呢?“專業教學”怎樣才會收到較佳的的效果呢?這些原來只是最普通不過的問題,但卻是影響教學的最為廣泛而重要的事實。分析起來,以上的問題比較明顯地反映在教師的理論講授、教師對學生作業的修改、教師的課堂示範以及師生之間的關係等方面。應該說,這裡所舉的都是老生常談的內容範疇。但正是在這些範疇當中,由於各種原因,部分教師在理解上出現了某些誤區甚至是盲區,以致引發出教學實踐上值得思考的問題。

  總括起來,上述的現象與問題可以歸納為三類,即:課堂的專業教學,師生關係,教師的人生觀。

  一、課堂的專業教學

  美術教師授課的常規工作無非就是理論講授、修改學生作業、堂上作示範畫這三部分。

  1、理論講授。教師在進行講解繪畫理論,講評作業,總結教學等項內容時,應思路明確,語言清晰,避免講話層次混亂,邏輯思維矛盾,形象思維枯竭等問題。可在現實中確實存在著部分教師思維不清,表達含糊的言行現象。這種事例的背後透露出的原因就是授課者的專業理論修養偏低,以及課前準備不足。因而,勢必造成語言貧乏,內涵枯燥,分析不當,觀點乖謬等不良教學效應。克服此類毛病,需要努力探求專業理論的深層意義,擴大和最佳化知識面,以及熟練掌握語言表述的藝術規律。

  2、輔導學生修改學生作業。作為授課教師,幫助和輔導學生修改課堂作業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取向,這就是說,為學生改畫的意義是讓學生以後自己能更好地作畫。因此,教師應注意到:

  (1)帶著具體而鮮明的意識改畫(不是僅僅為了改畫而改畫)。

  (2)引導學生理解老師為其改畫的旨意(只有讓學生明白老師修改作業的目的,才收到預期的效果)。

  (3)要發現和尊重學生的藝術感覺與個性(教師不應以自我的感覺代替學生的感覺,而應強調學生的發展空間)。

  如果教師在修改學生作業時只是為了完成其作業,或只是為了提升其畫面效果,那並非是上乘之舉,這可能會在客觀上產生代替學生學習的消極效應。不應忘記,授課的教師在修改學生作業的過程當中,要喚起學生在審美與技巧上反觀自我的藝術感知,讓受教育者有真切而深刻的藝術體悟,這才不愧為善教者。

  3、課堂作畫示範。依據某些區域性性的瞭解,現在有些美術授課教師基本上很少在課堂與學生一同畫畫。當然,相關的教育法也許沒有明確規定教師必須在課堂作示範畫,但從教學效果方面看,答案應該說是肯定的。作為一名理論與實踐都具有較高水平的美術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語言表達以及作畫表演,應該說是較為完整的教學法式。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師很受學生的歡迎。關於課堂作畫示範還要注意一個問題,即:教師作示範畫,應胸有成竹,表現出認真而嫻熟,避免力不從心或把握不夠等現象。在課堂之上教師示範的一舉一動足以深刻影響受教育者,這就是身教重於言教的集中體現。倘若技術不精,效果欠佳,反而會帶來負面影響。

  二、師生關係

  美術教育與其他教育一樣,同樣存在著教師與學生之間如何處理好兩者關係的現實問題。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對這個問題已經有許多的研究與論述。就當下我們所處的美術教育環境而論,師生關係體現於如何更好地研究解決藝術規律問題。在此,教師和學生角色的定位是關鍵。

  在本質上,師生關係是平等的,這應體現於人格的平等上,就是說在追求真理和藝術方面是平等的,而且各有使命。教師不妨、而且也可以是學生的好朋友,但教師畢竟是教師,其必須承擔起作為教育者、引導者、授業者等的角色,此種角色是無法否認的。因而,教師在專業教學上應具有權威感。但“權威”絕非“霸氣”,“霸氣”與“無能”都是心態浮躁以及缺乏自我修養的極端消極表現,是教師在教學上失敗的狀態。之所以講是失敗,因為這兩種狀態均無法和學生產生有積極意義的交流。故而,教師必須在操行方面成為受教育者的表率,這就要求教師這個角色應包含了專業的權威與學生的朋友這雙重意義。

  新時期條件下的教育環境,師生關係自然應賦予新的內涵,這就是更專業化、更知識化、更人性化的新型關係。在這裡,教師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主導性的,是事物的關鍵所在。必須指出的是,師生關係乃是最有意義的社會文化關係,這種關係的優劣與否對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都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從教育學的層面看,不斷地研究和不斷地改善師生關係實在是大有可為。

  三、教師的人生觀

  教師的人生觀決定了自身的發展趨向,也必然影響著教學質量。質言之,意欲改進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無可避免地要追溯到教師的人生觀這一層面。

  每一個人的人生觀並非一時一地形成的,通常認為,人生觀形成於青年時期,以後逐漸走向成熟。人生觀深刻而集中地反映了每個社會成員對自身與世界的認知與評價,並且伴隨人們的終生不斷的發展和變遷。從此可知,人生與人生觀兩者之間相互交織,互為因果。

  坦率地說,要真正地擔當起“教師”這一稱號殊非易事。人們常說教師是崇高的職業,是因為教師的事業具有崇高性,而不是說誰當上了教師誰就崇高,崇高是無法贈與和自封的。可是,走上教師崗位的人,就不得不認識到這份工作的社會意義,不得不認真地、刻苦地去研究自我、完善自我。在這方面,美術教師也不例外。

  作為美術教師,是美術專業的授業者,是審美理念的宣講者,是學生個性的發現者,還應該是人文思想的傳播者,總體上說,是人類文化藝術的傳授者。要承載起如此豐厚、重大而美好的責任,是否每一名身為美術教師的人都能勝任?這一問題無法抽象地回答,只能在具體的個案中找到結果。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認定的,那就是:有志於成為一名及格乃至成為一名出色的美術教師,就得努力地、刻苦地、深入地、全面地、不懈地、永遠地提升自我的人生觀,舍此則別無他途。在人類的教育史上或在今天的現實當中,有多少優秀的教育家,他們崇高博大的人生觀令人肅然起敬。對於他們而言,假如沒有仁慈而寬厚,深沉而堅定的人生理念,就不會有感人的故事以及事業的巔峰。

  四、結語

  在現實中的某些基本問題沒準會被人們忽略掉,因此,再認識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社會的整體文化與教育以及價值觀念發生重大演變的社會環境中,應如何看待教育這塊“聖地”?教師這一神聖職業又當如何?如果說世界上還有特殊的職業的話,那麼應該說這就是教師了。教師的職責,教師的工作,具有強烈的傳承性,就是繼承與開發並重。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應堅持優秀的傳統,並加以總結與昇華,授予後人,薪火相傳。此外,教師工作的價值更不應以商品價值作衡量,因為教育事業的價值與商品價值幾乎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如此的比喻並非誇張,但卻直率,唯有諳熟教育真諦者識之。美術教育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專業教育,從某種意義上看,它更加具有奇特性和挑戰性。傳授與引導“真”、“善”、“美”,不啻為美術教育工作者的神聖天職。要完成這一天職,不管是誰,都得付出巨大的心力,那是因為,教師自己必然首先要成為“真”、“善”、“美”的表率。而這種“表率”的光彩正體現在教學的常態上。

  參考文獻

  1.查有梁.教育模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Z].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

  淺談對美術鑑賞的認識論文 篇4

  【摘 要】美術課是中小學所開設的基本課程之一。然而,農村中小學的美術教育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諸如美術教育理念落後; 美術教學模式單一; 教師專業素質偏低; 教材內容安排缺乏針對性等。

  【關鍵詞】農村; 美術; 教師。

  不言而喻,美術課是義務教育階段為提升學生全面素質而開設的基本課程之一,其目標是以審美教育為主線,以學生的智力和才能培養為核心。然而,很多農村家長及中小學領導和教師卻這樣認為: 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繪畫,學會繪畫。其實透過美術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繪畫,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既能培養學生對自然美,藝術美的感受,又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和陶冶他們的高尚人格。對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筆者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和體會。

  一、美術教育理念落後。

  目前農村中小學的美術教育理念就是對著課本臨摹、“照葫蘆畫瓢”度過 40 分鐘、還有的地區學校乾脆不開設美術課。這種認識與我國義務教育所提出的素質教育目標相悖,有礙於中小學生觀察力與想象力的培養及他們個性、意願、情感的表達,更會缺乏審美意識的培養,其結果僅極少數學生或憑天資或家庭因素保持著對美術的興趣,而大部分學生則會視上美術課為他們學習語文等文化課的羈絆。

  二、美術教學模式單一。

  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師往往只是對教材內容做簡單複述,機械地去執行教材所提供的教學活動,而沒有去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學行為變得更有創造性,這種教學模式,只是一味地灌輸,說教,太過單一,難以使學生真正從教學活動中體會到創造的樂趣。新課程標準將美術教學內容具體分為“欣賞·評述”、“ 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欣賞·評述”課的基本結構程式是: 創設情境—引導感受—審美導引—綜合評述。透過對美術作品、美術常識的介紹與欣賞,引導學生去感受美、認識美,是一種以審美為主的教學活動。此類課,一般是應以教師講述與啟發相結合,引導學生欣賞、議論、引發問題,幫助解決問題等方式進行審美導向的教學。透過實踐,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造型·表現”包括創作、寫生、臨摹、手工製作等,一般應透過欣賞、啟發、講解來傳授美術的基本知識,美術老師要示範講解方法,指導訓練技能、技巧,實踐性、操作性強。其基本結構程式是: 直觀感受—綜合分析—示範講解—師生合作—指導訓練。“綜合·探索”學習領域強調美術各門類、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現實社會的聯絡,應加強跨學科教學的研究,尋找美術各門類、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現實社會之間的連結點。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的研討和探索為重點。教師應引導學生髮現、探究美術或與美術相關的問題,引導他們圍繞自己選定的課題以個人或集體的方式進行活動策劃,並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技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三、教師專業素質偏低。

  改變這種現象的策略主要是加強師資培訓。培訓的目的旨在更新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拓寬加深專業知識,瞭解教學改革動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從而有效地提高美術教師的整體業務素質。

  與此同時,要做好骨幹教師的業務培訓工作,切實抓好新教師、青年教師的帶教工作,使他們更快成長。要多開展教學評優活動,搭好舞臺,幫助教師提高美術課的教學能力,包括教材分析能力、組織教學能力、表達能力、使用教學輔助手段的能力等。

  四、教材內容安排缺乏針對性。

  在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教師僅僅依靠教材而不考慮農村實際情況的現象,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有差距,與學校的辦學條件也有差距。農村的美術教學,就要聯絡農村教育的實際情況,教師要把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資源引入到美術教學中來,大膽對原有教材進行增、改,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的、地方特色的美術課。例如: 野外寫生、蘿蔔雕刻、泥塑、剪紙、摺疊、麥草手工藝術、變廢為寶等綜合實踐課。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資源下,尋求適合農村孩子美術學習的教學資源。

  總之,作為農村中學的美術教師,我們要結合農村新課程的特點,不斷探索、鑽研、思考,改善農村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大膽開展農村特色的美術教學。這是時代對的要求,也是新課改對我們的希望。

  【參考文獻】

  [1]孫飛。 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觀念問題及其出路[J]。 內蒙古教育,2010( 14)。

  [2]郜文利。 鄉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現狀與思考[J]。 希望月報,2007( 9)。

  [3]田曉東。 中小學美術教育不容忽視[J]。 安徽教育,1994( 10)。

  淺談對美術鑑賞的認識論文 篇5

  美術是研究美、創造美的,不美就失去了靈魂,無論是繪畫、雕塑,還是工藝設計等,都必然透過美的形象來表現內在美的思想、感情,創造出美的可視形象。美術教育教學中無論表現的物件是什麼,其所表達的內容和用以表現的形式、方法以及範畫、教具、欣賞的作品等,都必須是美的。

  美術教育,它至少應該含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其一是專業美術教育,即培養畫家、雕塑家、設計師、美術理論家等的專業教育。即對屬於少數的美術專業人才的早期發現和定向培養。其二是普通美術教育,這是一個比專業教育任務更重、範圍更廣闊的教育概念,它從面向全體學生這一基礎教育的基本特點著眼,從促進全體學生審美素養的發展這一學科教育總目標入手,用美術的形式和手段啟迪和開發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它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中小學、高中的美術教育和教學,也包括提高大學生藝術素質的高校藝術欣賞教學活動。對於接受普通美術教育的大多數學生而言,這是他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接受系統美術教育的機會。普通美術教育是為了完善素質教育目標,在美術教學中既要培養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維能力、鑑賞能力、造型能力,又要培養設計能力、探索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或一定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結構框架及其教學活動程式設計。過去,許多學校推行的是 “應試教育”教學模式,即講解接受模式,這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逐漸演化而來的,主要用於系統知識、技能的講授和學習。這一模式的基本程式是:誘導學習動機—感知理解教材—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反饋,而這種模式的形成往往因為過去我國美術師範教育的師範意識淡薄,在專業課程設定上多年來都基本沿襲專業美術院校的課程結構,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材的編排,教學任務和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運用等等方面,普通美術教育都有著明顯的專業美術教育的痕跡,這些,無疑又使偏重美術知識技能教學模式的做法進一步強化。

  普通美術教育在其教學過程特點上,第一是教學的直觀性。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有實物為物件。第二是形象的審美性。美術教學中無論表現的物件是什麼,其所表達的內容和用以表現的形式、方法以及範畫、教具、欣賞的作品等,都必須是美的。第三是製作的技能性。在美術教學中,表現美的具體體現主要反映在美術技巧、技法的學習與實踐,如中國畫、素描、色彩等繪畫實踐以及設計、手工製作等等的實際操作實踐,學生既要學習美術理論知識,也要透過具體的訓練和親自動手參與,在實踐過程中去探索、運用和領會。第四是美術的創造性。它是美術學科的顯著特徵,在培養學生創造才能方面具有特殊作用。美在美術教學中透過學生的創造活動反映出來,這也同時是教學中佔一定比重的內容,即透過學生的設計、創造方法塑造出美的形象。創造是學生運用學到的美術知識,對心中美的形象的創造,透過實際動手設計,把形象的組織、色彩的設計都透過自身的審美能力反映出來。

  根據以上普通美術教育過程中的四個特點,可見美術知識技能教學是美術教育的基礎,它為學生參與美術欣賞和創造表現活動提供了必需的知識技能條件,因為不掌握最基本的美術知識技能,學生就難以進行美術活動,特別是不可能自如地進行較高層次的美術欣賞和表現活動。我們常見一些學生特別喜歡畫畫,並且很想把自己所見到的東西畫出來,可結果卻往往不順人意,其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掌握基本的美術知識技能,不知道如何用筆來表現眼睛所看到的東西。所以,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大小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取決於知識技能掌握的多少。中小學生的確具有很強的藝術創造力,但由於受自身美術知識技能水平的限制,這種創造力往往難以發揮出來。可見,在美術教育中,一概否定美術知識技能教學的地位和作用顯然是不對的,美術知識技能教學的好壞直接地影響到整個美術教學的順利進行,美術課中的欣賞繪畫、設計、手工製作、雕刻等“雙基”教學實踐,有力地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與空間概念的發展,使其諸種能力得到提高。造型藝術本身具有自己的規律性與清晰的結構體系,形式美感有賴於形體,明暗、色彩、節奏、動態等造型因素為其實體才能得以體現。而且,審美能力的培養必須在觀察、分析、體驗中展開,批評、篩選、修正、創造同時進行;主動思維與下意識、潛意識的心態交替作用,才能逐漸積累眾多的審美經驗並轉化為良好的內在素質。因此,教師堅持在美術技能訓練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致力於開拓學生的各種能力,造就完美的人格和高尚情操。

  美術知識技能教學在美術教育中的基礎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客觀描繪外部事物的寫實能力對於學生來說也是必要的。的確,美術教學中的審美表現不能只依靠創設自由的審美氛圍,要提高審美表現水平還需要掌握和運用表現的知識、技能與方法。絕對自由的自我表現是不可能的,倘若沒有一定的表現手段,自由就成為空空如也,一無所有,根本談不上審美創造與表現。事實上,當每一個學生在進行審美創造時,都迫切需要教師的適時幫助,對學生來說,無論是從觀察的方法到表達的方式,或是從欣賞的技巧到運用藝術媒介的技能,都存在有待解決的問題和需要克服的困難,教師必須進行引導、幫助並傳授一定的表現技能與方法。但在進行一些內容上相對客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將學生的審美情感和創造衝動壓抑掉。普通美術教育畢竟不是專業院校的教育,在該教育教學中,美術知識技能再怎麼重要,也不能使其成為美術教育所追求的全部或主要目標。普通美術教育所需要的知識技能與專業美術教育對知識技能的要求是有明顯差別的,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普通美術教育的美術知識技能是最基本的知識技能。我們所強調的最基本的知識技能,一是基於中小學美術教育同其他學科教育一樣,是基礎教育而不是專業教育;二是基於中小學生現有水平所限,無法領會更深更專業的知識技能;三是基於美術課的課時有限,教學內容及知識面廣,學生的接受能力水平不齊。因此,美術教育中的美術知識技能不應該專業化,而是掌握最基本的美術知識技能,把美術課中的技術性教學活動建立在向學生提供美術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之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