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感秋,寄遠上人》鑑賞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鑑賞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作品介紹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60卷第12首。這首詩為孟浩然在長安落第之後的作品。這首詩最顯著的特點,在於直抒胸臆。感情的難以抒發,在於抽象。詩人常借用具體事物的形象描寫以抒發感情;表達感情的詞語,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詩卻一反這種通常的寫法。詩中充滿了失意、悲哀與追求歸隱的情緒,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詩。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原文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一作崔國輔詩)

  作者:唐·孟浩然

  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

  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

  黃金然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註釋

  1、上人:對僧人的敬稱。

  2、一丘:指隱居山林。語出《晉書·謝鯤傳》。

  3、三徑:指歸隱後所住的田園。王莽專權時,兗州刺史蔣詡辭官回鄉,於院中闢三徑,唯與求仲、羊仲來往。晉陶淵明曾渭高朋曰:“聊欲絃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後多以三徑指退隱家園。《三輔決錄》卷一謂“蔣翊歸鄉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求仲、羊仲從之遊”。後便指歸隱後所住的田園。

  4、東林:廬山東林寺。

  5、“黃金”句:比喻處境窘困。《戰國策·楚策》謂“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譯文

  我常常願隱居小丘醉臥林泉,

  想回到舊的家園又苦於無錢。

  久住北方求仕並非我的心願,

  我懷念的是東林寺高僧名遠。

  長安米珠薪桂生活如同銷金,

  壯志逐年衰退事業與我無緣。

  日色已晚陣陣涼風輕輕拂面,

  聽到秋蟬吟唱心中更加悲怨。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賞析

  從這首詩的內容看,詩為孟浩然在長安落第之後的作品。詩中充滿了失意、悲哀與追求歸隱的情緒,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詩。

  第一聯從正面寫“所欲”。作者的所欲,原本為隱逸;但詩中不用隱逸而用“一丘”、“三徑”的典故。“一丘”頗具山野形象,“三徑”自有園林風光。用形象以表明隱逸思想,是頗為自然的。然而“苦無資”三字卻又和作者所欲發生了矛盾,透露出他窮困潦倒的景況。

  “北土非吾願”,是從反面寫“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長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這裡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願做官的思想。因而,詩人身在長安,不由懷念起廬山東林寺的高僧來了。“東林懷我師”是虛寫,一個“懷”字,表明了對“我師”的尊敬與愛戴,暗示追求隱逸的思想,並緊扣詩題中的“寄遠上人”。這二句,用“北士”以對“東林”,用“非吾願”以對“懷我師”,對偶相當工穩。同時正反相對,相得益彰,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詩人進而抒寫自己滯留帝京的景況和遭遇。“黃金燃桂盡”,表現了旅況的`窮困;“壯志逐年衰”,表現了心意的灰懶。對偶不求工穩,流暢自然,意似順流而下,這正是所謂“上下相須,自然成對”(《文心雕龍·麗辭》)。

  七句寫“涼風”,八句寫“蟬鳴”。這些景物,表現出秋天的景象,恰好扣住題目的“感秋”。涼風瑟瑟,蟬鳴嘶嘶,很容易使人產生哀傷的情緒。再加以作者身居北土,旅況艱難,官場失意,呼籲無門,所以會感到“益悲”。

  這首詩最顯著的特點,在於直抒胸臆。感情的難以抒發,在於抽象。詩人常借用具體事物的形象描寫以抒發感情;表達感情的詞語,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詩卻一反這種通常的寫法。對“一丘”稱“欲”,對“無資”稱“苦”;對“北土”則表示“非吾願”,思“東林”於是“懷我師”;求仕進而不能,這使得作者的壯志衰頹;流落秦中,窮愁潦倒;感受到涼風、聽到蟬聲而“益悲”。這種寫法,有如畫中白描,不加潤色,直寫心中的哀愁苦悶。而讀者讀來並不感到抽象,反而顯得詩人的率真和詩風的明朗。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他主要寫山水詩,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寫政治詩與邊塞遊俠詩,後期主要寫山水詩。其詩今存二百餘首,大部分是他在漫遊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遊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範圍相當廣大。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繁體對照

  全唐詩卷160_12秦中感秋,寄遠上人(壹作崔國輔詩)孟浩然

  壹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

  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

  黃金然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