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破浣溪沙》原文翻譯賞析
《攤破浣溪沙》原文翻譯賞析
《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是五代十國南唐中主李璟流傳下來的詞作之一。此詞透過描繪深秋一系列催人憔悴的殘景,渲染了一種特有的悲傷氣氛,塑造出一個孤苦無依的思婦形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攤破浣溪沙》原文翻譯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攤破浣溪沙
[唐] 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註釋】
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花仙子”,是“浣溪沙”的變式。
菡萏:荷花的別名。
韶光:美好的時光
夢迴雞塞:夢迴,夢醒。雞塞,即雞鹿塞,漢時邊塞名,今在內蒙古西部。此泛指塞外。
吹徹:吹到最後一曲。徹,大麴中的最後一遍。
玉笙寒:玉笙以銅質簧片發聲,遇冷則音聲不暢,需要加熱,叫暖笙。
倚:憑靠。
【翻譯】
滿塘鮮豔的荷花都凋謝了,翠綠的荷葉也殘敗了。愁人的秋風吹起了綠色*的波紋,使人產生無限的哀愁。這荷花和時節一樣都憔悴了,叫人不願再看。
夢中想著國家邊塞的戰事,醒來時卻正淅淅瀝瀝地下著秋雨。小樓上傳來玉笙那哀婉幽怨的吹奏之一聲,使人感到秋的寒意和無限的淒涼。倚著欄杆遠望,心中有多麼愁苦,又流了多少淚水啊!
【賞析】
李璟(916-961),初名景通,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長子,五代南唐中主。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脅,遷都南昌,抑鬱而死。其詞僅存四首,風格悽婉。
這首詞是南唐中主李璟的一篇得意之作,歷來備受名家推崇。據說,一次詞人戲謂馮延巳:“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馮說:“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 也。”這是真心話,決非奉承之辭?詞人透過秋景寫心中憂愁,寫出了一國之君在國家面臨滅亡危險的時候卻無能為力的無限哀愁。
開端“菡萏香銷翠葉殘”一句,從詞語的選用上,便已達成了一種深微的感受。“菡萏”即“荷花”,亦稱“蓮花”,後兩者較為淺近通俗,而“菡萏”則別有一種莊嚴珍貴之感。“翠葉”即“荷葉”,而“翠”字又表現了一種情感上的珍美。然後於“菡萏”之下,綴以“香銷”二字,又於“翠葉”之下綴一“殘”字,詩人雖未明白敘寫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對如此珍貴芬芳生命的消逝摧傷的哀感,便已經盡在不言中了。
次句繼之用“西風愁起綠波間”,便是寫珍美的生命在充滿蕭瑟悲傷的環境中重現。“西風”二字原已代表了秋季的蕭殺悽清,其下又接“愁起綠波間”,便造成多種不同的聯想和效果:一則就人而言,滿眼風波,使人想見其一片動盪淒涼的景象;再則就花而言,“綠波”原為其託身之所在,而今則綠波風起,當然便更有一種驚心的悲感和惶懼,故曰“愁起”。“愁起”者,既是愁隨風起,也是風起之堪愁。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一般指“春一光”,伸引為青春歲月。這裡的“韶光”後緊跟“憔悴”,既是美好的景物時節的憔悴,也是美好的人間年華容色*的憔悴。所以下面的“不堪看”,才有無限深重的悲慨。
此詞上闋從“菡萏香銷”的眼前景物敘寫下來,層層引發,直寫到所有的景物時光與年華同此凋傷憔悴的下場,並與“韶光”“不堪看”做結,呼應了開端的“菡萏香銷”“西風愁起”的景色*。
詞的下闋前兩句“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是對上闋的呼應。上闋景中雖也有人,但基本上卻是以景物之感發為主;下闋則是寫已被景物所感發以後的人之情意。“雞塞”是雞鹿塞的簡稱,是漢時一個邊塞,原句出自《漢書·匈奴傳下》:“又發邊郡士馬以千數,送單于出朔方雞鹿塞。”因此後人多用“雞塞”以代指邊塞遠戍之地。全句寄託著思婦之情,因而才有著“細雨夢迴”的情意。
“小樓吹徹玉笙寒”中“小樓”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徹”之深情,方能體會到“細雨夢迴”“小樓吹徹”之苦想與深悲。這一種意境,一直到“多少淚珠無限恨”,方將前二句所渲染的悲苦之情以極為質直的敘述一瀉而出,正好像引滿的弓箭,一舉中的。然而一發之後,卻又戛然而止,把文筆一推,不復再作情語,而只以“倚欄干”三字做了結尾。遂使得前一句之“淚”與“恨”也都更有了一種悠遠含蘊的餘味。
創作背景
此詞為深秋懷念遠人之作。關於這首詞的創作背景,馬令《南唐書》卷二十五雲:“王感化善謳歌,清振林木,系樂部,為歌板色。元宗嗣位,宴樂擊鞠不輟。嘗乘醉命感化奏《水調》詞,感化唯歌‘南朝天子愛風流’一句,如是者數四。元宗輒悟,覆杯嘆曰:‘使孫、陳二主得此一句,不當有銜璧之辱也!’感化由是有寵。元宗嘗作《浣溪沙》二闋,手寫賜感化。後主即位,感化以其詞札上之。後主感動,賞賚感化甚優。”
鑑賞
此詞上片著重寫景。文字的語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來就說:“菡萏香銷翠葉殘”。說“香”,點其“味”;說“翠”,重其“色”。此時味去葉枯確然使人惆悵。西風,秋風之謂也。綠波,寫的是瑩瑩秋水。如果說上句是重在寫秋色,那麼這一句則重在寫秋容。一個“愁”字,把秋風和秋水都擬人化了,於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時同作家的.內在感情溶為一體了,詞作也因之而籠罩了一層濃重的蕭瑟氣氛。三、四兩句,由景生情,更進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觀感受。韶光,指美好的時光。在這裡,作家以其獨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訴人們:在這秋色滿天的時節,美好的春光連同荷花的清芬、荷葉的秀翠,還有觀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濃重的蕭瑟氣氛中又平添了一種悲涼悽清的氣氛。“不堪看”三字,質樸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脫脫地抒發了詩人的主觀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劉禹錫詩句)。李璟雖然位高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當時內外矛盾重重,境遇相當危苦,此時此刻,觸景傷情,從而產生無窮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詞的下片著重抒情。首句,託夢境訴哀情。一夢醒來,雨聲細細,夢境即便美好,但所夢之人畢竟遠在邊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確是“雨亦綿綿,思亦綿綿”。“小樓”句,以吹笙襯悽清。風雨高樓,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聲咽,映襯了作家的寂寞孤清。這兩句亦遠亦近,亦虛亦實,亦聲亦情,而且對仗工巧,是千古傳唱的名句。最後兩句,直抒胸臆。環境如此悽清,人事如此悲涼,不能不使人潸然淚下,滿懷怨恨。“多少”,“何限”,數不清,說不盡。流不完的淚,訴不盡的恨;淚因恨灑,恨依淚傾。語雖平淡,但很能打動人心。結語“倚欄干”一句,寫物寫人更寫情,脈脈深長,語已盡而意無窮。
這首詞有些版本題名“秋思”,看來是切合的。李廷機評論過這首詞是“字字佳,含秋思極妙”(《全唐五代詞》)。確實,它佈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名家點評
(1)楊繪《時賢本事曲子集》:南唐李國主嘗責其臣日:“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蓋趙公所撰《謁金門》辭有此一句,最警策。其臣即對曰:“未如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
(2)馬令《南唐書》卷二十一《馮延巳傳》:元宗樂府詞雲:“小樓吹徹玉笙寒”,延巳有“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之句,皆為警策。元宗嘗戲延巳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曰:“未如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元宗悅。
(3)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九引《雪浪齋日記》:荊公問山谷“作小詞曾看李後主詞否?”雲:“曾看。”荊公雲:“何處最好?”山谷以“一池春水向東流”為對。荊公雲:“未若‘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又‘細雨溼流光’最好。”
(4)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卷一:“塞遠”、“笙寒”二句,字字秋矣。又云:少遊“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翻入春詞,不相上下。
(5)賀裳《被水軒詞筌》:南唐主語馮延巳日:風乍起,吹一池春水。何與卿事。"馮曰:“未若‘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不可使聞於鄰國。”然細看詞意,含蓄尚多。至少遊“無端銀蝕殞秋風。靈犀得暗通。相看有似夢初回,只恐又拋人去,幾時來”,則竟為蔓草之偕臧,頓丘之執別,一一自供矣。詞雖小技,亦見世風之升降沿流則易,溯洄實難,一入其中,勢不自禁。即餘生平,亦悔習此技。
(6)許昂霄《詞綜偶評》:“細雨”二句合看,乃愈見其妙。
(7)徐釚《詞苑叢談》卷三:《南唐書》載元宗手寫《攤破浣溪沙》二詞賜樂部王感化(詞略)。情致如許,當是叔寶後身。
(8)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南唐中主《山花子》雲:“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沉之至鬱之至,悽然欲絕,後主雖善言情,卒不能出其右也。《雲韶集》卷一:悽然欲絕,只在無可說處。
(9)黃蘇《蓼園詞選》:按“細雨”、“夢迴”二句,意興清幽,自系名句。結末“倚闌干”三字,亦有說不盡之意。後主詞自多佳制,第意興淒涼慘憔,實為亡國之音,故少選之。
(10)王闓運《湘綺樓詞選》:選聲配色,恰是詞語。
(11)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馮延巳對中主語,極推重“小樓”七字,謂勝於己作。今就詞境論:“小樓”句因極錡思清愁,而馮之“風乍起,吹池春水”,託思空靈,勝於中主,馮語殆媚茲一人耶。
(12)王國維《人間詞話》: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退暮之感。乃古今獨傲其“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13)吳梅《詞學通論》第六章:中宗請作,自以《山花子》二首為最,蓋賜樂部王感化者也。此詞之佳,在於沉鬱。夫“菡萏銷翠”,愁起西風,與韶光無涉也,而在傷心人見之則夏景繁盛亦易摧殘,與春光同此憔悴耳。故則曰“不堪看”,一則曰“何限恨”,其頓挫空靈處,全是情景融洽,不事雕琢,悽然欲絕。至“細雨”“小樓”二語,為“西風愁起”之點染語。煉詞雖工,非一篇中之至勝處,而後人競賞此二語,亦可謂不善讀者矣。
(14)夏承燾《唐宋詞欣賞·南唐詞》:這雖然是一首描寫思婦的詞,但實際上作者是透過這個題材來抒寫自己的心情。“細雨”兩句極為王安石所欣賞,認為是南唐最好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