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人蒯通,說韓信曰”原文及譯文參考

“齊人蒯通,說韓信曰”原文及譯文參考

  古籍,是指未採用現代印刷技術印製的書籍。圖書在古代稱作典籍,也叫文獻,兼有文書、檔案、書籍三重意義。隨著時間的進展,將記事類檔案加以編排,供人閱讀,並達到傳播知識經驗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圖書,圖書的內容日益增多,載體趨向多元,製作技術不斷改進,為了方便閱讀,產生了“簡冊”、“卷軸”、“冊頁”、“線裝書”等不同的裝幀樣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齊人蒯通,說韓信曰”原文及譯文參考,歡迎閱覽。

  ①齊人蒯通,說韓信曰:“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韓信謝曰:“先生且休矣,吾將念之。”

  ②後數日,蒯通復說曰:“夫聽者事之侯也,計者事之機也,知者決之斷也,疑者事之害也,審毫釐之小計,遺天下之大數,智誠知之,決弗敢行者,百事之禍也。故曰‘猛虎之猶豫,不若蜂蠆之致螫;騏驥之跼,不如駑馬之安步;’此言貴能行之。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願足下洋察之。”韓信猶豫不忍倍漢,又自以為功多,漢終不奪我齊,遂謝蒯通。

  ③漢十一年,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④太史公曰:吾如淮陰,淮陰人為餘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餘視其母冢,良然。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史記·淮陰侯列傳》節選)

  22、下列成語不是《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一項為:( )(2分)

  A、漂母之恩B、胯下之辱 C、破釜沉舟 D、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3、從文字第①段中可看出,導致韓信被殺的主要原因是□□□□(2分)

  24、文字①——④段中劃線句理解錯的一項是(2分)

  A、“先生:你暫且休息去吧,我會想念你的。”

  B、能聽取意見,是事情成功的徵兆;能正確謀畫,是事情成功的關鍵。

  C、我後悔沒有運用蒯通的計謀。

  D、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

  25、從文字的第①、②段中,簡析韓信的性格特點。(3分)

  26、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出“太史公曰”這一段文字的三點內容。(3分)

  參考答案

  22、C(2分)

  23、功高震主(2分)

  24、A(2分)

  25、①孤傲樹敵多;②猶豫狐疑(患得患失);③知恩圖報。(3分)

  26、布衣時志與眾異;沒有做到“謙讓”;在天下安定時密謀叛逆。(3分)

  【參考譯文】

  齊國人蒯通勸說韓通道:“臣下聽說凡是武勇和謀略使君主感到威脅的就很危險,功勞蓋過天下的得不到應有的賞賜。現在將軍正擁有這種使君主感到震懾的威信,正挾持著這種不會受賞的.大功。您想投靠楚王嗎,楚王不會信用;您想回歸漢王嗎,漢王感到畏懼。那麼將軍您憑著這麼大的聲望和功績,能到哪裡去安身呢?”韓信聽罷推託道:“先生:你暫且回去吧,讓我考慮考慮。”

  過了幾天,蒯通又去勸說道:“能聽取意見,是事情成功的徵兆;能正確謀畫,是事情成功的關鍵。一個人的智慧應表現在處事果斷;行動遲疑往往危害事業。專在枝節上用心思,漏掉天下大事;理智上明知該怎麼辦,卻不敢毅然行動,這就是一切事情失敗的禍根。常言說:‘猶豫不決的猛虎,不如敢把毒刺螫向敵方的蠍子;徘徊不前的千里駒,不如穩步前進的劣馬。’這些話都說明,可貴的在於說幹就幹。要知道幹一番事業,失敗容易成功難;成功的時機很難得到,卻又很容易喪失。時機呀時機,錯過了就不再來了。希望將軍仔細想想。”韓信聽了還是猶豫,不忍心背叛漢王。又自認為功勞大,漢王再怎麼的總不會削奪他山東的封地。便拒絕了蒯通的勸告。

  漢朝建立後的第十一個年頭,劉邦的夫人呂后派武士把韓信抓起來,在長樂宮懸鐘的地方殺了。臨刑前,韓信感嘆道:“我後悔沒有運用蒯通的計謀,落得被婦人小子詐騙暗算,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韓信三族親屬都被劉氏王朝誅滅了。

  太史公說:我到淮陰,淮陰人對我說,韓信即使是平民時,他的心志就與眾不同。他母親死了,家中貧困無法埋葬,可他還是到處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讓墳墓旁可以安置萬戶人家。我看了他母親的墳墓,的確如此。假使韓信能夠謙恭退讓,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漢朝的功勳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這些人相比,後世子孫就可以享祭不絕。他沒能致力於這樣做,而天下已經安定,反而圖謀叛亂,誅滅宗族,不也是應該的嗎。

  拓展:《漢書·原涉傳》原文及參考譯文

  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時以豪桀自陽翟徙茂陵。涉父哀帝時為南陽太守。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列官賦斂送葬皆千萬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產業。時又少行三年喪者。及涉父死,讓還南陽賻①送,行喪冢廬三年,由是顯名京師。為大司徒史丹舉能治劇,為谷口令,時年二十餘。谷口聞其名,不言而治。專以振施貧窮赴人之急為務。人嘗置酒請涉,涉入里門,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裡宅者,涉即往候。叩門,家哭,涉因入吊,問以喪事。家無所有,涉曰:“但潔掃除沐浴,待涉。”還至主人,對賓客嘆息曰:“人親臥地不收,涉何心鄉此!願撤去酒食。”賓客爭問所當得,涉乃側席而坐,削牘為疏,具記衣被棺木,下至飯含之物,分付諸客。諸客奔走市買,至日昳②皆會。涉親閱視已,謂主人:“願受賜矣。”既共飲食,涉獨不飽,乃載棺物,從賓客往至喪家,為棺斂勞倈③畢葬。其周急待人如此。

  遣奴至市買肉,奴乘涉氣與屠爭言,斫傷屠者,亡。是時,茂陵守令尹公新視事,涉未謁也,聞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眾厲俗,遣兩吏脅守涉。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殺涉去。涉迫窘不知所為。會涉所與期上冢者車數十乘到,皆諸豪也,共說尹公,尹公不聽,諸豪則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縛,詣廷門謝罪,於君威已足矣。”尹公許之。涉如言謝,復服遣去。

  更始西屏將軍申徒建請涉與相見,大重之。故茂陵令尹公壞涉冢舍者為建主簿,涉本不怨也。涉從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謂曰:“易世矣,宜勿復相怨!”涉曰:“尹君,何一魚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刺殺主簿。涉欲亡去,申徒建內恨恥之,陽言:“吾欲與原巨先共鎮三輔,豈以一吏易之哉!”賓客通言,令涉自繫獄謝,建許之。賓客車數十乘共送涉至獄。建遣兵道徼取涉於車上,送車分散馳,遂斬涉,懸之長安市。

  (節選自《漢書·原涉傳》)

  參考譯文

  原涉,字巨先。其祖父在漢武帝時以豪傑的身份從陽翟縣遷徙來到茂陵。他的父親在漠哀帝時作了南陽郡太守。那時,天下富足,大郡太守死在任上的,所收到人家送來助辦喪事的錢財都在千萬以上,家屬全數得到這筆錢,便可以用來置辦產業。而當時又很少有人能夠為死者守喪三年的。而到了原涉父親死後,原涉不僅退還了南陽郡人贈送的助喪錢財,還住進丫冢廬,為父親守喪三年,因此他在京城就出了名。大司徒史丹推舉他能治理混亂的地方,讓他擔任谷口縣令,當時他才二十多歲.谷口縣的百姓聽到原涉的名聲,他沒有發什麼號令,谷口就安定了.原涉專門做一些救濟窮人、為人排憂解難的事。一次,有人置辦酒宴請原涉,原涉剛走進里門,賓客中就有人告訴他說,他所知道的母親有病的那一家,現在因病避居在裡中,原涉隨即便去登門探望,叩門。聽見家中有哭喪聲,原涉就進去弔唁,又詢問治喪的情況。見到其家中一無所有,他便說:“請把屋子打掃乾淨,給死者洗一個澡,等著我回來。”原涉回到置辦酒席的主人處,對賓客們嘆息道: “人家母親去世了,躺在地上不能收殮,我哪有心思享用這些酒食啊!請撤掉酒席吧。”賓客們搶著詢問應當買些什麼,原涉便按著哀憐喪家的禮節,側身席地而坐,削好木簡開出了一份購物清單,詳細地列出了要購買的壽衣、被褥、棺木,以至死者嘴裹含的葬物等物品,分交給各位賓客去置辦。賓客們分頭奔走購買,直到曰頭偏西才都又回來會集。原涉親自檢視完畢,對主人說:“現在可以接受賜宴了。”大家一同飲酒進食,而惟獨原涉沒有吃飽,於是就用車裝載著棺木等物,領著賓客來到死者家裹,為死者入殮,並勸勉賓客等安葬完畢再離去。原涉就是這樣急入之難、誠心待人的。

  一天,原涉派奴僕到集市上去買肉,奴僕仗著原涉的氣焰,與賣肉的爭吵起來,並砍傷了賣肉者,然後逃跑了。逭時,代行茂陵縣令的尹公新上任,而原涉卻沒去拜會,尹公知道後便大為惱怒。他深知原涉是有名的豪俠,就想藉這件事來顯嚴,嚴肅風紀。他派了兩個差役守候在原涉的家門兩側。到了中午時分,見買肉的那個奴僕還不出來,差役就想殺掉原涉而去。原涉處境窘迫,不知該怎麼辦才好,正巧遣時他所約好的要一同上墳的友人乘著幾十輛車到了,他們都是當地的豪傑,便一起去勸說尹公。尹公不聽勸說,豪傑們便說: “原巨先的家奴犯了法,不能緝拿歸案,那就讓原巨先本人脫衣自縛,雙耳插箭,到官門前來謝罪吧,這樣對於維護您的威望也就足夠了。”尹公這才答應。於是,願絲照著豪傑們所說的辦法去謝罪,尹公讓他仍穿著衣服回家去了。

  更始帝的西屏將軍申屠建請求原涉與他相見,對原涉大為器重。曾經搗毀原涉墳墓房舍的那個原茂陵縣令尹公,現在做了申屠建的主簿。原涉本已不再仇視尹公。當他從申屠建的官府出來時,尹公故意迎上去攔住拜見原涉,對原涉說:“改朝換代啦,不應當再懷著怨恨了!”原涉說:“尹君,你為何專把我當成魚肉任意宰割啊!”原涉因此而被激怒,便派賓客去刺殺了主簿尹公。

  原涉打算逃走,申屠建覺得蒙受了恥辱因而對原涉懷恨在心。他假意說:“我要和原巨先共同鎮撫三輔一帶,怎麼會因死了一個小吏就改變主意呢!”賓客把此話傳告給原涉,並讓他去自首投獄,向申屠建謝罪。申屠建同意這樣辦。於是,賓客們便乘著幾十輛車一同送原涉去監獄。申屠建派兵途中攔截,在車上將原涉拘捕,護送的車輛一時分頭疾馳逃散,於是當即就將原涉問斬,頭顱被懸掛到了長安市上。

最近訪問